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6數碼什么叫子系統的內聚性
大家好,本文將圍繞什么叫子系統的內聚性展開說明,子系統和系統的區別是一個很多人都想弄明白的事情,想搞清楚子系統都有什么需要先了解以下幾個事情。
子系統是一種模型元素,它具有包(其中可包含其他模型元素)和類(其具有行為)的語義。子系統的行為由它所包含的類或其他子系統提供。子系統實現一個或多個接口,這些接口定義子系統可以執行的行為。
子系統就是一個程序的分支。的方式村子。。 就是大的程序表面層可以用到內部子程序。 跟一般程是應為它是被call調用的 在系統平臺上運行的。
工作區子系統是一個從信息插座延伸至終端設備的區域。 工作區子系統是一個從信息插座延伸至終端設備的區域。工作區布線要求相對簡單,這樣就容易移動、添加和變更設備。該子系統包括水平配線系統的信息插座、連接信息插座和終端設備的跳線以及適配器。\x0d\x0a工作區的每個信息插座都應該支持電話機、數據終端、計算機及監視器等終端設備,同時,為了便于管理和識別,有些廠家的信息插座做成多種顏色:黑、白、紅、藍、綠、黃,這些顏色的設置應符合TIA/EIA 606標準。\x0d\x0a一、設計要求\x0d\x0a工作區子系統由終端設備連接到信息插座的連線(或軟線)組成。它包括裝配軟線、連接件和連接所需的擴展軟線,并在終端設備和輸入/輸出(I/O)之間搭接,相當于電話配線系統中連接話機的用戶線及話機終端部分。在智能大廈綜合布線系統中,工作區常用術語服務區(coveragearea)替代,通常服務區大于工作區。\x0d\x0a終端設備可以是電話、微機和數據終端,也可以是儀器儀表、傳感器和探測器等。\x0d\x0a一個獨立的需要設置終端設備的區域常劃分為一個工作區。一部電話機或一臺計算機終\x0d\x0a端設備的服務面積可按5一l0平方米設置,也可按用戶要求設置。\x0d\x0a工作區可支持電話機、數據終端、微型計算機、電視機、監視及控制等終端設備的設置和安裝。\x0d\x0a工作區適配器的選用應符合下列要求:\x0d\x0a·在設備連接器處采用不同信息插座的連接器時,可以用專用電纜或適配器;\x0d\x0a·當在單一信息插座上進行兩項服務時,應用“Y”型適配器;\x0d\x0a·在配線(水平)子系統中選用的電纜類別(介質)不同于設備所需的電纜類別(介質)\x0d\x0a時,應采用適配器;\x0d\x0a·在連接使用不同信號的數模轉換或數據速率轉換等相應的裝置時,應采用適配器;\x0d\x0a.對于網絡規程的兼容性,可用配合適配器;\x0d\x0a·根據工作區內不同的電信終端設備(例如ISDN終端)可配備相應的終端匹配器。\x0d\x0a二、信息插座連接技術要求\x0d\x0a每個工作區至少要配置一個插座盒。對于難以再增加插座盒的工作區,要至少安裝兩個分離的插座盒。\x0d\x0a信息插座是終端(工作站)與水平子系統連接的接口。\x0d\x0a每個4對線電纜必須都終接在工作區的—個8腳(針)的模塊化插座(插頭)上。\x0d\x0a綜合布線系統可采用不同類型的信息插座和信息插頭。這些信息插座和信息插頭基本上\x0d\x0a都是一樣的。在終端(工作站)一端,將帶有8針的插頭軟線插入插座;在水平子系統一端,將4對比絞線連接到插座上。\x0d\x0a8針模塊化信息輸入/輸出(I/O)插座是為所有的綜合布線系統推薦的標準I/O插座。它的8針結構為單一I/O配置提供了支持數據、語音、圖像或三者的組合所需的靈活性。標準I/O還可定義為ISDN接口。\x0d\x0a通信接線盒有兩種:\x0d\x0a(1)按照T568B標準布線的8針模塊化I/O引針與線對的分配\x0d\x0a為了允許在交叉連接外進行線路管理.不同服務用的信號出現在規定的導線對上。為此,\x0d\x0a8引針I/O插座已在內部接好線。8針插座將工作站一側的特定引針(工作區布線)接到建筑物布線電纜(水平布線)上的特定雙絞線對上。\x0d\x0a(2)對于模擬式語音終端,全行業的標準作法是將觸點信號和振鈴信號置入工作站軟線(即4對軟線的引針4和5)的兩個中央導體上。