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8女性風箏怎么做手工?簡單的用紙做的風箏很漂亮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風箏怎么做手工?簡單的用紙做的風箏很漂亮,風箏的做法簡單的教程視頻用紙做,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制作方法如下:
準備材料:一張卡紙、筆、風箏線。
1、首先準備一張卡紙;
2、然后將紙像下圖一樣對折;
3、下一步在對折后的紙上畫一條線,如下圖所示;
4、然后沿著所畫的線折
5、在折紙的另一面按照同樣的方法進行折。
6、下圖是折好后的樣子;
7、下一步用膠帶固定2個"翅膀";
8、接著把木支架也固定在上面;
9、然后固定好風箏的背面。
10、接著做一個風箏線的連接口。先用剪刀鉆洞,注意洞不要離邊緣太近,然后用膠帶把它粘住,再用針或者其他比較尖的東西穿孔,用來穿風箏線;
11、做一個尾巴穩定風箏作用;
12、風箏完成。
怎么做迷你風箏
硬卡紙建議有小孩的家庭都多備用一些,因為用處實在是太多也太好玩了。除了常見的用卡紙做成卡片、各式植物動物等。還可以將它們裁一裁,貼一貼做成迷你小風箏玩起來。
卡紙迷你風箏制作方法和步驟
準備好卡紙、吸管、剪刀、膠水、絲線等。
1、將卡紙裁剪成如圖所示的形狀;
2、再用熱膠槍將吸管粘貼成十字架在卡紙背后;
3、再在底部做一些可愛的小穗子;
4、或者用畫筆在風箏上畫一些好玩的圖案;
5、讓你的風箏更有你個人的特色。
6、手拿著它們去戶外跑起來、飛起來;
7、雖然可能沒有買的風箏能飛那么高,
但對于孩子來說,卻是另外一種純粹的體驗。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古人們描繪的這段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美好生活,為我們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
是啊,美好的春天怎么能少了風箏呢,手愛君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就是風箏的做法,莫要辜負春天這樣美好的時光,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吧。
紙風箏做法如下:
材料準備:紙、畫筆、線、一把剪刀、膠棒。
操作步驟:
1、先將紙進行修剪,修剪出燕子的兩個翅膀、頭部和尾巴。
2、將修剪好的部分粘在一起,粘好之后再用筆畫上燕子的圖案,畫上眼睛,再畫上燕子的翅膀和尾巴。
3、再剪一個方形的紙片粘在燕子的背部,方便固定繩子。
4、之后再將繩子綁在上面,這樣一個精美的風箏就做好了。
中國的風箏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從傳統的中國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在漫長的歲月里,我們的祖先不僅創造出優美的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繪畫,還創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圖案。它通過圖案形象,給人以喜慶、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
做風箏手工制作方法視頻教程:網頁鏈接。
1、先準備一張韌性好、薄且輕的紙,制作傳統風箏所用的紙一般就是就用棉紙、宣紙、皮紙等。
2、把紙剪成一個正方形和小長方形。
3、準備好兩根小竹絲,一條長度是報紙對角線的長度,一條是報紙對角線弓行的長度。
4、將較短的竹絲用膠布粘于正方形報紙的對角線上。
5、將較長的竹絲呈弓字形用膠布粘于另一報紙的對角線。
6、用另外一張不用的紙剪兩條風箏的尾巴。
7、把裁剪好的長紙條粘貼到風箏弓箭形的尾部。
8、最后是綁風箏的牽拉繩,綁上面大約占2分之1的位置左右,綁下面的位置大約是弓形竹絲兩端的水平位置或稍微下面一點點。綁好用手托住繩子拉起風箏跑一下,試試風箏的受力情況。
9、綁好線之后就可以放風箏了。
拓展資料
