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7熱點什么叫算式,算式需要寫出結果嗎?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什么叫算式,算式需要寫出結果嗎?,以及什么叫算式?必須要得數嗎,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這要根據題目的要求,若只要求寫在綜合算式,那么寫成綜合算式,不用寫得數。若題目要求寫得數,再把得數寫上。
例如:
①無需寫得數
把260+80=340、16×5=80這兩道算式寫成一道綜合算式是______。
根據16×5=80,260+80=340可得到綜合算式:260+16×5。
②需要寫得數
把260+80=340、16×5=80這兩道算式寫成一道綜合算式是______,這個綜合算式的結果是______。
根據16×5=80,260+80=340可得到綜合算式:260+16×5;260+16×5=260+80=340。結果是340。所以答案為:260+16×5,340。
相關如下
綜合算式(也稱為脫式計算)計算方法。
在乘除法連繼計算時中,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遇到括號,要首先計算括號內部。在脫式過程中要按運算順序劃出運算順序線。
還要做到“三核對”,一要核對從書上把題抄到作業本上數字、符號是否抄對。二要核對從橫式抄到草稿豎式的數字、符號是否抄對。三要核對把草稿豎式上的得數,抄到橫式上是否抄對,小數點是否點對地方,有無遺漏。
這要根據題目的要求,若只要求寫在綜合算式,那么寫成綜合算式,不用寫得數。若題目要求寫得數,再把得數寫上。
例如:
把260+80=340、16×5=80這兩道算式寫成一道綜合算式是______。
根據16×5=80,260+80=340可得到綜合算式:260+16×5。
加法:
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把兩個小數合并成一個小數的運算/把兩個分數合并成一個分數的運算減法: 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乘法: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小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相同。一個數乘純小數就是求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 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相同。
除法:
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
現代數學:算式簡稱式,是算術的基本概念之一,指把數或表示數的字母用運算符號或關系符號連結起來的式子。算式分橫式與豎式。
小學數學:小學數學教材中沒有明確的算式定義,但是學生在學習加法、減法、乘法、除法時都要學習算式的寫法、讀法及算式的意義。
二.概念解讀
(1)運算符號
運算符號是常用的數學符號之一,指按照運算法則進行加、減、乘、除、乘方、開方等運算時所使用的數學符號。算式中常用的運算符號有六個,即加號、減號、乘號、除號、乘方號和開方號(或稱根號)。
(2)關系符號
關系符號是常用的數學符號之一,指在算術中表示兩個數、兩個式子或數與式之間數量關系的符號。算術中常用的關系符號有兩類:一類是表示相等與不等關系的符號,如等號、不等號、近似等號等。另一類是表示大小關系的符號,如大于號、小于號、不大于號、不小于號等。
等號是指表示兩個數、兩個式子或數與式相等的符號,記為“=”,讀作“等于”。
不等號是指表示兩個數、兩個式子或數與式子不相等的符號,記為“≠”,讀作“不等于”。
近似等號亦稱約等號,是指表示兩個數量近似地相等的符號,記為“≈”,讀作“近似于”或“約等于”。
要寫得數,例:1+2=3。
3*3=9。
9+6=15(1+2)*3+6=3*3+6=9+6=15。
加法: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
減法:在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Jm數的運算。
乘法:求兩個數乘積的運算。
(1)一個數乘整數,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
(2)一個數乘小數,是求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是多少。
(3)一個數乘分數,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擴展資料:
綜合算式解法:
代入法。例如:一個水果店,購進梨子1500千克,購進的蘋果是梨子的2倍,該店共購進梨子、蘋果多少千克。
分步算式:(1)1500×2=3000(千克)。
(2)1500+3000=4500(千克)綜合算式:1500+1500×2=1500+3000=4500(千克)。
因此是和列式子有什么區別嗎?當然有區別了,綠色是就是說把這個算式,不管你輸的很多,都要寫出來的列式子,只是說你做這道題,所要形成的一個式子,所以說要寫出來,這字是寫出答案,當然了,每個不管是算是26式答案,肯定要寫出答案,怎么知道這道題?你做對還是沒做對呢?對不對?所以說數學就是這樣子的戀算什么列式子,雖然自己都不想,但是他們區別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說都是做題的話,一定要看清楚所給的題目要求。
80+80+80+80寫成乘法算式不要寫得數。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80+80+80+80寫成乘法算式為80乘以4,因此不用寫出得數。在乘法算式中,乘號前面和乘號后面的數都叫做因數,等號后面的數叫做積。
小學數學里先說得數,在寫算式,最常見的有分解質因數的式子和已知正方形的面積求正方形的邊長等問題。比如,分解質因數,12=2×2×3。
再如已知正方形的面積是25平方米,求正方形的邊長。由于小學還沒有學開方,所以常用。
25平方米=5米×5米的算式表示求出的5米是正方形的邊長。
此外,在現行的新課本中,還有為了考查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而出現的類似算式。比如二年級是數學中有8=﹙ ﹚÷﹙ ﹚ 32= ﹙ ﹚× ﹙ ﹚等題目。
擴展資料
同號兩數相加,取與加數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異號兩數相加,若絕對值相等則互為相反數的兩數和為0;若絕對值不相等,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互為相反數的兩數相加得0。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可以先相加。
符號相同的數可以先相加。分母相同的數可以先相加。幾個數相加能得整數的可以先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