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3文化中醫說肥甘厚味指的是哪些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中醫說肥甘厚味指的是哪些,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肥甘厚膩的食物一般指的是肥肉、動物的內臟、甜食等。
肥甘厚膩的食物一般分為以下三種:
1、指脂肪含量較多,過于油膩的食物,如肥肉,動物的內臟,豬肝,羊肝等。
2、含糖量較高的食物如巧克力,點心,飲料等。
3、厚味的食品,指的是味重的食品,如咸菜等過咸的食品。
油膩食物吃多了解決方法:
1、多喝開水
多喝開水可以加快胃腸道代謝,減輕大量肉類食物和酒對肝臟的危害。如果嫌開水沒有味道,那么喝茶也可以清除胃腸道的油膩,使胃腸道盡快恢復到正常水平。
2、多吃蔬菜
新鮮蔬菜是一種堿性食物,不僅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而且能夠中和體內多余的酸性物質,維持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其中,蔬菜中的纖維素可解油膩、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秘。如蘿卜、芹菜和辣椒等。
3、吃水果
平衡消化春節飲食雜亂,更容易使人上火、便秘,此時不妨多吃些香蕉,因為香蕉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潤腸等功效。
梨子性寒涼,富含糖分、維生素、礦物質及果膠等,具有降壓化痰、潤燥和生津的功效;山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B、尼克酸、鐵等成分,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尤其有較好的療效。
肥甘厚味指的食物是:白酒、奶油、動物內臟、狗肉、鹿肉、羊肉等。所謂肥甘厚味,就是中醫所說的膏粱厚味,一般是指非常油膩、甜膩的精細食物或者味道濃厚的食物。這類食物脂肪和糖的含量都很高,容易造成肥胖。再者,過食油膩食物,對消化功能減弱,還可造成消化不良及胃腸功能紊亂,從而影響對營養的正常吸收。
膏梁厚味的下一句
肥甘辛辣,辛辣的意思是,尖銳而強烈,此類食物包括蔥、蒜、韭菜、生姜、酒、辣椒、花椒、胡椒、桂皮、八角、小茴香等。辣椒、蔥、姜、韭菜、蒜、香菜、胡椒、洋蔥等,均有辛味,屬辛物。
魚米飄香。是漢語通用規范一級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義即指扁平物體上下兩面之間的距離大,與薄相對,后引申為重,深,大等義,還可指富裕殷實,關系親密。形聲字。從廣,?聲。商周文字上端從廠,下端像一敞口尖底的酒壇,后經訛變隸定為從?。
肥甘厚味的食物多指 非常油膩的或者甜膩的食物!
比如油炸類的食物和各種甜品等等!
具體比如像肥肉,熏醬的熟食等大魚大肉之類的!
菜肴比如像炸茄盒,地三鮮,回鍋肉等等!
水果像西瓜,香蕉等高糖類水果!
還有像糖果,巧克力都屬于肥甘厚味的食物!
總之肥甘厚味就是指高脂肪,高糖容易導致肥胖的食物!
希望可以幫到你!
拓展資料
肥甘厚味
別名
膏粱厚味
定義
非常油膩、甜膩的精細食物
特點
容易造成肥胖
所謂肥甘厚味,就是中醫所說的膏粱厚味,一般是指非常油膩、甜膩的精細食物或者味道濃厚的食物。這類食物脂肪和糖的含量都很高,容易造成肥胖。再者,過食油膩食物,對消化功能減弱,還可造成消化不良及胃腸功能紊亂,從而影響對營養的正常吸收。
明代養生專書《壽世保元》中也說:"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養內者以活臟腑,調順血脈,使一身流行沖和,百病不作。養外者咨口腹之欲,極滋味之美,窮飲食之樂,雖肌體充腴,容色悅澤,而酷烈之氣,內濁臟腑,精神虛矣,安能保全太和"。
肥甘厚味指大魚大肉。
肥甘厚味在中醫上都是指油膩、精細的食物,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高糖、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簡單點說就是大魚大肉,吃得太好。
如果你吃太多的肥甘厚味,吃進去的食物超過了身體需要的量,除了正常的需要以外,轉化的部分就會變成熱量,沒有轉化的食物在體內淤積就會化成濕,而濕會生熱。所以說,肥甘厚味必然會化濕生熱,是飲食養生的大忌。
清淡飲食的一個標準是:
少油、少糖、少鹽、忌重口味,以及正確的烹飪方式。從營養學角度上說,清淡飲食最能體現食物的原汁原味,也是最大程度地保存食物營養成分的一種飲食方式,對于我們的身體健康大有裨益。只要記住下面幾點,清淡飲食你就能全掌握。
正確烹飪:日常飲食里,我們大吃貨民族的烹飪方式簡直是數不勝數:炒、爆、熘、炸、烹、煎、燒、燜、煨、焗、扒、燴、烤、熏、氽、燉、熬、煮、蒸、涮等等。但如果要健康飲食,我們最好還是選擇清蒸、白煮、涼拌等最大程度保留食物營養、最低限度增加脾胃消化消耗的烹飪方式。
少油:很多人喜歡吃大魚大肉這種油膩感比較重的食物,即使在家炒青菜也會放很多油,但對于健康而言,這樣吃是很不利的,尤其是一些消化能力差的中老年人、三高人群。為了健康,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吃的清淡一點,油放的少一點。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肥甘厚味。