風箏由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于東周春秋時期,距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后,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于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的時候,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普通風箏的做法一般是采用竹子做骨架,紙做肉,其他復合材料包括絲絹、尼龍布、塑料膜或竹篾、紗紙條、馬拉紙等。紙和絲絹為一般傳統風箏的制作材料,著色鮮艷亮麗,更能體現中國風箏的魅力;但是紙易破,絲絹貴,而現代科學的產物——尼龍布和塑料膜,成了制造風箏的新材料。
竹子是制作風箏骨架的主要材料,可選取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韌性做風箏的骨架。風箏的骨架可根據個人愛好來編制,如蜻蜓狀、蝴蝶狀等。紙是蒙糊風箏的主要材料,以質薄纖維長而均勻,富有韌性,耐濕耐沖擊,色澤白而潔者為佳。把紙糊在骨架上,再系上線,風箏就做好了。
幼兒園手工風箏怎么做視頻具體參考鏈接如下:幼兒園手工風箏怎么做視頻。
首先準備一張韌性好、薄且輕的紙,長50厘米、寬30厘米。制作傳統風箏所用的紙一般就是就用棉紙、宣紙、皮紙等。然后將紙折成菱形,或者畫一個菱狀,將多余的地部分剪掉,使紙變成菱狀。可以看到,這個菱形(鉆石形)的底部15厘米,而上部為35厘米。
繼續準備好兩根木條,一根30厘米長,另一根50厘米長,用它們疊成十字架并且用繩子將其綁牢,十字架的頂部高15厘米,而下部高35厘米。接著把已經剪好的紙的四個角各戳兩個小洞,這樣就可以用尼龍繩把十架字固定在紙上。
然后再準備好兩根尼龍線,如圖所示,將一根繩的兩端分別綁在短木條的兩端,然后再用一根稍長的尼龍繩的一端綁在這根尼龍繩的中央。最后用一些飄帶綁在風箏的兩端還有尾部,準備飛行時,要在尼龍繩的尾端接上一捆很輕的線,這樣風箏就會越飛越高了!。
風箏是一種傳統的大部分人都喜歡的戶外活動,春天天空上各式各樣圖案的風箏,總能勾起我們關于小時候的溫馨回憶。
風箏怎么做:
1、首先需要把竹子削成細竹條,用細線捆綁好竹條連接處。
2、根據自己需要的形狀做出風箏的骨架。
3、準備好一張比骨架大的紙,不要太薄也不要太厚。在紙上可以自由進行涂鴉。然后用膠水把骨架和紙粘在一起。
4、用剪刀沿著骨架邊緣部分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最后把線的一頭綁在風箏的中上部就好了。
拓展:風箏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于中國東周春秋時期,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的多線風箏。
怎么做紙風箏介紹如下:
首先準備材料:竹篾28厘米和33厘米各一根、棉線、紙、染料、小刀、畫筆、膠水。
1、首先把兩根竹篾綁成十字架,短一些的橫著放,長的豎著放,交叉點在橫放竹篾的二分之一和豎直竹篾的三分之一處,然后用棉線在兩根竹篾的交叉點處定位,將十字支架固定起來。
2、根據竹篾十字支架的大小,把紙裁剪成大小合適的風箏蒙面紙。
3、然后在蒙面紙上畫上漂亮的圖案,待染料干了之后,把蒙面紙裱糊在十字支架上。
4、把另外一些紙剪成長條,然后普在風箏尾端粘上這些長條,作為風箏的長條尾巴。
5、最后在十字支架交叉處和豎直竹篾的1/3處拴上線,這樣紙風箏就制作完成了,制作起來是比較簡單的。
如果要檢驗制作出來的紙風箏如何,可以嘗試去試飛,如果試飛不成功可以進行調整,直到調整到試飛成功就可以了。放風箏是漢族民間傳統游戲之一,清明節節日習俗。風箏又稱風琴、紙鷂、鷂子、紙鳶。起源于中國,是一種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發明的通信工具,第一個風箏是魯班用竹子做的,后來只有皇宮里才有紙鳶。閩南語稱風吹。
風箏是一種比空氣重的,能夠借助風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晚唐,人們在紙鳶上加竹笛,紙鳶飛上天以后被風一吹,發出“嗚嗚”的聲響,好像箏的彈奏聲,于是人們把‘紙鳶’改稱‘風箏’現代以風箏,風琴作為統稱,包括沒有哨子的紙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