2023-03-20教育金縷衣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金縷衣的意思是什么意思,以及《金縷衣》古詩解釋,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這首七言樂府詩《金縷衣》是《唐詩三百首》的最后一首,也是非常富有哲理的一首詩。這首詩的作者曾一度被認為是李锜的侍妾杜秋娘,但現有的文獻資料只能知道杜秋娘曾在一場宴會中演唱了這首樂府詩,但并沒有明確的文獻證明這首詩就是杜秋娘寫得。至于這首詩的作者,學界尚沒有統一的結論。雖然不知道它的作者到底是誰,但不影響我們欣賞這首詩。金縷衣是綴有金線的衣服,代表著榮華富貴,但這首詩并不是寫享受榮華富貴。二十八個字字字千鈞,富有人生真諦。
開頭兩句詩句以“勸君”開頭,卻表達了完全不同的意思。金縷衣雖然珍貴,但勸你不要珍惜,說明還有更需要珍惜的東西。有什么東西比珍貴的金縷衣還要珍惜的呢?第二句詩給了我們答案:少年時。少年的時光非常寶貴,勸君珍惜,一下子點明了全詩的主旨:莫負青春,不要辜負好韶光。前兩句詩用了重復的手法,一句否定,一句肯定,語言直白樸素但也極富韻味。情感非常真摯殷切。勸人珍惜時間的詩句有很多,我們熟知的就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些詩句都告訴我們時間的重要性,都告訴我們時間比金子更珍貴,但這些詩句都更為抽象,說理性質更強。但《金縷衣》卻選擇用一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告訴我們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金縷衣 杜秋娘(唐)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注解】:
1、金縷衣:綴有金線的衣服,比喻榮華富貴。
2、惜取:珍惜。
3、堪:可以,能夠。
4、直須:盡管。直:直接,爽快。
5、莫待:不要等到。
【韻譯】:
我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
我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時。
花開宜折的時候就要抓緊去折,
不要等到花謝時只折了個空枝。
[詩詞賞析]
此題作者《全唐詩》為無名氏。這首詩含義比較單純,反復詠嘆強調愛惜時光,
莫要錯過青春年華。從字面看,是對青春和愛情的大膽歌唱,是熱情奔放的坦誠流 。
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愛惜時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樂及時”的宗旨看 。
似乎低了,作“珍惜時光”看,便搖曳多姿,耐人尋味。
杜秋娘為鎮海節度使李锜妾,善唱〈金縷衣〉。當以此而誤題其名,實非其作 。
現代人皆以為 “勸君惜取少年時”為勸戒之意,
斷章取義耳
由三四句可知 金縷衣者,實為狎妓之纏頭(纏頭:綾帛之類的禮物。 白居易琵琶行里有:武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詩意為:勸君莫惜區區金縷衣,求歡須趁少年時,以免到老欲愛而不能之憾 。
杜秋娘原是間州人,也就是現在的江蘇鎮江。雖出身微賤,卻獨稟天地之靈秀,出落得美慧無雙,不僅占盡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能歌善舞,甚至還會寫詩填詞作曲,作為歌妓曾風靡了江南一帶。她十五歲時,艷名被鎮海節度使李锜風聞,設法以重金買入府中充任歌舞姬。一般的歌舞姬都是學一些現成的歌舞,為主人表演取樂;人小心高的杜秋娘卻不甘埋沒在李府成群的歌舞姬中,暗自思量,自寫自譜了一曲“金縷衣”,在一次李锜的家宴上,聲情并茂地演唱了給李锜聽。李锜此時已年過半百,卻也雄心不減,當他聽了杜秋娘唱的一曲“金縷衣”,心中的欲火不禁被煽動起來。在他看來,這小曲充滿了挑逗,雖然他已不是“少年時”,但臨近暮年,似乎更要抓住美好年華的尾巴,及時享受生命樂趣,這小女子簡直太知他的心思了!
