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1文化潑水節是什么時間進行的幾月幾日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潑水節是什么時間進行的幾月幾日,潑水節是幾月幾日的節日,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云南潑水節節日日期:4月13日—4月16日。
潑水節,是中國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和中南半島某些民族的新年節日。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中國傣族節期在傣歷六七月(清明節后十日左右)。現已固定在公歷4月13至16日。
潑水節歷時三日:
第一天為“麥日”,類似于農歷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劃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等各種活動。
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后一年,故為“空日”,這天通常要舉行潑水活動,紀念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潔之水消災免難,互祝平安幸福。
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麥帕雅晚瑪的英靈帶著新歷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
2022年中國少數民族潑水節是在4月13日到4月15日之間,比如傣族潑水節、云南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等等;而泰國潑水節從4月8日到13日;老撾和緬甸潑水節在4月13日到17日;柬埔寨也是4月13日到15日。
潑水節也叫作浴佛節,是一種帶著宗教性質的節日,人們在這一天要沐浴禮佛,并且持續3到7天左右的時間,意味著起到新一年的能夠諸事順利,洗掉過去的不順利。
潑水節起源于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在此之后“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云南西雙版納等地,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
傳說故事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沖出“火網”,從金沙江里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于被潑滅。
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頭上。于是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
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并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2022年的潑水節,從公歷4月13日開始。第一天為 “麥日”,意為辭舊歲,與農歷除夕相似;第二天叫 “惱日”,意為空日,這一天既不屬于舊年,也不屬于新年;第三天才是新年歲首,是一年中最吉祥美好的日子。
寓意:
1、祝福,水花放,傣家狂,潑濕一身、幸福終身!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濕透,興致彌高。被水潑的越濕,被水潑的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一盆盆水代表著一盆盆祝福,盡情的潑向每一個你想祝福的人。
2、愛情,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游戲。
3、力量,賽龍舟是潑水節最精彩的項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
潑水節,亦稱宋干節、浴佛節,是4月13日—4月16日進行的少數民族節日。
擴展資料:
潑水節起源:
潑水節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又名“乞寒胡戲”),在此之后“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云南西雙版納等地,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
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卷》列出的潑水節起源時,提到“與小乘佛教的傳入有密切關系,其活動包含許多宗教內容。但就其以潑水為主要活動的原始意義來說,也反映出人們征服干旱、火災等自然力的樸素愿望”。
上海辭書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的《中國風俗辭典·潑水節》寫到:“此節日起源于印度,后隨小乘佛教傳播,經緬甸、泰國和老撾傳入我國傣族地區,故又稱——“浴佛節”。
《車里》一書中有段記載:“元旦之晨,所有貴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詣佛寺賧佛。婦女輩則各擔水一挑,為佛洗塵,由頂至踵,淋漓盡致,泥佛幾為之坍倒。浴佛之后民眾便互相以水相澆,潑水戲之能能事”。
這段記載雖不盡其祥,但已告訴人們,潑水是傣族過年時必須舉行的一項活動。上文所說的“元旦”并非公歷的1月1日,而是傣歷新年來臨之日。
參考資料:潑水節百度百科
一年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特殊節日,潑水節就是其中比較受歡迎的一個節日,也是我國部分少數民族都會過的一個節日,在這個節日期間,很多地方的人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那么2021年潑水節是幾月幾號哪一天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
一、2021年潑水節是幾月幾號哪一天 2021年潑水節時間:2021年04月13日,農歷三月十七,星期四。
潑水節是傣族、泰國和東南亞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4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當天,泰國、老撾、緬甸、柬埔寨等國的人民,以及香港九龍城區和新北市臺灣市中和區等海外泰國聚居地,一早起來,沐浴在佛祖崇拜中。之后,他們開始連續幾天慶祝。在這段時間里,人們互相灑上純凈的水,祈禱能洗到去年的不好的時候。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4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潑水節是展示傣族傳統文化的綜合性舞臺,包括水文化、樂舞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民俗崇拜等。它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在潑水節上表演張哈、白象舞,有助于了解傣族人感受自然、愛水敬佛、溫文爾雅的民族特色。
同時,潑水節也是加強西雙版納各族人民團結的重要環節。為西雙版納州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合作與交流,促進西雙版納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和泰語民族。
潑水節又稱“佛浴節”,又稱“冷河上漢”,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泰語民族和東南亞的傳統節日。
潑水節一般在公歷4月13日至4月16日舉行。是傣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最大的傳統節日。潑水節起源于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被稱為“潑寒胡戲”。后來,“潑寒胡戲”從波斯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云南省西雙版納。
漢族的主要傳統節日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是古老的中國新年,在蒙古語中稱為“查干薩仁”,即白月;朝鮮族的主要節日民族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傣族的主要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與漢族的節日相似,壯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潑水節包括三月三歌會節、過小年和隴端節。
三、潑水節的習俗 同時,這一天也是很多未婚青年尋找愛情的日子。他們喜歡用自己的花袋作為愛的象征。傣族姑娘用鮮花做的。它含有西瓜籽。當女孩把它扔給年輕人時,年輕人也把它扔給了年輕女孩。
這樣,如果年輕人抓不到女孩的花袋,就得把自己準備好的花插進女孩的頭發里。如果年輕女孩抓不住年輕人的花袋,他就得把花放在男孩的胸前。一旦他選擇了另一個人,他就可以開始浪漫的愛情之旅。
賽龍舟也是潑水節的一個節目。通常選在潑水節的第三天。許多人圍在河邊看龍舟賽。龍舟上有許多水手。喇叭一響,大家就開始沖出河外,像箭一樣飛走了。與此同時,節日氣氛也達到了高潮。
潑水節,亦稱宋干節,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歷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中國西雙版納、泰國、老撾、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臺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
之后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
擴展資料
1、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里食用。
2、《車里》一書中有段記載:“元旦之晨,所有貴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詣佛寺賧佛。婦女輩則各擔水一挑,為佛洗塵,由頂至踵,淋漓盡致,泥佛幾為之坍倒。浴佛之后民眾便互相以水相澆,潑水戲之能能事”。這段記載雖不盡其祥,但已告訴人們,潑水是傣族過年時必須舉行的一項活動。上文所說的“元旦”并非公歷的1月1日,而是傣歷新年來臨之日。
3、在“麥日”(第一天),一清早人們就要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也是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
參考資料潑水節(少數民族節日)_百度百科?。
潑水節是4月13日—4月15日。
中國傣族節期在傣歷六七月清明節后十日左右。現已固定在公歷4月13至15日。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潑水祝福,并舉行拜佛、賽龍舟、放高升、點孔明燈等活動。潑水節,是中國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和中南半島某些民族的新年節日。
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臺,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
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潑水節介紹
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德昂人過潑水節時間在清明節后的第七天,除了潑水祝福和跳象腳鼓舞等節目與傣族潑水節一致外,德昂族潑水節最具特色的習俗是為長輩洗手洗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