“肥甘厚味”,顧名思義就是油膩、香甜、味道濃郁的食物,它們如今無處不在。走進食品店,各式肥肉制品、點心蛋糕、干果零食、含糖飲料,誘惑著人們把它們帶回家。一說聚餐,今天羊蝎子,明天水煮魚,后天麻辣香鍋,大后天還有比薩、漢堡,沒完沒了。殊不知,這些美味佳肴都屬于中醫所說的“肥甘厚味”。“數食甘美而多肥,肥則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自古醫家就告訴我們,如果飲食不節,會影響人體正常的代謝過程。肥甘厚味歸納起來有五大罪過:
脾胃受損:脾的功能是運化水谷,胃的功能是接納、消化,脾胃互為表里,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輸送,為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若過食肥甘厚味,食物不能及時消化、運輸,脾氣不升,胃氣不降,濁氣不能下行,入里化熱,則出現口中異味、胃痛、食欲下降、腹脹腹滿、泛酸、牙齦腫痛等一系列病癥。很多人吃過多肥甘厚味,還會出現失眠,即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
肝膽受損:肝的功能是疏泄,與膽互為表里;膽貯藏、排泄膽汁,以助消化。如果愛吃肥甘厚味,濕熱內生,在肝膽蘊結,肝氣不能疏泄,氣滯血淤,則出現兩肋部疼痛。如果濕熱蘊內,膽汁上溢,會出現口苦;若溢出皮膚,則可出現皮膚眼睛發黃(黃疸);濕熱下注,可導致陰部濕疹或睪丸炎癥,婦女則會出現白帶多、陰部瘙癢等問題。
心和小腸受損:心主神明,開竅于舌,與小腸互為表里。吃過多辛辣厚味,會導致心火旺盛,出現心中煩熱、口舌生瘡和嚴重失眠。心熱移到小腸,可使小便發黃,尿道灼痛,甚至出現血尿等癥狀。
肺和大腸受損:肺主氣,主管呼吸,與大腸相表里。大腸的功能是排泄糟粕。愛吃肥甘厚味的人,濕熱內盛,侵犯到肺,就會出現咳嗽、咳痰、氣喘、胸痛等癥狀。濕熱侵襲大腸,則會出現腹痛、里急后重,甚至腹瀉、便血等。
腎和膀胱受損:腎主水,與膀胱相表里。膀胱的功能是貯尿、排尿。若飲食不節,濕熱蘊結膀胱,熱迫尿道,會導致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暢、血尿等病癥。如果濕熱長時間不解除,尿中的雜質會濃縮,形成結石。若濕熱波及腎臟,則會出現腰痛等病癥。
肥甘厚味既然給我們帶來這么多危害,那如何做到清淡飲食呢?清淡飲食實際指的是低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和低刺激等“五低”飲食。清淡飲食不是少吃肉或不吃肉,而是要合理飲食。合理飲食有4個原則:1.“謹和五味”,即不可偏食,要合理搭配,全面營養;2.“有節制”,即不可過飽過饑,食量適中;3.注意衛生,防止病從口入;4.要因時、因人而異,選擇不同的飲食:春季萬物始動、陽氣生發,要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多吃菠菜、薺菜、卷心菜、山藥等清淡蔬菜;夏季濕熱較重,可選擇祛暑利濕的扁豆、芡實、薏米、荷葉等;秋季干燥,少吃辛辣、燒烤食物,可酌情增加秋梨、百合、銀耳等滋陰潤燥的食物;冬季可選擇玉竹、百合、枸杞子、桑葚等適當進補。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濕。脾喜燥而惡濕,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濕功能正常,濕邪則不易致病。反之,濕氣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酸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郁悶、脘腹脹滿、惡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癥狀。為預防、減輕濕邪傷人,必須重視護脾。只有脾胃陽氣振奮,才能有效抵抗濕邪的侵襲。 因此,在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居室和工作場所的通風;涉水及淋雨后應及時將身體擦干并更衣;陰天水涼時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長時間浸泡,以防外濕入侵肌表傷人。為防內濕,切勿過量食生冷瓜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膩及暴食。此外,用蓮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濕之品適量煮粥食用,可護脾胃,祛濕氣。 數千年前中醫就提到氣候環境變化對身體產生的影響,其中「濕」被視為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于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此外,現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困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 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造成濕留體內 以中醫而言,會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做為祛濕法寶。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隨身佩帶艾草蒲殺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氣候回暖、細菌病毒號發的五月端午,家家戶戶門口掛把佩藍、石菖及艾葉,取下后用來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氣飲水之意。 