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5養生白烏魚養殖優勢是什么樣的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白烏魚養殖優勢是什么樣的,怎樣養殖白烏魚才能高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白烏魚和與黑魚都是鱧科鱧屬(烏鱧、班鱧、沙鱧、月鱧、南鱧、白烏鱧),養殖的成本和方法模式生產上是一樣的,白烏魚相較黑烏魚:
1、白烏魚的顏色比較黑魚要漂亮多,尤其是特種白烏魚鰭(胸、尾、腹鰭)為金黃色,非常好看,不僅可以食用,還可以在觀賞魚市場銷售。
2、白烏魚的營養價值更加的高,體現在高蛋白質,高徽量元素,高氨基酸,低脂肪。
3、白烏魚非常非常稀少(物以稀為貴),憑白烏魚對比黑烏魚很好的優勢完全可以取代黑魚(黑魚在我們國家淡水魚的消耗量僅次于四大家魚)。白烏魚又叫白甲烏鱧(Opniocepnalus argus var Kimnra),俗稱白烏棒, 鱧科鱧屬。肉質細嫩,少刺,味道鮮美。白烏魚藥膳可催乳,生肌活血,是產婦及老幼的滋補珍品。營養豐富,可制作多種名菜,如生炒魚片,白菊魚絲,白烏棒燉蛇等。所以相對而言白烏魚更好。
1.1 形態特征
白甲烏鱧體色白,身體呈棒形,頭部扁平,頭部鱗片較大,尾部鱗片細,背鰭條47,臀鰭條38,側線鱗63,鰓耙數13,脊椎骨55,體長為體高的7.8~8.2倍。
1.2 生長
白烏魚生存適溫0~39℃。最佳生長水溫25~28℃,12℃基本不攝食。具鰓上輔助呼吸器官,適宜pH值為6.0~9.0,喜集群,善跳躍,易鉆泥,夏季增重最快,日增重率為3%。
1.3 習性
口端位,齒分布上顎兩側,下顎前部,主肉食性,魚苗階段要互相殘殺,可馴食配合飼料。池塘養殖白烏魚兩年可達性成熟,其性腺發育周期2~3月份多數魚卵為Ⅳ期,3~4月份進入Ⅲ期,5~7月份為Ⅴ期,即產卵期,8月份又逐漸回到Ⅲ期,體長為30~35cm的親魚懷卵量為1.5萬粒左右,每克魚卵為8粒,體長與體重的關系為logW=3.032 logL-1.9433,個體繁殖力Y(千粒魚卵)與體長關系式為Y=2.68532-79.08513。
2 人工繁殖技術
2.1 親魚培育
選擇水源好的池塘條件,池塘大小以60~100平方米為宜,池高1.5米,水位1米,應有防逃設施,池中應有水草或水葫蘆,起遮蔭,調溫作用。
白烏魚具鰓上呼吸器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放養密度可高于一般的魚,每平方米可放1~2尾2~2.5千克的親魚,雌雄比例為1∶1。
白烏魚為肉食性魚類,親魚的餌料一般利用池中小雜魚,以及一些低質魚苗進行投喂,還可以投喂陸生蚯蚓、水蚯蚓、泥鰍等,投餌率一般在體重的3~5%。
產卵前,產卵期經常沖換池水,保證池水清新,使之親魚正常發育。
2.2 催產和孵化
在生殖季節,雌魚腹部膨大,有彈性,生殖孔微紅稍突,雄魚生殖孔內陷。一般選用體色較白,體質健壯,成熟度較好的親魚即可。
催產劑有鯉、鯽腦垂體(PG)和絨毛膜激素(HCG),按每公斤體重PG 1克,HCG1800~2000國際單位。分一次性或兩次注射,雄魚劑量減半,雌雄比例1∶1或2∶1。效應時間與水溫的高低有關,水溫在22~23℃時為26~36小時;24~25℃時效應時間為25~30小時;26~30℃時為18~22小時。一般盡可能控制在黎明前產卵。烏魚產卵需要環境安靜,產卵時一受驚嚇,會終止產卵。把受精卵置于孵化箱內,孵化設施控制水體交換量,每小時循環水量在50立方米,控制水溫22~27℃,溶解氧控制在4mg/L以上,pH7.0~8.0。室內孵化避免了室外孵化的不利因素:如光照,由于卵浮于水面,強幅射使胚胎死亡,敵害,其它野雜魚食魚卵,只要保證孵化的有利條件,孵化率可達90%。也可用靜水孵化。
