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4育兒大麥和小麥的區別和功效
大家好,本文將圍繞大麥和小麥的區別和功效展開說明,大麥和小麥的區別圖片是一個很多人都想弄明白的事情,想搞清楚大麥是什么糧食的圖片需要先了解以下幾個事情。
大麥俗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糧食作物之一。
大麥是禾本科、大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稈粗壯,光滑無毛,直立,高可達100厘米。葉鞘松弛抱莖,多無毛或基部具柔毛;兩側有兩披針形葉耳;葉舌膜質,葉片扁平。穗狀花序,小穗稠密,小穗均無柄,穎線狀披針形,外被短柔毛,內稃與外稃幾等長。穎果熟時粘著于稃內,不脫出。
中國南北各地栽培。大麥的生長環境很廣,而且具有春,冬生長習性。大麥含有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和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銅、維生素、尼克酸、核黃素等。具有食用、飼用、釀造、藥用等多種用途。
大麥的別名叫牟麥、飯麥、赤膊麥。大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稈粗壯,光滑無毛,直立,高可達100厘米。大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種植作物之一,具有食用、飼用、釀造、藥用等多種用途。
大麥的作用:
1、大麥含碳水化合物63.4%,蛋白質10.2%,膳食纖維9.9%,還含有B族維生素等。大麥芽主要含α、β兩種淀粉酶、轉化糖酶。大麥芽還含麥芽糖、糊精、B族維生素、磷脂、葡萄糖等。
2、大麥中富含的維生素E可以防止老化、保護皮膚,并對促進血液循環也卓有療效。
3、大麥可以消暑,用炒過的大麥泡的茶即為大麥茶,是夏天很好的消暑飲品。
4、大麥可以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炎等疾病,并有消食、消水腫等功效。
5、大麥有溫中下氣,暖脾胃,破冷氣,去腹脹等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寒引起的腹脹、腹痛等癥。
品種、果穗、籽粒、營養價值都有不同。
品種不同:大麥是禾本科、大麥屬的草本植物,還叫做牟麥、飯麥、赤膊麥等。燕麥雖然也是禾本科,但是屬于燕麥屬。
果穗不同:大麥的果穗成熟后略向下低,麥芒細而長。燕麥的穗軸直立,小穗柄彎曲下垂,果穗為圓錐花序。
籽粒不同:大麥的籽粒頂端沒有茸毛,籽粒表面光滑或有皺紋,形態是長橢圓形,兩頭較尖。燕麥的子粒頂端有茸毛,籽粒表面也有茸毛,但是很容易擦掉,形態是長圓形,頂端偏尖。
營養價值不同:大麥中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等,含少量的B族維生素。燕麥中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尤其是維生素E含量特別豐富。
大麥是什么糧食?
大麥是禾本科大麥屬的糧食,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糧食作物,而且大麥具有冬春生長的習性,主要產地在中國的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區,養殖大麥時,需要為其提供地勢平坦且土層深厚的土壤,維持大麥正常生長。
大麥和小麥的區別是小麥形狀偏扁平,大麥呈橢圓形,外殼很難剝下,大麥穗熟后麥穗下垂, 麥芒細而長,小麥直立, 麥芒粗而短,大麥比小麥提早成熟,大麥稈粗壯,光滑無毛,直立,葉鞘松弛抱莖。大麥本身對土地的要求并不是非常的高,只要保證大麥生長的環境是肥力比較充足,而且病蟲害也是很少的,基本大麥就會長得不錯的,主要的就是建議農戶在選種子的時候,盡量選擇那些高產量,抗病性較好的、生長力比較旺盛的品種。
大麥和小麥的內容
