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6文化蒼崖渺難涉下一句是什么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蒼崖渺難涉下一句是什么,蒼崖渺難涉的下一句,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蒼崖渺難涉下一句:白日忽欲晚。
2、蒼崖渺難涉出自:唐代李白的《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全詩如下:
尋幽無前期,乘興不覺遠。
蒼崖渺難涉,白日忽欲晚。
未窮三四山,已歷千萬轉。
寂寂聞猿愁,行行見云收。
高松來好月,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石斷寒泉流。
峰巒秀中天,登眺不可盡。
丹丘遙相呼,顧我忽而哂。
遂造窮谷間,始知靜者閑。
留歡達永夜,清曉方言還。
3、該詩大意:
沒有與你約定,我去尋幽去了,興致勃勃,不覺路遠。
云崖蒼蒼很攀登,時間過得飛快,馬上就到黃昏。
還沒有玩遍三四座山,山路彎彎,已經歷千萬轉。
深山寂寂只聞猿聲哀愁,走著走著就見云收霧散。
高松上掛著佼好的月亮,空空的山谷里一派清秋肅穆。
溪壑深幽有千年積雪,崖石斷裂,寒泉石上流。
峰巒秀麗直插中天,登極頂四望,目不暇接。
元丹丘隔山遙遙相呼,突然朝我大笑起來。
只有造訪了這幽幽的山谷,才知道什么叫靜者安閑。
整夜都非常歡樂,直到拂曉才告別回家。
4、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于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白日忽欲晚。
尋幽無前期。
乘興不覺遠。
蒼崖渺難涉。
白日忽欲晚。
未窮三四山。
已歷千萬轉。
寂寂聞猿愁。
行行見云收。
高松來好月。
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
石斷寒泉流。
峰巒秀中天。
登眺不可盡。
丹丘遙相呼。
顧我忽而哂。
遂造窮谷間。
始知靜者閑。
留歡達永夜。
清曉方言還。
人文歷史——李白尋訪元丹丘于常村石門山中。
石門在葉縣西35公里處,西唐山(又名老青山)東北麓,常村鄉境。兩山對峙如門,名曰石門。是葉縣著名的古跡,清光緒《葉縣志》譽為石門嘉遁。系清代八大景之一。石門東北角昔有唐山至縣城西大林頭的原始森林。漂麥河自山間經石門潺潺而下,東入澧河。正如李白詩中所說的“石斷寒泉流”,溯漂麥河而上,兩岸八九村,落落數家,四山環抱似成廓。溪畔垂柳成蔭,山邊果木成林。石門西南的唐山為葉縣第一名山,南山腳被孤石灘水庫環抱。山上草木常青,山谷土地肥沃,林木遍地。有“唐山不墨千秋畫,澧水無弦萬古琴”之譽。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44歲,受宦官高力士、駙馬張珀和貴妃等人讒毀,為玄宗所疏,被迫離開長安開始新的漫游生活。在洛陽認識了杜甫,又在汴州(今開封)遇到高適。在汴洛一帶漫游期間,曾到過登封縣嵩山主峰太室山的嵩陽寺,在那里和元丹丘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李白詩有“疇昔在嵩陽,同衾臥羲皇”之句足證其友誼之篤。
不久,李白又漫游了今之山東,在北海太守李邕處,又和杜甫、高適相遇。分別后北游邯鄲、幽州,南返時,又至太室山嵩陽寺拜訪元丹丘。此時元丹丘已回葉縣,卜居于東漢佚人高鳳曾隱居過的石門山,李白悵然若失,因而寫了《聞丹丘子于城北山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仆離群懷遠,亦有棲遁之志,因敘舊以寄之》流露了他的“人生信多故,世事豈唯一”的消極思想,愿意像元丹丘那樣,“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享受“松風清瑤瑟,溪月湛芳樽”的樂趣。正在此時,李白友人王大,勸李白到石門山幽居。李白就決定拜訪元丹丘。