\x0d\x0a剩余的引針分配給數據信號和配件的遠地電源線使用。引針1、2、3和6傳送數據信號,并與4對電纜中的線對2和3相連。引針7和8直接連通,并留作配件電源之用。\x0d\x0a凡未確定用戶需要和尚未對具體系統作出承諾時,建議在每個工作區安裝兩個I/O。這樣,在設備間或配線間的交叉連接場區不僅可靈活地進行系統配置,而且也容易管理。\x0d\x0a雖然適配器和其它設備可用在一種允許安排公共接口的I/O環境之中.但在作出設計承諾之前,必須仔細考慮將要集成的設備類型和傳輸信號類型。在作出上述決定時必須考慮以下三個因素:\x0d\x0a·每種設計選擇方案在經濟上的最佳折衷;\x0d\x0a·系統管理的—些比較難以捉摸的因素;\x0d\x0a·在布線系統壽命期間移動和重新布置所產生的影響。\x0d\x0aRS一232—C終端設備的信號是不遵守這些分配的。\x0d\x0a三、確定信息插座的數量和類型\x0d\x0a1.根據樓層平面圖計算每層樓布線面積。\x0d\x0a2.估算I/O插座數量一般設計兩種平面圖供用戶選擇:\x0d\x0a(1)為基本型設計出每9平方米一個I/O插座的平面圖;\x0d\x0a(2)為增強型或綜合型設汁出兩個I/O插座的平面圖。\x0d\x0a3.確定I/O插座的類型。I/O插座分為嵌入式和表面安裝式兩種,我們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安裝式樣來滿足不同的需要。\x0d\x0a通常新建筑物采用嵌入式I/O插座;而現有的建筑物采用表面安裝式的I/O插座。
劃分子系統的依據
根據操作系統在用戶界面的使用環境和功能特征的不同,操作系統一般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即批處理系統、分時系統和實時系統。隨著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發展,又出現了許多種操作系統,它們是嵌人式操作系統、個人操作系統、網絡操作系統和分布式操作系統。
1. 批處理操作系統
批處理(Batch Processing)操作系統的工作方式是:用戶將作業交給系統操作員,系統操作員將許多用戶的作業組成一批作業,之后輸入到計算機中,在系統中形成一個自動轉接的連續的作業流,然后啟動操作系統,系統自動、依次執行每個作業。最后由操作員將作業結果交給用戶。
批處理操作系統的特點是:多道和成批處理。
2.分時操作系統
分時(Time Sharing)操作系統的工作方式是:一臺主機連接了若干個終端,每個終端有一個用戶在使用。用戶交互式地向系統提出命令請求,系統接受每個用戶的命令,采用時間片輪轉方式處理服務請求,并通過交互方式在終端上向用戶顯示結果。用戶根據上步結果發出下道命。分時操作系統將CPU的時間劃分成若干個片段,稱為時間片。操作系統以時間片為單位,輪流為每個終端用戶服務。每個用戶輪流使用一個時間片而使每個用戶并不感到有別的用戶存在。分時系統具有多路性、交互性、“獨占”性和及時性的特征。多路性指,伺時有多個用戶使用一臺計算機,宏觀上看是多個人同時使用一個CPU,微觀上是多個人在不同時刻輪流使用CPU。交互性是指,用戶根據系統響應結果進一步提出新請求(用戶直接干預每一步)。“獨占”性是指,用戶感覺不到計算機為其他人服務,就像整個系統為他所獨占。及時性指,系統對用戶提出的請求及時響應。
常見的通用操作系統是分時系統與批處理系統的結合。其原則是:分時優先,批處理在后。“前臺”響應需頻繁交互的作業,如終端的要求; “后臺”處理時間性要求不強的作業。
3.實時操作系統
實時操作系統(RealTimeOperatingSystem,RTOS)是指使計算機能及時響應外部事件的請求在規定的嚴格時間內完成對該事件的處理,并控制所有實時設備和實時任務協調一致地工作的操作系統。實時操作系統要追求的目標是:對外部請求在嚴格時間范圍內做出反應,有高可靠性和完整性。
4.嵌入式操作系統
嵌入式操作系統(EmbeddedOperating System)是運行在嵌入式。
