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1教育《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這幅畫是如何誕生的?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這幅畫是如何誕生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這幅畫是誰畫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俄語:Бурлаки на Волге,Burlaki na Volge)是俄羅斯現實主義畫家伊利亞·葉菲莫維奇·列賓于1870~1873年創作的一幅油畫作品,描繪了11名纖夫在伏爾加河畔拉纖的情景。該作品是19世紀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現實主義油畫杰作之一。現藏于俄羅斯圣彼得堡的俄羅斯博物館。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列賓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在這幅畫的構圖上,列賓利用了沙灘的地形和河灣的轉折,使十一個纖夫猶如一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黃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這幅畫具有宏偉深遠的張力,畫中的背景運用的顏色昏暗迷蒙,空間空曠奇特[1],給人以惆悵、孤獨、無助之感,切實深入到纖夫的心靈深處,亦是畫家心境的真實寫照,這對畫旨的體現,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極大的作用。在畫面上畫家又對伏爾加河的景色進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狹長的橫幅展現這群纖夫的行列。伏爾加河畔陽光酷烈,沙灘荒蕪、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幾只破筐作點綴。景色十分凄寂。一隊穿著破爛的 纖夫在拉著貨船,步履是那樣地沉重,似乎可以聽到壓抑低沉的“伏爾加船夫曲”的回聲。因此本畫的構圖、線條、筆力等繪畫技巧都是相當成功的。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品,現實主義繪畫杰出的代表作之一。畫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長荒蕪的沙灘上,一群衣衫襤褸的纖夫拖著貨船,步履沉重地前進著。一曲低沉的號子在炎夏的悶熱中與河水的悲吟交織在一起。現收藏于圣彼得堡俄羅斯國立美術館。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列賓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在這幅畫的結構上,列賓利用了沙灘的地形和河灣的轉折,使十一個纖夫猶如一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黃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這幅畫具有宏偉深遠的張力,畫中的背景運用的顏色昏暗迷蒙,空間空曠奇特,給人以惆悵、孤獨、無助之感,切實深入到纖夫的心靈深處。亦是畫家心境的真實寫照,這對畫旨的體現,情感的烘托起了極大的作用。在畫面上畫家又對伏爾加河的景色進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狹長的橫幅展現這群纖夫的行列。伏爾加河畔陽光酷烈、沙灘荒蕪。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幾只破筐作點綴,景色十分凄寂。一隊穿著破爛的 纖夫在拉著貨船,步履是那樣地沉重,似乎可以聽到壓抑低沉的“伏爾加船夫曲”的回聲。因此本畫的構圖、線條、筆力等繪畫技巧都是相當成功的。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副名畫。但其實對于我本人而言,我最喜歡的還是屬于梵高的印象派畫作,他的星空至今在我的腦海中縈繞。但這是浪漫的,卻總少了那么一點現實。走出回憶,回到現實中,我就又想起了《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作者是俄國的畫家列賓。這幅油畫是他在一八七幾年創作的。據說耗費了他三年的時間,才構思并且創作出了這幅畫。這幅畫作篇幅較大。但其實充滿了細節。不論是畫中纖夫的面部表情,還是他們的一些動作,都深刻地反映了當時俄國纖夫苦難的生活。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這幅畫作其中所蘊含的悲傷的氛圍。但如今想要看到這幅畫也是較為困難了,因為它已經被圣彼得堡俄羅斯博物館收藏了。
