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9網絡元宵是冷水下鍋還是熱水下鍋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元宵是冷水下鍋還是熱水下鍋,元宵和湯圓有什么不同之處,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主要區別如下:做法區別、口感區別、烹飪方法區別、地域區別、儲存方式區別。
1.做法區別
元宵:元宵是以餡為主,在做之前要先把餡料做好,然后把餡料切成小塊,再把餡料放在裝有糯米粉的框里來回搖,搖到餡兒的外面滾上一層厚厚的糯米粉,再將其搓圓即可。
湯圓:而湯圓的制作過程更像是在包餃子,要先將糯米粉和好,然后醒透,之后再做餡料,然后將餡料包進醒好的面團中揉圓即可。
2.口感區別
元宵:元宵的表皮十分的干燥松軟,所以吃起來口感會比較的松軟可口,元宵的餡偏硬,一般單一甜口為主。像豆沙、黑芝麻都常常被用做元宵的餡料。
湯圓:相比之下,湯圓的表皮會更加的勁道,因為有和面醒面的原因,所以吃起來會更加的有嚼勁,并且十分的光滑軟糯,并且煮湯圓的湯喝起來也會比較粘稠。湯圓的餡偏軟,咸甜葷素選擇眾多。
3.烹飪方法區別
元宵:元宵的烹飪方法除了水煮之外,還能用油炸的方式來食用,因此口感也會更加豐富。而煮元宵的時間一般會比較長,往往會要煮10分鐘以上。
湯圓:而湯圓一般只能水煮,但是湯圓會比元宵更容易熟,一般煮3-5分鐘左右就能熟。
4.地域區別
元宵:元宵一般是北方過元宵節吃的食物。
湯圓:而湯圓一般是南方地區在元宵節吃的食物。
5.儲存方式區別
元宵:元宵不能放冰箱冷凍,因為這樣容易使元宵開裂,所以元宵的保質期比較短,一般現做現吃。
湯圓:而湯圓冷凍之后是不會出現開裂情況的,所以湯圓的保存時間會比較長。
元宵做好的餡料蘸點水放在大桶或籮筐里,大桶或不停地晃動,餡料的外層開始裹上一層層糯米粉,最后元宵就做出來了。因此,在北方做元宵的時候還被稱為“晃元宵”。湯圓是把糯米濕面捏成圓形,把餡料放在糯米片上,一邊捏一邊揉,最后就做成了湯圓。因為湯圓是包出來的,很多人在做湯圓的時候就會說包湯圓。比如芝麻元宵、花生元宵,其中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就是白糖。餡料也較為結實,因此元宵的口感也比較硬,不如湯圓爽滑。煮湯圓或元宵的方法,開水下鍋,也就是說是把水燒開后再把湯圓或元宵下鍋。冷水下鍋,湯圓容易被煮破,而且還會出現湯圓或元宵粘鍋的情況。在湯圓或元宵下鍋后,再用勺子背推開湯圓或元宵,這后面的操作方法就和煮餃子差不多。至于冷凍的湯圓在煮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等到湯圓化凍后下鍋,而是直接冰凍下鍋,可以避免湯圓粘到一起。
湯圓和元宵的熱量比較高,屬于高熱量食物。就以常見的黑芝麻湯圓為例,100克湯圓所產生的熱量就高達1200~1500千焦,按照一個湯圓20克來計算,六個湯圓就相當于一碗米飯的熱量。元宵和湯圓,兩者都是元宵節的特色食品,其主要食材也離不開糯米,因此在吃元宵的時候要注意,黏性高不易消化,而餡料無論甜咸,都屬高熱量高油脂,因此專家提醒患有胃腸道疾病、腎病、慢性胰腺炎、消化能力較差的老年人和兒童、體重超重者應少吃或不吃。對于元宵和湯圓的吃法,較為健康的吃法仍為煮或蒸,且進食時,建議多喝煮元宵或湯圓的湯水,因為糯米粉中含有較多的水溶性維生素,可保證正常的胃腸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這些維生素大部分都溶于湯中,有利于人體的正常消化和吸收。
湯圓和元宵的區別如下:
一、餡兒的原料:
1、元宵:最早以什錦餡兒、棗泥餡兒為主。什錦餡兒其實就是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混合在一起的,感覺特像月餅里的五仁兒餡兒。
2、湯圓:最早以黑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棗泥為主。
二、制作工藝:
1、元宵:是以餡兒為主的,先把餡兒做好,切成小塊兒,然后把餡兒放在盛有糯米面的大笸籮里來回搖(現在是用機器),搖到餡兒的外面滾上一層厚厚的糯米外衣為止。
2、湯圓:做湯圓兒的過程,就像包餃子。需要先把糯米面和好,醒透;然后做餡兒,餡兒里的水份含量比元宵餡兒多,可以像餃子餡兒一樣散著,也可以揉成小球兒;最后揪一塊兒面,捏成片兒,把餡兒包在里面,揉成球兒就可以了。
三、口感:
1、元宵:表皮兒勁道,餡兒料也有嚼勁兒,煮出來的湯會比較粘稠,有點兒像喝米湯的感覺。
2、湯圓:表皮兒光滑、口感細膩,由于餡兒里水分多,所以湯圓被咬破的那一剎那,餡兒會像流沙一樣流出來;此外,湯圓煮出來的湯比元宵清亮。
四、烹飪方法:
1、元宵:除了煮以外,元宵還可以炸著吃,或者拔絲、蒸、烤都行。
2、湯圓:吃法比較單一,一般就是水煮。
