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2教育黃鶴樓位于哪個省哪個市哪個縣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黃鶴樓位于哪個省哪個市哪個縣,黃鶴樓位于哪個地方哪個省,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黃鶴樓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
相傳黃鶴樓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在歷史的長河中,黃鶴樓歷經滄桑,屢毀屢建,不絕于世,可考證的就達30余次之多。
黃鶴樓最后的一次被毀是清末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漢陽門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風大火猛,殃及城樓,很快將這千古名樓化為灰燼,僅存數千斤寶蓋銅樓鼎一架。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57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占用了黃鶴樓舊址,如今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落成,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
擴展資料:
關于黃鶴樓的得名,有“因山”、“因仙”兩種說法。“因仙”之說又分為二。一說是曾有仙人駕鶴經此,遂以得名。一說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墻上畫一只會跳舞的黃鶴,店家生意因此大為興隆。十年后道士重來,用笛聲招下黃鶴,乘鶴飛去,辛氏遂出資建樓。
這些神話傳說很有趣,也很動人,但都不是黃鶴樓樓名真正的由來。歷代的考證都認為,黃鶴樓的名字是因為它建在黃鵠山上而取的。
古代的“鵠”與“鶴”二字一音之轉,互為通用,故名為“黃鶴樓”。因山得名的說法為黃鶴樓得名奠定了地理學基石,因仙得名的說法卻令賞樓者插上了縱橫八極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
兩種說法各具功能,以往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后必將彼此映照,共存于永久。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武漢黃鶴樓。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瀕臨長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就有“天下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的標志性建筑,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建于三國時期吳二年(公元223年)。三國時期,它只是夏口城一隅的“軍樓”。金朝滅了吳棟后,三國統一了。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該建筑逐漸演變為用于公務和商務旅行及宴會的裝飾性建筑。唐代詩人崔豪寫了《黃鶴樓》,李白寫了《黃鶴樓送別孟浩然》。歷代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了許多絕唱,使黃鶴樓自古聞名。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筑,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相傳始建于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現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變化的韻味和美感。
底層外檐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墻上設大片浮雕,表現歷代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夾層回廊,陳列有關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遠眺;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
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于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巖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
擴展資料:
1985年落成的黃鶴樓比舊樓更壯觀,這是因為飛架大江的長江大橋就橫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則是這24層的晴川飯店。這一組建筑,交相輝映,使江城武漢大為增色。黃鶴樓的建筑特色,是各層大小屋頂,交錯重疊,翹角飛舉,仿佛是展翅欲飛的鶴翼。樓層內外繪有仙鶴為主體,云紋、花草、龍鳳為陪襯的圖案。
黃鶴樓是古典與現代熔鑄、詩化與美意構筑的精品。它處在山川靈氣動蕩吐納的交點,正好迎合中華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風民俗、親近自然的空間意識、崇尚宇宙的哲學觀念。登黃鶴樓,不僅僅獲得愉快,更能使心靈與宇宙意象互滲互融,從而使心靈凈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鶴樓。
黃鶴樓在湖北武漢。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長江邊的蛇山上,是我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有“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以后各代屢毀屢建。
僅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因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清光緒十年(1884年),黃鶴樓為一場大火焚毀。至1985年,新建的黃鶴樓又屹立在長江之濱。
黃鶴樓的名稱由來
1、因仙說
因仙說分兩種。一說是曾有仙人駕鶴經此,遂以此得名。一說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樓的墻上畫了一只會跳舞的黃鶴,店家生意因此大為興隆;十年后道士重來,用笛聲招下黃鶴,乘鶴飛去,辛氏遂出資建樓,稱黃鶴樓。
2、因山說
歷代考證認為,黃鶴樓的名字是因為它建在黃鵠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鵠”與“鶴”二字一音之轉,互為通用,故名為“黃鶴樓”。
武漢市武昌區蛇山西山坡特1號。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嶺之上,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筑,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武漢三大名勝。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著名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使它聞名遐邇。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瀕臨長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就有“天下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的標志性建筑,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建于三國時期吳二年(公元223年)。三國時期,它只是夏口城一隅的“軍樓”。金朝滅了吳棟后,三國統一了。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該建筑逐漸演變為用于公務和商務旅行及宴會的裝飾性建筑。唐代詩人崔豪寫了《黃鶴樓》,李白寫了《黃鶴樓送別孟浩然》。歷代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了許多絕唱,使黃鶴樓自古聞名。
黃鶴樓位于湖北武漢市。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筑,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京廣鐵路的列車從樓下呼嘯而過。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筑面積3219平方米。黃鶴樓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建而成。
黃鶴樓外型
黃鶴樓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主樓周圍還建有白云閣、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筑。整個建筑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散發出漢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它與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