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8網絡深圳有幾個區都叫什么名字
大家好,給大家分享一下深圳有幾個區都叫什么名字,很多人還不知道這一點。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深圳有九個市轄區: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寶安區、龍崗區、鹽田區、龍華區、坪山區、光明區。
1.福田區
福田區位于深圳中部,是深圳的行政、金融、文化、商業和對外交流中心,面積78.66平方公里。
2.羅湖區
羅湖區是深圳的中心城區之一。轄區總面積78.7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34.74平方公里。下轄10個街道,83個社區工作站。
3.鹽田區
鹽田區,地處深圳東部門戶,距市中心不到12公里,背靠東莞、惠州等珠三角核心城市,擁有廣闊的發展腹地,總面積74.99平方公里。
4.南山區
南山區位于深圳中西部。行政區域東臨福田區,南接幸福村、赤尾村,西接寶安區,北靠楊泰山、蛇口港、大鏟島、內伶仃島,東南靠深圳灣與香港元朗區接壤,西南靠珠江口與澳門、珠海接壤。轄區陸地面積187.5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43.7公里。
5.寶安區
寶安區,位于深圳西北部,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東接龍華區,南接南山區,西接伶仃洋,北接光明區和東莞市,國土面積397平方公里。
6.龍崗區
龍崗區位于廣東省深圳市東北部,東臨大亞灣,西接惠州市,南接深圳市龍華區,南接羅湖區、鹽田區,與香港新界隔大鵬灣相望,北接惠州市、東莞市。全區實際管理面積388.21平方公里。
7.龍華區
龍華區隸屬于廣東省深圳市,位于深圳的地理中心和城市發展的中軸線。毗鄰“六區一市”,北接東莞市和光明區,東臨龍崗,南接福田、羅湖、南山,西接寶安。總面積175.6平方公里。
8.平山區
坪山位于深圳東北部,處于深圳、東莞、惠州、河源、汕尾“3+2”經濟圈的地理中心。被市政府賦予“深圳東部中心城市、深圳國家高新區核心園區、深圳未來產業實驗區”的發展定位。轄區總面積約16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7萬。
9.明亮區域
光明區位于深圳市西北部,東臨觀瀾,西接松崗,南接石巖,北接東莞。光明區總面積156.1平方公里。
深圳下轄9個市轄區: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寶安區、龍崗區、鹽田區、龍華區、坪山區、光明區。
1、福田區
福田區位于深圳市中部,是深圳市行政、金融、文化、商貿和對外交往中心,全區面積78.66平方公里。
2、羅湖區
羅湖區,是深圳的中心城區之一。轄區總面積78.7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34.74平方公里,下轄10個街道、83個社區工作站。
3、鹽田區
鹽田區,地處深圳東部門戶要地,距離市中心不到12公里,背靠東莞、惠州等珠三角核心城市,擁有廣闊的發展腹地,轄區總面積74.99平方公里。
4、南山區
南山區位于深圳市中西部。行政區域東起車公廟與福田區毗鄰,西至南頭安樂村、赤尾村與寶安區相連,北靠羊臺山與寶安區、龍華區接壤,南臨蛇口港、大鏟島和內伶仃島,東南隔深圳灣與香港元朗區比鄰,西南隔珠江口與澳門、珠海相望,轄區土地面積187.53平方千米,海岸線長43.7千米。
5、寶安區
寶安區位于深圳市西北部,是粵港澳地區的核心地帶,東接龍華區,南連南山區、西臨伶仃洋,北靠光明區和東莞市,土地面積397平方公里。
6、龍崗區
龍崗區位于廣東深圳市東北部,東臨大亞灣與惠州市相鄰,西接深圳市龍華區,南連羅湖區與鹽田區、隔大鵬灣與香港新界相望,北靠惠州市、東莞市;全區實際管理面積388.21平方公里。
7、龍華區
龍華區,隸屬于廣東省深圳市,位于深圳地理中心和城市發展中軸,毗鄰“六區一市”,北鄰東莞市和光明區,東連龍崗,南接福田、羅湖、南山,西靠寶安。總面積175.6平方千米。
8、坪山區
坪山區位于深圳東北部,地處深圳、東莞、惠州及河源、汕尾“3+2”經濟圈地理中心位置,被市委市政府賦予“深圳東部中心城區、深圳國家高新區核心園區和深圳未來產業試驗區”發展定位。轄區總面積約16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7萬。
9、光明區
光明區位于深圳市西北部,東至觀瀾、西接松崗、南抵石巖、北與東莞市接壤。光明區總面積156.1平方公里。
深圳下轄9個行政區和1個新區:福田區、羅湖區、鹽田區、南山區、寶安區、龍崗區、龍華區、坪山區、光明區、大鵬新區。
全市面積1997.47平方公里,境內流域面積大于1平方公里的河流共有362條,分屬12大流域。深圳海洋水域總面積1145平方公里。