而其作者列賓他的出生其實還是比較好的。他的父親是一名軍官。全家人都非常的勤奮。雖然他的童年還算過的充裕,但他卻是生活在一個無名的小鎮上的,他親生體會到了貧窮人的困苦。他親眼見到了貧窮人生活的不易,也見到了那些所謂的高大上的人是如何欺壓貧困人的,這也為他后來創作出了這幅畫作做了的基奠。
在他長大之后,他很努力的考入了彼德堡的美術學院。然后到了意大利以及法國進行了留學,歷經千帆回國以后。他就開始與當時擁有汽車進步思想的革命民主主義者保持著交往。慢慢的,他便成為了19世紀后期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畫家。其代表作就是這幅令人深思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所以這幅畫作也是一直被人們所效仿臨摹的。在近年來也有藝術家對其進行了立體版的模刻。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相關了解了。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作者是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出生于丘古耶夫,在彼得堡美術學院學習。俄國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畫家,巡回展覽畫派重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宣傳者被捕》、《意外歸來》、《查波羅什人復信土耳其蘇丹》及《托爾斯泰》等。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后世影響
創作該畫時,列賓只有27歲,這幅尺寸不大的畫不僅揭示了現實的矛盾,同時肯定了社會的積極力量,畫家以現實主義手法呈現了工人階層的辛苦勞動,獲得廣泛的國際贊譽,稱得上是19世紀70年代批判現實主義藝術的高峰,奠定了俄羅斯19世紀繪畫在世界美術史上的地位。
很多人都看過世界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也就是俄國畫家列賓的話主要這個化作講的是人民的努力,表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很多人其實都已經看過這幅畫了,這幅畫究竟會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這幅畫也是20世紀最偉大的批判現實畫家做的一個世界名畫。
一、勞動人民被剝削可以看出這幅畫勞動人民被剝削是非常嚴重的,一群最底層的勞動人民被綁在一起,拉一些物品。那么其實這幅畫也是一種批判和反抗,表示了人民想要追求更加平等自由的生活,在20世紀也是一個比較美好的愿望。而畫家列賓其實也是在先后的旅游中研究畫畫,其實列兵不只畫了這一幅世界名畫,還有意外歸來托爾斯泰等等。但是這幅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被世界著稱,就是因為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
二、列賓的學習過程俄羅斯畫家列賓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他先后在意大利旅游法國研究歐洲古典畫作,回國后要進行創作,在這個過程中列賓創造了大多的肖像畫。而且列賓反映的主要都是一些社會現象和勞動人民的面貌。那么世界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現在是被收藏在圣彼得堡的俄羅斯博物館。可以看到當時的社會真的是比較黑暗的,而畫家也是為了反對黑暗的社會想要做出自己的一份力,也就畫了這幅批判性的畫作,其實在當時如果畫這樣的畫作是非常的危險的。