3 苗種培育技術
剛孵出的仔魚,體色黑,漂浮于水面或側臥于水草或懸浮物邊上,集群于池邊、池角,靜而不易動。卵黃囊占體長的一半左右。待卵黃囊逐漸消失,魚苗能平游時,將其轉入室外魚苗池培育。
3.1 魚苗培育
放養量一般按200~400尾/平方米放養。此時池中水應鮮活,有充足的適口水蚤,否則魚苗會因缺食而互相殘殺。在這個階段,魚苗的鰓上呼吸器官尚未發育完善,其呼吸完全靠水中溶氧,所以這時水質要保持良好,魚苗成活率高、生長快,關鍵在于水中充足的溶氧和豐富的適口餌料。在魚苗培育階段要清除敵害,如青蛙、水蜈蚣,這樣經過12~25天的培育,魚苗長度可達5~8厘米,體色由黑色從頭頂部開始逐步變為白色。此階段魚苗輔助呼吸器官發育完善,活動力很強,攝食量也不斷地增加。隨著魚苗生長發育、個體增大,池中密度增加,這時應過篩,分級轉入魚種池進行培育。
3.2 魚種培育
培育池25~60平方米,水深0.5~0.8米,按50~80尾/平方米放入5厘米長的魚苗,投喂水蚯蚓和陸生蚯蚓、沙蚯蚓以及低質魚的水花,如草魚等。喂白烏魚要少吃多餐,由于該魚有攝食貪婪,暴食的不良習慣,如一次投喂過多,會引起暴食死亡。池水要勤換,一般一個星期從底部放水三分之一,再從進水口注入新水,這樣使之有一個舒適的生存環境,方能正常生長發育。經過25~30天培育,魚種規格可達8~13厘米。
我們采用下列技術關鍵提高苗種成活率:
①改良水質,保持池水鮮活;
②合理放養密度,選擇適口餌料;
③定期篩選魚苗,保持規格相對一致。
4 成魚養殖
白烏魚適應能力強,既可單養,也可套養。
4.1 套養:白烏魚能夠追食池內小野雜魚,能減少池內餌料浪費,減少池中的溶解氧消耗,提高魚產量。由于口徑比大口鲇小,對養殖的商品魚不形成威脅,所以各地的養殖戶都能接受選用這條魚作為套養的好品種。
4.2 池塘條件
①養殖條件:土池、石砌池均可養殖,水深1.5~2.0米,池深2.0~2.5米,適當生產銷售管理面積在1~1.5畝為宜,池子進排水要方便,進排水口及四周要設置防逃設施。放養前必須做好池塘清整工作,一般用生石灰,按每畝潑灑100~150kg生石灰漿水,做到潑灑不留死角,消毒后1星期進水,進水10天左右可以放養。
②養殖技術:放養規格10厘米以上(3~5寸)放養時盡可能控制規格一致,放養時用3~5%的食鹽水浸泡10~12分鐘后再下池。
放養密度按每平方米2~3尾投放,即每畝1500~2000尾左右。
餌料的投喂種類:一是鮮動物餌料,如小雜魚、小鯽魚、麥穗魚、餐條、魚旁魚皮、白烏魚最愛吃魚魚旁魚皮魚,可在池中適當投放一些河蚌,讓其自然繁殖魚旁魚皮魚,以供其需要;二是鮮魚肉糜與粉狀配合餌料,拌鰻魚飼料投喂。
投喂方法采用四定“定時、定量、定質,定位。投餌量為魚體重的6~10%,隨魚體重增加逐漸下降到6%左右,投喂時可見到集群搶食,有的會跳出水面的熱鬧場面。
在整個飼養階段,要堅持巡塘,一是看防逃措施是否得當,二是觀察魚的活動是否正常,三是看水質的變化情況。尤其是高溫季節,水質的變化頻繁,易發黑發臭,這時應勤交換池水,做到三天一小換,換去三分之一的池水,10~15天一大換,換去三分之二的池水,保持水質清新,冬季和高溫季節水位相對升高,使之保持水溫相對穩定。
在保證了白烏魚的一定養殖條件下,放養16~20厘米的魚種,經過5個月生長,成活率80%以上,畝產可達500kg以上。