深圳市旅游景點
1、園博園
深圳國際園林花卉博覽園地處深圳市福田區竹子林西片,面積約66萬平方米,是一個集園林花卉博覽、文化藝術、科普教育、旅游展覽、太陽能并網發電于一體的市政公園。
2、大梅沙海灘
大梅沙海濱公園位于廣東深圳市鹽田區,毗鄰小梅沙,從市區驅車半小時即可到達,是深圳人氣最旺的海灘。這里擁有深圳最長的海灘,海水清澈,沙灘廣闊,沙質細軟。
3、荔枝公園
荔枝公園以“雅、幽、靜”為造園的重要指導思想,側重以自然景觀為主,以植物造景為重點。園內花樹亭臺,濃蔭芳苑,歷歷在目,景色這邊獨好蔚為壯觀,讓人精神煥發,心曠神怡。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深圳
截至2020年,深圳有10個區,分別是福田區、羅湖區、鹽田區、南山區、寶安區、龍崗區、龍華區、坪山區、光明區、大鵬新區。
深圳簡介
深圳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廣東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是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國家物流樞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并全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水陸空鐵口岸俱全,是中國擁有口岸數量最多、出入境人員最多、車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
以上參考來源:百度百科-深圳市行政區劃。
深圳12個區有9個市轄區和2個功能區。9個行政區分別是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鹽田區、寶安區、龍華區、龍崗區、坪山區、光明區,2個功能區包括大鵬新區、深汕特別合作區。
南山區位于深圳經濟特區西部。該區于1990年1月4日建制,區人民政府于同年9月24日成立。區政府駐南頭街道。全區總面積182平方公里,行政區域東至僑城東路與福田區相連,西扼珠江口與珠海市相鄰,南至深圳灣和內伶仃島與香港隔海相望,北背羊臺山與寶安區接壤。
深圳12個區
鹽田區位于深圳經濟特區東部。該區于1997年10月建制,區人民政府于1998年3月30日成立。區政府駐海山街道。全區總面積72.36平方公里,行政區域東起大鵬灣 仔角與龍崗區相連,西接羅湖區,南連香港新界,北靠龍崗區。
寶安區位于深圳經濟特區西北部。于1992年11月11日建制,區人民政府駐新安街道(寶安縣城)。全區總面積733平方公里,行政區域東接龍崗區,西臨伶仃洋與中山市相望,南連南山區、福田區和羅湖區,北靠東莞市。
深圳有9個區。
截至2021年10月,深圳下轄9個市轄區: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寶安區、龍崗區、鹽田區、龍華區、坪山區、光明區。
深圳最早的前身為廣州府寶安縣,深圳之名始見史籍于明朝永樂八年(1410年),1979年成立深圳市,1980年成為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新興移民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被譽為“中國硅谷”。
地理位置:
深圳市是中國南部海濱城市,毗鄰香港。位于北回歸線以南,東經113°43′至114°38′,北緯22°24′至22°52′之間。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邊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兩城市接壤。全市面積1997.47平方千米。
截止到2020年12月份,深圳市一共有12個區,分別是田區、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寶安區、龍崗區、坪山區、龍華區、光明區。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親自倡導設立的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從中國南海之濱的小鎮,到一座與香港合作打造世界級大都會的現代化城市,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精彩縮影。
擴展資料:
深圳的氣候
深圳位于廣東省中南沿海地區,珠江入海口之東偏北,所處緯度較低,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由于深受季風的影響,夏季盛行偏東南風,時有季風低壓、熱帶氣旋光顧,高溫多雨;
