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4旅游西安特產有哪些能帶走送人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西安特產有哪些能帶走送人,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西安特色禮品:
1、城墻剪影燭臺
西安城墻上,憑借出色文創屢獲殊榮的“城墻故事”紀念品店非常值得一逛,而他的招牌文創產品當屬城墻剪影燭臺了。燭臺需自行拼接,組合好后即是一座迷你城墻,蠟燭點燃放進燭臺后,鏤空的結構可在室內映出城墻剪影,效果驚艷,動手能力強的小伙伴不要錯過。
2、皮影
去西安旅游,看完一場皮影戲后,不妨買個皮影工藝品回家留作紀念。皮影工藝品在回民街、書院門、永興坊等地都有出售,既有帶操作桿的皮影,也有鏡框裝裱好的皮影,無論是擺在家里做裝飾還是送給親朋,都是很不錯的。
3、碑林拓片
格調極高的文人墨客們來到西安憑吊古往,若你不喜泥人陶土的世俗,那么碑林拓片總不會讓你失望。指尖輕撫,粗糙的宣紙上跳躍著古時文豪們的才情。這里的碑石拓片包括顏真卿、柳公權、歐陽洵、褚遂良、懷素等大書法家的作品,是書法愛好者留念或贈送親友的佳品。
4、陜北剪紙
剪紙作為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形式,為中華各民族人民所喜愛,其中陜北剪紙猶為引人注目。陜北剪紙包含秦、漢之風,風格既纖細秀美,又粗獷大方,粗中見巧工,土中觀美感,曾連續數年分別在西安、北京等地展出,獲得好評。近年來,陜北剪紙藝人多次出訪外國獻藝,引起轟動。
5、仿秦兵馬俑
西安旅游,真的兵馬俑帶不走,不妨帶兩個仿秦兵馬俑以留作紀念。縮小復刻版的仿秦兵馬俑也是千姿百態,惟妙惟肖。隨著秦兵馬俑的發掘與展出,秦兵馬俑復制品日漸成為中外游客理想的紀念品和禮品,使秦俑走出陜西,遍跡世界。
西安必買特產清單如下:
1、黃桂柿子餅
西安的柿子餅可不單單以柿子為原料,它用臨潼特產“火晶柿子”和面作皮,再配以黃桂、玫瑰、桃仁、白糖、冰糖、青紅絲等,上等板油攪拌作餡,表面呈金黃色,口感綿軟香甜,是每年秋冬季節時令佳品。
購買:回民街沿街皆有售賣,北廣濟街百年老店老徐家柿子人氣超高。
2、皮影
皮影俗稱“燈影戲”,有“電影始祖”之美稱,是中華民族傳統戲劇之一。陜西是皮影發源地,尤其在關中一帶十分廣泛,僅傳統戲劇目就有數百本,唱腔就有幾十種之多。
購買:皮影工藝品在旅游商店、景點的紀念品銷售處都有出售。
3、臘牛羊肉
陜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臘羊肉選料精細,工藝講究,輔料齊全,火功得當。鹵煮出的肉,色澤紅潤,質地酥爛,香醇可口。臘牛羊肉可以真空包裝,很適合做為特產禮物送給親友。
購買:在回民街、超市或特產店都可以買到。
4、黃桂稠酒
黃桂稠酒選用優質的糯米和小曲為原料,釀造工藝講究。在整個釀制過程中,從糯米淘洗到拌曲、裝壇、壓酒等十多道工序,都有明確的規程。
5、水晶餅
水晶餅是一種酥皮點心,因其餡晶瑩透亮,猶如水晶而得其名。成品皮酥餡足,滋潤適口,層次分明,油多不膩,糖重口滲甜,而且具有濃郁的玫瑰和橘餅清香。水晶餅面色金黃,四周雪白,素有“金底銀幫鼓鼓腔,紅色印章蓋中央”的贊譽,被稱為“秦點之首”。
1、臨潼石榴
臨潼石榴,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臨潼石榴集中國石榴之優,素以色澤艷麗,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軟鮮美,籽肥渣少,品質優良等特點而著稱。
2、米脂小米
米脂小米,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米脂小米,其顆粒圓大,色澤金黃,粘糯爽口,清香四溢。該縣谷子食用類型廣,可以煮飯、吃糕、釀酒。
3、眉縣獼猴桃
眉縣獼猴桃,陜西省寶雞市眉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眉縣南依秦嶺,北跨渭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土層深厚肥沃,是獼猴桃的最佳優生區之一。從1978年開始,眉縣就開始了獼猴桃種質資源調查和人工栽培試驗,成為中國最早人工栽種獼猴桃的地區之一。
4、洋縣黑米
洋縣黑米,陜西省漢中市洋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洋縣黑米古稱“粳谷奴”,外皮墨黑,內芯雪白的,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的美稱。黑米是一種藥食兼用的大米,米質佳。黑米種植歷史悠久,是中國古老而名貴的水稻品種。
5、鎮安大板栗
鎮安大板栗,陜西省特產,陜西商洛各縣均有分布。鎮安大板栗是用家板栗樹與野生茅栗樹嫁接而成。品種優良,素以顆粒肥大、栗仁豐滿、色澤鮮艷、肉質細膩、糯性較強、甘甜芳香而著稱于世。
1、扎染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扎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
2、西安剪紙