白烏魚在7~10月份是主要生長期,尤其是9月份為最佳,7~9月份平均水溫在21.4~30.8℃的范圍,在這個階段應抓住時機,加強培育,使之發揮出最佳生長效果。
5飼料
白烏魚是兇猛肉食性魚類,必須經過食性轉化這一馴養環節才能達到利用配合餌料養殖成魚的目的,我國目前在用超微粒飼料進行轉食比較困難,即開口餌料尚未解決。我們在苗種規格達13厘米左右開始用粉狀、小顆粒飼料轉食,在18~20天內轉食配合餌料,94~96年分別進行配方篩選試驗,在面積25平方米,放養密度為30尾/平方米的試養池內,經過22天飼養,有70%的魚種能較好攝食配合餌料,投餌后一小時開始檢查,受試魚的充塞度為3~4級。由于自然條件下,白烏魚有偏食野雜魚的習性,根據這些,只有在選擇誘食劑的顏色、氣味、口味上下功夫,改良餌料配方,使在15~20天后受試魚91.8%能攝食配合飼料。
成魚養殖的基礎飼料由魚粉、豆餅、小麥、玉米構成,加礦物質、特需添加劑。飼料系數2.5~2.8,營養成分;粗蛋白42.3~44.3;粗脂肪5.65~6.51。粗纖維1.23~2.83;灰分11.3~12.4,水分8.01~9.91。
6 白烏魚的疾病防治
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防重于治,及早治病的原則。
增強魚體抗病能力,選擇體質健壯,規格整齊的魚種,合理密養,適時分養,加強管理,做到四定。調節飼料營養成分。捕撈、運輸、操作要謹慎,防止魚體受傷,投喂藥餌加以預防。
消除病原,徹底清塘,苗種池提前消毒,苗種入池前消毒,水體進行定期消毒,投喂活餌,如蚯蚓、雜魚時用食鹽水消毒處理后進行投喂。
改善環境、定期換水、種青、增氧。
白烏魚的養殖技術可在中國有機農業網養殖頻道查詢。
白烏魚適應能力強,既可單養,也可套養。 ①養殖條件:土池、石砌池均可養殖,水深1.5~2.0米,池深2.0~2.5米,適當生產銷售管理面積在1~1.5畝為宜,池子進排水要方便,進排水口及四周要設置防逃設施。放養前必須做好池塘清整工作,一般用生石灰,按每畝潑灑100~150kg生石灰漿水,做到潑灑不留死角,消毒后1星期進水,進水10天左右可以放養。
②養殖技術:放養規格10厘米以上(3~5寸)放養時盡可能控制規格一致,放養時用3~5%的食鹽水浸泡10~12分鐘后再下池。 餌料的投喂種類:一是鮮動物餌料,如小雜魚、小鯽魚、麥穗魚、餐條、魚旁魚皮、白烏魚最愛吃魚魚旁魚皮魚,可在池中適當投放一些河蚌,讓其自然繁殖魚旁魚皮魚,以供其需要;二是鮮魚肉糜與粉狀配合餌料,拌鰻魚飼料投喂。
投喂方法采用四定“定時、定量、定質,定位。投餌量為魚體重的6~10%,隨魚體重增加逐漸下降到6%左右,投喂時可見到集群搶食,有的會跳出水面的熱鬧場面。 在整個飼養階段,要堅持巡塘,一是看防逃措施是否得當,二是觀察魚的活動是否正常,三是看水質的變化情況。尤其是高溫季節,水質的變化頻繁,易發黑發臭,這時應勤交換池水,做到三天一小換,換去三分之一的池水,10~15天一大換,換去三分之二的池水,保持水質清新,冬季和高溫季節水位相對升高,使之保持水溫相對穩定。
在保證了白烏魚的一定養殖條件下,放養16~20厘米的魚種,經過5個月生長,成活率80%以上,畝產可達500kg以上。
白烏魚在7~10月份是主要生長期,尤其是9月份為最佳,7~9月份平均水溫在21.4~30.8℃的范圍,在這個階段應抓住時機,加強培育,使之發揮出最佳生長效果。
白烏魚和大口碾是一種魚嗎?他們兩個不是一種魚。
