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2熱點混凝土凝結時間過長對混凝土的影響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混凝土凝結時間過長對混凝土的影響,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如果砼凝結時間明顯的超長,一般都是因為外加劑超摻和外加劑緩凝組分過多,造成了凝結時間明顯過長。如果只是因為溫度突然下降造成了凝結時間變長,那可以通過適當減少外加劑摻量、提高水泥用量等臨時辦法;如果普遍凝結時間有問題,那主要就是采取調整外加劑來調整凝結時間了。
問題從三個方面來考慮
一、水泥:水泥的凝結時間長,或不合格,就會導致混凝土凝結時間過長;
二、外加劑:外加劑的緩凝成份過多,也會導致混凝土凝結時間過長,或是外加劑加的太多,也會出現這個情況。
三、配合比有問題。
1.現象:
普通減水劑混凝土澆灌后12~15h、高效減水劑混凝土澆灌后15~20h甚至更長時間,混凝土還不結硬,仍處于非終凝狀態。表現在貫入阻力仍小于28N,約相當于立方體試塊強度0.8~1.0MPa。28d抗壓強度較正常情況下相同配合比試件的抗壓強度低2~2.5MPa以上。
2.原因分析:
(1)減水劑摻量有誤(超量使用),或計量失準。
(2)減水劑質量有問題,有效成分失常,配制的濃度有誤,保管不當,減水劑變質。
(3)施工期間環境溫度驟然大幅度降低,加之用水量控制不嚴,以拌合物坍落度替代混凝土水膠比控制,推延了混凝土拌合物結構強度產生的時間,并損害混凝土的強度。
(4)砂石含水率未測定、不調整。
(5)自動加水控制器失靈。水泥過期、受潮結塊。
混凝土的凝結時間異常一般表現為緩凝、速凝和假凝三種。水泥混凝土產生異常凝結現象的影響因素很多,混凝土外加劑、水泥、摻合料、環境溫度以及風速都可能最終導致水泥混凝土異常凝結的發生。就現階段混凝土工程質量狀況來看,緩凝劑品種、緩凝劑摻量不當、外加劑與水泥的不適應、環境溫度是水泥混凝土異常凝結甚至造成混凝土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假凝混凝土生產中,有時拌合物坍落度損失過快,通過攪拌有所改善,這種并非真正凝結造成漿體稠化的現象稱為假凝。混凝土假凝產生的原因環境溫度過高,風大,混凝土過早失水,養護不到位,不及時覆蓋,特別對羧酸外加劑配制高標號混凝土時,混凝土表層很快失水發硬,下層的混凝土仍然還比較軟,沒有凝結;水泥,摻合料,砂石骨料等對混凝土外加劑的吸附隨時間、泵壓、環境溫度條件下突然加大,坍落度很快損失掉,混凝土很散像豆腐渣。主要是外加劑及其種類和水泥等吸附量變化有關;水泥溫度過高,水泥里面的二水石膏脫水變成了半水石膏或者無水石膏;
二、緩凝混凝土凝結時間長于預期的現象稱為緩凝。常見的有整體緩凝和局部緩凝兩種。整體緩凝一般來說是外加劑超量使用造成的,也有部分粉煤灰等含有亞硫酸鹽造成緩凝。混凝土緩凝產生的原因混凝土外加劑里面緩凝劑組分超量,特別是蔗糖含量較多時;人為或者是機械故障造成的混凝土外加劑超摻;粉媒灰或礦粉誤當水泥使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不當,摻合料過多,特別是混凝土澆注環境氣溫較低時;氣溫影響,溫度過低;養護不到位,尤其氣溫過低時;混凝土含氣量過大,造成混凝土含氣量達到8-10%;混凝土坍落度過大甚至離析泌水,造成混凝土表層粉煤灰含量高,水灰比大;
三、速凝速凝表現為混凝土凝結迅速,出現“整體抱團”現象,混凝土凝結速度快,這種現象比較少見,水泥中C3A水化速率最快,可以短時間內凝結,但水泥中摻有石膏,可以有效抑制C3A的水化防止水泥速凝。混凝土速凝產生的原因混凝土外加劑里面沒有添加緩凝劑或者緩凝劑量不夠;用硬石膏和含氟石膏做調凝劑的水泥,當用木質素磺酸鹽類減水劑時,易產生混凝土速凝現象;水膠比低,養護不到位,加上環境溫度過高,風大,混凝土過早失水,水泥硬化加速;使用了硫鋁酸鹽水泥或者高鋁水泥;水泥中C3A含量高,堿含量高。
混凝土凝固主要是靠水泥發生水化作用生成硅酸鈣、氫氧化鈣和鈣礬石等水化物,這些物質在微觀下呈現板狀、針狀等形狀,并相互搭接,反映到宏觀上,是由初始的流動具有可塑性,變為不流動,隨著水化作用的逐步進行,以上礦物越來越多,混凝土的強度會逐漸增大。若混凝土添加過多的粉煤灰,水泥在混凝土中的比例會變小,水泥水化初期生成的水化物不足以搭接,從而產生凝結時間過長的結果。
