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5特產2003年高考是幾月幾號開始的?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2003年高考是幾月幾號開始的?,2003年高考時間是幾號到幾號,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03年高考時間是6月7日到8日。
2003年高考時間是6月7日到8日,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簡稱高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
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http://zy.offercoming.com/。
2003年以前,高考時間每年7月7、8、9日。2003年起,高考時間提前一個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高考,是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港、澳、臺除外)大學最重要的入學考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統一組織調度,或實行自主命題的省級考試院(海南省為考試局)命題,每年6月7日、6月8日為考試日,部分省區高考時間為3天。
2015年起,高考取消體育特長生、奧賽等6項加分項目。
每年高考時間是幾6月7號至6月9號。
部分省級行政單位高考安排為:6月7日09:00:00—11:30:00考語文,15:00:00—17:00:00考數學。6月8日09:00:00—11:30:00考文科綜合/理科綜合;15:00:00—17:00:00考外語。
高考定為這幾天的原因:
1955年高考時間進行了第一次改革,時間確定為7月中下旬,同樣是三天時間。1979年將高考日期確定為7月7、8、9號。
2003年,教育部才最終決定將高考時間固定在每年的6月7、8、9日。由于現在高考普遍只需要兩天時間,因此高考時間就確定為現在的6月7、8號。
其實,2003年教育部將高考日期固定在6月7、8日是有其原因的。因為進入七月份以后,全國上下普遍高溫。
答:1977年恢復高考是在12月份高考的,目前也是唯一一次在冬季舉行的高考。
歷年高考時間:
1952年-1965年高考時間:(各地、市有所不同,不一一列舉。)
1952年:8.15-17日;
1953年:8.20-22日;
1954年:8.15-17日;
1955年、56年、57年:7.15-17日;
1958年:7.18-20日;
1959年、60年:7.20-23日;
1961年、62年:7.15-17日;
1963年、64年:7.15-17日;
1965年:7.10-12日;
1973年:7.15-16筆試,7.18-19日面試,有的:7.27-28日;
1977年:12.6-8日,12.9-10日,12.11-12日,或:12.17-18日,12.20-22日等;
1978年:7.20-23日;
1979年-2002年高考時間:7.7-9日;
2003年至今高考時間:6.7-8日,部分省市6.7-9日。
擴展資料:
歷史沿革:
1904年,清政府在張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頒行了《奏定學堂章程》。
1905年,科舉考試制度壽終正寢,從此我國現代高考制度登上了歷史舞臺。
1936年,全國已經有100多所大學。當時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學校自主組織命題,學生可以選擇報考多所大學,也可能同時被多所大學錄取。
1952年,中國建立起來全國統一高等學校招生制度。統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顯示出公平,也適應了當時國家快速選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鄧小平出任國家副總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復高考。恢復高考改變了千百萬人的命運,挽救了中國教育,也挽救了整個中國。
1981年,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學科。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規定在中央部門或國防科工委系統所屬的某些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農村或農場、牧場、礦區、油田等艱苦行業的定向招生。
1983年,外語(英語、俄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高考填報時可以自由選擇。)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計入總分。
1985年,教育部規定:可以從參加統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數國家計劃外的自費生。一向由國家“統包”的招生制度,變成了不收費的國家計劃招生和收費的國家調節招生同時并存的“雙軌制”。同年,從美國引進標準化考試,并于當年首先在廣東省進行了英語、數學兩科的試點。
1985年,上海在全國最先獲得自主命題權,實行3+1方案(除語數外,再任選一門)。同年,國家教委決定在北京大學等43所高等學校進行招收保送生的試點。
1989年8月,國家教委決定將標準化考試逐步在全國推行。
