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3熱點四川位于什么地震帶汶川位于杭州的什么方向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四川位于什么地震帶汶川位于杭州的什么方向,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四川位于南北地震帶。
從地震帶上來看,四川位于南北地震帶上,南北地震帶是我國地震多發的區域。這條地震帶綿延甚長,從歷史上來看,大部分震級比較強的地震都發生在南北地震帶的周圍。由于四川大多處在這樣的地形之上,稍微的板塊錯動就可能誘發地震。
基本情況
南北地震帶是以青藏高原地殼為主體和兼并了揚子地塊西部而成的新生構造實體,具彌漫性邊界。構成其基本格架的巨型反S形或緩弧形構造帶,分布在中部的弧頂朝南的弧形構造以及發育在東界附近的旋卷構造,成為南北地震帶的三大構造特色,它們都是塑性伸展流動的產物。
據弧形構造形態實際數據分析表明,地殼物質向南移動的規模,由北往南逐漸加大,從西到東漸逐減小;自北緯31.5°往南,青藏高原物質東移量逐漸加大。
全四川唯一不在地震帶的城市是安康市。
四川處于我國一個大地震帶--南北地震帶上,中部地區的中軸地震帶位于經度100度到105度之間。四川地震帶上的主要城市如下:
1、鮮水河地震帶。從甘孜縣起,經爐霍、道孚、康定等縣,到瀘定縣南部為止,全帶都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由西北向東南延伸,是四川省地震最多、最強的一條地震帶。該地震帶上曾發生過8次7級和7級以上大地震,最大的一次是1786年康定瀘定間73/4級別地震。
2、安寧河-則木河地震帶。北起石棉縣,向南經冕寧縣、西昌市轉向東南方向,再經普格縣、寧南縣,到云南省的巧家縣止,主要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帶內曾發生6級和7級以上地震3次,最大的兩次是1536年西昌北7.5級地震和1850年西昌普格間7.5級地震。
3、金沙江地震帶。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風,沿金沙江東側,北起德格縣,經白玉、巴塘兩縣南到得榮縣止,沿南北方向延伸,帶內曾發生過1870年巴塘7.285級地震和1989年巴塘6.7級強震群。
4、松潘-較場地震帶。主要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風,包括九寨溝、松潘、平武等縣和茂縣的較場等地,帶內曾發生過7級以上地震4次,最大為1933年茂縣疊溪7.5級地震。
5、龍門山地震帶。從青川縣起,經北川、茂縣、綿竹、汶川、都江堰、大邑、寶興等縣市,到瀘定縣附近為止,呈東北-西南方向展布,與龍門山脈大體一致,帶內曾發生過6.0-6.9級地震5次,最大地震是1657年汶川6.5級地震。
6、理塘地震帶。主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境內,呈西北-東南向展布,帶內曾發生過1948年理塘7.3級地震。
7、木里-鹽源地震區。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縣和鹽源縣境內,向南可延伸到云南省寧蒗縣,區內曾發生過6.0-6.9級地震5次,最大地震是1976年鹽源、寧蒗間6.7級地震。
8、名山-馬邊-昭通地震帶。北起名山縣,經峨邊、馬邊、雷波等縣,南到云南省昭通市的永善、大關等縣,近南北線展布,帶內曾發生7級和7級以上地震2次,最大為1974年永善7.1級地震。
擴展資料:
中國地震帶的分布:
中國不在地震帶上的有黑龍江,吉林,貴州、內蒙古、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西等大部分地區城市。
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臺灣省、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除此之外大部分城市均不在地震帶上。不處于地震帶上就說明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只是會受到強大地震的震感而已。
位于23條地震帶上的六個地區為:
1、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
2、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3、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
4、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5、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
6、吉林、黑龍江的東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四川省地震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地震帶。
四川西部地區處于地震帶上。
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條縱貫中國大陸、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帶,被稱為中國南北地震帶,簡稱南北地震帶。該帶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內,向南可到緬甸。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級的大地震就發生在這一地震帶上。
川西現指成都平原以西的地區,即四川省阿壩州和甘孜州等高原藏區。川西地區的風景景點包括康定古城、九寨溝、黃龍、桃坪羌寨、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姑娘山、色達佛學院、米亞羅風景區、黃河首曲等。
擴展資料:
中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六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六個地區是:
1、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
2、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3、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
4、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5、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吉林、黑龍江的東部。