李白取道汝州、郟縣之間經寶豐跋山涉水,歷盡艱險,終于到達了石門,他在群山中找尋元丹丘。可是“白日忽欲晚”,鳥棲獸伏,李白心中好不焦急。他正在彷徨無計,忽然聽到“丹丘遙相呼”真是喜出望外,于是他們遂造幽谷間去談心,這時的李白才始知靜者閑,決心離開煩囂的塵世到名山去隱居。
為了選擇隱居地,李白在元丹丘那里住了數月后又漫游了襄陽、揚州、金陵、省城、越中、秋甫等地。最后選定廬山的屏風疊。 元丹丘好神 仙之外,還是唐代好詩者之一,李白曾為他寫過《元丹丘山居詩序》,元丹丘曾多次與李白舉杯消愁。李白詩《將進酒》中有這樣的句子:“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據此則知,元丹丘和后期的李白都縱情詩酒,寄興山川,孤高自賞,不求聞達的所謂隱者,非僅神仙之交而已。
遺憾的是,關于元丹丘的事跡缺乏文獻可考,其高潔的品德只散于李白的詩中。前幾年山西省文化部門一位專門研究李白詩的一名干部,為弄清、探討李白曾到過的石門山,走遍了全國各地的石門,最后來到葉縣的石門,經過考證確認葉縣的石門是李白曾經到達的石門,并在此住過一段時間。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李白
尋幽無前期,乘興不覺遠。
蒼崖渺難涉,白日忽已晚。
未窮三四山,已歷千萬轉。
寂寂聞猿愁,行行見云收。
高松來好月,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石斷寒泉流。
峰巒秀中天,登眺不可盡。
丹丘遙相呼,顧我忽而哂。
遂造幽谷間,始知靜者閑。
留歡達永夜,清曉方言還。
司空圖 【亂后三首】 喪亂家難保,艱虞病懶醫。空將憂國淚,猶擬灑丹墀。
司空圖 【牡丹】 得地牡丹盛,曉添龍麝香。主人猶自惜,錦幕護春霜。
張喬 【對月二首】 盈缺青冥外,東風萬古吹。何人種丹桂,不長出輪枝。
唐彥謙 【春風四首】 多金不足惜,丹砂亦何益。更種明年花,春風自相識。
唐彥謙 【贈竇尊師】 我愛竇高士,棄官仍在家。為嫌句漏令,兼不要丹砂。
崔道融 【長安春】 長安牡丹開,繡轂輾晴雷。若使花長在,人應看不回。
崔庸 【題惠嚴寺】 人莫嫌山小,僧還愛寺靈。殿高神氣力,龍活客丹青。
馮道 【贈竇十】 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李徵古 【登祝融峰】 欲上祝融峰,先登古石橋。鑿開巇嶮處,取路到丹霄。
徐仲雅 【句】 平分造化雙苞去,拆破春風兩面開。(《合歡牡丹》)
劉夷道 【傷死奴】 丹籍生涯淺,黃泉歸路深。不及江陵樹,千秋長作林。
元淳 【句】 赤城峭壁無人到,丹灶芝田有鶴來。(霍師妹游天臺)
陸禹臣 【贈吳生】 露下瑤簪濕,云生石室寒。星壇鸞鶴舞,丹灶虎龍蟠。
趙自然 【詩】 常欲棲山島,閑眠玉洞寒。丹哥時引舞,來去跨云鸞。
*** 【又射覆橘子】 圓似珠,色如丹。儻能擘破同分吃,爭不慚愧洞庭山。
崔融 【題惠聚寺】 人莫嫌山小,僧還愛寺靈。殿高神氣力,龍活客丹青。
貫休 【句】 萬計交人買,華軒保惜深。(《牡丹》,《吟窗雜錄》)
曹文姬 【句】 鑿開天外長生地,煉出人間不死丹。(《題梅仙山丹井》)
*** 【幽州謠】 舊來夸戴竿,今日不堪看。但看五月里,清水河邊見契丹。
韓翃 【別甑山】 一身趨侍丹墀,西路翩翩去時。惆悵青山綠水,何年更是來期。
王貞白 【仙巖二首】 白煙晝起丹灶,紅葉秋書篆文。二十四巖天上,一雞啼破晴云。
王貞白 【仙巖二首】 風呼山鬼服役,月照衡薇結花。江暖客尋瑤草,洞深人咽丹霞。
薛濤 【詠八十一顆】 色比丹霞朝日,形如合浦筼筜。開時九九如數,見處雙雙頡頏。
孟浩然 【句】 逐逐懷良馭,蕭蕭顧樂鳴。(《省試騏驥長鳴》詩,見《丹陽集》)
翁承贊 【句】 煙蘿況逼神仙窟,丹灶還應許獨尋。(《贈黃璞》,見《福州志》)
黃滔 【花】 莫道顏色如渥丹,莫道馨香過蘭。東風吹綻還吹落,明日誰為今日看。
李昂 【上元日二首】 上元高會集群仙,心齋何事欲祈年。丹誠儻徹玉帝座,且共吾人慶大田。
武則天 【唐大饗拜洛樂章·歸和】 調云闋兮神座興,驂云駕兮儼將升。騰絳霄兮垂景祜,翹丹懇兮荷休征。
徐氏 【玄都觀】 登尋丹壑到玄都,接日紅霞照座隅。即向周回巖下看,似看曾進畫圖無。