湯圓和元宵有哪些不同呢?1、做法不同南方的湯圓是「包」出來的北方的元宵是「搖」出來的湯圓是把生糯米粉先用熱水或冷水和成粉團,然后把各種餡心包進去,搓成圓圓的,表皮光滑黏糯。元宵是要先做好固體的餡兒切成小塊兒,蘸上水,然后在放慢生糯米粉的篩漏。
湯圓和元宵不是一種東西。湯圓是南方人的叫法,而北方人則會叫做元宵。
其實湯圓和元宵并不是一種東西,只是它們從外形和口感上有些類似,都是圓圓的白白的,;里面會裹著餡料。但是如果真正的深究一下的話,不論是它們的制作工藝,餡料,煮的時間等都會有不一樣,所以大家不要把湯圓和元宵混為一談。
兩者區別:湯圓是搓出來的,而元宵是滾出來的。湯圓的制作方法相對來說比較復雜一些,需要先將生的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團,然后搓成長條,切成小劑子,壓成面餅,再將制作好的餡料包入到餅皮子里面包進去,然后把它捏緊用手搓成圓。
湯圓和元宵的區別主要在制作方法、餡料選擇、烹飪習慣、地區叫法的不同。
1、制作方法:元宵餡料先切成小塊后蘸水沾上糯米粉而成。湯圓乃將糯米粉和好成皮將餡包入。
2、地區叫法:元宵一般為元宵節北方的年節食品。湯圓是每年南方冬至食用。
3、烹飪習慣:元宵是滾出來的,表皮干燥松軟。湯圓是包出來的,表皮光滑黏糯。
4、餡料選擇:元宵只用素的固體甜餡料,主要是黑芝麻、五仁、豆沙等餡料。湯圓的餡料有素有葷,主要是黑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棗泥、肉類等餡料。
食用建議:
1、湯圓屬精白主食
簡單地說,湯圓和元宵是一種以糯米和糖為主的食品,除了精白糯米粉含有大量淀粉之外,餡料中糖分也不少。所以,從歸類來看,它應當算是一種主食。所謂主食,就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特別是含淀粉的食品。這類食品是用糯米來做的,而且是非常精細的糯米粉,纖維非常非常少,屬于精白主食,不屬于粗糧。
建議1:如果吃湯圓和元宵,一定要相應減少主食的數量。一般來說,3個元宵所用的糯米粉相當于1兩米飯所用的米。
2、湯圓油脂含量高
湯圓和元宵的餡料當中不僅僅有糖,更含有相當多的固態油脂。米飯、饅頭是幾乎沒有脂肪的,湯圓可不是這樣,餡料中的油脂甚至比糖還要多。傳統上用豬油來做湯圓餡料,南方用豬油加肉做咸湯圓,用豬油加上各種果仁做甜湯圓。以后又開發了用黃油的產品,但從飽和脂肪角度來說,含量更甚于豬油。
建議2:如果吃湯圓,當餐或當日一定要少吃點油。否則,過多的脂肪和熱量是不可避免的。
3、巧克力餡營養價值低
餡料中也有些好東西,那就是芝麻、花生和各種堅果仁,還有豆沙。堅果類原料營養價值較高,豆沙也含不少蛋白質和礦物質。相比之下,巧克力餡的營養價值最低。其中很可能放的是代可可脂和巧克力味的香料,所謂奶油餡的湯圓也有類似的問題。至于咸肉餡的湯圓,油脂更多,可取之處很少。
建議3:優先選擇果仁、芝麻、豆沙等餡料的湯圓。
4、元宵比湯圓更難消化
元宵和湯圓略有不同,元宵用干粉滾制而成,餡較小,粉較多,煮出來很實在,又容易硬心。而湯圓用糯米燙揉后的濕粉包成,通常餡較大,煮出來柔軟細膩。本來糯米粉就黏膩難化,就淀粉消化角度來說,元宵比湯圓更難一些;但對于消化脂肪有困難的人來說,湯圓更麻煩一些。
建議4:如果吃湯圓,最好是熱著吃,冷后更難消化。湯圓柔軟,要吃得慢一點,避免燙傷,也要避免油脂過多難消化。吃元宵的時候要細細地嚼,以免胃里不舒服。
元宵跟湯圓的區別在于餡料不同、吃法不同、做法不同,元宵的餡料較單一,湯圓的餡料則比較豐富。湯圓的餡料沒有要求,可以是芝麻、花生、水果等甜食,也可以是蔬菜、肉類等。湯圓吃法一般只有水煮,可通過冷藏長期保存。而元宵吃法有水煮、炸、蒸、烤、拔絲等。
1、餡料不同
元宵的餡料較單一,湯圓的餡料則比較豐富。湯圓的餡料沒有要求,可以是芝麻、花生、水果等甜食,也可以是蔬菜、肉類等。
而元宵要求餡料必須有較強的黏性,所以元宵的餡料大部分是芝麻、花生等含糖量很高的東西。
2、吃法不同
湯圓吃法一般只有水煮,可通過冷藏長期保存。
而元宵吃法有水煮、炸、蒸、烤、拔絲等,只能現做現吃,不能長期保存。
3、做法不同
湯圓一般將糯米面和好,像包餃子一樣將餡包入再團圓。
而元宵一般是將餡料和好后切成小塊,蘸上水,在盛滿糯米面的笸籮內滾,一邊滾一邊灑水,使其自然沾滿糯米面滾成圓球。
元宵和湯圓地域,做法和口感都不同。
1、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
2、做法:元宵一般只用素的固體甜餡料,將其切成小塊,蘸水后在糯米粉中反復滾圓至大小合適,它的表面是干的。湯圓餡料有葷有素,先把糯米粉和成面團,像包餃子一樣將餡包入再揉圓。
3、口感:湯圓的口感比元宵細膩爽滑。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在某些地區是由紅薯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都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