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2文化秦嶺淮河以北是什么地區以南是什么地區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秦嶺淮河以北是什么地區以南是什么地區,秦嶺淮河以北的省有哪些省份,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秦嶺淮河以北的省份有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新疆、內蒙古、寧夏、山西、山。
知識拓展:
秦嶺-淮河線是中國(特別是東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此線的南面和北面,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或是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秦嶺是橫亙于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與昆侖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陜西。在陜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山脈南部一小部分由陜西延伸至湖北省鄖縣。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里,南北寬數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氣候上的分界線:
①秦嶺淮河線一線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
②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③以北溫度帶屬暖溫帶,以南溫度帶屬亞熱帶。
④以北屬半濕潤地區,以南屬濕潤地區。
秦嶺以南包括:蘇、浙、閩、粵、貴、贛、云、川、渝、瓊、臺等省市。
淮河以北包括:黑、吉、遼 、京、津、冀、 新疆、 內蒙古、 寧夏 、山西、 山東等省市。
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秦嶺南北氣候變化,人文景觀、生活習俗等方面的不同。
擴展資料:
1、南北分界線的的位置:
廣義的秦嶺是橫亙于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與昆侖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陜西。
在陜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山脈南部一小部分由陜西延伸至湖北省鄖縣。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里,南北寬數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2、南北分界線的歷史意義:
以水土保持為目的的水利建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自古就有堯舜禹治水的傳說,宋金戰爭以后,南宋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南宋保持著傳統,金國推行了改革,改旱澇保收農田為連片的旱地,以馬代船,這次改革導致農業生產靠天吃飯,不穩定,是南富北窮的轉折點。
由于沒有注重水土保持,沒有給水留出空間,所以容易發生洪澇災害、水土流失和干旱和土地荒漠化,致使農業平均產量低,供水困難,經濟不能可持續發展,成為中國經濟中心從北方轉向南方的轉折點。中原地區的農業不再富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南北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800MM等降水量線, 傳統意義上南北方分界線, 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線,一月份0度等溫線, 水稻小麥種植分界線, 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濕潤與半濕潤的分界線,亞熱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河湖冬季結冰,每當冬季來臨,北風呼嘯,大部分的樹會落葉,不落葉的樹葉多呈針狀,叫做針葉樹.由于北方地區年降水量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變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時間也比較短,河流的含沙量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區則正好相反,冬季不結冰,樹木不落葉,一年四季常綠.河流的水量較大,水位變化不大,汛期時間長,河水含沙量較小. 。
從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習俗來看,秦淮南北的差異就更明顯.北方耕地為旱地,主要作物為小麥和雜糧,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南方則主要是水田,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葉等亞熱帶經濟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人們平常所說的“北麥南稻,南船北馬”是這種差異的真實寫照. 。
秦嶺—淮河一線經過甘、陜、豫、皖、蘇等省,是中國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南、北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生產等方面,都有顯著差異.。
秦嶺淮河一線穿過四川、甘肅、陜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蘇等7個省。
秦嶺淮河一線,作為中國地理中的一個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論述是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提出的。
此線的走向為,西起與青藏高原相接的西秦嶺余脈(E104°15′、N32°18′),經四川省的平武縣、青川縣,甘肅省的文縣、康縣。
陜西省的寧強縣、略陽縣、勉縣、留壩縣、城固縣、洋縣、佛坪縣、寧陜縣、鎮安縣、旬陽縣、商南縣。
湖北省的鄖西縣,襄陽市、棗陽市,河南省的西峽縣、淅川縣、內鄉縣、鄧州市、新野縣、唐河縣、泌陽縣、確山縣、駐馬店市、汝南縣、平輿縣、新蔡縣。
安徽省的臨泉縣、阜陽市、利辛縣、鳳臺縣、淮南市、懷遠縣、蚌埠市(北距蚌埠市區約4.67公里)、五河縣。
江蘇省的泗洪縣、洪澤縣、淮安市(北距淮安市區約5.68公里)、漣水縣、阜寧縣、濱海縣、射陽縣等縣(市)蜿蜒而下,止于東海海濱(E120°21′,N34°05′),總長度約1666.28公里。
秦嶺淮河一線地理意義:
1、秦嶺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嶺淮河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
3、秦嶺淮河是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4、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冬季一般結冰。
5、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秦嶺淮河以北為暖溫帶。
6、秦嶺淮河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夏季,秦嶺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溫多雨。冬季,秦嶺淮河以南溫和少雨,秦嶺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南北方地區分界線。
8、中國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線。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秦嶺—淮河一線。
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是以秦嶺淮河一線。秦嶺淮河以北就是北方地區,包括北京、河北、山東、山西、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甘肅、天津、河南、東北等省份。北方主要城市有北京、天津、沈陽、濟南、青島、長春、西安、鄭州、大連、太原、呼和浩特、哈爾濱、唐山、洛陽、蘭州、秦皇島等!!!
淮河流經河南南部地區,因此河南省大部分地區都位于淮河以北,地級市中除了信陽以外的城市都位于淮河以北,包括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平頂山市、焦作市、鶴壁市、新鄉市、許昌市等。
淮河位于中國東部,介于長江與黃河之間,是中國七大河之一。古稱淮水,與長江、黃河和濟水并稱“四瀆”,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
淮河干流發源
河南省桐柏縣桐柏山老鴉叉,東流經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四省,淮河下游水分三路。主流通過三河閘,出三河,經寶應湖、高郵湖在三江營入長江,是為入江水道,至此全長約1000公里。
另一路在洪澤湖東岸出高良澗閘,經蘇北灌溉總渠在扁擔港入黃海,全長168公里;第三路在洪澤湖東北岸出二河閘,經淮沭河北上連云港市,經臨洪口注入海州灣。2003年開通了淮河入海水道,自二河閘下游,緊貼蘇北灌溉總渠北岸入海。
秦嶺淮河一線穿過甘肅、四川、陜西、河南、安徽、江蘇6 個省份 以北包括:黑吉遼 京津冀 新疆 內蒙 寧夏 山西 山東。
A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我國行政區劃的相關知識。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有:黑為黑龍江,晉為山西省,內蒙古為內蒙古自治區,甘為甘肅省,寧為寧夏,魯為山東省,豫為河南省,位于以南地區的有:川為四川省,蘇為江蘇省,皖為安徽省,鄂為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