薛能 【雜曲歌辭·楊柳枝】 嫩綠輕懸似綴旒,路人遙見隔宮樓。誰能更近丹墀種,解播皇風入九州。
徐彥伯 【雜曲歌辭·桃花行】 源水叢花無數開,丹跗紅萼間青梅。從今結子三千歲,預喜仙游復摘來。
劉禹錫 【雜歌謠辭·步虛詞】 華表千年鶴一歸,凝丹為頂雪為衣。星星仙語人聽盡,卻向五云翻翅飛。
徐彥伯 【侍宴桃花園】 源水叢花無數開,丹跗紅萼間青梅。從今結子三千歲,預喜仙游復摘來。
武平一 【餞唐永昌】 聞君墨綬出丹墀,雙舄飛來佇有期。寄謝銅街攀柳日,無忘粉署握蘭時。
裴士淹 【白牡丹】 長安年少惜春殘,爭認慈恩紫牡丹。別有玉盤乘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王昌齡 【河上老人歌(一作河上歌)】 河上老人坐古槎,合丹只用青蓮花。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滄溟是我家。
李白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丹陽北固是吳關,畫出樓臺云水間。千巖烽火連滄海,兩岸旌旗繞碧山。
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馀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
李白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四首】 小妓金陵歌楚聲,家僮丹砂學鳳鳴。我亦為君飲清酒,君心不肯向人傾。
柳渾 【牡丹】 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顆。今朝始得分明見,也共戎葵不校多。
杜甫 【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杜甫 【夔州歌十絕句】 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楓林橘樹丹青合,復道重樓錦繡懸。
杜甫 【解悶十二首】 側生野岸及江蒲,不熟丹宮滿玉壺。云壑布衣駘背死,勞生重馬翠眉須。
杜甫 【存歿口號二首】 鄭公粉繪隨長夜,曹霸丹青已白頭。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間不解重驊騮。
賈至 【送南給事貶崖州】 疇昔丹墀與鳳池,即今相見兩相悲。朱崖云夢三千里,欲別俱為慟哭時。
張繼 【上清詞】 紫陽宮女捧丹砂,王母令過漢帝家。春風不肯停仙馭,卻向蓬萊看杏花。
郎士元 【題尹真人祠】 窅窅云旗去不還,陰陰祠宇閉空山。我來始悟丹青妙,稽首如逢冰雪顏。
皇甫冉 【題蔣道士房】 軒窗縹緲起煙霞,誦訣存思白日斜。聞道昆侖有仙籍,何時青鳥送丹砂。
嚴維 【丹陽送韋參軍】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顧況 【山中(一作朱放詩,題作山中聽子規)】 野人愛向山中宿,況在葛洪丹井西。庭前有個長松樹,夜半子規來上啼。
顧況 【海鷗詠】 萬里飛來為客鳥,曾蒙丹鳳借枝柯。一朝鳳去梧桐死,滿目鴟鳶奈爾何。
顧況 【歲日作(一作歲日口號)】 不覺老將春共至,更悲攜手幾人全。還丹寂寞羞明鏡,手把屠蘇讓少年。
顧況 【送郭秀才】 故人曾任丹徒令,買得青山擬獨耕。不作草堂招遠客,卻將垂柳借啼鶯。
竇鞏 【送元稹西歸】 南州風土滯龍媒,黃紙初飛敕字來。二月曲江連舊宅,阿婆情熟牡丹開。
盧綸 【裴給事宅白牡丹(一作裴潾詩)】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玩街西紫牡丹。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李端 【問張山人疾】 先生沈病意何如,蓬艾門前客轉疏。不見領徒過絳帳,唯聞與婢削丹書。
王建 【奉同曾郎中題石甕寺得嵌韻】 寺門連內繞丹巖,下界云開數過帆。遙指上皇翻曲處,百官題字滿西嵌。
王建 【宮詞一百首】 丹鳳樓門把火開,五云金輅下天來。階前走馬人宣尉,天子南郊一 宿回。
跋馮氏蘭亭
堂堂淮陰侯,夫豈噲等伍?
