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4教育人類大概是多久以前出現的動物圖片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人類大概是多久以前出現的動物圖片,以及人類大概是多久以前出現的動物呢,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約7000萬年前至今的新生代,是哺乳動物和人類的時代.在新生代的第三紀(約7000萬年前—300萬年前)的古新世(約7000萬年前),誕生了高級的哺乳動物;始新世(約6000萬年前)出現了最早的靈長類;在漸新世(約4000萬年前),靈長類中產生了猴類和古猿類;中新世(約2500萬年前)時,古猿在歐亞大陸擴散;到上新世(約1200萬年前)時,古猿逐漸向人轉化.新生代的第四紀(約300萬年前至今)是人類的時代.在第四紀的更新世(約300萬年前),原始人開始向現代人演化.人類就是從高級靈長類古猿發展而來的.。
人類在成為完全形成的人之后,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一是早期猿人,也稱能人.出現在300萬年至200萬年前之間.。
二是晚期猿人,也稱直立人.其生存年代約從180萬年至二三十萬年前.。
三是早期智人,也稱稱古人.生活在20萬年至4萬年前.。
四是晚期智人,也稱新人.出現在4萬年前至今.晚期智人就是現代人類.。
截至2018年12月6日,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人類是南方古猿,生存于距今大約五百五十萬年前至一百三十萬年前。生活年代約為一百七十萬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過前后十萬年(也有學者認為其年代不應超過73萬年,即可能為距今60萬至50萬年或更晚一些)。
最早的南方古猿化石發現于1924年。 當時,澳大利亞人達特前往南非在約翰內斯堡的一所大學任解剖學教授。他對化石非常感興趣,經常鼓勵他的學生在課余時間去尋找化石。并且,他還叮囑采石場的場主,如果有化石發現一定要來告訴他。
后來,采石場的場主真的給他送來了兩箱化石。達特先生在里面找到了一個小孩的不完整的頭骨。因為這個頭骨發現于湯 恩附近的采石場,因此命名為湯恩男孩。
擴展資料:
南方古猿體質特征是:頭骨枕大孔的位置接近顱底中央,骨盆比猿類寬。現在所知道的南方古猿包括幾個不同的種。有的身體粗壯,腦子比較大;有的身體比較矮,腦子比較小;有的有比較明顯的類人猿特征,有的明顯屬于人的類型。
但是,它們有著共同的特點,即都已能直立行走,使用天然工具,離開森林,活動于開闊地帶。南 方古猿處于從猿向人的轉變過程中,他失去了一些猿的特征,比如尖銳的牙齒和銳利的爪子;他的生活環境又發生了改變,從樹棲的叢林生活來到了地面。
在那個時 候,與其他兇猛的動物比起來,南方古猿處于弱勢,因為他沒有其他動物的力爪和尖銳的牙齒,兩足又使他跑動起來非常慢。所以,有的科學家推測南方古猿可能已 經能夠制造工具來應對復雜的環境。然而,南方古猿太小的腦容量又推翻了科學家的這個推測。
所以,在那個時代,南方古猿的生存是非常艱難的。他們沒有能力去 追捕兇猛的其他動物,反而一不小心,很可能就成了其他動物的美食。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南方古猿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6億年的歷史,它的演化先后經歷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恐龍出現于中生代(25000萬至6500萬年前),中生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恐龍作為一種爬行動物繁盛于侏羅紀,到了白堊紀,由于氣候變化和天文災難等各種原因,恐龍趨于滅絕。恐龍等爬行動物滅絕后,地質歷史演進至新生代(6500萬年前至今)階段,哺乳動物興起。新生代包括第三紀和第四紀,兩紀的分界線是300萬年前。最早的人科動物是南方古猿阿法種,出現于500萬年前,但它還只是正在形成的人。真正形成的人出現于250萬年前左右,叫東非能人,其標志是能制造工具。因此,人類出現了250萬年左右,而恐龍早在6500萬年前就滅絕了,人類并未曾和恐龍生存過。
人類進化1400萬年。
人類進化起源于森林古猿,從靈長類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經歷了猿人類、原始人類、智人類、現代人類四個階段。因現今考古學的發展,史前文明被逐步否定,考古學已經有大部分進化中的古人猿化石。
一般認為,我們人類是由3000萬年前的古猿中的一支進化而來,總共經歷了四個階段。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又被稱為早期猿人,它們在380萬年前至200萬年前的非洲東部和南部,南方古猿和它們的祖先類似黑猩猩的生物一樣個子矮小,手臂長,腿短,牙齒比人類的要大,生活在稀樹大草原麗的樹林中,它們分為粗壯型和纖細型兩種。
大約在250萬年前,由于氣候以及環境的變化,很多南方古猿因為無法適應環境滅亡了,只有少數的粗壯型南方古猿以及南方古猿的能人種適應環境,并且它們學會了直立行走以及使用自然形成的工具例如:天然形成的鋒利的石頭。它們就是人類最早期的形態。