超系統組件。是指超系統中的組件,它不是被研究工程系統的一部分,卻影響著工程系統。比如,我們在研究車的時候,風,重力,道路等都屬于超系統組件。
主要包括三個子系統:EOS系統、ARS系統、GPS系統。
第一套系統稱為EOS系統,就是電子訂貨系統。電子訂貨系統能及時準確處理訂單以及從新產品資料說明直到會計結算等商品交易過程中的所有作業。
第二套系統稱為ARS系統,有時候也簡稱AR,是自動供應系統。當生產線上的用料或者安全庫存到了再訂貨點,供應商會通過自動供應系統的信息,自動補貨過來。?。
第三套系統稱為GPS系統,GPS就是全球定位系統。當貨物在供應鏈上流動的時候,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網絡,查到貨物所在的具體地方、儲備的狀況,現在越來越多的運輸公司都在采用這樣的系統。
擴展資料
供應鏈系統價值:
1、數據傳輸安全,保證隨時掌握情況。
系統將企業管理與外圍企業管理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解決了因供應商分散不集中、產品品種太多、訂單過于頻繁等情況而導致的品牌營運商與供應商之間存在的溝通問題、數據傳輸及時性問題、數據安全性問題、數據完整性問題等。
2、信息溝通及時,生產發貨完美整合。
品牌營運商通過ICSCM供應鏈管理系統發布需求信息,從而使供應商能及時組織生產、發貨等工作;能通過ICSCM供應鏈管理系統知道貨品從供應商到門店的整個物流過程。
3、縮短生產周期,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企業采用ICSCM供應鏈管理系統可以解縮短與供應商的業務洽談時間、大幅度減少采購成本。
4、促進愉快合作,建立良好的供應商關系。
通過改善與供應商的業務處理流程,與供應商進行協同辦公,進行密切的信息交換,加強了對例外事件管理的能力和響應速度,與供應商建立穩固、長期的伙伴關系。
子系統概念是Windows最初的設計。大意是由操作系統支撐一個解釋集,可以解釋不同平臺的程序。這是上世紀80年代的設計意圖,當時市場存在不同的計算機操作系統,ibm上是os/os2,還有微軟的dos,還有其他幾家。為了吸引用戶,最大程度的兼容別家程序,所以蓋茨想“我這個操作系統能運行各家程序,各家的程序由它的解釋程序來支撐,這多好!”所以就有了子系統的概念。但是說的容易做得難,這個設計在實現上不太靠譜,所以所謂的子系統后來也就僅僅支持了Windows一家和os的網絡api部分。當然,名義上也支持dos,就是控制臺。不過這個所謂的dos只不過是個特殊窗口而已。
選項里的console表示程序入口點是main,強制打開一個控制臺窗口。
選項里的Windows表示程序入口點是winmain,不帶控制臺,但是可以自行打開。
選項里的native表示編譯成驅動程序。
EFI表示編譯成類似bios的東東。介個真的沒寫過了。
wince就是編譯成ce平臺。
一般來說這個選項自己是不動的,建立工程時選好。如果圖省事想控制臺程序改窗口程序或者反過來改,就要改這里,不過入口函數不能少寫,否則編譯不過去。
主系統負責初始化、更新、以及關閉所有的子系統。 圖形子系統(Graphics Sub-System)在游戲里表現得非常直觀,如果想在屏幕上畫點什么的話,它(圖形子系統)便干這事兒。
這個不好說,看項目大小和設計理念,可能分得就不一樣。
一般情況下,是指從信息面板開始到最終于使用設備之間這一部分,叫做工作區子系統。通俗的說,就是項目最未端房間內的所有設備。就是最未尾房間內的所有使用層設備。可能包括:信息插座、連接軟線、適配器、計算機、網絡集散器、電話、報警探頭、攝像機、監視器、音響等。
對于特大型的綜合布線系統,可這么分為以下幾個系統:
建筑群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垂直干線子系統,管理子系統,水平子系統,工作區子系統。
中大綜合布線型系統,可分為機房部分,主干部分,分支部分。
小型的一般就不細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