烏魚為經濟價值較高的淡水名貴魚類,有魚中珍品之稱。烏魚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具有生長快、產量高、經濟效益好等特點,人工養殖時間6~8個月,每尾重達0.5千克以上,畝產可達2500~3000千克。
1、魚塘條件 專養烏魚的池塘面積大小一般以1~2畝為宜,以便管理,最大不超過3畝。水深1~1.5米,池底最好為泥質。水源充足,水質宜中性或弱堿性。放養烏魚苗前10~15天應進行徹底清塘消毒,方法可分干法清塘和帶水清塘,常用藥物為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一般每畝用生石灰50~75千克;帶水清塘消毒,水深1米為每畝125~150千克。池塘中應有1/5左右的水面或利用池塘四周水面宜種植80~100厘米寬的水浮蓮,以便夏季水溫較高時,遮蔽陽光,既利于烏魚避暑和躲藏,又可凈化水質,有利于烏魚生長。 2、魚種放養 一般可畝放健壯魚種6000~8000尾。苗種要求大小規格整齊一致,體質健壯,鱗片完整,游動活潑正常,沒有損傷。 3、投餌技術 烏魚為肉食性魚類,餌料應以小雜魚為主。養殖初期,因烏魚苗種規格較小,因此對規格較大的野雜魚應經切碎后投喂以提高適口性。日投喂量一般為魚體總重的5%左右,并視攝食情況予以調整,一般料重比為1∶4左右。投餌要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每日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攝食旺盛時,傍晚可再投喂一次。投喂時,將小雜魚投放于吊在池水中的食臺上,讓魚自由采食,以減少餌料浪費。 4、日常管理 (1)巡池 每天早晚巡池1次,細心觀察魚種攝食和活動情況,注意水質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換水 注意經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質清新,以促進烏魚的正常生長。 (3)防逃 烏魚種苗放養初期,體積尚小,跳躍能力較差,當體長超過10厘米時,跳躍能力逐漸增強,尤其是雷陣雨天氣、換水時、清晨,跳躍非常活躍,最容易發生逃魚。一般池埂離水面高度應大于50厘米,以防逃逸。 (4)分養 飼養前期的1~2個月,應及時用網將生長特別快,個體大的烏魚撈起,另池養殖,盡可能使同池養殖的魚苗大小規格一致,以免大個體殘食小個體。 (5)防病 烏魚雖然抗病力強,很少發病,但在高密度養殖情況下,如果不注意提高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也會發生疾病。主要是出血病,癥狀:攝食量明顯減少,病魚體表呈現塊狀或點狀出血,如不及時治療,將在3~5天內陸續死亡。治療可采取內服與外用藥物相結合的方法,內服按每100千克魚體重用魚血康Ⅱ號80克拌料投喂,每天1次,連用2~3次;或用魚復寧每100千克魚體重,每天用藥30克,拌料投喂,每天1次,連用3天。外用可用魚蝦敵菌靈,每畝用量250克,或強氯精200克,全塘潑灑,每天1次,3天為一療程,效果較好。平時在池塘中應定期用生石灰等進行全池潑灑消毒預防,確保烏魚正常生長,以提高產量和效益。
四川內江的特產是什么
四川特產非常多,可以說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產。準備去四川旅游的朋友不妨參考一下四川特產有哪些,那么四川內江的特產是什么?
