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2美食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一個有趣的事情,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蘿莉,原來指的是美國的一部小說,后面在日本發展成了一種次文化,“蘿莉”或“蘿莉塔”作為名詞用以指稱“女孩子”本身,或指稱“穿著蘿莉裝的女性”。
蘿莉是怎么劃分的呢:
一個女生究竟是不是蘿莉,每人的定義都有不同:有以年齡來分的,有以氣質來分的,更嚴格的是兩項標準都要達到的,最后還有自己認為是就當作是的。不過普遍來說,必要的特征就是“未發育完全”以及萌。
在Lolita書中定義的年齡是在12-13歲,也就是正在成長中的馬上就要成熟但還沒有成熟的少女(不是兒童哦)。
年齡劃分:
8歲以下:女童
8-12歲:幼女
13-18歲:少女 。
18歲以上:成年女性 。
心里劃分:
因為現今動漫的普及,對于loli年齡劃分又出現了矛盾,劃分又出現了按“心理”劃分方式,有Loli控(高危)提出,Loli和幼幼在年齡上有很多重合之處,因而按“心理”進行分類。幼幼可指沒有主觀判斷意思,具有被引導性的14周歲以下小女孩劃分為幼女。反之,Loli則指具有一定主觀判斷意思,具有“半成熟”萌屬性的小女孩為Loli。
這種劃分法,可以讓幼女和loli更加方便理解,而不拘束于年齡。
但這都是前話,經過演變定義也比較模糊,有很多人喜歡更低齡型,即8歲以前的,超低齡型Loli,也有人喜歡,已進入青春期的,即將成熟的,即14-16歲的,即成熟型Loli。各有所愛,各隨其變。
從年齡上,12-15為標準Loli(若符合中國國情則為12-14歲),7-12為愛麗斯式Loli,7以下為High Loli。那些對年齡有嚴格要求的蘿莉控也因此而分類,對于好第一類的變叫loliconn,第二類的為alikon,第三類的就是haikon了。
Loli從外表特質上看,基本身高在150以下,也就是相當于小學生或初一學生身高。大體有兩類,一種是Sweet Love Loli,多數都是這種的。另一種就是Elegant Gothic Loli(哥特式)。但不論低齡,成熟,還是正統LOLI,都是年輕,可愛的象征,是上天賜予的寶物,是凡間的精靈,是人間的天使……但她們也是最弱小,最需要保護的群體,所以要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每一個Loli,對她們予以保護,予以關心。
當然,有鑒于某些奇怪法律的原因,幼女一詞較為敏感,故有網友歸納了以下論斷:
把一個小女孩推倒,她如果說:“好痛哦……”那就是幼女;如果她驚恐的說:“你想干什么!?”那才是蘿莉。
服裝方面:
在服裝方面,蘿莉一般都是一種可愛的服飾,比較簡單大多數都是以粉色為主,可以體現出一種甜蜜的氛圍,一身上下各種不同的裝飾。
網絡語蘿莉的意思是幼女,或長相可愛,低齡的可愛女子。
梗的含義:
蘿莉一般是指“長得嬌小”或“長相可愛或萌”的少女。
梗的來源:
源于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小說洛麗塔(Lolita)名稱的空耳。中國臺灣作家趙爾心翻譯的俄裔美國作家的小說《洛麗塔》,或指小說中的女主角14歲的洛麗塔,后在日本引申發展成一種次文化,用來表示可愛的嬌小女性。
《洛麗塔》描述一名中年教授迷戀上14歲女孩Lolita的故事。曾被改編為同名電影《Lolita》(一樹梨花壓海棠) ,劇中女孩設定為15歲。從此以后,凡是帶有劇中女主角特質者,就被為“Lolita”或“Loli”。廣泛應用于二次元及其他日本文化圈。
應用實例:
1:領居家的小女孩好可愛,活脫脫一枚小蘿莉。
2:雖然她的長相是蘿莉型,但她其實是御姐心。
3:我喜歡小蘿莉,不喜歡小男孩。
Loli
蘿莉:簡單地說就是能引起人們(通常是男生)對年紀小或者看起來年紀小的女孩的特殊偏好(不一定是平時所說的“愛”)的女生,簡單的說就是看起來顯得萌的女孩,但是不一定是幼女或者少女,基本是介于兩者之間的存在。但是由于各個人萌的對象不同也會有很大的定義差異,目前的年齡段的指代基本是高中以下,也有一部分人的好球帶比較高,但是也因為一些ACG產物中的特殊別類的人物(比如神靈之類活了1W年還是幼兒體的那種)也能叫做蘿莉,所以年齡漸漸的就不成為單一的定義,也衍生出只要萌就好的一類人和對于年齡身材等各個方面的數據都有嚴格要求的一類人,所以也不能對于每個人都有泛用性。但是目前的標準雖然不一定,但是基本的就一定要萌,而且身體處于曖昧的狀態(不過還有一些喜歡特殊類型的蘿莉的也就是了,這里不做討論)。
蘿莉,來源于中國臺灣作家趙爾心翻譯的俄裔美國作家的小說《洛麗塔》,或指小說中的女主角14歲的洛麗塔,后在日本引申發展成一種次文化,用來表示可愛的嬌小女性。