放翁評此本,可作蘭亭祖。
跋馮氏蘭亭
繭紙藏昭陵,千載不復見。
此本得其骨,殊勝蘭亭面。
北窗
云開見山雪,院靜聞松風,
吏去曲肱臥,疑非塵世中。
北窗偶題 組詩一
爾叢香百合,一架粉長春。
堪笑龜堂老,歡然不記貧。
北窗偶題 二
曉晴林鵲喜,晝暖蜜蜂喧。
我老詩情盡,逢春亦一言。
北窗偶題 三
簾外燕翩翩,歸時在社前。
不辭飛渡海,來看賽豐年。
北窗偶題 四
煙波兩鸂鶒,肯為放翁來。
菰米猶能給,蒼顏得屢開。
不如茅屋底 組詩一
鑄印大如斗,佩劍長掛頤。
不如茅屋底,睡到日高時。
不如茅屋底 二
南伐逾銅柱,西征出玉關。
不如茅屋底,高枕看青山。
不如茅屋底 三
火齊堆盤起,珊瑚列庫藏。
不如茅屋底,父子事耕桑。
不如茅屋底 四
列鼎賓筵盛,籠坊從騎都。
不如茅屋底,醉倒喚兒扶。
朝饑食齏面甚美戲作 一
一杯齏餺飥,老子腹膨脝。
坐擁茅檐日,山茶未用烹。
朝饑食齏面甚美戲作 二
一杯齏餺飥,手自芼油蔥。
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
嘲梅未開
梅蕊如紅稻,中藏無盡香。
何時來鼻境?更待幾番霜。
春寒 一
滔天來洚水,震瓦戰昆陽。
此敵猶能御,春寒不可當。
春寒 二
高樓墜綠珠,惡客碎珊瑚。
未抵春寒夜,貧翁喪故襦。
春日
冷餅細生菜,老翁殊未衰。
仍尋舊幡勝,一笑伴諸兒。
春晚 一
窗戶迎新燕,階除巢乳鴉。
欲知春已暮,地上亦無花。
春晚 二
思與春為別,匆匆置一樽。
明年尚強健,扶杖候柴門。
春雨 一
片片紅梅落,纖纖綠草生。
無端夜來雨,又礙出門行。
春雨 二
春陰易成雨,客病不禁寒。
又與梅花別,無因一倚欄。
春雨 三
胸懹阮步兵,詩句謝宣城。
今夕俱參透,焚香聽雨聲。
春雨 四
疏點空階雨,長明古殿燈。
廬山岑寂夜,我是定中僧。
春雨 五
擁被聽春雨,殘燈一點春。
吾兒歸漸近,何處宿長亭?
春雨 六
湖上新春柳,搖搖欲喚人。
多情今夜雨,先洗馬蹄塵。
春早得雨 一
春早得甘澍,村鄰喜欲狂。
天公終老手,處處出新秧。
春早得雨 二
稻陂方渴雨,蠶箔卻憂寒。
更有難知處,朱門惜牡丹。
大雨排悶 一
地潤礎流水,氣蒸人脫裘。
前知暴雨至,孰解老農憂?
大雨排悶 二
三日斷行路,束薪無處求。
床頭周易在,且復送悠悠。
讀書
力不扶微學,心猶守舊聞。
壁間科斗字,秦火豈能焚?
對月 一
遠客厭征路,流年逢素秋。
不知今夜月,還照幾人愁?