四川內江的特產是什么 1、永安白烏魚 。
白烏魚是四川省內江市的一種特色經濟魚類,主要分布于內江市中.區境內烏龍河,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工養殖和繁殖。2004年,內江市中區0在永安建設集白烏魚繁殖、養殖為一體的省級水產良原種場,取名為“永安白烏魚”。白烏魚養殖在內江市中區逐步形成了規模化生產,形成了一條魚帶動一個產業的良好發展形勢。 ?2010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以2010年第134號公告,批準對內江市中區“永安白烏魚”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這是內江市中區獲得的首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永安白烏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地范圍為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永安鎮、凌家鎮、伏龍鄉、沱江鄉、鳳鳴鄉、朝陽鎮、白馬鎮、靖民鎮、全安鎮、龔家鄉等10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2、資中冬尖
資中冬尖系用資中特有的枇杷葉青菜(又叫冬菜)腌制窖儲發酵而成,早在清代道光年間即已馳名全國,遠銷北京、上海等地。光緒27年,(1901),駱成驤中狀元之后,托人在家鄉帶了兩擔冬尖上京,分贈同僚,大學士孫家鼎食后贊不絕口,題詩贊道:“枇杷青菜取其尖,巧制精腌有秘傳。調味佐餐冠廚膳,資州冬尖不虛傳”。于是更加美名高漲,連李蓮英都來索討,說是“老佛爺聞到香味了”。 資中冬尖確實很香,如果你旅行袋里放了兩包乘火車,在秦嶺以南還不明顯,可是一旦出了秦嶺,馬上就會芬芳四溢,滿車廂都是香的,有的人從外車廂走來無不發出驚奇的疑問:“啥東西這么香喲!” 冬尖用途頗廣,用刀剁啐,可作餃子、包子、餛飩的餡兒;可作蒸肉、咸燒白的底菜;可以調湯;還可以合著豬肉宰成啐粒,再合點酒曲,炒成干餡子,用以下飯,可口無比,故而畏懼麻辣的'北方人最為喜愛。1957年在全國干腌……[詳細]。
3、資中鯰魚
“資中球溪鯰魚”是川菜系中一道名聲最為響亮的名菜之一,享譽世界,鯰魚餐飲產業年產值超過十億元。四川資中鯰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家審查會在京召開。審查會上,與會專家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對四川省資中縣資中鯰魚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名稱、保護范圍、產品質量特色及其與當地自然、人文因素的關聯性等方面進行了審查和討論。與會者認為:資中縣申報的鯰魚保護區是資中鯰魚的地道產區,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符合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原料:鲇魚、鮮紅椒、花椒、芹菜、小蔥、郫縣豆瓣、料酒、鹽、油、醬油、雞汁、蒜瓣、姜做法:
1、把魚先用豌豆粉碼芡,將油鍋端上,當油七八成熟的時候,把魚下油鍋一過即撈出來。
2、在鍋內留少許油,涼至四五成熱把姜末和豆瓣剁碎,放入油鍋里煸炒,炒香后放入雞汁或者其他鮮湯熬開。
4、資中枇杷