“蘿莉”作為名詞指“高于6歲,低于12歲的女孩”。而“lolita”主要是指最近流行于青年少女的服飾風格,但任何年齡也同樣可以穿。但蘿莉不一定身著lolita服飾,穿lolita服飾的也不是蘿莉。
“蘿莉”在ACGN世界中定義的對象都是虛擬的女性角色,但每個人心目中對蘿莉也有不同的定義。總括而言與基本定義相近,泛指低于一定歲數的女性,擁有嬌小的身材;但相異之處是,如果其身高高于某一定程度,外觀讓人感覺她已經成年,就算在歲數范圍內此角色亦甚少被稱為蘿莉;而“合法蘿莉”則為歲數上已超越定義,到了各種意義上的合法年齡,但身體成長程度像未發育的女孩的女性。
基本解釋
蘿莉(ロリ),是洛麗塔(ロリータ,Lolita)的縮寫,洛麗塔原指美國一部小說《Lolita》,后在日本引伸發展成一種次文化。“蘿莉”或“蘿莉塔”作為名詞用以指稱“女孩子”本身,或指稱“穿著蘿莉裝的女性”。但作為形容詞有時會專指“擁有蘿莉風格”,例如蘿莉裝(ロリータ?ファッション,Lolita fashion)。
詳細解釋
起源
源于美籍俄裔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1977)于1955年所作的長篇小說《Lolita》(中文通常譯為洛麗塔,或是羅麗泰,抑或蘿莉塔)。《Lolita》描述一名中年教授迷戀上12歲女孩Lolita的故事。此書當時一度被禁,但現在已成文學中的經典名著,并被美國蘭登書屋選為20世紀英文小說第四名,還曾被改編為同名電影《Lolita》(一樹梨花壓海棠),劇中女孩設定為15歲。此后,凡是帶有劇中女主角特質者,就被稱為“Lolita”或“Loli”。
納博科夫生于圣彼得堡,俄國十月革命后流亡德國柏林,并成為享有盛名的蘇聯流亡作家之一,被世界文學評論界定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散文體大師。1940年舉家移居美國,在韋利斯里學院任教,同時享有哈佛大學的鱗翅目研究基金(納博科夫同時也采集蝴蝶標本)。還翻譯普希金長詩《 葉普蓋尼·奧涅金》,使用直譯法,注解多于翻譯加原著的份量。
第一個公認的loli角色是1982年推出的《魔法のプリンセスミンキーモモ》里的主角momo公主。《魔法のプリンセスミンキーモモ》屬于《魔法少女》系列動畫之一,但《魔法少女》所針對的對象是女生,而且亦不算柔弱,加上當時宣傳條件有限,知曉者不多。《IQ博士》中的小蕓從來不是loli;就算是《天地無用》中的莎沙美雖然有類loli特征,但在故事中她的定位只是亞重霞的妹妹,不但戲份不多,而且制作群也沒去強調其loli特性。
動漫蘿莉
loli在動畫界正式出現,loli熱潮開始席卷整個ACG界(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和游戲Game),大量loli角色,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其中最有名又最受歡迎的是《機動戰艦》的星野琉璃,之后的《魔法少女砂沙美》的砂沙美、《魔卡少女櫻Card Captor Sakura》中的木之本櫻和《To Heart》中的馬魯芝等等也是LOLI代表。
上述五位角色可以說是主導了自1995年來,ACG界的商業生機與其主流市場。在其之后,幾乎每部作品都得有個loli,甚至是整部作品充斥著loli。這樣子的結果,形成女性角色以往的百花齊放、各展姿態、爭奇斗艷的盛況不再。充斥著可愛,隨波逐流而沒有特色、亦無變化,往往容易單調而乏味。最明顯的就是,以前就算有小女孩的角色,也不等于loli;而現在則是只要是小女孩,那就大概是loli了。
一個女生究竟是不是蘿莉,每人的定義都有不同:有以年齡(嚴格生理年齡)來分的,有以氣質(心理年齡、外表年齡)來分的,更嚴格的是兩項標準都要達到的,最后還有自己認為是就當作是的。不過普遍來說,必要的特征就是“未發育完全”(或者尚未發育)以及萌。
Lolita書中對于Loli年齡的定義是12-13歲,既正在成長中,馬上就要成熟但還沒有成熟的少女(不是兒童)。這一點上,劃分根據。因英國20世紀30年代間(1933-1936?)曾推出法典對少女的年齡進行定義:
8歲以下:女童
8-12歲:幼女
13-18歲 少女
18歲以上:成年女性
蘿莉,即洛麗塔的縮寫,來源于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創作的長篇小說《洛麗塔》。指小說中的女主角12歲的洛麗塔,后在日本引申發展成一種次文化,用來表示嬌小可愛的女孩。
是漂亮的小女孩的意思
……
蘿莉中的蘿
是意指小蘿卜頭的意思
莉是茉莉花的意思
為此
在現代市井漢語中
把天真無邪又活潑可愛的小女孩
就形容成了“蘿莉”
而對于假裝小女孩的女人
就被稱作了“蘿莉型”女人
蘿莉就是12歲(包括12歲)以下的小女孩,三圍很小,俗稱太平,也可以說是飛機場(也就是胸很小de意思),再簡單點來說就是一眼看上去像小學低年級很可愛的小女孩子.請采納為答案。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