其余季節盛行東北季風,天氣較為干燥,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2.4℃,最高氣溫38.7℃(1980年7月10日)、最低氣溫0.2℃(1957年2月11日)。雨量充足,每年4~9月為雨季,年降雨量1933.3毫米,年降雨量最多紀錄2662毫米(1957年),年降雨量最少紀錄913毫米(1963年)。
日照時間長,平均年日照時數2120.5小時,太陽年輻射量5225年兆焦耳/平方米。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偏東風,平均每年受熱帶氣旋(臺風)影響4~5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深圳。
現在深圳有8個區,關內有:羅湖.福田.南山.鹽田,關外:龍崗.寶安.光明新區.坪山新區.。
2007年5月31日,光明新區正式成立;8月19日,新區順利完成掛牌交接,投入運作。中共深圳市光明新區工作委員會和深圳市光明新區管理委員會,是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管轄公明、光明兩個街道,全面負責轄區內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管理、社會事務管理。
一、光明新區概況
光明新區位于深圳市西北部,東至觀瀾、西接松崗、南抵石巖,北與東莞市接壤,總面積156.1平方公里,總人口約80萬,其中戶籍人口4.2萬。光明街道是深圳市歸僑僑眷最集中的地區,共有歸僑僑眷7008人。
新區生態環境優美,土地存量豐富,擁有全市最大可連片開發區域,可建用地76平方公里,其中未建用地29.75平方公里。新區物產豐富,“光明紅燒乳鴿”、“甜玉米”、“晨光牛奶”、“光僑肉制品”等特產馳名中外,是亞洲最大的養鴿基地、國內最大的鮮奶出口基地、廣東最大的西式肉制品生產基地。
光明新區區位優勢明顯,距離寶安國際機場、蛇口港區和大鏟灣港區約25分鐘車程,正在建設的廣深港鐵路客運專線在境內設立城際客運站,規劃中的深圳軌道交通6號線直達新區。龍大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并與南光高速、機荷高速公路、梅觀高速公路、廣深高速公路相連,與福田中心區、東莞等珠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形成便捷高效的“半小時生活圈”。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服務業,全面推進循環經濟,打造國內外一流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光明新區產業發展的方向。新區成立以來,根據產業第一的原則,按照“一軸兩帶”的發展布局,重點建設國家化合物半導體照明基地、高端服務業基地、生物制藥基地、IT及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農業基地、生態休閑旅游基地六大產業基地。
截至2007年底,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值22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5.8%。“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建設進展順利, 2007年9月世紀晶源一期正式投產,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產值超千億元。新區傳統優勢產業優勢明顯,深圳重點建設的9大傳統優勢產業基地中模具、鐘表、內衣三大產業基地落戶光明新區,建設已初具規模。2007年,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0.55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均呈兩位數增長。光明新區正迅速發展成為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重要增長極。
二、新區管理體制情況
光明新區實行的是開發區管委會的管理體制,這種體制既不同于行政區,也不同于深圳市高新區和大工業區管理體制,是深圳市在園區開發方面的第三種體制,兼具開發區和行政區的職能。新區內設6個辦公室、2個中心,公務員編制150名。市公安、規劃、國土、工商、稅務、社保6個市直部門在新區設立派駐機構。除人大、政協、檢察院、法院工作繼續由寶安區負責外,其他區一級的行政職能全部由新區承擔,行使區一級行政事權。
光明新區是市委市政府在管理體制上的重大創新,新區體制主要體現了“三變”、“兩不變”。“三變”指的是由單一的產業項目管理向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管理轉變;由推動產業發展向綜合統籌方面轉變;由建設產業園區向城市新城轉變。“兩不變”指的是政治架構不變,人大、政協、檢察院、法院工作繼續由寶安區負責;行政區劃不變,光明新區仍然在寶安區的版圖內,經濟指標歸寶安區統計。