資中縣種植面積約3萬畝,常年總產量約2萬噸。資中甘露枇杷色澤金黃,核小肉豐,細嫩甘甜,清心潤肺。產品遠銷全國各地,產值達5600萬元。資中枇杷產地范圍為四川省資中縣現轄行政區域。資中縣枇杷協會所依托甘露、歸德兩鎮連片的枇杷基地,枇杷種植面積達到2.6萬多畝,現掛果樹年產量1.2噸以上;以大五星、早鐘6號、洞庭、茂木等優質枇杷品種為主;2004年甘露枇杷基地被農業部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產品遠銷上海、北京、貴州、陜西、重慶、廣州、新疆等地;2006年,僅通過協會組織聯絡銷售的鮮果達417萬公斤,實現銷售收入2504萬元,會員人均純收入達到7033元。
5、威遠無花果
威遠無花果是四川內江威遠縣的特產。沒有鮮艷的花朵,沒有誘人的香氣,只有甜蜜的果子,據《本草綱目》記載,無花果味甘、性平、無毒、治喉疾、主開胃、止瀉疾、治五痣,有“千年仙果”和“21世紀健康守護神”之稱。這小小的無花果形成的產業,是內江市威遠縣重點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之一,也是該縣產村相融、促農增收的重要抓手,在該縣新店鎮、界牌鎮等地,均分布有無花果基地。中國經濟林協會在收到威遠縣申報中國無花果之鄉的申報材料后,積極組織專家團隊進行實地考察,并經過認真的評議和公開透明的公示后,認為威遠縣無花果產業發展現狀符合中國經濟林之鄉的有關規定,特命名威遠縣為“中國無花果之鄉”。
6、隆昌素蘭花
地域范圍 四川省內江市隆昌縣金鵝鎮、云頂鎮、響石鎮、黃家鎮、山川鎮、圣燈鎮、雙鳳鎮、龍市鎮、界市鎮、石碾鎮、胡家鎮、石燕橋鎮、周興鎮、迎祥鎮、漁箭鎮、李市鎮、普潤鄉、桂花井鄉 特定品質 ?隆昌素是四川傳統珍稀名品,系四川白花軟葉春劍的變異種,產于川中盆地南緣的隆關山脈一帶,據考查清朝末期就有引種栽培,其假鱗莖橢圓,根短圓肥壯,葉姿肥環飄逸,婆娑多姿,葉色蔥綠,略有光澤,葉脈顯著,葉端圓鈍,葉片呈1/2環垂,氣質非一般白花軟葉春劍可比,是賞葉賞花的佳品,開花期2—4月,2月下旬為初花期,3月為盛花期,4月中旬為末花期,其花屬水仙瓣型,每箭著花2—5朵,花最大時可達85毫米,花莖細長,亭亭玉立,花葶出架,潔白的花被蕩漾于葉叢之上,明麗多嬌,楚楚動人,花被典雅秀麗,潔白無暇,晶瑩玉潤。
7、隆昌夏布
隆昌縣夏布生產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自唐宋以來隆昌夏布編織技術就比較發達。明末清初,湖廣移民到四川,帶來湖廣麻布生產經驗,與隆昌本地生產技術融匯交流,歷經數輩祖傳,工藝精益求精,技術不斷改進。夏布是由苧麻紗經手工織成的一種平紋布,生產主要通過打麻、挽麻團、挽麻芋子、牽線、穿扣、刷漿、織布、漂洗及整形、印染等工序,精心織就。在明清時隆昌夏布成為宮廷貢品,并開始銷往海外,成為中國最早出口的紡織品。
8、復立茶
復立雪芽為威遠縣茶葉公司生產的綠色健康食品,系采用高山無公害茶園早春優質獨芽,精心制作而成,其外形挺秀翠綠、香氣濃郁持久、湯色淡綠清流、滋味鮮醇味甘、葉底嫩綠明亮。長飲此茶能起到清心、解渴,助消化、利尿,調節人體機能、消炎、抗衰老、降血脂、抗癌、抗輻射等作用。復立雪芽已成為廣大消費者信賴和認可的知名品牌。二OOO年榮獲國際茶博覽會金獎,并列入全國十三大名茶之一。復立茶地域范圍復立茶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包括內江市威遠縣小河鎮的葡萄村、鐵廠村、三合村、玉麥村、青蘭村、新古村、碾子村、新同村、大巖村、小河村、開元村、平樂村、三羊村、牌坊村、民治村等15個村和五四茶場、月亮茶場、鐵廠茶場、五斗茶場、葡萄茶場、三合茶場、玉麥茶場、碾子茶場、開元茶場、菜子茶場、新古茶場等11個茶場,保護面積2254公頃,總產量5000噸。