三、豐富的色彩這荷花的成名作其實也是因為這幅畫作豐富的色彩,給人一種空曠的無助,感覺同時也反映了這個社會的現象,并且一些穿著破爛的纖夫開始工作步伐也是顯得非常的沉重。所以列賓的細節的描述以及畫圖的構圖,讓很多人感到心酸。可以說世界人民與環境進行斗爭,反映了一個人與黑暗社會進行反抗的一個過程。
是列賓……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1844—1930) 英文名Ilya Yafimovich Repin。
列賓是十九世紀后期偉大的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繪畫大師。列賓在充分觀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礎上,以其豐富、鮮明的藝術語言創作了大量的歷史畫、肖像畫,他的畫作如此之多、展示當時俄羅斯社會生活如此廣闊和全面,是任何一個畫家都無法與之比擬的。
1844年,列賓出生在俄羅斯哈爾科夫省的楚古耶夫鎮。其父是一個屯墾軍軍官。全家人在屯墾地辛勤勞作,童年的列賓親身體會到了生活的貧困和艱難,他也不只一次親眼目睹了囚犯如何被驅趕著由此經過,這些印象成為他日后創作的素材。但列賓的繪畫才能是受到了在畫坊當學陡的表哥的影響。表哥時常給他帶回一些紙張、顏料、畫筆,耳濡目染,列賓逐漸對繪畫著了迷。
1864年他考入彼得堡美術學院,習畫6年后,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并獲得了大金質獎章和公費到意大利、法國留學的機會。1876回國并開始了堅持不懈的創作。
俄羅斯一些具有進步民主思想的寫實派畫家和雕刻家組成的“巡回展覽畫派”主張真實地描繪俄人民的歷史、社會、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專制制度。1878年列賓加入該畫派,創作了大量現實主義的繪畫作品。他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其現實主義繪畫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畫家的成名之作。畫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長荒蕪的沙灘上,一群衣衫襤褸的纖夫拖著貨船,步履沉重地前進著。列賓在油畫中塑造了11個纖夫,他們的年齡、身材、性格、體力、表情各不相同,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的不僅是沙俄專制下普通民眾奴役般的生活,更體會到了他們的智慧、善良和力量。這也正是畫家的創新之處,巡回畫派藝術家以往的作品都是把人民當作同情、可憐的對象,而列賓在反映現實的同時,通過人物的神態和姿態來充分體現人民身上所蘊藏的巨大能量,給人以激勵、震撼。19世紀80年代以后,列賓被公認為是批判現實主義的泰斗,成為巡回展覽畫派的旗幟。
列賓的創作中始終跳動著時代的脈搏,同時他本人也與進步的革命民主主義者、知識分子保持著密切的交往,因此他繪制了許多以反映“革命者不屈斗爭”為題材的優秀作品。描繪流放者突然回家場景時的《意外歸來》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這幅油畫就象是一部小說向人們講述一個革命者被流放后經受了怎樣的痛苦,家人是多么的悲傷,以及流放者不期至后他和家人是多么的意外、興奮。這是畫家創作鼎盛時期的一幅作品。畫家的繪畫天賦在該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畫面上每個人物都栩栩如生:一襲黑衣的老婦人剛從坐著的椅子中站起來,轉向“歸來者”,似乎要撲過去擁抱,又抬不動腳步;桌邊坐著的兩個孩子,稍大的男孩兒欣喜地抬起頭注視著,嘴巴吃驚地半張著,好像要喊出聲來;較小的孩子有些膽怯地把目光從讀著的書本移向“陌生人”;……再看歸來的“流放者”,個子高高的,瘦瘦的,身穿褪色的肥大的大衣,腳上是沉重的沾滿泥土的靴子,他是經歷了長途跋涉才得于與親人相見,他的姿態有些猶豫,甚至有些不自信,似乎在這久違的家中他覺得自己像個外人,但他的神態卻透出堅毅、勇敢。從流放者身上我們感覺到了革命者不屈不撓的英雄主義精神。列賓抓住“流放者跨進門坎的一瞬間,他及每個家庭成員的表情、行為”向人們展示“驚喜、意外”及其它種種復雜的情感。畫家其它革命題材的作品還有《泥濘路上的押送》、《宣傳者的被捕》、《拒絕懺悔》等。
