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4汽車老干媽辣椒醬現在的口感不好了
大家好,給大家分享一下老干媽辣椒醬現在的口感不好了,很多人還不知道這一點。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老干媽只是一個代號而已!因為它是由“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所以叫老干媽!
老干媽辣椒醬被稱為是屌絲的至高調料。說白了,其實也就是油泡辣椒,這是我國很多地方都有的一種民間自制辣椒醬。不過老干媽和這些都不同,它有著獨特的風味,它行銷全國。
老干媽”是公司創始人陶華碧女士白手起家創造的品牌,1996年,陶華碧董事長在貴陽龍洞堡創辦工廠生產風味豆豉產品,通過近20年的發展,“老干媽”已經成為海內外華人中膾炙人口的辣椒調味品品牌。
陶華碧原是核工業部206地質隊的一名普通家屬,后來丈夫不幸去世,給她留下了兩個年幼的孩子,為了生活,她毅然挑起了養育孩子的重任,在地質隊所在地的龍洞堡街上靠賣涼粉、米豆腐維持生計。
當時,鄰近的貴陽紅星機床廠技校的許多學生因陶華碧女士為人厚道、待人熱情,待學生好而經常光顧她的攤點,其中有一位叫歐陽梓剛的學生因家境不好,成天調皮搗蛋、打架斗毆,陶華碧像母親一般地對他進行說服教育,在生活上關心他,在得知他家境貧困時又對他予以資助,打消了他一度輟學的念頭并一直助他完成了學業。
當時的歐陽梓剛非常感激敬愛的陶華碧,將她視為自己的母親,于是尊稱陶華碧女士為“老干媽”,技校的其他學生也都隨之喊起了“老干媽”,于是“老干媽”這稱謂不徑而傳,連周圍的許多群眾也親切地稱陶華碧為老干媽了。
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的一條街邊,用四處揀來的磚頭蓋了個簡陋的"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面。
為了贏得顧客,她冥思苦想,琢磨出了別人沒有的獨到的"絕點子":別人不過是加點胡椒、味精、醬油和小蔥什么的,她特地制作了專門拌涼粉的作料麻辣醬。
這個點子一實施,生意果然十分興隆。偶爾有一天,陶華碧沒有備麻辣醬,顧客聽說沒有麻辣醬,居然都轉身走了。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難道來我這里的顧客并不是喜歡吃涼粉,而是喜歡吃我做的麻辣醬?!。
機敏的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苦苦地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復試制,她制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了。
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后,還要掏錢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她不禁喜上眉梢:有這么多人愛吃我的麻辣醬,我還賣什么涼粉?不如專賣麻辣醬!。
1996年7月,陶華碧借南明區云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麻辣醬,定名為"老干媽麻辣醬"。她當上老板后,知道管好工廠要靠管理,可她大字不識一個,怎么管呢?一番苦思冥想后,她認準了一個"管理絕招",那就是:我苦活累活都親自干,工人們就能跟著干,還怕搞不好?。
風風火火的陶華碧這么說,就這么干,什么事情都親歷親為。當時的生產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搗麻椒、切辣椒時濺起的飛沫把人的眼睛辣得不停地流淚,工人們都不愿干這活。陶華碧就親自動手,她一手揮著一把菜刀,嘴里還不停地說:"我把辣椒當成蘋果切,就一點也不辣眼睛了。
"員工聽了,都笑了起來,紛紛拿起了菜刀……那段時間,陶華碧身先士卒地干,結果累得患了肩周炎,10個手指的指甲因攪拌麻辣醬全部鈣化了。她當老板的都這么拼命苦干,工人們還會惜力嗎?。
可是,大批麻辣醬生產出來后,當地的涼粉店根本消化不了。陶華碧又親自背著麻辣醬,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單位食堂進行試銷。
沒想到,這種笨辦法效果還真不錯。不過一周的時間,那些試銷商便紛紛打來電話,讓她加倍送貨……結果,她的"老干媽麻辣醬"很快就在貴陽市穩穩地站住了腳根。這時,精明的陶華碧擴大規模,把工廠辦成了公司!。
資料拓展
經營理念
質量和食品安全方針
質量第一、安全第一、顧客至上、持續改進。
環境方針
節能降耗、預防污染、綠色企業、清潔生產、遵紀守法、持續改善、人與自然、共同成長。
公司理念
"創民族品牌,立千秋大業","誠信經營,質量第一"。
內外有別
"你說老干媽賣到多少個國家?我也不曉得賣到了多少個國家,我只能告訴你,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媽。"陶華碧豪氣地回答。
"網傳老干媽在國外的價格是國內的好幾倍,請問是真的嗎?"。
"國內確實便宜得多。"老干媽說,但她對價格上到底差多少,卻不愿意回應。"我是中國人,我不賺中國人的錢,我要把老干媽賣到外國去,賺外國人的錢。"老干媽陶華碧右手一揮,氣定神閑。
參考資料?