9、資中羅泉豆腐
資中羅泉豆腐,是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羅泉鎮的著名特產,該品是羅泉人用優質山泉水和黃豆一起經石磨磨制而成,并采用傳統的工藝用鹵水點制而成,它具有細、白、嫩、綿的特點。資中羅泉豆腐,是當地人將優質黃豆與天然礦泉水混合浸泡后用石磨磨制成豆漿,并加溫鍋煮經鹵水點制而成。羅泉豆腐具有細、白、嫩、綿的四大特點,加以輔料可烹調出麻、辣、燙的豆腐佳肴,如箱箱豆腐、口袋豆腐、鯰魚豆腐、豆腐包子,羅泉人還將豆腐制成風味獨特、便于攜帶的豆腐干、豆腐乳等作為地方旅游特產深受各地人士喜愛,早在明清年代就已成為巴蜀一絕。當年,古鎮商賈云集,五里長街晝夜為市,羅泉豆腐不僅繁榮了地方經濟,而且豐富了古鎮文化,羅泉豆腐與震驚中外的羅泉會議同時彪炳史冊,光耀古今。TUU 羅泉鎮位于四川省資中縣西部,距資中縣城51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25公里,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中國100個千年古鎮之一。
10、新店七星椒
七星椒為威遠縣新店鎮歷史悠久的特產,具有皮薄肉厚、色鮮味美、辣味醇厚的特點。曾遠銷韓國、斯里蘭卡、菲律賓、新加坡、香港等地。1995年在全國第二屆農業食品博覽會上榮獲全國優質農產品稱號,并取得GB認證。2001年8月成為中國吉尼斯吃辣椒比賽唯一指定用椒。七星椒現已開發出干椒、泡椒、椒面、節椒、糍粑椒等5大系列,二十多個品種,在省內外有較高的聲譽。 威遠七星椒以其獨特具有的皮薄肉厚、辣味純香、口感良好、營養豐富等特點,富含大量維生素C、各種氨基酸、胡蘿卜素、辣紅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被譽為中國第一香辣之稱號,是全國優質農產品,曾出口韓國、菲律賓、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在全國和國際上具有一定知名度。2007年,威遠新店七星椒已通過國家質量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
;
你知道黑魚嗎?黑魚的在我們國內的市場消耗量僅次于四大家魚,白烏魚與黑魚都是鱧科鱧屬,養殖的成本和方法模式生產上是一樣的,白烏魚對比黑魚:1:白烏魚的顏色比較黑魚要漂亮多,尤其是特種白烏魚鰭(胸、尾、腹鰭)為金黃色,非常好看,不僅僅可以食用,還可以在觀賞魚市場銷售。2:白烏魚的營養價值更加的高,體現在高蛋白質,高徽量元素,高氨基酸,低脂肪。非常的符合現代人們的飲食要求。3:白烏魚非常非常稀少(物以稀為貴),憑白烏魚對比黑魚很好的優勢完全可以取代黑魚。
簡單來說,就是夏天把它放在水里面,一兩天給它吃一次肉或蔬菜,不要曬太陽,如果他想出來活動就讓他出來走走就好了.冬天,烏龜要冬眠,將它要布包起來不要放水,也不要給它吃的,如果你想讓它不冬眠就放溫水。
,但是一般家養的不這樣做,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長得快,只有養殖場才用這種方法。白烏魚在7~10月份是主要生長期,尤其是9月份為最佳,7~9月份平均水溫在21.4~30.8℃的范圍,在這個階段應抓住時機,加強培育,使之發揮出最佳生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