大麥屬禾本科植物,是一種主要的糧食和飼料作物,是中國古老糧種之一,已有幾千年的種植歷史,是世界上第五大耕作谷物,種植面積為530,000平方千米或132,000,000英畝,世界谷類作物中,大麥的種植總面積和總產量僅次于小麥,玉米,而居第四位,中國的大麥現多產于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
小麥是小麥系植物的統稱,是單子葉植物,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饅頭,餅干,面條等食物,發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或生質燃料。
大麥屬禾本科、大麥屬植物。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糧食作物之一。大麥在我國的分布很廣,栽培面積僅次于水稻、小麥和玉米,占谷類作物的第四位。
大麥
大麥具堅果香味,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蛋白質、鈣、磷含量中等,含少量B族維生素。因為大麥含谷蛋白量少,所以不能做多孔面包,可做不發酵食物,在北非及亞洲部分地區尤喜用大麥粉做麥片粥,大麥是這些地區的主要食物之一。珍珠麥(圓形大麥米)是經研磨除去外殼和麩皮層的大麥粒,加入湯內煮食,見於世界各地。大麥麥稈柔軟,多用作牲畜鋪草,也大量用作粗飼料。
1簡介
生長期為一年。稈粗壯,光滑無毛,直立,高50-100厘米。葉鞘松弛抱莖,多無毛或基部具柔毛;兩側有兩披針形葉耳;葉舌膜質,長1-2毫米;葉片長9-20厘米,寬6-20毫米,扁平。穗狀花序長3-8厘米(芒除外),徑約1.5厘米,小穗稠密,每節著生三枚發育的小穗;小穗均無柄,長1-1.5厘米(芒除外);穎線狀披針形,外被短柔毛,先端常延伸為8-14毫米的芒;外稃具5脈,先端延伸成芒,芒長8-15厘米,邊棱具細刺;內稃與外稃幾等長。穎果熟時粘著于稃內,不脫出。
我國南北各地栽培。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麥粒比其他麥都大,所以叫大麥。它和小麥的功效大致相同。還有粘性的大麥,叫糯麥,可以用來釀酒,作糖。
大麥是人類栽培的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大麥在我國,大約有[1]5000 多年的歷史,原始于青藏高原。如今,大麥其主要用途是生產啤酒。
2分類
大麥(農科)早熟禾科, 即禾本科大麥屬谷類植物。栽培大麥有3個種:大麥六列型,其花穗有兩個相對的凹槽,每個凹槽著生3個小穗,每個小穗著生1朵小花,結籽1粒。二行大麥為兩列型,小穗中有一中心小花,可結籽,側生小花通常不育。不規則型大麥或稱阿比西尼亞中間型,很少栽培,中心花能育,側生小花能育或不育。
大麥是有稃大麥和裸大麥的總稱。一般有稃大麥稱皮大麥,其特征是稃殼和籽粒粘連;裸大麥的稃殼和籽粒分離,稱裸麥,青藏高原稱青稞,長江流域稱元麥,華北稱米麥等。
大麥在植物學分類上屬禾本科-大麥屬。有經濟價值的是普通大麥種中的兩個亞種,即二棱大麥亞種和多棱大麥亞種。通常我們將多棱大麥叫六棱大麥。
二棱大麥,穗軸每節片上的三聯小穗,僅中間小穗結實,側小穗發育不全或退化,不能結實。二棱大麥穗粒數少,籽粒大而均勻。我國長江流域一般喜歡種植二棱大麥。
六棱大麥,穗軸每節片上的三聯小穗全部結實。一般中間小穗發育早于側小穗,因此,中間小穗的籽粒較側小穗的籽粒稍大。由于穗軸上的三聯小穗著生的密度不同,分稀(4厘米內著生7~14個)、密(4厘米內著生15~19個)、極密(4厘米內超過19個)三種類型。其中三聯小穗著生稀的類型,穗的橫截面有4個角,人們稱4棱大麥,實際是稀六棱大麥。
大麥按用途分,可分為啤酒大麥、飼用大麥、食用大麥(含食品加工)三種類型。
栽培歷史
大麥栽培可能在史前始於埃塞俄比亞高地和東南亞,據信在埃及可追溯到西元前5000年,在美索不達米亞、西北歐和中國分別始於西元前3500年、前3000年、前2000年。大麥為16世紀猶太人、希臘人、羅馬人和大部分歐洲人的主要糧食作物。
3適應條件
氣候適應性強於其他谷類作物。有適於溫帶、亞北極地區、亞熱帶的品種。生長期至少90天,在谷類作物中是較短的。所以在喜馬拉雅山脈生長季節很短的坡地也可栽培,但產量較低。其抗乾熱的能力也較其他小粒作物強,在北非近沙漠地帶於秋天播種,在歐洲西部和北美的冷溫潮濕地帶於春天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