現代藥學也發現,這些芳香植物確有抗病毒功效,如被制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熱辣辣的姜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后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藥甘姜如同慢墩火,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中醫教你除身體的濕 但要真正去體內濕氣,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下手。中醫提供以下方法,讓你輕松除去身體濁重濕氣,重新恢復神清氣爽。 第1招 勤運動 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 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 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第3招避環境的濕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 4.水分攝取要適量 我經常去這些網站學習知識 www.dunn8.com 不做工作丑女 OL必學的辦公室美膚寶典 http://www.dunn8.com/read.php?tid=101 簡單6步 教你畫假期最搶眼的約會妝 http://www.dunn8.com/read.php?tid=103。
希望采納
膏粱----肥肉和細糧,泛指美味的飯菜 指精美的飲食,代指富貴生活,例如《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于膏粱錦繡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膏粱、錦繡形容吃喝穿戴奢侈華貴。
具體來講,“膏”是指油脂、肥肉。“粱”指的精米、精面,也就是精加工的細糧。細糧的粗纖維含量低,淀粉、蛋白質含量較高。經過精加工以后,脫去了皮殼,磨細過篩,進一步去粗取精,剩下的就更加甘甜,有粘性,不會粗礫難以下咽,口感、色澤都好。
肥甘厚味,在現代來說還包括甜品,糕點,還有滋味濃厚的食物。
孔令謙先生是我國著名中醫學家、京城四大名醫之孔伯華先生嫡孫,國家級名老中醫孔少華先生長子,他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中醫養生"因人而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則,本書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養生食療方法,是不可多得的養生著作。
所以許多病是吃出來的,今天常見的富貴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都與飲食不節直接相關。而其中濕熱為病者十之八九,所以用清利濕熱之法,效果就比較好。
肥甘厚味和膏粱厚味,在中醫上都是指油膩、精細的食物,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高糖、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 簡單點說就是大魚大肉,吃得太好。
如果你吃太多的肥甘厚味,吃進去的食物超過了身體需要的量,除了正常的需要以外,轉化的部分就會變成熱量,沒有轉化的食物在體內淤積就會化成濕,而濕會生熱。所以說,肥甘厚味必然會化濕生熱,是飲食養生的大忌。
養陰清熱除濕,讓你遠離“三高”
經過孔家數代的臨床經驗研究,發現現代都市人最常見的體質就是熱火相加體質,臨床上的大部分疾病也都是熱火相加引起的。比如現在的“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從本質上講都是熱火相加之病。
有一個病人,是大學教授,在體檢的時候發現自己得了高血壓,雖然不太嚴重,但是他還是很重視,去醫院做了詳細的檢查治療,也按照醫生的囑咐備齊了各種降壓藥。剛好學校有一個科研項目,是這個教授負責的,沒有人可以替代。他想,反正高血壓不是個馬上就能治好的病,只要注意按時檢查,按時治療,對工作影響不大。于是就堅持在一線工作,醫院的檢查和治療也沒落下,血壓一升高,就吃點降壓藥。一年下來,項目成功完成了,可是他雖然堅持治療,但高血壓還是加重了。學校領導知道了這件事,專門給他調換了一個相對輕松的工作。現在有時間了,他自己抽空學了一些食療的知識,繼續堅持治療,兩三個月之后,血壓控制得非常好。
人體講究陰陽平衡,如果陰氣不足,而陽熱內盛,人體就會處于失調的狀態。一般陰氣是向下走的,而陽氣是向上走的,就像水總是往低處流,而火熱之氣總是向上蒸騰,所以陰虛內熱的人,陰氣不足不能制火,就會出現血壓高、頭痛、頭暈、面紅耳赤這些陽熱在上的表現。如果不加以控制,嚴重的可能導致中風。尤其是老年人,陰氣本來就不足,更需要特別注意。
高血壓很多是由于陰虛陽亢導致的,那么我們就應該養陰清熱,一方面讓陰氣充足以制約火氣,一方面直接用一些清火的食物或藥物。一般年輕人實火較盛,以清火為主;老年人陰虛明顯,要注重養陰。但總的來說清熱與養陰兩方面都要照顧到。下面我們介紹兩個清熱降壓的小方法。
泡腳泡掉內熱高血壓:高血壓或輕度血壓高的人,可以用桑葉、桑枝、茺蔚子各15克,用布包上,放在鍋里煮水,煮好的水用來泡腳,長期堅持可以泡掉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