頓時,李锜對杜秋娘大為欣賞,當時就決定把她收為侍妾。李锜與杜秋娘成了一對忘年夫妻,但因兩人都熱情如火,所以春花秋月中,這對老夫少妻,度過了許多甜蜜醉人的時光。
這時唐德宗駕崩,李誦繼位為順宗,順宗因病體不支,在位僅八個月就禪位給兒子李純,是為唐憲宗。唐憲宗年輕氣盛,一登基就決心扭轉國內藩鎮割踞的離散形勢,因而采取強制手段,試圖削減節度使的權利。身為節度使的李锜為之大為不滿,依仗手中的兵力,舉兵反叛朝廷,在朝廷大軍的鎮壓下,叛亂很快平息,李锜也在戰亂中被殺。杜秋娘作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宮為奴,依據她的專長,讓她仍舊充當歌舞姬。有心的秋娘趁著為唐憲宗表演的機會,再一次賣力地表演了“金縷衣”。唐憲宗李純這時倒正是青春“少年時”,曲中那種熱烈的情緒深深感染了他。再看那演唱的女子明艷而雅潔,氣韻在眾佳麗中獨高一格,不禁為之心動;況且此曲還是由她親自創作,才情也不一般。不久,杜秋娘被封為秋妃。
作了秋妃的杜秋娘深受憲宗寵愛,她的一笑一言,一舉一動,都別有風韻,令年輕的憲宗為之沉醉。春暖花開時,他們雙雙徜徉于山媚水涯;秋月皎潔時,又對對泛舟高歌于太液池中;午窗人寂時,共同調教鸚鵡學念宮詩;冷雨凄凄的夜晚,同坐燈下對奕直至夜半。期間情深意摯,頗似當年楊貴妃與唐玄宗的翻版。然而,比起縱情放蕩的楊貴妃,杜秋娘又高一籌,她不僅與憲宗同享人間歡樂,而且還不著痕跡參與了一些軍國大事,用她的慧心和才智,為皇夫分憂解勞。
唐憲宗執政之初,由于鋒芒凌利,對藩鎮采取強壓手段,引起藩鎮紛紛的不滿。后來番邦犬戎侵犯大唐邊境,憲宗對藩鎮施以寬柔政策,不但抵御了外侮,而且取得了本土的安定,使唐室得到中興。憲宗之所以能及時轉變態度,除了大臣的建議外,重要的還是靠秋娘枕邊風的吹拂,她以一顆女性的柔愛之心,感化著鋒芒畢露的唐憲宗。
國家太平后,手下有大臣勸諫唐憲宗用嚴刑厲法治理天下,以防再度動亂,這建議頗合憲宗的性格;但秋娘聞言則說:“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豈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見識深遠,入情入理,讓唐憲宗不能不信服,也就依了她的意見,以德政治天下。
秋娘在唐憲宗身邊,似乎既是愛妃、玩伴,又是機要秘書,幾乎占居了憲宗的整個身心,使憲宗對其他佳麗無以復顧。當國家逐漸平定昌盛之后,宰相李吉甫曾好意勸唐憲宗可再選天下美女充實后宮,他說:“天下已平,陛下宜為樂。”唐憲宗此時還不到三十歲,而憲宗則自得地說“我有一秋妃足矣!李元膺有‘十憶詩’,歷述佳人的行、坐、飲、歌、書、博、顰、笑、眠、妝之美態,今在秋妃身上—一可見,我還求什么?”李元膺的“十憶詩”是這樣的:
其一:
瘦損腰肢出洞房,花枝拂地領巾長;
裙邊遮定雙鴛小,只有金蓮步步香。
其二:
椅上藤花撩面平,繡裙斜罩茜羅輕;
踏青姊妹頻來喚,鴛履弓弓不易行。
其三:
綠蟻頻摧未厭多,帕羅香軟襯金荷;
從教弄酒春衫涴,別有風流上眼波。
其四:
一串紅牙碎玉敲,碧云無力駐凌霄;
也知唱到關情處,緩按余聲眼色招。
其五:
纖玉參差象管輕,蜀箋小研碧窗明;
袖紗密掩嗔郎看,學寫鴛鴦字未成。
其六:
小閣爭籌畫燭低,錦茵圍坐玉相欹;
嬌羞慣被郎君戲,袖掩春蔥出注遲。
其七:
漫注橫波無語處,輕攏小板欲歌時;
千愁萬恨關心曲,卻使眉尖學別離。
其八:
從來一笑值千金,無事夸多始見心;
乍問客前猶掩斂,不知已覺兩窩深。
其九:
怩嬌成惘日初長,暫卸輕裙玉簟涼;
漠漠帳煙籠玉枕,粉肌生汗白蓮香。
其十:
宮樣梳兒金縷犀,釵梁水玉刻蚊螭;
眉間幾許傷心事,不管蕭郎只畫眉。
秋娘深得唐憲宗的專寵,從這里可見一斑。幸而秋妃是個深明大義的女子,雖然拴住了憲宗的心,但并沒使他沉溺于享樂而忘卻國事,相反的倒是潛移默化地幫著他治國安邦。這種夫唱婦隨,同心協力的日子,又豈是一般的“折花”之樂。
不料,元和十五年新春剛過,唐憲宗就不明不白地駕崩于中和殿上,年僅四十三歲,正值年盛體強之時。有人說憲宗是服食長生不死金丹中毒而亡,也有人說是內常侍陳弘志蓄意謀弒,然而當時宦官在朝中勢力龐大,也就無人膽敢往下追究了。二十四歲的太子李恒在宦官馬潭等人擁戴下嗣位為唐穆宗,改元長慶。
此時,進宮十二年,年已三十開外的杜秋娘,在宮廷中頗有聲望,而且朝中重臣也對她相當敬服,所以皇帝的更迭,政治的風暴,并沒有影響她的地位,在某些軍國大事上,唐穆宗還經常要聽取她的意見!