老干媽的百度百科
陶華碧出生在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由于家里貧窮,陶華碧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20歲那年,陶華碧嫁給了貴州206地質隊的一名地質普查員,但沒過幾年,丈夫就病逝了。丈夫病重期間,陶華碧曾到南方打工,她吃不慣也吃不起外面的飯菜,就從家里帶了很多辣椒做成辣椒醬拌飯吃。經過不斷調配,她做出一種很好吃的辣椒醬,這就是現在“老干媽”仍在使用的配方。
丈夫去世后,沒有收入的陶華碧為了維持生計,開始晚上做米豆腐(貴陽最常見的一種廉價涼粉),白天用背篼背到龍洞堡的幾所學校里賣。
由于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當時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買到。每次需要采購原材料時,她就背著背篼,趕最早的一班車到油榨街去買。由于那時車少人多,背篼又占地方,駕駛員經常不讓她上車,于是她大多數時候只好步行到油榨街,買完材料后,再背著七八十斤重的東西步行回龍洞堡。由于常年接觸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她的雙手一到春天就會脫皮。
1989年,陶華碧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貴陽公干院的大門外側,開了個專賣涼粉和冷面的“實惠飯店”。“說是個餐館,其實就是她用撿來的半截磚和油毛氈、石棉瓦搭起的‘路邊攤’而已,餐廳的背墻就是公干院的圍墻。”當時餐館的老主顧韓先生20年后對這個餐館的記憶依舊清晰。
陶華碧做的米豆腐價低量足,吸引了附近幾所中專學校的學生常常光顧。久而久之,就有不少學生因為無錢付賬,賒欠了很多飯錢。陶華碧通過了解,對凡是家境困難的學生所欠的飯錢,一律銷賬。“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錢不夠的學生,分量不僅沒減反還額外多些。”韓先生回憶道。
在“實惠飯店”,陶華碧用自己做的豆豉麻辣醬拌涼粉,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后,還要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后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可麻辣醬卻做多少都不夠賣。
有一天中午,陶華碧的麻辣醬賣完后,吃涼粉的客人就一個也沒有了。她關上店門去看看別人的生意怎樣,走了十多家賣涼粉的餐館和食攤,發現每家的生意都非常紅火。陶華碧找到了這些餐廳生意紅火的共同原因――都在使用她的麻辣醬。
1994年,貴陽修建環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龍洞堡成為貴陽南環線的主干道,途經此處的貨車司機日漸增多,他們成了“實惠飯店”的主要客源。陶華碧近乎本能的商業智慧第一次發揮出來,她開始向司機免費贈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醬、香辣菜等小吃和調味品,這些贈品大受歡迎。
貨車司機們的口頭傳播顯然是最佳廣告形式,“龍洞堡老干媽辣椒”的名號在貴陽不脛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為了嘗一嘗她的辣椒醬,專程從市區開車來公干院大門外的“實惠飯店”購買。
對于這些慕名登門而來的客人,陶華碧都是半賣半送,但漸漸地來的人實在太多了,她感覺到“送不起了”。1994年11月,“實惠飯店”更名為“貴陽南明陶氏風味食品店”,米豆腐和涼粉沒有了,辣椒醬系列產品開始成為這家小店的主營產品。
盡管調整了產品結構,但小店的辣椒醬產量依舊供不應求。龍洞堡街道辦事處和貴陽南明區工商局的干部開始游說陶華碧,放棄餐館經營,辦廠專門生產辣椒醬,但被陶華碧干脆地拒絕了。
陶華碧的理由很簡單:“如果小店關了,那這些窮學生到哪里去吃飯”。“每次我們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她都是這樣說,讓人根本接不下去話,而且每次都哭得一塌糊涂”,時任龍洞堡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的廖正林回憶當時的情景說。