三、新區發展定位和發展思路
成立光明新區,是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產物,是加快深圳國際化、完善發展布局的重大戰略舉措。建設“綠色新城、創業新城、和諧新城”,是市委市政府賦予新區的發展定位和神圣使命,光明新區承載著深圳未來發展的兩大歷史重任:一是在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城市化推動工業化的進程中,進行綜合試點,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二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設綠色光明新區,探索出符合深圳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型、循環型、資源節約型的新型城區發展模式。
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和戰略意圖,光明新區以世界先進城市為標桿,放眼全球,瞄準一流,不斷創新發展思路,創新發展舉措,勇當科學發展的“排頭兵”、改革創新的“探索者”、綠色之都的“先行者”、國際視野的“新窗口”。
在發展戰略上,圍繞建設“綠色新城、創業新城、和諧新城”,新型城市化、新型工業化“雙輪驅動”,走出一條不同于傳統工業區開發拉動新城建設的新路。
在發展目標上,堅持“五高”,一是環境高品質,打造既具繁華都市功能,又有田園牧歌、鄉村情趣的生態家園;二是項目高科技,打造生態產業鏈,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三是設施高檔次,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公共服務設施,樹立特區新標桿;四是人口高素質,通過產業高端化,促進人才的高級化;五是服務高水平,建立運轉協調、廉潔高效的新區管理新體制新機制。
在發展路徑上,努力做到“四先四后”,即先規劃后建設,規劃優先,穩定規劃,維護規劃剛性;先地下后地上,打造城市“共同溝”,確保地下管網幾十年不落伍;先修路后開發,拉開新區建設的骨架;先綠化后發展,構建城市生態區間,提升整體環境品質。
在發展舉措上,一是創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克服“見物不見人”的弊端,關注人、重視人,以提高民生凈福利為指揮棒,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產品,努力營造一流的治安環境、一流的安全生產環境、一流的宜居環境,做深圳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綜合發展的示范新區。
二是創新規劃思路。用全球視野、世界眼光,創新規劃理念。規劃先行,實施整體規劃,分期開發。堅持“功能分區、動靜分離”,合理規劃空間布局;堅持“七通不平、道路先行”,盡量不改變原有地形地貌,不破壞生態植被;堅持“公交優先,步行優先;客貨分流,人車分離”,以人為本,科學布局并率先完善交通網絡;堅持嚴格控制土地,集約利用土地,打造“垂直城市”,生態城市。
三是創新產業模式。堅持產業第一,瞄準世界一流,以循環經濟、自主創新為核心,突出“增量優選、存量優化”,大力發展高端產業,重點打造總部集聚區、物流園、軟件園、創意園、中小企業孵化器和產業加速器等一批功能園區,成為深圳新時期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四是創新管理體制。新區是“大部門、大綜合”體制,按照“重心下移、指揮靠前、屬地管理、錯位布局”原則,推進管理“扁平化”,實施精細化、網格化和錯位管理,努力完善“一站式服務”,“一個窗口對外”,積極推行服務外包,形成“小政府大社會,小機關大服務”的格局,并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五是創新用人機制。實施“精兵”策略,按照“復合型、創新型、奉獻型”的用人標準,重點引進和培養有強烈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的人才,要求每一個新區干部既能“獨擋一面”、又能“以一當十”,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目前,光明新區的核心區域——光明新城建設已全面啟動,第一批啟動的中央公園、廣深港客運專線光明站、招商局科技企業加速器項目等四個項目,涵蓋了城市建設、產業發展、民計民生等重點領域,是高標準、高水平規劃建設光明新區的縮影,光明新區將按照“多點啟動、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的開發思路,克難攻堅、真抓實干、狠抓落實,加快“綠色新城、創業新城、和諧新城”建設,努力把光明新區建設成為深圳新一輪思想大解放的試驗區,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典范地區,成為新時期深圳的代表作,為深圳的新一輪發展跨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深圳市有9個區,沒有縣,分別為: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寶安區、龍崗區、鹽田區、龍華區、坪山區、光明區。深圳市下屬各區詳細街道、鎮劃分數據(統計用城鄉劃分):