中國的臺灣省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于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于相關的地震帶上。中國地震帶的分布是制定中國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重要依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地震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川西。
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
四川,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于中國西南腹地,介于東經97°21'-108°33'和北緯26°03'-34°19'之間,北連陜西、甘肅、青海,南接云南、貴州,東鄰重慶,西銜西藏。
四川的面積48.6萬平方公里,居中國第5位,轄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常住人口8262萬(2016年末) 。
北宋真宗咸平年間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后來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宣統三年,四川成都成立軍政府,獨立于清朝。
1949年12月,將四川地區劃分為4個行署和西康省。1952年,恢復四川省建制。1955年,撤銷西康省,金沙江以東各縣劃歸四川省。
四川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區的重要結合部;是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匯點和交通走廊;是國寶大熊貓的故鄉 ,因物產豐富,資源富集而被譽為“天府之國”。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名列全國第四大樞紐機場,其吞吐量僅次于北京、上海、廣州機場。
四川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從地理位置上看,汶川位于杭州的(西北)方向。
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又稱“歐亞地震帶”,主要分布于歐亞大陸,從印度尼西亞開始,經中南半島西部和我國的云、貴、川、青、藏地區,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還伸到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
汶川縣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因汶水得名,是中國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地圖坐標北緯30°45′~31°43′與東經102°51′~103°44′之間。
杭州的地理坐標為坐標為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市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0°12′,北緯30°16′。所以汶川位于杭州的西北方向。
擴展資料
四川省的地震大多分布在東經104度以西地區,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地震帶(區)上。
1、鮮水河地震帶。從甘孜縣起,經爐霍、道孚、康定等縣,到瀘定縣南部為止,全帶都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由西北向東南延伸,是四川省地震最多、最強的一條地震帶。
該地震帶上曾發生過8次7級和7級以上大地震,最大的一次是1786年康定瀘定間73/4級別地震。
2、安寧河-則木河地震帶。北起石棉縣,向南經冕寧縣、西昌市轉向東南方向,再經普格縣、寧南縣,到云南省的巧家縣止,主要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
帶內曾發生6級和7級以上地震3次,最大的兩次是1536年西昌北7.5級地震和1850年西昌普格間7.5級地震,后者造成了2萬多人死亡,是四川省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
3、金沙江地震帶。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風,沿金沙江東側,北起德格縣,經白玉、巴塘兩縣南到得榮縣止,沿南北方向延伸,帶內曾發生過1870年巴塘7.285級地震和1989年巴塘6.7級強震群。
4、松潘-較場地震帶。主要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風,包括九寨溝、松潘、平武等縣和茂縣的較場等地,帶內曾發生過7級以上地震4次,最大為1933年茂縣疊溪7.5級地震。
5、龍門山地震帶。從青川縣起,經北川、茂縣、綿竹、汶川、都江堰、大邑、寶興等縣市,到瀘定縣附近為止,呈東北-西南方向展布,與龍門山脈大體一致,帶內曾發生過6.0-6.9級地震5次,最大地震是2008年汶川8.0級大地震。
2013年4月20日,北京時間8時02分位于雅安蘆山縣發生7,0級強震,其為龍門山地震帶南段。
6、理塘地震帶。主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境內,呈西北-東南向展布,帶內曾發生過1948年理塘7.3級地震。
7、木里-鹽源地震區。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縣和鹽源縣境內,向南可延伸到云南省寧蒗縣,區內曾發生過6.0-6.9級地震5次,最大地震是1976年鹽源、寧蒗間6.7級地震。
8、名山-馬邊-昭通地震帶。北起名山縣,經峨邊、馬邊、雷波等縣,南到云南省昭通市的永善、大關等縣,近南北線展布,帶內曾發生7級和7級以上地震2次,最大為1974年永善7.1級地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汶川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杭州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四川省地震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