在歌頌當時革命英雄的同時,列賓對以“歷史事件”為主題的歷史畫創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后人留下了《伊凡雷帝殺子》、《扎波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的回信》、《索菲亞公主》等不朽的歷史畫作。其中《伊凡雷帝殺子》最具代表性。這是發生在16世紀的一個歷史悲劇。伊凡雷帝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從歷史的角度看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雖然阻力重重,大力推行了一系列利于中央集權的改革,備受后來彼得大帝的推崇。但伊凡雷帝生性殘暴,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聽了別人的讒言,懷疑兒子篡位,在一次與兒子的爭吵中,伊凡雷帝使用權杖擊中兒子的太陽穴,致使兒子最終喪命。畫家選擇這一悲劇情節精心描繪:深紅色的地毯上,緊緊摟抱著鮮血如注、垂死的兒子,伊凡雷帝的瘦臉上,瞪著兩只驚恐萬狀的大眼珠。像是在后悔,又像是在祈求兒子不要死,我們從中看到的是那種不可逆轉的弒子之痛。畫家通過該作品,一方面,預示伊凡統治瀕臨滅亡,向世人展現殘暴的沙皇注定要失敗;另一方面,也展現出人類情感的復雜性,人性和獸性交織在一起。列·托爾斯泰觀看了這幅作品后感概:“好,太好了,技藝那么巧妙,又不露痕跡。”
列賓自己也曾說:通過歷史畫,為痛苦的悲劇尋找出路。
列賓一生創作都非常勤奮,對每幅畫都精益求精,他不僅是俄羅斯民族的驕傲,在世界美術史上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俄國畫家。1844年7月24日生于烏克蘭丘古耶夫,1930年9月29日卒于庫奧卡拉。早年隨圣像畫師學畫圣像,1864年進入皇家美術學院,1871年參加畢業生命題創作競賽獲金質大獎。1870~1873年創作《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為了創作這幅描繪沙皇統治下俄國人民痛苦生活的作品,他兩度到伏爾加去,深入觀察纖夫生活,使畫面上的纖夫既是生活在社會底層受壓迫的人,又是具有堅強毅力的生活的強者,表現了人民的強大力量和精神美。1873年去法國進修,繪畫技巧得到進一步提高。1876年回國后借助小城鎮的宗教習俗畫的一系列風俗畫,反映了農村中由于資本主義的發展而導致階級分化的加劇。他的歷史畫也很出色。代表作《索菲亞公主》和《伊凡雷帝殺子》、《查波羅什人寫信給蘇丹王》表現了悲劇性沖突,刻畫了復雜的歷史人物精神面貌和心理變化。他還用畫筆描繪了19世紀后期俄國民粹派反對沙皇專制的政治斗爭,代表作有《拒絕臨刑前的懺悔》、《意外的歸來》、《宣傳者被捕》等。他也是一位肖像畫家,他把為同時代名人畫像看作是最有意義的事情。在一系列肖像畫中,最杰出的是《穆索爾斯基肖像》、《斯塔索夫肖像》、《托爾斯泰肖像》。還喜歡用輕松、歡快的筆調描繪自己的親人和朋友,諸如《蜻蜓》、《休息》、《秋天的花束》等,實際上是一種類似風俗畫的肖像畫。在皇家美術學院任教的14年中,他為俄國美術界培養了一代后起之秀。晚年以自傳體形式寫了回憶錄《撫今追昔》。
為了描繪沙皇統治下俄國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他在畢業前曾兩度到伏爾加去,對纖夫的生活作了長期的觀察,畫了許多速寫,熟悉并了解他們的個性和生活經歷。在經過反復推敲和長時期的醞釀之后,列賓筆下的纖夫們,既是苦難的生活底層的人們,也是有毅力的生活的強者。在構圖上列賓利用了沙灘的地形和河灣的轉折,使11個纖夫猶如一組雕刻群像,被塑造在一座黃色的、高起的底座上。畫面上對伏爾加河的景色作了很好的布局,使這幅尺寸不很大的畫面具有宏偉深遠的感覺。它不僅揭示了現實的矛盾,同時肯定了社會的積極力量,使俄國風俗畫增添了新的語言。
列賓的歷史畫:畫家把歷史人物復雜、矛盾的精神面貌,通過緊張的 戲劇性的場面揭示了出來。在歷史畫《查波羅什人寫信給蘇丹王》,則以英雄的群像和樂觀的色彩,描寫了17世紀查波羅什部落的一段歷史。畫面上有20多個人物,表現了查波羅什人熱愛自由和勇敢豪邁的性格。列賓還以19世紀后期俄國民粹派反對沙皇專制的政治斗爭為題材,畫了一組油畫。其中聞名的有 3張:《拒絕臨刑前的懺悔》 《意外的歸來》和《宣傳者被捕》。
列賓也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畫家,他把肖像畫稱作"最有現實意義的繪畫體裁"。他為同時代的名人作了一系列出色的肖像。
列賓在改革后的皇家美術學院任教14年,為俄國繪畫學派培養了一代后起之秀。
列賓在晚年,曾以自傳體的形式寫了回憶錄《撫今追昔》,用生動的文筆寫下了自己童年和青年時代的經歷,回憶了他和藝術家們的交往,以及他主要作品的創作經過,還附有他對當時歐洲繪畫的評論及書信10余篇。這本讀物對了解19世紀后期俄國的藝術概況,很有參考價值。