羅湖區:桂園街道、黃貝街道、東門街道、翠竹街道、南湖街道、筍崗街道、東湖街道、蓮塘街道、東曉街道、清水河街道。
福田區:南園街道、園嶺街道、福田街道、沙頭街道、香蜜湖街道、梅林街道、蓮花街道、華富街道、福保街道、華強北街道、福田保稅區。
南山區:南頭街道、南山街道、沙河街道、蛇口街道、招商街道、粵海街道、桃源街道、西麗街道、前海合作區。
寶安區:新安街道、西鄉街道、航城街道、福永街道、福海街道、沙井街道、新橋街道、松崗街道、燕羅街道、石巖街道、深圳市寶安國際機場。
龍崗區:平湖街道、坪地街道、葵涌街道、大鵬街道、南澳街道、南灣街道、坂田街道、布吉街道、龍城街道、龍崗街道、橫崗街道、吉華街道、寶龍街道、園山街道。
鹽田區:梅沙街道、鹽田街道、沙頭角街道、海山街道、市保稅區(沙頭角)、市保稅區(鹽田港)。
龍華區:觀湖街道、民治街道、龍華街道、大浪街道、福城街道、觀瀾街道。
坪山區:坪山街道、馬巒街道、碧嶺街道、石井街道、坑梓街道、龍田街道、深圳市大工業區。
光明區:光明街道、公明街道、新湖街道、鳳凰街道、玉塘街道、馬田街道。
6個區:羅湖、福田、南山、寶安、龍崗、鹽田。
六區十九鎮
深圳市下轄6個區,26個街道辦事處,19個鎮。
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鹽田區位于經濟特區內, 。
寶安區、龍崗區地處經濟特區外。
羅湖區
位于經濟特區東部,市金融、商貿中心,網絡服務基地。東起蓮塘,西至紅嶺路,與福田區接壤;南臨羅湖橋與香港毗鄰;北到特區管理線公路,與龍崗區布吉鎮沙灣村相連。全區總面積78.89平方公里,下轄8個街道辦事處,131個居委會。
福田區
位于經濟特區中心地帶,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市行政、文化、信息、國際展覽和商務中心。東起紅嶺路與羅湖區相毗鄰,西至華僑城與南山區接壤,北靠筆架山、蓮花山與寶安區相連,南瀕深圳河、深圳灣與香港元朗區隔水相望。全區總面積78.8平方公里,下轄7個街道辦事處,116個居委會。
南山區
位于經濟特區西部,市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高等教育基地和西部物流、旅游中心。東臨深圳灣,與福田區接壤;西瀕珠江口,與寶安區毗連;北靠羊臺山,與寶安區石巖鎮相鄰;南至蛇口灣、大小鏟島和伶仃洋,與香港元朗隔海相望。全區總面積為150.79平方公里,下轄7個街道辦事處和招商局蛇口工業區,111個居委會。
寶安區
位于市區西部,經濟特區管理線以北。市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工業、加工貿易、"三高"創匯農業和生態旅游基地。北至羅田水庫,西至東寶河與東莞市交界,東至南頭經濟特區檢查站,西南臨珠江口及交椅灣養蠔保護區,深圳機場在該區轄區內。區政府駐新安鎮(原寶安縣城)。全區總面積733平方公里,轄8個鎮及新安、光明2個街道辦事處,設34個居民委員會和126個村民委員會。
龍崗區
位于市區東部,經濟特區管理線以北。市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加工基地、物流配送基地和海濱度假旅游基地。東至大亞灣,南臨大鵬灣,西與寶安區相鄰,北與東莞、惠州市交界。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在轄區內。區政府駐龍崗鎮。全區總面積940.9平方公里,轄10個鎮,設25個居民委員會和91個村民委員會。
鹽田區
位于經濟特區東部,背仔角經濟特區管理線以南,西傍梧桐山,東臨大鵬灣。中國第二大集裝箱深水港--鹽田港在其轄區內,同時該區也是國內著名的海濱度假旅游勝地。區政府駐沙頭角鎮。 全區總面積75.68平方公里。 轄沙頭角鎮,設2個街道辦事處,21個居民委員會。
經濟特區范圍
經濟特區包括羅湖、福田、南山、鹽田4個區,東起大鵬灣背仔角,西至珠江口安樂村,南與香港"新界"山水相連,北靠梧桐山、羊臺山脈,面積327.5平方公里,東西長49公里,南北寬約7公里,呈狹長形。經濟特區與非經濟特區之間建有一條全長129.7公里的管理線,在進出經濟特區的8條公路的路口,分別設了檢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