讓陶華碧辦廠的呼聲越來越高,以至于受其照顧的學生都參與到游說“干媽”的行動中。1996年8月,陶華碧借用南明區云關村村委會的兩間房子,辦起了辣椒醬加工廠,牌子就叫“老干媽”。剛剛成立的辣醬加工廠,是一個只有40名員工的簡陋手工作坊,沒有生產線,全部工藝都采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
“老干媽”員工回憶說,當時搗麻椒、切辣椒是誰也不愿意做的苦差事。手工操作中濺起的飛沫會把眼睛辣得不停地流淚。陶華碧就自己動手,她一手握一把菜刀,兩把刀掄起來上下翻飛,嘴里還不停地說:“我把辣椒當成蘋果切,就一點也不辣眼睛了,年輕娃娃吃點苦怕啥。”
擴展資料:
一開始,食品商店和單位食堂都不肯接受這瓶名不見經傳的辣椒醬,陶華碧跟商家協商將辣椒醬擺在商店和食堂柜臺,賣出去了再收錢,賣不出就退貨。商家這才肯試銷。
一周后,商店和食堂紛紛打來電話,讓她加倍送貨。她派員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脫銷了。陶華碧開始擴大生產,她給二玻的廠長毛禮偉打了一個的電話:“我要一萬個瓶子,現款現貨。”
無論是收購農民的辣椒還是把辣椒醬賣給經銷商,陶華碧永遠是現款現貨,“我從不欠別人一分錢,別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錢”。從第一次買玻璃瓶的幾十元錢,到現在日銷售額過千萬她始終堅持這個原則。“老干媽”沒有庫存,也沒有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只有高達十數億元的現金流。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起底老干媽辣椒醬 揭陶華碧白手起家創業歷程。
老干媽辣椒醬被稱為是屌絲的至高調料。說白了,其實也就是油泡辣椒,這是我國很多地方都有的一種民間自制辣椒醬。不過老干媽和這些都不同,它有著獨特的風味,它行銷全國,但是有個鮮明的對比就是,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老干媽是誰,她是干什么的,有人覺得陶華碧可能是個19世紀的貴州農民。遺留下了這個神秘的老干媽配方。她實在是太低調了。
老干媽叫陶華碧,今年60多歲了,20歲的時候嫁給地質隊的老公,沒幾年老公就出事故死了。本來生活還過得去,這回算是徹底打回原形了。大家都知道貴州是個窮地方,老干媽也是個窮鬼,家雖然離貴陽不是很遠,但是這窮的級別,絕對算是全國頂級的。改革開放了,溫州老板發財了,老干媽還在不毛之地里種辣椒。
那個時候老干媽和兒子窮得連菜皮都買不起,但是飯又硬又難吃,老干媽也是無聊,就搞出了好幾種辣椒醬,混飯吃。后來生活實在過不下去了,她出去打工,就帶著這種辣椒醬,這就是老干媽1號辣椒醬的來源,的確是她無聊的時候搞出來的。
后來老干媽打工賺了點錢,就回到貴州開了一個路邊攤賣涼粉。她拌涼粉的醬除了傳統涼粉的醬油,醋以外,還有這個后來被稱為老干媽1號的油泡辣椒醬。就這樣,老干媽艱難得開始了自己的生意,但是她所在龍洞堡有很多窮學生,經常來她這里蹭涼粉吃,他們一直叫陶華碧“干媽”,這就是這樣叫出來的。
后來這個路邊攤的生意越來越好,但是老干媽發現,一旦辣椒醬沒有了,別人就不來了。于是她開始想,難道這個辣椒醬很受歡迎?那之后,老干媽就開始賣辣椒醬,最早的時候據說是裝在塑料袋里的,當然,她也常送給別人。不久,整條街都在用她的辣椒醬。老干媽1號就這樣火了。
這樣混了幾年后,街道里的書記說她這個辣椒醬很有前途,可以開一家工廠。但是老干媽說如果路邊攤沒了,窮學生就沒便宜的碗飯吃了,不肯開工廠。后來這個書記也倒是聰明,他發動這幫窮學生去勸說老干媽,于是有了老干媽的工廠,一個只有20人的小作坊,這是在1996年的時候。
本來窮得渣都掉不出來的老干媽,就這個開始發財了。可是老干媽剛剛開始的時候,連玻璃瓶都沒有,還是用簡單的塑料袋。于是老干媽去找當時的貴陽玻璃二廠要玻璃瓶,當時的貴陽玻璃二廠也是出了名的窮廠,根本不肯給老干媽瓶子,老干媽賴著不走,于是玻璃廠同意她可以撿一些瓶子回去。那個時候開始,老干媽就用起了玻璃瓶,也就是現在這種瓶子。