引言:在19世紀30年代,那一個正處于現實畫派的年代,很多人對于繪畫的審美不一,但有一幅畫受到了廣泛的贊許,那就是世界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它的作者伊利亞.葉菲莫維奇.列賓,更是繪畫界的天才,他也憑借著這幅畫一炮走紅。
一、世界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在那個時代,資本家占據著俄國的統治,俄國的畫家伊利亞葉菲莫維奇列,看到百姓的痛苦,感到非常的無奈,在一天走過海邊,他看到海邊的船夫拉著船,他們表情和行為舉止都十分的痛苦,甚至還有一些麻木,這就是世界名畫所描述的內容。一群衣衫襤褸的壯漢,拉著巨大的輪船,他們表情麻木,行為舉止非常僵硬,似乎已經向這個世界屈服,伊利亞列賓的,高超畫技讓人們看到了這群衣著破爛的人,靈魂上的痛苦,這幅畫也成了他的成名作。
二、伊利亞葉菲莫維奇列賓伊利亞他的人生也并不平凡,作為俄國19世紀最偉大的批判現實畫家,他的畫畫技巧可以說是非常的高超,而他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在這群衣著破爛的身上,看見了一個個悲傷的靈魂,而他的身世也十分的不同,或許是曾經遭遇過貧困和艱難,他懂得現實的痛苦,他懂得現實的黑暗,于是這些經歷都成就了他能夠到達現實畫派的頂級端。
三、藝術來源于生活有很多人覺得那個時期的現實派畫家所畫的畫太過夸張,有一些過于虛假,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并不是,那是資本主義正處于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他們不講道德,只注重金錢和利益,對于下層人民永遠是剝削,而在日益壓迫的底層,人們逐漸變得麻木和絕望,這種情況下,現實畫派誕生,現實畫派用自己的畫筆直接鮮明的描繪人們的痛苦,來喚醒那個時代的文明,這就是現實畫派,無與倫比的意義。
列賓。
列賓(1844-1930),是俄國19世紀后期的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繪畫主要的代表之一,《伏爾加河上纖夫》是他的成名之作。還在學生時代,彼得堡涅瓦河上纖夫的沉重勞動引起了列賓的同情,從那時候開始,他就想描繪一幅表現纖夫的作品,以提示下層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會的不平。1870年夏季,列賓與同班同學華西里耶夫(他后來也畫過有關纖夫的畫)去伏爾加河旅行寫生,典型的俄羅斯風光和纖夫的生活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畫中列賓畫了十一個飽經風霜的勞動者,他們在炎熱的河畔沙灘上艱難的拉著纖繩。纖夫們有著不同的經歷和個性,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但這是一支在苦難中練成堅韌不拔,互相依存的隊伍。背景運用的顏色昏暗迷蒙,空間空曠奇特,給人以惆悵、孤苦、無助之感,切實深入到纖夫的心靈深處,亦是畫家心境的真實寫照,這對畫旨的體現,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極大的作用。 因此本畫的構圖、線條、筆力等繪畫技巧都是相當成功的。
希望幫到你 望采納 謝謝 加油~。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作者是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的。列賓出生于烏克蘭和俄羅斯交界的哈爾科夫州一個軍人家庭,1863年移居圣彼得堡,進入彼得堡繪畫學校學習,1864年轉入彼得堡美術學院,求學期間,列賓就完成了一系列的肖像畫作品。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的特點。
作為一個俄羅斯的畫家,列賓是一個非常有天賦的藝術家。但是他同時也是一個革命家。他在完成自己的學業之后,回到自己的國家,用畫筆來支持自己國家的革命戰士,也借此來表達自己的革命立場。
列賓并不是躲在象牙塔中不知人間疾苦的藝術家,他非常關注俄羅斯社會和政治的發展,還加入了著名的具有進步民主思想的巡回展覽畫派,并被認為是該派的旗幟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