對月 二
草草治杯盤,三更月露寒。
茆檐雖隱翳,終勝客中看。
泛瑞安江風濤貼然
俯仰兩青空,舟行明鏡中。
蓬萊定不遠,正要一颿風。
風云交作戲題
霎腳如龍爪,空中挾雨來。
何關風伯事,欲到卻吹回。
古意 一
千金募戰士,萬里筑長城。
何時青冢月,卻照漢家營?
古意 二
夜泊武昌城,江流千丈清。
寧為雁奴死,不作鶴媒生!
古筑城曲 三
筑城聲酸嘶,漢月傍城低。
白骨若不掩,高與長城齊。
古筑城曲 四
長城高際天,三十萬人守。
一日詔書來,扶蘇先授首。
古筑城曲 五
百丈筑城身,千步掘城壕。
咸陽三月火,始悔此徒勞。
古筑城曲 六
嶧山訪秦碑,斷裂無完筆。
惟有筑城詞,哀怨如當日。
癸丑七月二十七夜夢游華岳廟
驛樹秋風急,關城暮角悲。
平生忠憤意,來拜華山祠。
郭氏山林十六詠閟云關
白云如高人,擇友尚傲世。
朱門客三千,一點不可致。
郭氏山林十六詠飛雪
我昔游青城,六月對雪山。
吳蜀渺萬里,安得在此間。
郭氏山林十六詠高碧巖
我誦明逸詩,豹林不可到。
斯山幸不遠,何日欹紗帽。
郭氏山林十六詠桂壑
小山有桂枝,名自騷人傳。
我欲辨其族,衰病空慨然。
郭氏山林十六詠壺天閣
吾廬在目中,日可理輕策。
乃知壺中天,端勝縮地脈。
郭氏山林十六詠傾月
種梧待鳳雛,此計乃可笑。
不如看月墮,與子舒清嘯。
郭氏山林十六詠清曠亭
勝游謝車馬,從此始青鞵。
俗士洗褊心,達人增曠懷。
郭氏山林十六詠笙鶴亭
茲山多異域,飛仙亦稅駕。
勿遣俗客來,恐妨笙鶴下。
郭氏山林十六詠石井
酌泉咽冰玉,肺腑生慘凜。
老夫桑苧家,頗欲續水品。
郭氏山林十六詠小爛柯
山中一枰棋,塵世底事無。
若復計勝負,與彼亦何殊。
郭氏山林十六詠藥圃
采芝夏黃公,賣藥韓伯休。
吾友子郭子,高趣可與侔。
郭氏山林十六詠倚劍
懸瀑若劍立,空潭如鏡平。
未能照魑魅,且用斬長鯨。
郭氏山林十六詠玉佩
羣仙停鶴馭,玉佩搖空山。
金丹定分子,往綴通明班。
郭氏山林十六詠玉泉
摘玉毀珠璣,蒙莊有深旨。
向郭不能傳,千載付吾子。
郭氏山林十六詠月峽
我昔溯三峽,仰天如匹練。
安得中天月,正用此時見。
郭氏山林十六詠韞玉巖
蒼崖韞白璧,欲上渺無路。
但照太史占,虹氣貫寳婺。
過村舍
碓舍臨山路,牛欄隔草煙。
問今何歲月,恐是結繩前。
后雜興 一
臘雪瑞我麥,春雨嘉我谷。
老農無他求,一飽萬事足。
后雜興 二
日上明我窗,月出縞我庭。
朝暮得佳時,一榼醉復醒。
后雜興 三
曾合惜日短,別離愁夜長。
人老愛吾廬,客歸悲故鄉。
后雜興 四
俚醫刀匕藥,老巫半榼酒。
拜況不敢忘,淡薄最耐久。
湖山 一
逐鹿心雖壯,乘騅勢已窮。
終全蓋世氣,絕意走江東。
湖山 二
湖上多甘井,磑泉尤得名。
何時枕白石,靜聽轆轤聲?