1994年,高考生物和地理科目被取消,除語數外,文科加考政治和歷史,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學,初衷是為學生減負,但導致學生地理和生物知識的貧乏。同年,政治被排除在統考科目之外,理科考試中不再考政治。
1996年,中國高等教育試行并軌招生,高校學費開始增加。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軌改革。
1999年,教育部出臺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文件提出,跨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與任務,對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做出了全面部署?[8]??同年廣東率先試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開始出現在高考科目中。從這年起,高校大規模擴招開始。
2000年,一直由國家“全包”的師范專業也實行收費,招生并軌改革完成。
2000年之前我國高考一直實行全國一張卷,從2000年到2004年,全國開始實施“統一高考,分省命題”的組織方式,越來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題的行列。
2001年,教育部對報名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考生條件進一步放寬。取消了普通高考報名年齡不超過25歲、未婚的限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也不再限報高等職業學校,也可報考普通高校。報名并參加普通高考將不受年齡及婚否的限制與影響,是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至此全國各地每年都有25歲以上的大齡考生步入高考考場。
2003年,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決定從2003年起將高考時間提前一個月,高考時間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教育部批準首批22所高校開展自主招生試點。作為一種新的選才方式,具備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已有90所;類型逐漸增多,有“自主組織測試”、“校長實名推薦制”、“自主招生聯考”等形式。
2008年,中國開始啟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2010年,高等教育入學率將達到適齡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學招生擴大了將近3倍,“大眾化教育”逐漸取代“精英教育”。高校畢業生缺乏技能、就業困難等問題,引起了人們對擴招的反思。
2010年2月,公布公開征求意見稿,7月發布經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全文。文件明確提出要逐步形成分類考試、多元錄取、綜合評價的考試招生制度,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4年9月,頒布的《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條件的省份開展錄取批次改革試點”。
2014年12月16、17日,教育部陸續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效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2014年全國有16省市實行分省命題,統一命題的有15個;2015年,又新增江西、遼寧、山東3省實行高考統一命題,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增至18個。
2016年全國有26個省份選擇統一命題,也就是采用“普通高考全國卷試題”,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5省份仍為分省命題。
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對2018年的高校招生做出部署。《通知》指出,要進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區及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要向重點高校錄取比例相對較低的省份傾斜;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2019年5月6日,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會上透露,2019年高考報名者達到上千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我國的高考日期全國統一在每年6月的7號、8號。
各科考試時間安排如下:
一、理科生:
1.6月7日上午9:00~11:30考語文 ; 下午3:00~5:00考數學;
2.6月8日上午9:00~11:30考理綜 ; 下午3:00~5:00考英語。
二、文科生:
1.6月7日上午9:00~11:30考語文 ; 下午3:00~5:00考數學;
