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1生活開普勒452b內部真實照片
大家好,給大家分享一下開普勒452b內部真實照片,很多人還不知道這一點。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距離地球1400光年。
開普勒452b位于為天鵝座,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現的外行星, 直徑是地球的1.6倍,地球相似指數(ESI)為0.83,這是2015年為止發現的首個圍繞著與太陽同類型恒星旋轉且與地球大小相近的“宜居”行星,有可能擁有大氣層和流動水,被稱為地球2.0,“地球的表哥”。
擴展資料:
開普勒452b距離地球大約1400光年,如果按照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的速度,也就是14千米/秒的速度飛向這顆行星,大約需要3000萬年才能抵達那里。不過,考慮到新視野號在遠離太陽的過程中,速度還會進一步減慢,因此實際需要的時間只會更長才對。
我們在地球上都無法用肉眼看到,哪怕是在觀星環境最好的地方。開普勒望遠鏡監測的絕大部分恒星,亮度都在14-16星等之間,跟地球上看到的冥王星亮度差不多。事實上,就算使用地球上威力最大的望遠鏡,天文學家也不可能直接看到這顆行星,更不用說看清楚它的模樣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開普勒452b。
位于天鵝座星系的開普勒452b行星,被稱為“地球2.0“,它是由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發現。美國宇航局(nasa)天文學家將這個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命名為“開普勒452b”(kepler-452b)。
“開普勒452b”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孿生星球”,它有可能擁有大氣層和流動水,直徑比地球大60%,公轉一圈是385天,巖石星球的可能性高于以往,與地球的相似指數為0.98。
這是人類在尋找“另一地球”道路上里程碑式的發現。
是叫“開普勒-452b”。
開普勒-452b是在2015年由美國發現的。
這顆類地行星位于天鵝座,距離地球1400光年,直徑是1.6倍地球直徑,到恒星的距離,跟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相同,繞著一顆與太陽非常相似的恒星運行,是與地球相似指數達到0.98的類地行星。模型顯示,這顆行星大約比地球重5倍。
開普勒-452b位于所謂的“宜居帶”,理論上該行星表面會有適宜生命存在的液態水和大氣。然而,專家表示,一顆行星就算處在宜居帶內,也不能完全保證有生命存在,這只是當前的理論推算。和地球1400光年的距離,按照當前地球上最快的飛行器速度,到達452b也需要上千萬年,對于具體生命探測、移民該星球尚不具有現實意義。
把開普勒452b稱為“超級地球”的并不是天文學家,而是一些記者之類的人。天文學家只能說它是“迄今最接近另外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
天文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位于天鵝座的“另一個地球”--“開普勒452b”,說明開普勒452b和地球一樣為行星,行星都要圍繞著恒星運動,所以能成為“開普勒452b”所在天體系統的中心天體是恒星.。
故選:C.
是“開普勒452b”。
開普勒452b可能并不適合于人類生存。
開普勒452b位于天鵝座,與我們的距離為1400光年,圍繞著一顆與太陽非常相似的恒星運行。開普勒-452b的軌道半徑為1.046個天文單位,和地球基本是差不多;公轉軌道半徑略大于地球的公轉軌道。公轉一周需385天,比地球多了不到一個月。直徑比地球大60%,體積為地球的5倍,地表的重力是地球的兩倍。所以說,這顆行星與地球非常相似,被稱為“地球2.0”,“地球的表哥”。
科學家猜測,開普勒-452b位于所謂的“宜居帶”,理論上該行星應該為巖石行星,表面會有適宜生命存在的液態水和大氣。然而,專家表示,一顆行星就算處在宜居帶內,也不能完全保證有生命存在,更不能保證適合人類生存。
就算開普勒452b表面有液態水和大氣,也有適合的溫度,但因為這顆行星地表的重力是地球的兩倍,引力比地球大,所以其大氣層比地球厚得多,大氣壓強也比地球強得多,人類可能無法適應。二是大氣成分不一定有氧氣,至少不能保證足夠的氧氣含量。地球上的氧氣都來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如果沒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也沒有氧氣。開普勒452b即使有生命存在,但如果這些生命不“懂得”光合作用,這顆行星上也沒有氧氣,至少沒有足夠的氧氣。三是地表重力。開普勒452b地表的重力是地球的兩倍,雖然與地球相比差距并不大,但長期生活在這顆行星上,人類的骨骼強度、血液循環系統等都無法適應,恐怕無法長壽。
其實,考慮這些問題都太早了。這顆行星離地球1400光年,即使是以光速飛行,也要1400年。而我們目前的宇航速度只有光速的萬分之一左右。如果想去這顆行星,要在宇宙中飛行1400×10000,就是1.4億年!這誰受得了?
宜居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