湖山 三
山崦桑麻路,柴門鳥雀聲。
老巫祈社雨,小婦餉春耕。
湖山 四
坡陀度小嶺,軒豁見平湖。
但醉梅花下,民家酒可沽。
湖山 五
淺井供茶灶,分流浣布沙。
此泉吾所愛,百用給山家。
湖山 六
故堞無遺跡,蕭然數十家。
茶煙映山起,酒旆傍堤斜。
湖山 七
汀月生眉黛,溪梅試額妝。
幽閨元不出,莫道嫁彭郎。
湖山 八
城邊小市聚,煙水淡秋容。
南走蘭亭路,迢迢云外鐘。
湖山 九
東西二十里,相望兩平橋。
傍水多投釣,穿云有負樵。
己巳正月十八九日間雪復大作不止 (其一)
早衰常畏雪,況復在江干。
三日不能出,數年無此寒。
其二
卷簾驚滉漾,下榻覺蹣跚。
稚子應憐我,孤吟興未闌。
季夏雜興 一
蟻門知將雨,蟲鳴覺近秋。
衰翁非愛酒,無計奈孤愁。
季夏雜興 二
巉巉瘦驢嶺,莽莽老牛陂。
四海均羈旅,何人感此詩?
季夏雜興 三
熟睡一炊頃,清談數刻間。
未言能近道,要得暫身閑。
季夏雜興 四
疏泉澆藥壟,枕石聽松風。
此樂慚專享,無因與客同。
柳橋晚眺
小浦聞魚躍,橫林待鶴歸。
閑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飛。
盆池
寒溜初通后,新荷未長時。
誰持大圜鏡,為我照須眉?
樵夫
酸澀澗邊果,青紅巖際花。
貪隨狙狖去,風雨未還家。
秋興
秋風吹我夜,植杖溪橋側。
木葉雖未凋,慘澹無顏色。
秋興
功名不垂世,富貴但堪傷。
底事杜陵老,時時矜省郎?
秋興
秋暑勢已窮,風雨縱橫至。
白鷺立清灘,與我俱得意。
秋興
胸中萬卷書,一字用不著。
歸休始太息,竟是為農樂。
日用 一
舊好疏毛穎,新知得麴生。
幽居無一事,枕臂聽松聲。
日用 二
舂谷灌園蔬,日長閑有余。
何妨忍揮汗,合藥施鄉閭。
山麓
草合路如線,偶隨樵子行。
林間遇磐石,小憩看春耕。
社日
坎坎迎神鼓,兒童喜欲顛。
放翁無社酒,閉戶課殘編。
涉溪
揮汗欲成雨,聚蚊真若雷。
山翁在何許,赤腳步溪來。
詩一首
上重支三枕,趺寒踏兩裘。
悠悠煎藥水,常照夜深愁。
書感
夢里逢無咎,天涯哭季長。
吾生亦有幾?且復釣滄浪。
書懷絕句
老死已無日,功名猶自期。
清笳太行路,何日出王師?
書文稿后
上蔡牽黃犬,丹徒作布衣。
苦言誰解聽?臨禍始知非。
書枕屏 一
西域兜羅被,南番篤耨香。
慣眠三丈日,不識五更霜。
書枕屏 二
心若冰將釋,貌如兒未孩。
青城上官叟,時入夢中來。
書枕屏 三
甘菊縫為枕,疏梅畫作屏。
改詩眠未穩,聞雪醉初醒。
書枕屏 四
星斗闌干曉,窗扉曨聰明。
金門與茅店,一種是雞聲。
疏籬
數掩圍柴荊,王維畫不成。
尤憐月中影,特地起詩情。
四月十三夜四更起讀書
七十未捐書,正恐死乃息。
起挑窗下燈,度此風雨夕。
松棚
松棚尋丈地,客至共開顏。
堪笑杜陵老,坐思千萬間。
題柴言山水 一
陰陰山木合,幽處著柴荊。
喧中有靜意,水車終日鳴。
題柴言山水 二
懸水三十仞,疾雷聞數里。
正暑凜生秋,倚杖者誰子?
題柴言山水 三
高秋風雨天,幽居詩酒地。
君看此氣象,其可折簡致?
題柴言山水 四
草亭臨峭絕,霜嶂起嶙峋。
危磴儻可上,老夫思卜鄰。
題傳神
濕云生兩屨,細雨暗孤篷。
悔不桐江上,從初作釣翁。
題施武子所藏楊補之梅
補之寫生梅,至簡亦半樹;
此幅獨不然,豈畫橫斜句?