2.6月8日上午9:00~11:30考文綜; 下午3:00~5:00考英語。
拓展:時間由來:
每年的高考日期都選定在6月的7、8號. 中國在1952年建立起來全國統一高等學校招生制度,并組織了新中國的第一次高考,同時也確定了高考的時間是8月中下旬,考試日期為三天。. 1955年高考時間進行了第一次改革,時間確定為7月中下旬,同樣是三天時間。. 1979年將高考日期確定為7月7、8、9號。 2003年,教育部才最終決定將高考時間固定在每年的6月7、8、9日。. 由于現在高考普遍只需要兩天時間,因此高考時間就確定為現在的6月7、8號。
歷年高考時間固定在每年6月7、8日(2020年為7月7、8日)。
1977年之前,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沿用的是民國舊制,大學單獨招生考試。1952年,新中國舉行了第一次全國統一高考,統一命題、答案和評分標準,確定高考時間為每年8月15、16、17日三天,并一直沿用到1966年,標志著全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制度的建立。直到1966年廢除高考,高校停止招生。
1977年,復出后的鄧小平親自主持召開了由33位全國各地的著名科學家、教授以及科學和教育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果斷決策恢復中斷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并于當年12月11日舉行了高考,這也是新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
1978年開始,全國高考時間就統一了,也從冬天變為了夏天,時間是7月20日到23日,具體為20日上午政治、下午物理,21日上午數學、下午化學,22日上午語文、下午外語。
2002年第一次全面實現網上錄取;2003年將考試時間提前至更為涼爽的6月7、8日,諧音“錄取吧”。
部分地區高考時間
從2003年開始高考從7月調整為6月的。1977年,我國開始恢復高考后,除1983年高考時間為7月15日至17日以外,1979年至2002年全國統一的高考時間都定為7月7日至9日。2002年,教育部宣布,高考由7月改為6月,所以2003年開始,高考時間提前了一個月。而這種改變,正是因為天氣。通過中國氣象局向教育部提供了1995年到2000年期間逐年6月10日到20日、7月5日到15日全國31個省會級城市的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平均氣溫、平均降水量和臺風的發生頻率等相關氣象信息。
我國的現代高考始于1952年,1965年廢除,1977年恢復。幾十年來,高考時間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1952-1954年,8月中下旬,為期三天。
1955-1965年,7月中下旬,為期三天。
1977年,由于文革中斷了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所以這一年的高考時間不是夏天,而是在冬天的12月,日期分別為6-8、9-10、11-12、17-18、20-22不等。
1978年,7月20-23日。
高考時應準備的東西
1、身份證和準考證
身份證和準考證是你參加高考的必須要帶的物品,是我們進入考場的通行證,是高考前需要準備的最重要的東西。
2、礦泉水或者功能飲料
考試剛好在6月份天氣很熱,即時補水確保自己的最佳狀態。需要注意的是攜帶礦泉水需要把標簽撕下來。
3、紙巾、濕巾
6月炎熱的天氣,再加上考生有些緊張會太容易出汗,所以準備濕巾不僅可以擦汗還可以減溫,使自己的狀態不會受到天氣因素的干擾。
高考注意事項
不能攜帶草稿紙、考試用品,考場會發的,不夠可以舉手示意向監考老師要。
不能攜帶手機等電子產品,如果帶了,考試前可交給監考老師保管。
拓展閱讀
教育部就高考改期一事進行了調查研究工作。中國氣象局向教育部提供了1995年一2000年期間逐年6月10日-20日、7月5日一15日全國31個省會級城市的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平均氣溫、平均降水量和臺風的發生頻率等相關氣象信息。數據顯示,6月10日一20日的平均氣溫為23.738C,而7月5日 - 15日的平均氣溫為25.326C;6月晝夜溫差。
在10C左右,大于7月高考期間的不足9C,臺風的平均發生率和洪水發生率也比7月小。教育部在進行了信息比對、反復論證的基礎上認定,為全國考生和與高考相關的人群考慮,將高考時間改在每年的6月較為適宜。
二保焊電壓電流的調整方法為:根據焊接過程穩定性與規范匹配的關系,在保證外圍系統(送絲、導電)良好的前提下:I<200A時,U=(14+0.05I)±2V2)、I>200A(尤其是有加長線)時,電壓略配高些U=(16+0.05I)±2V。
省略號是:一種標點符號。用來表示節略原文或語句未完、意思未盡或語句斷斷續續。標點符號的一種,用于省略原文的符號。即“……”,六個點,占兩個字的地位。整段或詩行的省略,可用“……”。可用于引文的省略,
人科出現于中新世。包括3個屬,最早的為臘瑪古猿,接著是南方古猿和人屬,現在生存的只有智人1個種。人屬包括直立人,尼安德塔人和智人三個種。而現僅1屬1種,即智人(現代人)Homosapiens。分布于
車厘子適合低溫保存,是可以放在冰箱中保存的,一般來說新鮮的車厘子大概可以保存一個星期左右,在購買的時候,需要挑選新鮮的,有些車厘子表面有劃痕,這種一般是保存不了多久的,如果不是很新鮮的車厘子,兩三天差不多就會發生變質了,車厘子的保存時間并不是很長,最好買回來盡快吃完,以免變質,影響營養價值和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