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4養生冷得什么填詞語二年級上冊
大家好,小編為大家解答冷得什么填詞語二年級上冊的問題。很多人還不知道冷得什么填合適詞語,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冷得打哆嗦。
2、冷得手發麻。
3、冷得發抖。
4、冷得流鼻水。
5、冷得直打顫。
擴展資料:
冷得什么填詞語的方法:
冷得什么后面要接動詞,“得”前面跟的多數是形容詞,后面跟的都是動詞。如果后面是“很、真、太”等這些詞,更多情況下使用“得”。
有一種情況,如“他高興得一蹦三尺高”這句話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 雖然是表示動作的,但是它是用來形容“高興”的程度的,所以也應該用“得”。
得后面填動詞,動語:跑步、生火、叫苦、蜷縮、發抖。
一、跑步 [ pǎo bù ]。
釋義:按照規定姿勢往前跑。
引證:丁玲 《母親》三:“尤其是當練習跑步的時候,她總趕不上,一個人掉到后邊。”
二、生火 [ shēng huǒ ]。
釋義:把柴、煤等燃起來。
引證:?楊朔 《征塵》:“一會兒就生火啦。你先烤烤火,暖和暖和。”
三、叫苦 [ jiào kǔ ]。
釋義:訴說苦處。
引證:王西彥 《人的世界·第五家鄰居》:“我的女傭人也幾次三番向我叫苦,不是井邊汲水的小木桶被打破了底,就是堂屋院子里到處拋擲著果皮和煙蒂。”
筆順
四、蜷縮 [ quán suō ]。
釋義:蜷曲而收縮。
引證:王西彥 《古城的憂郁·蠱惑》:“受到寒冷的襲擊,洋車夫踡縮起身子,坐在車腳板上。”
五、發抖 [ fā dǒu ]。
釋義:由于害怕、生氣或受到寒冷等原因而身體顫動。
引證:茅盾 《子夜》十九:“一陣怒火像亂箭一般直攢心頭, 吳蓀甫 全身都發抖了。”
1、冷得(生火)。
2、冷得(搓手)。
3、冷得(跺腳)。
4、冷得(發抖)。
5、冷得(跑步)。
填空題的特點:
填空題題小,跨度大,覆蓋面廣,形式靈活,可以有目的、和諧地綜合一些問題,突出訓練我們準確、嚴謹、全面、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基本運算能力。
從填空內容上,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定量填空,另一類是定性填空。它只寫答案,缺少選項提供的目標信息,結果正確與否難以判斷,一步失誤,全題零分。要想又快又準的答好填空題,基本策略是在“巧做”二字上下功夫。
如下:
冷得哭鼻子,冷得風刺骨。
冷得蜷一團,冷得喳喳叫。
冷得直發抖,冷得哭嚷嚷。
冷得生凍瘡,冷得手發僵。
冷得直哆嗦,冷得手發麻。
冷組詞:
冷言冷語 [lěng yán lěng yǔ]。
指說諷刺譏笑的話。
冷門[lěng mén]
(名)原指賭博時很少有人下注的一門。現比喻不時興或很少有人注意到的事物:爆~|~學科。[反]熱門。
冷清[lěng qing]
(形)人少,寂靜而凄涼:月色~|老太太總感到有點~。[近]冷落。[反]熱鬧。
冷暖[lěng nuǎn]
(名)寒冷和溫暖。泛指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人間。
1、冷得像冰一樣。
2、冷得像刺骨寒風一樣。
3、冷得像寒冬一樣。
4、冷得像北極一樣。
5、冷得像冰窖一樣。
擴展資料:
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飾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動,突出特點,渲染氛圍,側面烘托。
1、熱得(像蒸籠)。
2、冷得(像冰霜) 。
3、苦得(像黃連) 。
4、痛得(像針扎)。
5、樂得(像孩子)。
造句:
1、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樣,冷氣從褲管里向上鉆。
2、北風像獅子一樣狂吼,崖縫里冷得像冰窖。
3、酷暑季節,屋子里熱得像蒸籠。
4、屋里熱得像火爐一般,熱氣從頭頂直往外冒。
5、看到你的臉浮現在蔚藍的天空中,于是我笑了,快樂得像個長不大的孩子。
擴展資料:
比喻就是通常說的打比方。
即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一個事物或情境來比方另一個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手法。
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變抽象為具體,深奧為淺顯,還能使人產生聯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詞,如“像······似的”“像······一樣”“好比”“是”“變成”“仿佛”“真像”·····等。
有“好像”“像”“是”一類詞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關鍵要看句子里是不是有本體或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