后來,杜秋娘被派為穆宗之子李湊的保母,負責皇子的教養,杜秋娘自己沒有孩子,便把一腔慈母之愛傾注到李湊身上。
而唐穆宗李恒是個好色荒淫的皇帝,即位后,很快就沉迷于聲色游樂之中,藩鎮相繼發生叛亂,河朔三鎮再度失守,他都不聞不問。已做保母的杜秋娘則在一邊冷眼旁觀。
長慶四年,不滿三十歲的唐穆宗竟又莫名其妙地一命嗚呼;年方十五的太子李湛繼位為唐敬宗,改元寶歷。這位小皇帝童心未泯,性躁貪玩,特別喜歡擊毬的游戲和在深夜里捕獵狐貍,天天帶著一班宦官伴臣東游西蕩,花樣百出,還不時地發一頓小皇帝脾氣,無緣無故地將身邊人痛打一頓,根本談不上操心國事。
寶歷二年臘月冬寒,唐敬宗夜獵回宮后,又與宦官劉克明及擊毬將軍蘇佳明等一伙人在大殿上酣飲。夜深酒醉,唐敬宗入室更衣,殿上燈火忽然被一陣狂風吹滅,待再點亮時,人們發現小小年紀的唐敬宗被弒于內室,這時他還不過是十七歲。
緊接著,樞密使王守澄又與宮內宦官內外相結,保舉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入宮,成為唐文宗。因文宗年幼不更人事,朝廷大權實際落在一幫大臣和宦官手中。
這時,李湊已被封為漳王。杜秋娘眼看著李家皇帝一個個被宦官所弒,又一個個在宦官操縱下登基,簡直成了宦官手中的玩偶,心中十分不平。于是,在杜秋娘的悉心調教下,漳王李湊養成一副有膽識的個性,并立志要作一個有所作為的君王。眼看時機即將成熟,杜秋娘周密籌劃,與朝中宰相宋申錫密切配合,企圖一舉除掉王守澄的宦官勢力,廢掉文宗,把李湊推上皇帝寶座。
無奈宦官的耳目眾多,雖然杜秋娘的計劃十分隱密,仍然被王守澄有所探知。好在沒有什么把柄落在他們手中,自然不便嚴加處置,結果是李湊貶為庶民,宋申錫則謫為江州司馬,而杜秋娘也削籍為民,放歸故鄉,結束了她這一段絢彩的“折花”歲月。
自古女子的命運多掌握在別人手中,而出身微賤的杜秋娘,卻敢于憑著自己的才智向命運挑戰,博得了一段輝煌的歷程。
金縷衣的解釋
(1).以金絲編織的衣服。 南朝 梁 劉孝威 《擬古應教》 詩:“青鋪綠瑣 琉璃 扉,瓊筵玉笥金縷衣。” 宋 崔公度 《金華神記》 :“女子笑曰:‘君怯耶!’即以金縷衣置肩上,生稍安。” 清 黃遵憲 《錫蘭島臥佛》 詩:“既付金縷衣,何不一啟顏?” (2).曲調名。 唐 杜牧 《杜秋娘詩》 :“ 秋 持玉斝醉,與唱 《金縷衣》 。”自注:“‘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 少年 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李錡 常唱此辭。”
詞語分解
金的解釋 金 ī 一種化學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黃赤色,質軟:黃金。 金子 。金筆。 金一類的,具有 光澤 、延展性,容易傳熱和導電的固體的通稱(汞除外)。: 金屬 。五金(舊指金銀銅鐵錫)。合金(兩種或多種金屬混合而 縷衣的解釋 破爛的衣服。 清 錢謙益 《 金陵 雜題》詩之六:“舊曲新詩壓教坊,縷衣垂白感湖 湘 。”
金縷衣就是金線穿玉片做成的衣服 具體可以想象夏天用的那種竹片席。
金 縷 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1]【譯文】
不要愛惜用金錢織成的華麗衣裳,而應愛惜少年時光。就像那盛開的鮮花,要及時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春殘花落之時,就只能折取花枝了。
作品鑒賞