很快,老干媽辣椒醬就橫霸整個貴陽的路邊攤,然后輻射到整個貴州。這個時候有人提議,老干媽可不可以嘗試進軍全國,陶華碧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她決定進軍全國。
2006年的時候,老干媽公司的市值達到了13億。
陶華碧是一個文盲,在工廠建立的時候,她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后來因為要簽字,才學了名字,她認識的字除了這三個,只有麻將牌上的東南西北中發萬了。她的愛好是看電視劇,打麻將。工廠剛剛建立的時候,她自己打頭陣,既沒有流水線,也沒有任何機器,整個就是一個辣氣沖天作坊,員工20人,一天產量大概在200多瓶。現在老干媽雖然仍然全部在貴州生產,但是現在老干媽有員工2000人,全自動流水線操作,日產量130萬。而且老干媽的銷售方式很奇怪,它不是固定產量,它是接單產,有訂單才生產,所以老干媽沒有庫存,也沒有倉庫,因為員工包吃包住,全部住在工廠里,所以很靈活。這對于辣椒醬這樣的零售食品來說,其實是非常少見的。
老干媽自己也沒有想到當年無聊做出來的辣椒醬,竟然能夠這么成功。外國媒體竟然把她的辣椒醬和亨氏番茄醬這樣的老字號相比,把她稱為中國調味料界的女王。
但是老干媽似乎并不在乎這些,她總是希望人能夠多讀點書,有點文化,雖然她賺的錢已經幾輩子都用不完了。2011年老干媽繳稅超過了1億元,但是其總市值不過20多億,可見這家公司從來不偷稅漏稅。
而這個品牌竟然壓過了茅臺,成為了貴州第一品牌。其實這些都和作為一個窮鬼起家的老干媽的人格沒有有關系。有的企業家發達以后就輕飄飄了,忘了自己是誰。這樣的企業,最終都是要失敗的。
在中國的女富豪里,主要有三種人,一種是高學歷技術轉商業的,一種是靠老公的,一種則是靠坑蒙拐騙的。而女富豪的組成結構和男富豪差不多,有地產大亨,金融大鱷,制造業大王。老干媽如果細分,也屬于制造業大王,并且是生活制造業。
老干媽的學歷是中國女富豪里最低的,文盲,但是她的人品,確實是中國女富豪里數一數二的。在中國女富豪里,大部分都是黑心的房地產商,金融大鱷,如果現在鬧革命,這些人都是要被當場抄家,當場槍斃的,是要滅九族的。女富豪里和老百姓生活直接相關的,很少,有一個中國味千拉面總裁,是個女的,在湯底料曝光后,她現在幾乎成為了中國食品界的“天字一號女騙子”,味千拉面從排隊到現在的一家一家關門,也是她肯夢拐騙的報應。還有一個張蘭,俏江南集團總裁,通過逃稅起家的餐飲業暴發戶,她逃稅漏稅幾乎成了公開的秘密,聽說馬上就要針對其進行全面查帳。還有云南藏藥的創始人,是個女博士,她通過竊取國家天字號專利,從一個學者轉換為了商人。雖然老干媽是一個文盲,也正常不到哪里去,但是比起上面這些槍斃鬼,要好得多。
去年有人曝光,老干媽發財后翻臉不認人。結果老干媽哭了,雖然現在她已經是個超級暴發戶,但是她仍然資助很多窮學生吃飯。她說貴州還是一個窮地方,她自己的能力也很有限。
老干媽擁有公司90%的股份,是公司的董事長,但是公司沒有董事會,只有部門經理,但是老干媽也不管他們,她只管辣椒醬的開發以及重大決定,但是作為一家公司,該做的重要決策其實都做出來了。不過老干媽最近迷上了打官司。
因為貴州老干媽在商標注冊的時候以“干媽”(干第四聲)是不雅詞匯,不能注冊。但是湖南有一家辣椒廠卻通過人際關系,注冊了“老干媽”的商標,而全國這樣的仿冒情況,還有100多家,就算現在,仍然有10多家冒充的。
本來是一個傳說級別的窮鬼,看著天,看著地,卻成功了。那么成功的秘訣究竟是什么?其實老干媽是一個非典型性商業成功,因為一般商業成功,都是通過大量的欺騙,壓榨手段實現的。但是老干媽卻在深山老林里開了一家社會主義的工廠,員工工資很高,福利很高,隨著流水線投產,工作壓力越來越小。通過真材實料,開辟了調味料界的奇跡。不得不說,老干媽辣醬的確很好吃,雖然有時候你也不知道買一瓶回來要怎么吃,不過我反正是當零食吃的,心情好了挖一塊。如果她的辣椒醬不好吃,那也沒人會去吃了。
但是老干媽非典型的另外一個地方,就是辣椒醬的特殊性。你吃東西,總會吃膩,因為口味會膩,但是辣不是一種口味,而是一種基本味道。老干媽通過改變這種基本味道,來讓你花錢買她的醬,無論怎么都是吃不膩的。
老干媽是1984年成立的。
1996年量產后,迅速成為中國的熱點。老干媽是中國最大的辣椒生產商。主要生產調味豆豉、調味雞油椒、麻辣蔬菜、調味腐乳等20多個系列產品。
在大多數國外購物網站上,老干媽被直接翻譯成“老干媽”和“教母”。2012年7月,美國一家奢侈品電子商務公司gilt將老教母視為高貴的調味品,以11.95美元(約合7.74英鎊,約合人民幣79.1元)的價格搶購了兩瓶。