凝結時間的話,分成初凝和終凝。當混凝土剛開始失去塑性叫做初凝,當混凝土完全失去塑性就叫做終凝, 混凝土初凝時間一般在2~4小時,加了緩凝劑可以達到6~8小時. 一般商品混凝土終凝時間控制要求在12~16小時。用于混凝土中的減水劑,其本身一般具有緩凝作用,導致混凝土凝結時間延長。氣溫對凝結時間影響,一般在10℃以下凝結時間明顯延長。
混凝土凝固慢可能是氣溫比較低。
如果是夏天一般24小時就初凝固了。
如果是氣溫比較低的季節可能要慢一點。
真的超過正常時間沒有凝固要考慮質量問題,混凝土能凝固主要是因為水泥的作用。
考慮水泥質量問題是否達標,石子黃沙泥沙雜質是否超標。
都可以影響混凝土的質量。
還有建筑用商品混凝土每個批號需要留樣送檢的,送市場監督管理局質量檢驗中心檢測的。
如果不放心把取樣拿去檢測就知道問題在哪里了。
都說的不錯,夏天,為了延長凝結時間,外加劑中會加入緩凝劑,一般泵送混凝土,外加劑廠給2%的摻量,你超摻外加劑,無形中增加了混凝土中緩凝劑的摻量,凝結時間會變長;另外粉煤灰和礦粉也會延長凝結時間,特別是粉煤灰,對前期水化反應沒有貢獻。
)注意與膠凝材料體系互相適應。對于不同的膠凝材料體系,本身就能夠表現出不同的凝結硬化性能,對緩凝劑的作用也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對于不摻礦物外加劑的膠凝材料體系來說,混凝土凝結的硬化較快,需要緩凝劑才能較大幅度地延長凝結時間。當摻人較大量的礦物外加劑時,特別是摻人較多的粉煤灰等火山灰的材料時,混凝土本身的凝結硬化就比較慢,只是需要緩凝劑對凝結時間做出很小的調整,.甚至是不需要調整就能夠滿足施工要求。不同的膠凝材料體系對緩凝有著不同的需求,在使用緩凝劑時應作出相應的反映。同時,緩凝劑的作用與礦物組成有關,不同的膠凝材料體系具有不同的礦物組成,因此,當在不同的膠凝材料體系中緩凝劑的作用也就會有一定的差異。由于這些原因,必須根據所采用的膠凝材料體系來選擇緩凝劑,確定緩凝劑的摻量。如若不然,則可能出現凝結時間不足的現象,也可能會出現凝結時間過長,早期強度太低的現象。
(2)注意環境的變化。混凝土的凝結就是由于膠凝材料的水化反應引起的,由于水化反應速率與溫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不同的季節混凝土的凝結時間也是不同的,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為了保持正常的凝結時間,緩凝劑的摻量也需隨季節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
(3)注意與其他化學外加劑的協調。在混凝土中常常使用的不止是一種化學外加劑,這些化學外加劑之間也可能會發生一些反應,使用原有的作用也常發生變化。另外,一些化學外加劑可能兼有很多種功能,這些功能就會相互疊加和抵消。在摻用緩凝劑時還應注意這些方面的影響。例如,一些減水劑同時也具有緩凝功能,采用這種減水劑時應適當地減少緩凝劑的摻量。
(4)注意工程的要求。不同的工程由于出于不同的目的,對混凝土的凝結硬化過程可能也有不同的要求,在使用緩凝劑時還應注意與之配合。例如一些結構的構件澆筑,為了施工的需要,希望能夠有足夠的凝結時間。一旦澆筑完畢,希望能很快地凝結硬化,并有較快的強度發展。對于這種工程,選擇緩凝劑時不僅要注意它的緩凝效果,還應該注意終凝時間不能太長。對于一些大體積的混凝土的澆筑,混凝土的強度發展可以適當的延緩,關鍵就是混凝土的放熱不要過于集中,避免引起較高的溫升。因此,凝結的時間可適當的混凝土強度評定的齡期也可適當地向后推移。
有水泥初凝時間、環境溫濕度、水灰比、外加劑等因素決定混凝土初凝時間;凝結時間的話,分成初凝和終凝。當混凝土剛開始失去塑性叫做初凝,當混凝土完全失去塑性就叫做終凝。
一般來說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和水泥的凝結時間有關。對普通水泥而言,初凝不小于45min,終凝不遲于10h。混凝土也差不多。
但是現在的混凝土往往都摻有一些混合材和外加劑,會影響正常的凝結時間,尤其是外加劑。混凝土外加劑分很多品種,有關凝結時間的有混凝劑和速凝劑等等,可以延長或者縮短凝結時間。
一般來說,凝結時間過長,對后期強度影響不是很大。混凝土強度主要和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有關。但是如果凝結時間過長,而在這段時間混凝土受到意外的傷害,這個就難說不會降低混凝土的強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