此詩含意很單純,可以用“莫負好時光”一言以蔽之。這原是一種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讀者感到其情感雖單純卻強烈,能長久在人心中繚繞,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每個詩句似乎都在重復那單一的意思“莫負好時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變化,重復而不單調,回環而有緩急,形成優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勸君”開始,“惜”字也兩次出現,這是二句重復的因素。但第一句說的是 “勸君莫惜”,二句說的是“勸君須惜”,“莫”與“須”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復中的變化。這兩句詩意又是貫通的。“金縷衣”是華麗貴重之物,卻“勸君莫惜”,可見還有遠比它更為珍貴的東西,這就是“勸君須惜”的“少年時”了。至于其原因,詩句未直說,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貴如黃金也有再得的時候,“千金散盡還復來”;然而青春對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復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愛金如命、虛擲光陰的真不少呢。一再“勸君”,用對白語氣,致意殷勤,有很濃的歌味,和娓娓動人的風韻。兩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為肯定后者,似分實合,構成詩中第一次反復和詠嘆,其旋律節奏是紆回徐緩的。
三、四句則構成第二次反復和詠嘆,單就詩意看,與一、二句差不多,還是 “莫負好時光”那個意思。這樣,除了句與句之間的反復,又有上聯與下聯之間的較大的回旋反復。但兩聯表現手法就不一樣,上聯直抒胸臆,是賦法;下聯卻用了譬喻方式,是比義。于是重復中仍有變化。三、四沒有一、二那樣整飭的句式,但意義上彼此是對稱得銖兩悉稱的。上句說“有花”應怎樣,下句說“無花”會怎樣;上句說“須”怎樣,下句說“莫”怎樣,也有肯定否定的對立。二句意義又緊緊關聯:“有花堪折直須折”是從正面說“行樂須及春”意,“莫待無花空折枝” 是從反面說“行樂須及春”意,似分實合,反復傾訴同一情愫,是“勸君”的繼續,但語調節奏由徐緩變得峻急、熱烈。“堪折——直須折”這句中節奏短促,力度極強,“直須”比前面的“須”更加強調。這是對青春與歡愛的放膽歌唱。這里的熱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膽,而且形象、優美。“花”字兩見,“折”字竟三見; “須——莫”云云與上聯“莫——須”云云,又自然構成回文式的復疊美。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與字的反復、句與句的反復、聯與聯的反復,使詩句瑯瑯上口,語語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緒由徐緩的回環到熱烈的動蕩,又構成此詩內在的韻律,誦讀起來就更使人感到回腸蕩氣了。
有一種歌詞,簡單到一句兩話,經高明作曲家配上優美的旋律,反復重唱,尚可獲得動人的風韻;而《金縷衣》,起詩意單純而不單調,有往復,有變化,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作為獨立的詩篇一搖曳多姿,更何況它在唐代是配樂演唱,難怪它那樣使人心醉而被廣泛流唱了。
金縷衣 杜秋娘(唐)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注解】:
1、金縷衣:以金線制成的華麗衣裳.。
2、堪:可.
3、直須:不必猶豫.