題庠闍黎二畫
秋山瘦嶙峋,秋水渺無津。
如何草亭上,卻欠倚闌人。
題宣律師畫像
秀目大頭顱,英姿舉世無。
平生一瓦無,何處有天廚?
題瑩上人二畫右剡溪
天地又秋風,溪山憶剡中。
孤舟幸閑著,借我訪支公。
物外雜題 一
市墟沽斗酒,獨酌復高歌。
一笑語觀者,比君更事多。
物外雜題 二
當年下沔鄂,回首幾秋風?
景物渾如昨,千帆落照中。
物外雜題 三
曉入姑蘇市,閶門系短篷。
老人元不食,買餅餇山童。
物外雜題 四
送客停山步,尋僧立寺門。
青鞋慣泥潦,卻愛雨昏昏。
物外雜題 五
粉堞臨江渚,朱橋枕市樓。
長吟策小蹇,又度一年秋。
物外雜題 六
飼驢留野店,買藥入山城。
興盡飄然去,無人識姓名。
物外雜題 七
高城今曠野,比屋昔朱門。
道上傳呼過,遙遙幾世孫?
物外雜題 八
過市摩雙眼,驚嗟閱盛衰。
朱樓倚霄漢,曾見始成時。
戲作絕句以唐人句終之 一
雨細穿梅塢,風和上柳橋。
山居無歷日,今日是何朝?
戲作絕句以唐人句終之 二
靜對煎茶灶,閑疏洗藥泉。
回頭問童子:今夕是何年?
夏日
微風過中庭,庭樹颯有聲。
穿簾徐入座,巾屨有余清。
這還沒完,不過實在弄不來這么多。每首詩標題相同者鄙人加以序號,原題無。
渺難涉白打一數字應該是4
渺的意思是:形容水大;渺茫;渺小。一、漢字字源 形聲字。氵表意,其古文字形體像河流,表示水面遼闊;眇表聲,眇有極目仍看不見邊的意思。
難事做起來費事的;不容易(跟“易”相對)。 使感到困難。 用在動詞前,表示使人不滿意的性質在哪方面;不好。 [nàn]:災禍。災難、大難臨頭叛亂。發難、兵難質問、責備。非難、責難、問難 [nuó]:古同“儺”。
涉白是涉及市場內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為涉白。
北宋·柳永《雨霖鈴》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北宋·歐陽修《玉樓春》:“人生自是有情癡,此事不關風和月。”
南宋·蘇軾《西江月》:“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
唐代·王勃《寒夜懷友雜體二首》:“復閣重樓向浦開,秋風明月度江來。”
唐代·王勃《江南弄》:“紫霧香煙渺難托,清風明月遙相思。”
唐代·王勃《別人四首》:“林塘風月賞,還待敵人來。”
唐代·王勃《贈李十四四首》:“琴尊唯待處,風月自相尋。”
《南史·謝譓傳》:“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惟當明月。”
明·沈采《千金記·遇仙》:“戀功名水上鷗,俏芒鞋塵內走,怎如明月清風隨地有,到頭來消受。”
1、蒼崖渺難涉下一句是:白日忽欲晚。
2、《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_》
尋幽無前期,乘興不覺遠。
蒼崖渺難涉,白日忽欲晚。
未窮三四山,已歷千萬轉。
寂寂聞猿愁,行行見云收。
高松來好月,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石斷寒泉流。
峰巒秀中天,登眺不可盡。
丹丘遙相呼,顧我忽而哂。
遂造窮谷間,始知靜者閑。
留歡達永夜,清曉方言還。
3、注釋
沒有與你約定,我去尋幽去了,興致勃勃,不覺路遠。
云崖蒼蒼很攀登,時間過得飛快,馬上就到黃昏。
還沒有玩遍三四座山,山路彎彎,已經歷千萬轉。
深山寂寂只聞猿聲哀愁,走著走著就見云收霧散。
高松上掛著佼好的月亮,空空的山谷里一派清秋肅穆。
溪壑深幽有千年積雪,崖石斷裂,寒泉石上流。
峰巒秀麗直插中天,登極頂四望,目不暇接。
元丹丘隔山遙遙相呼,突然朝我大笑起來。
只有造訪了這幽幽的山谷,才知道什么叫靜者安閑。
整夜都非常歡樂,直到拂曉才告別回家。
4、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