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6生活棚改是什么意思是拆遷還是改造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棚改是什么意思是拆遷還是改造,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棚改”的全稱為棚戶區改造,棚戶區改造是中國政府提議并組織實施制定《棚戶區征收標準》,各地政府嚴格按照《棚戶區征收標準》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針對于城鎮中,歷史遺留的集中成片危舊住房、破房爛院,戶距擁擠不堪,公共設施無法配套,消防出行、生產生活存在明顯公共安全隱患的舊村舊城,本著解決群眾出行、住房安全、生產寬敞、生活便利、公共安全能夠應急保障和環境衛生能夠保潔等城市農村歷史頑疾,消除公共安全隱患、優化生產生活環境。
解決一大批困難家庭住房與社會發展不適應等問題,是一項民心工程,完善棚戶區項目周邊道路、廣場、教育、商業等基礎配套設施,提升居住環境中的人氣指數,在改造棚戶區的同時帶動了城市整體環境的改善,促進了生產生活、就業、養老等社會問題的解決,產生了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的綜合效應。
擴展資料:
中國從2009年開始,對中國國內煤炭采空區、林場、農墾及華僑農場中棚戶區進行大規模改造。2012年9月25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中國資源型城市與獨立工礦區可持續發展及棚戶區改造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快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推動獨立工礦區轉型,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
對于棚戶區改造,中國政府在財政投入、建設用地、稅費和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2007年至2011年間,中國政府共安排補助資金730億元,其中,超過90%的補助資金投向了中國中西部財政困難地區。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棚戶區改造
棚改是中國政府為改造城鎮危舊住房、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而推出的一項民心工程。
棚戶改造是指城市建成區范圍內、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質量差、人均建筑面積小、基礎設施配套不齊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隱患大、環境衛生臟、亂、差的區域及“城中村”。
所謂“城中村”,是指城市建成區仍然存在的、在集體土地上建造的、屬于棚戶區性質的區域。從面積上講,棚戶區一般拆遷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占地面積一般至少在5萬平方米左右。
擴展資料:
棚戶區改造意義
1、棚戶區改造可以有效地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體現社會公平、公正;
2、棚戶區改造可以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區落后面貌;
3、棚戶區改造可以優化配置土地資源,促進土地合理利用;
4、棚戶區改造可以增加社會就業,促進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
5、棚戶區改造可以密切黨與居民群眾的感情,促進社會和諧。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棚戶區改造。
改造城鎮居民危房。
棚戶區改造,是中國政府為改造城鎮危舊住房、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而推出的一項民心工程。
“棚戶區”,一般指簡易房屋和棚廈房屋集中區,城市中缺少規劃,導致宅院分布凌亂不齊,斜路、死路、圓弧路太多,結構簡陋,抗災性差即抗震、防火、防洪性差,居住擁擠,功能差、居住環境差、無道路、無綠化、無公共活動場地、采光通風差的房屋集中的地方。
棚改區主要是政府對一條街的改造工程黨核心、國務院高度重視城市、工礦(含煤礦)、林區、墾區棚戶區居民住房困難、居住環境差的問題。
中國從2009年開始,對中國國內煤炭采空區、林場、農墾及華僑農場中棚戶區進行大規模改造。對于棚戶區改造,中國政府在財政投入、建設用地、稅費和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2007年至2011年間,中國政府共安排補助資金730億元,其中,超過90%的補助資金投向了中國中西部財政困難地區。
實施棚戶區改造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兼顧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
擴展資料:
棚改是改善住房困難群眾居住條件的重要途徑,確保分配公平是重要環節。棚改實施多年來有一條很好的經驗,即保證公開,申請公開、分配公開,通過公開來接受群眾監督。
要確保建設項目建設和施工單位嚴格履行法定建設程序,從程序上保證建設質量標準的落實,嚴格執行建筑節能等強制性標準。全面推行質量安全永久責任制度,在全生命周期范圍內落實建設主體的責任。
加大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查力度,在每年組織工程質量安全大檢查的時候,都會把保障房工程質量安全作為檢查的重中之重;推行項目信息公開,接受住戶群眾和全社會監督;嚴肅查處質量安全違法違規行為。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棚戶區改造。
法律分析:棚改簡單來說就是政府對某個區域集中進行改造,我國在發展的道路中曾經建造了大量的棚戶區,而經過幾十年風雨的洗禮,已不能居住了,不遮雨、不擋風、不抗凍,在寒冷的冬天甚至要穿上棉衣、戴上棉帽才能入睡,所以政府要對其進行改造。
棚改有兩種補償標準:
1、現金補償,就是將房屋折算成現金補償給用戶。
2、房屋置換,房屋置換的補償分為3種:
(1)按1:1.5的面積置換;
(2)將房屋折換成新的價格;
(3)搬遷獎勵,但具體的補償標準要根據當地的政策和情況來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國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征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征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并將征收范圍、土地現狀、征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并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并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與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議;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征收土地時如實說明。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請征收土地。
第四十八條 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四十九條 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將征收土地的補償費用的收支狀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公布,接受監督。禁止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
棚改的意思,他就是指棚戶區內將要被改造拆遷,他一般都是政府為改造城鎮危舊住房,改善困難家庭住房而推出的一項民心工程,一般情況下會給住戶安排房屋,或者是賠償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