【韻譯】:
我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
我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時.。
花開宜折的時候就要抓緊去折,。
不要等到花謝時只折了個空枝.。
[詩詞賞析]
此題作者《全唐詩》為無名氏.這首詩含義比較單純,反復詠嘆強調愛惜時光,。
莫要錯過青春年華.從字面看,是對青春和愛情的大膽歌唱,是熱情奔放的坦誠流 。
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愛惜時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樂及時”的宗旨看 。
似乎低了,作“珍惜時光”看,便搖曳多姿,耐人尋味.。
金縷衣
詞語解釋: 1.以金絲編織的衣服。 2.曲調名。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我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 我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時。
花開宜折的時候就要抓緊去折, 不要等到花謝時只折了個空枝。
就是勸告年輕人不要一味地注重物質的追求,要在年輕時就做好人生計劃,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情,不要等到將來追悔莫及.。
這是兩個《金縷衣》的鑒賞: (
一)金縷衣 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須惜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是中唐時的一首流行歌詞。據說元和時鎮海節度使李锜酷愛此詞,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見杜牧《杜秋娘詩》及自注)。歌詞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詩選本徑題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確的。 此詩含意很單純,可以用“莫負好時光”一言以蔽之。這原是一種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讀者感到其情感雖單純卻強烈,能長久在人心中繚繞,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每個詩句似乎都在重復那單一的意思“莫負好時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變化,重復而不單調,回環而有緩急,形成優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勸君”開始,“惜”字也兩次出現,這是二句重復的因素。但第一句說的是“勸君莫惜”,二句說的是“勸君須惜”,“莫”與“須”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復中的變化。這兩句詩意又是貫通的。“金縷衣”是華麗貴重之物,卻“勸君莫惜”,可見還有遠比它更為珍貴的東西,這就是“勸君須惜”的“少年時”了。何以如此?詩句未直說,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貴如黃金也有再得的時候,“千金散盡還復來”;然而青春對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復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愛金如命、虛擲光陰的真不少呢。一再“勸君”,用對白語氣,致意殷勤,有很濃的歌味,和娓娓動人的風韻。兩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為肯定后者,似分實合,構成詩中第一次反復和詠嘆,其旋律節奏是紆回徐緩的。
三、四句則構成第二次反復和詠嘆,單就詩意看,與一、二句差不多,還是 “莫負好時光”那個意思。這樣,除了句與句之間的反復,又有上聯與下聯之間的較大的回旋反復。但兩聯表現手法就不一樣,上聯直抒胸臆,是賦法;下聯卻用了譬喻方式,是比義。于是重復中仍有變化。
三、四沒有一、二那樣整飭的句式,但意義上彼此是對稱得銖兩悉稱的。上句說“有花”應怎樣,下句說“無花”會怎樣;上句說“須”怎樣,下句說“莫”怎樣,也有肯定否定的對立。二句意義又緊緊關聯:“有花堪折直須折”是從正面說“行樂須及春”意,“莫待無花空折枝”是從反面說“行樂須及春”意,似分實合,反復傾訴同一情愫,是“勸君”的繼續,但語調節奏由徐緩變得峻急、熱烈。“堪折——直須折”這句中節奏短促,力度極強,“直須”比前面的“須”更加強調。這是對青春與歡愛的放膽歌唱。這里的熱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膽,而且形象、優美。“花”字兩見,“折”字竟三見;“須——莫”云云與上聯“莫——須”云云,又自然構成回文式的復疊美。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與字的反復、句與句的反復、聯與聯的反復,使詩句瑯瑯上口,語語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緒由徐緩的回環到熱烈的動蕩,又構成此詩內在的韻律,誦讀起來就更使人感到回腸蕩氣了。 有一種歌詞,簡單到一兩句話,經高明作曲家配上優美的旋律,反復重唱,尚可獲得動人的風韻;而《金縷衣》,其詩意單純而不單調,有往復,有變化,一中有多,多中見一,作為獨立的詩篇已搖曳多姿,更何況它在唐代是配樂演唱,難怪它那樣使人心醉而被廣泛流傳了。 此詩另一顯著特色在于修辭的別致新穎。一般情況下,舊詩中比興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詩的發端;而絕句往往先景語后情語。此詩一反常例,它賦中有興,先賦后比,先情語后景語,殊屬別致。“勸君莫惜金縷衣”一句是賦,而以物起情,又有興的作用。詩的下聯是比喻,也是對上句“須惜少年時”詩意的繼續生發。不用“人生幾何”式直截的感慨,用花(青春、歡愛的象征)來比少年好時光,用折花來比莫負大好青春,既形象又優美,因此遠遠大于“及時行樂”這一庸俗思想本身,創造出一個意象世界。這就是藝術的表現,形象思維。錯過青春便會導致無窮悔恨,這層意思,此詩本來可以用但卻沒有用“老大徒傷悲”一類成語來表達,而緊緊朝著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繼而造出“無花空折枝”這樣聞所未聞的奇語。沒有沾一個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多耐人尋味,多有藝術說服力! (
二)古典詩詞鑒賞之杜秋娘篇——《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賞析: 杜秋娘 系金陵人,15 歲嫁唐宗室李奇為妾,后李奇謀反被殺,她被籍入宮中,有寵于憲宗。穆宗即位后,命她作皇子傅母,后賜歸故里,窮老無依。 本詩告誡青少年切莫蹉跎歲月,否則將會空悲切 這首詩作并非藝術上最為上乘,然確也不讓須眉,可誦可傳。詩可理解為惜陰,亦可理解為及時行東,但主題似為勸人及時進取,不要“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文學故事人物。杜牧《杜秋娘詩序》說是唐時金陵女子,姓杜名秋。原為節度使李锜之妾,善唱《金縷衣》曲。后來入宮,為憲宗所寵。穆宗立,為皇子保姆。皇子被廢,秋娘歸故鄉,窮老無依。舊時此名用來泛指年老色衰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