陜西西安民間剪紙是一門古老的傳統鏤空藝術,陜西從南到北,特別是黃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處都能見到紅紅綠綠的剪紙。那古拙的造型,粗獷的風格,有趣的寓意,多樣的形式,精湛的技藝,在陜西,在全國的民間美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3、仿秦兵馬俑
隨著秦兵馬俑的發掘與展出,秦兵馬俑復制品也日漸成為中外游客理想的紀念品和禮品。
4、黃桂稠酒
西安黃桂稠酒始于商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其特點是:狀如牛奶,色白如玉,汁稠醇香,綿甜適口。酒精成分含量僅為0.5-1%左右,看上去既像江浙一帶人人喜愛的酒釀汁,亦像街頭小吃澆蛋花的醪糟湯,不像一般酒那樣清澈。稱它為酒,只因喝在口中,不乏酒味而已。
5、藍田玉石
藍田玉是我國開發利用最早的玉種之一,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戰國時期,秦置藍田縣,因為玉之美者曰藍,縣產美玉,故名藍田。藍田縣位于西安市東南,現為西安市轄縣之一。
擴展資料:
特產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別著名的產品,有文化內涵或歷史,亦指只有在某地才生產的一種產品。在英文中,特產譯作speciality product或Specialty,后者特指“特制獨特品種或具有特殊優勢的項目或產品”(An item or a product of a distinctive kind or of particular superiority),強調品質上具有“特別的或獨特的狀況或品質”(The quality of being special or distinctive)。
有時為了強調特產的地域特性,使用special local product來表示地方特產,相當于漢語中的“土特產”的概念。例如云南特產的取名就是根據特產加上民族文化來取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特產
西安的特產有哪些?西安的
特產有:仿秦兵馬俑、賈三灌湯包、西安涼皮、臨潼石榴、臨潼拐棗等。西安,古稱長安、鎬京,陜西省會、副省級市,是世界歷史名城、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是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
一、仿秦兵馬俑
隨著秦兵馬俑的發掘與展出,秦兵馬俑復制品也日漸成為中外游客理想的紀念品和禮品。其品種適宜于藝術館、博物館等陳列,也可供家庭陳設、裝飾、饋贈親友。滿足了中外游人的購物需求,使秦俑走出陜西,遍跡世界。秦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陜西文物和工藝美術部門設計和復仿制出了各種造型和規格不同的陶兵俑和馬俑。其品種有博物館、美術館和涉外旅游飯店、商店陳列的與原兵馬俑規格相同的大型俑;有可供會客場所和辦公室、家庭擺設裝飾的1:2、1:4規格的陶俑;有便于攜帶、適宜于饋贈親友的袖珍禮品俑等,可供游客選購。
二、賈三灌湯包
賈三灌湯包子是陜西西安的一種地方特產,是名頭最大、字號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西安的小吃多,“賈三灌湯包子”是名頭最大、字號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來到西安,你是無論如何該去品味賈三先生透徹人心的清真和美輪美奐的技藝。
賈三是回民,西安的回民差不多都是經商理財、運營資本的天才;同時,西安的回民有著悠久的吃苦敬業、愛國愛教的傳統。賈三依靠著優秀的民族傳統和祖祖輩輩傳下的敬業精神,歷經三年初創,五年立基,十年的潛心發現,二十年的不斷出新,創制出了“灌湯”形式的、以“賈三”冠名的系列美食。“賈三灌湯包子”的價值和意義,不只是拘囿于為西安食苑填空補缺的層面,他的“灌湯包子”蘊籍著許許多多令人思考的東西。
三、西安涼皮
西安現在市面上的涼皮大概分三種:岐山搟面皮、漢中熱面皮和秦鎮米面涼皮。其中以岐山搟面皮最受歡迎,因為搟面皮是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其面皮選料精良,工藝嚴謹,調味講究,以“白、薄、光、軟、筋、香”而聞名,涼爽可口,具有筋斗、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之特點。 岐山人的搟面皮做法很非凡,別處的米面皮和釀皮是把面調成糊狀,放在特制的鐵籠上蒸。而歧山搟面皮則是先搟成面,然后再蒸,蒸熟后再切成比涼皮稍寬的條狀,吃法和米面皮基本一樣,不同于米面皮的是,搟面皮口感較硬,韌度高,有筋性。寶雞一帶的人都喜歡吃,在西安也很流行。
西安特產可以去回民街購買,回民街作為飲食集中的街區而出名,這里雖然被當作了針對外地游客的旅游點,但其實當地居民一直把這里當做吃小吃、逛街休閑的主要場所,尤其是夏天的夜市上在此吃飯納涼消磨時間的市民的更多。其實整個“回坊”地區都是飯館林立,各種各樣的清真食肆與攤點密密麻麻連成一片,其中不乏當地人最認可的老字號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