老干媽的創始人介紹:
一位農村婦女一天沒上學,只能寫自己的名字,短短6年時間,就創辦了一家資產13億元的企業。
創造這個真實童話的農村婦女叫陶華碧。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但說到她的“老干媽辣醬”,大家都知道。陶華碧是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老干媽。
陶華碧由于家里貧窮,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20歲時,她嫁給了206地質隊的一名隊員。但沒過幾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兩個孩子。為了生存,她只能去外地打工和擺地攤。
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和四處撿來的磚頭蓋起了一間簡陋的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面。為了佐餐,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醬,生意十分興隆。有一天,陶華碧起床后感到頭很暈,就沒有去菜市場買辣椒。誰知顧客來吃飯時,一聽說沒有麻辣醬轉身就走。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
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復試制,她制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后,還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后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而麻辣醬卻做多少都不夠賣。
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醬賣完后,吃涼粉的客人就一個也沒有了。她關上店門,走了10多家賣涼粉的餐館和食攤,發現他們的生意都非常好,因為這些人做佐料的麻辣醬都是從她那里買來的。從那之后,她再也不單獨賣麻辣醬。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陶華碧舍棄了苦心經營多年的餐廳。1996年7月,她租借貴陽市南明區云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聘了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麻辣醬,定名為“老干媽”麻辣醬。
辦廠之初的產量雖然很低,可當地的涼粉店還是消化不了,陶華碧親自背著麻辣醬,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單位食堂進行試銷。不過一周的時間,那些試銷商便紛紛打來電話,讓她加倍送貨。一年后,“老干媽”麻辣醬經過市場的檢驗,在貴陽市穩穩地站住了腳。
擴展資料:
1997年8月,“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
自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以來,在貴州省、市、區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在企業創始人陶華碧女士的帶領下,全體老干媽企業的員工秉承“誠信為本,務實進取”的企業精神,通過艱苦創業,已經發展成為全國知名企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
目前老干媽公司已形成日產量120萬瓶辣椒制品的生產能力 ,主要生產風味豆豉、油辣椒、鮮牛肉末、水豆豉、風味腐乳等20余個系列產品,是目前國內生產及銷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產企業。