能人
在這1400萬年的漫長歷史中,人類進化的速度并不是均勻的,而是在以很高的加速度往前演化著的。
最早的能人是由非洲東岸的南方古猿進化來的,它們生活在250萬年至120萬年前,它們雖然能夠制造使用工具,但是與現在的人類相比,它們的腦容量很小,和南方古猿一樣,它們身體矮小,只有144CM高,牙齒較大。有研究表面,它們甚至學會了建造簡陋的住所以及會簡單的語言。
但是盡管它們比它們的祖先南方古猿進步,但是在數十萬年的演變中還是被后來的直立人取代了。
直立人
最早的直立人也是出現在非洲的200萬年至20萬年前,考古學家稱它們為晚期猿人。
這些晚期猿人學會了使用天然火,但是不懂得怎樣取火,能夠制造工具,創造了獨特的符號以及會說話。100萬年前,它們中的一類壯人后來由于冰河時期向世界各地遷徒了,遍布亞洲,歐洲等地,這也是人類第一次走出非洲。
大約在20萬年左右,分布在非洲以外的直立人被突如其來的新物種取代了,它們就是來自非洲的智人。
智人又分為早期智人以及晚期智人。
1、早期智人
生活在3萬年智25萬年的非洲,一般最被人們所知的就是尼安德特人,后來它們遍布歐亞洲,繼直立人之后人類第二次走出了非洲。智人學會了制作更為精細的工具,用野獸的獸皮制作獸衣,并且與直立人只會使用天然火不同,它們學會了人工生火,而且在族群中女性占據主導地位,可以說“女尊男卑”。
2、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是5萬年到1萬年以前最接近現代人的物種,它們身體高,面部和現代人相近膚色也開始逐漸地向百種人,黃種人,黑種人以及棕種人分化,擁有更加高水平的制作技術以及文化,相比早期智人,它們會更加先進的取火方式鉆木取火。和現代人一樣,它們也開始注意自己的儀表,戴起了骨制成的裝飾品。
和早期智人群落相似,晚期智人的氏族中,女性至高無上,她們負責管理氏族,而男性只負責打獵,而且女性可以和多名男性結婚生子,可以說是一夫多妻制。
根據發掘出來的骨化石研究發現,它們大約分布在現今的世界各處,除了歐亞非洲以外,在美洲以及大洋洲都有發現它們的骨化石。最早發現的在法國克羅馬農的山洞中。我國最早發現的是1922年內蒙古的河套人,后來在廣西、四川、北京周口店等地區都有發現。
晚期智人是新人類,現在的我們就是由晚期智人分化來的,在接下來的幾萬年間開始形成了各個地區,各個種族不同特色的文化,漸漸地向現代人靠近。
人類的進化歷程是漫長的,從中可以看出,一個物種的進化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自然選擇的結果。演變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我們人類極為適應現今的氣候環境,但是物種的進化可能不會停止,沒準,很久以后,我們將會繼續的不斷進化。就像電影《未來水世界》中的一樣,進化到了能夠適應生活在水中。
例如,從臘瑪古猿進化到南方古猿足足用了1000多萬年,而南方古猿進化到能人卻只用了300多萬年,依次類推。
也就是說,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每完成一個飛躍的時間大約正好等于前一個飛躍所需時間的1/3,而等于后一個飛躍所需時間的3倍。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大腦愈來愈發達。
二是隨著實踐的積累,人類的知識愈來愈豐富。
由此可見,人類今天所享有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并不是在短期內創造出來的,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地球上出現人類大約在20多萬年前,即最早的人類:早期智人。
一般將大荔人、金牛山人、馬壩人等中國古人類歸入早期智人。最早被人們重視的是尼安德特河谷發現的人類化石。因而過去古人類學上曾將早期智人化石統稱為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古人)階段的化石,在亞、非、歐三洲許多地區都有發現。
智人可以通過顯著增大的大腦區別于其它活的猿,相對減少了身體大部分的毛發覆蓋,有一系列能與慣用的雙足動作相適應的骨骼和肌肉,包括失去抓握能力的腳部結構。
是陸地兩足動物,游泳和潛水的能力有限,必須后天學習。在身體尺寸和比例方面表現出強烈的變化,并且色素沉著,其中一些可能與智人所處的廣泛環境有關。在體型上表現出中等程度的性二態性。
擴展資料:
人類的形態分類:
分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早期智人過去曾叫古人,生活在距今25萬~4萬年前,主要特征是腦容量大,在1300毫升以上;眉嵴發達,前額較傾斜,枕部突出,鼻部寬扁,頜部前突。一般認為是由直立人進化來的。但有爭議認為直立人被后來崛起的智人(現代人)走出非洲后滅絕或在此之前就滅絕了。
晚期智人(新人)是解剖結構上的現代人。大約從距今四五萬年前開始出現。兩者形態上的主要差別在于前部牙齒和面部減小,眉嵴減弱,顱高增大,到現代人則更加明顯。晚期智人臂不過膝,體毛退化,有語言和勞動,有社會性和階級性。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早期智人
百度百科—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