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給大家分享一下覬覦怎么讀,很多人還不知道這一點。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笞讀chī。
詳細解釋:
1、動詞
(1) (形聲。從竹,臺聲。本義:用竹板、荊條擊) 用鞭、杖、竹板抽打。
笞,擊也。——《說文》
笞者可以教之也。——《漢書刑法志》
捶笞臏腳。——《荀子正論》
(2) 又如:笞楚(笞是竹片,楚是荊條。用竹片荊條等物責打);笞撻(用板子、棍子拷打);笞服(拷打而使屈服)。
2、名詞
古代用鞭子或竹板拷打的刑罰 。如:笞杖(笞刑用的木杖);笞決(用刑決獄)。
秦律有“笞十”、“笞五十”的規定。漢代亦有笞刑。文帝除肉刑,“當劓者,笞三百;當斬左趾者,笞五百”,用笞來代替肉刑,變成了懲罰重罪的一種手段。景帝時,因加笞與重罪無異,往往笞未畢而人已死,幸而不死,亦不可為人,故減笞五百為三百,三百為二百。不久,又改三百為二百,二百為一百。
同時定《箠令》(見刑具),規定以竹代小荊,箠長五尺,本一寸,末半寸,皆削平其節。笞臀部,于笞時中途不得更人。自是,受笞者得全。然酷吏猶以為威,故笞仍為重刑。魏晉時亦有笞刑,但婦女受笞刑不得笞臀而笞背。南北朝時的杖刑,實即隋以后的笞刑,且多作為流刑、徒刑的附加刑,其數在二百以下不等。如梁朝髡鉗五歲刑及贖之者,皆笞二百。
北魏徒刑亦附加鞭笞。北齊流刑除加鞭一百外,又加笞一百。耐罪除各加鞭一百外,五歲刑加笞八十,四歲刑加六十,三歲刑加四十,二歲刑加二十,一歲刑不加笞。北周流刑各加鞭一百外,又按途距分別加笞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徒刑除加鞭刑外,亦附加笞刑。徒一年加笞十,二年加二十,三年加三十,四年加四十,五年加五十。
笞的讀法為:chī
笞組詞:
鞭笞、笞刑、笞杖、笞撻、笪笞、杖笞、榜笞、笞殺、笞責、掠笞、髡笞、笞棰、笞鞭、笞罰、系笞、笞捶、笞戮、笞髡、笞辱、譴笞、笞譴、撻笞、笞掠、搒笞、箠笞、笞撲、捶笞、笞法、督笞、笞鬭、笞箠、笞婦翁、鞭麟笞鳳、鞭笞鸞鳳、笞罪、擊笞、教笞、笞靳、笞擊。
鞭笞造句:
1、書籍是培育我們的良師,無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語和訓斥,不收學費,也不拘形式。
2、永不沉睡的良心,不斷的鞭笞著人們。蒙田。
3、因為兒童應該很少受到鞭笞的懲罰,所以我覺得斥責過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結果,差不多也是同樣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時可以減少孩子對父母的尊敬。
4、秦始皇鞭笞天下,建阿房宮,筑萬里長城,人民深受其苦。
5、陽光的炙烤是對車子排出尾氣的鞭笞,大雨的侵襲是對車子發出噪聲的鞭撻,寒風的呼嘯是對車子污染環境的叱責。世界無車日,讓我們走下車子,讓環境少一分污染,讓城市多一分清凈。
6、那些感冒天下之大不韙者將會面臨處罰甚至鞭笞的酷刑.。
7、她會為他們哭泣還是將他們鞭笞?。
“笞” 的讀音是 chī。
1、笞的相關知識
(1)拼 音 :chī
(2)部 首: 竹
(3)筆 畫: 11
(4)五 筆: TCKF
(5)釋義 :
1.用鞭杖或竹板打:鞭~。
2.古代用竹板或荊條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罰:~刑。
2、“笞”為謎底的謎語
遠山翠竹鳥飛鳴(打一字)。
3、笞的詞組
(1)鞭笞[biān chī] 用鞭子抽打。
(2)笞罰[chī fá] 拷打責罰。
(3)笞撻[chī tà] 拷打。
(4)笞鞭[chī biān] 拷打。
(5)督笞[dū chī] 杖罰;責打。
(6)笞殺[chī shā] 謂拷打致死。
(7)擊笞[jī chī] 鞭笞示罰。
(8)髡笞[kūn chī] 亦作“髠笞”。古代刑罰。剃去須發,鞭打身體。
(9)笞決[chī jué] 用刑決獄。
(10)撻笞[tà chī] 用鞭和竹板子打。
(11)笞鬭[chī dòu] 搏擊。
(12)笞詬[chī gòu] 打罵。
(13)棰笞[chuí chī] 鞭打。
(14)笞杖[chī zhàng] 指古代的笞刑與杖刑。
笞
【拼音】:[chī]
【字義】:1.用鞭杖或竹板打:鞭~。2.古代用竹板或荊條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罰:~刑。
笞撻[chī tà]
知識擴展:
笞撻的意思:笞撻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chī tà,意思是拷打。
笞的解釋 :用鞭杖或竹板打。鞭笞: 古代用竹板或荊條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罰。
出自《書·益稷》“撻以記之”孔傳。明·張居正《與南臺長言中不干外政書》:“張進本一火者耳,酒潑放肆,送內守備笞撻之,革其管事,法如是足矣。”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小不如意,呵譴笞撻。”
相關詞語
笪笞,笞杖,鞭麟,笞鳳,笞刑,掠笞,髡笞,榜笞,笞法,笞辱,笞殺,笞捶,笞髡。
鞭笞,讀作biān chī。
釋義:1,用鞭子抽打。2,比喻征伐。
1,用鞭子抽打。
出典:〈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使王良 操左革而叱咤之,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馬不能行十里。”
2,比喻征伐。
出典:〈漢書.陸賈傳>:“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諸侯,遂誅項羽。”
鞭撻讀音:biān tà,鞭笞讀音:biān chī 。
鞭的聲母是b,韻母是ian,聲調是一聲;
撻的聲母是t,韻母是a,聲調是四聲;
笞的聲母是ch,韻母是i,聲調是一聲。
擴展資料
鞭撻近義詞:鞭策
拼音: [ biān cè ]。
意思:鞭和策都是趕馬前進的工具。現比喻鼓舞、督促、推動人前進。
引證:巴金 《寒夜》十三:“ 周主任 的表情和吳科長的眼光似乎在鞭策著他走向著‘死’。”
例句:父親的話,讓我讀懂了他平凡而多舛的一生,更讓我有了人生的標桿。第一句話時時警醒著我,公私分明,清白一生;第二句話時時鼓舞著我,腳踏實地,老實一生;第三句話則時時鞭策著我,無私無我,豁達一生!
笞 【拼音】:[chī] 【字義】:1.用鞭杖或竹板打:鞭~。2.古代用竹板或荊條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罰:~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