2012年7月,美國奢侈品電商Gilt?把老干媽奉為尊貴調味品,限時搶購價。美國“老干媽”絕對算得上是“來自中國的進口奢侈品”。老干媽入選2014年中國最有價值品牌500強榜單,以160.59億元的品牌價值名列第151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老干媽。
老干媽不是外國企業,而是中國著名的辣椒醬品牌。因為它的味道很好,所以受到了各國人民的喜愛,目前老干媽是面向全世界銷售的一個企業。
眾所周知老干媽(陶華碧)牌油制辣椒是貴州地區傳統風味食品之一,這個品牌是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該公司成立于1997年,位于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見龍洞路138號。眾所周知老干媽是個家族企業,它的上層管理者一直都是陶華碧和她的孩子們。其實很多人都在勸老干媽上市,這樣他們的身價就可以上漲百倍甚至千倍。據說陶華碧的兒子曾經心動過,但是陶華碧本人是不認可的。因為一旦有其他資金注入,他們就有可能失去公司的管控權。他們沒有上市,股權一直把控在陶華碧和她子女手里,股東們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生產基地和原材料都是中國的,所以肯定不是外國企業。
要知道老干媽之所以能夠成為全世界人心中的“女神”,就是因為它一直沿用傳統工藝精心釀造,具有優雅細膩,香辣突出,回味悠長等特點。據說為了保證老干媽的味道數十年不變,是因為他們一直使用的是貴州本地的辣椒。其實中途陶華碧曾經退居二線,把公司交給子女管理。她的兒子為了節約成本所以使用了外地的辣椒,這樣導致老干媽的味道有了差異,顧客紛紛表示,已經不是從前的味道了。也是那段時間,老干媽遭遇了從未有的危機。最后還是陶華碧從新出山,又做出了熟悉的味道。他們是連調味料都要牢牢控制的企業,肯定無法接受喪失企業控制權, 整個企業都是控制在中國人手里的。
南明老干媽注冊成立于1997年10月,注冊資本1000萬元。成立之初,公司由陶華碧全資出資成立。也就是說,當時陶華碧是擁有老干媽100%的股權的。目前從公布的南明老干媽最新股東信息一欄顯示,公司股東由李貴山、李妙行兩人組成。而陶華碧仍是老干媽法定代表人,仍擔任公司董事長一職,李貴山出任監事,李妙行 在南明老干媽任職,擔任南明老干媽總經理。不管是股權還是控制權,老干媽都沒有被外國人所染指,并且每年都會給國家貢獻很多稅收,所以它肯定是個中國企業呀。
老干媽是貴州省的特產。
老干媽是貴州地區的傳統風味食品之一,它是一種辣醬,味道香辣,回味悠長,是居家必備調味品之一。1934年的時候,陶碧華女士推出了擁有獨特味道的辣醬,這種口味的辣醬讓眾多食客大飽口福,這讓陶碧華女士的名聲有了提高。到了1996年,這種味道的辣醬開始批量生產,迅速風靡全國。
眾所周知,貴州是國內重要的辣椒生產地,不是說他們那里的辣椒產量有多高,而是貴州的辣椒最有辣椒味,說白了就是辣度高,因此老干媽在貴州就這樣誕生了,據說老干媽是品牌創始人一次自己做辣椒醬的嘗試,意外發現了這個配方做出來的醬特別好吃。
創始人介紹
老干媽創始人是陶華碧,1947年出生于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由于家里貧窮,陶華碧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的一條街邊,用四處揀來的磚頭蓋了個簡陋的“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面。
為了贏得顧客,她冥思苦想,琢磨出了別人沒有的獨到的“絕點子”:別人不過是加點胡椒、味精、醬油和小蔥等材料,她特地制作了專門拌涼粉的作料麻辣醬。這個點子一實施,生意果然十分興隆。機敏的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苦苦地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復試制,她制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了。
1996年7月,陶華碧借南明區云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麻辣醬,定名為“老干媽麻辣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