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3美食撲克的由來與四季星期日的關系
大家好,本文將圍繞撲克的由來與四季星期日的關系展開說明,撲克的由來與四季星期日有關嗎是一個很多人都想弄明白的事情,想搞清楚撲克的來歷起源秒懂百科需要先了解以下幾個事情。
由來
撲克是流行全世界的一種可娛樂可賭博的紙質玩具。因其玩法不同,故俗稱為紙牌、萬六、媽九等,稱謂不一。其標準名稱撲克是poker的音譯。
關于撲克牌的起源還不能完全確定,不過一般認為是由法國塔羅牌演變而成。
早期的撲克牌很可能是在14世紀末葉由埃及傳入歐洲的。
15世紀時通常把K當成是最大的牌,A則是最小的牌。將A(ACE)當成最大、2當成最小的方式可能是從十八世紀晚期法國大革命后才開始的。現今國內一般則是以鬼牌最大、2次之、A為第三大、后接K的打法。
“鬼牌”(JOKER)是美國的發明,然后隨著撲克一起傳回歐洲。
最早撲克牌張數,各地不一。意大利的每副78張,德國的每副32張,西班牙的每副40張,法國的每副52張。以后成為國際性撲克牌每副52張,再加上”丑角“(Joker,亦稱大小王或大小鬼)兩張,共54張。至此,撲克牌上花色、點數及k、q、j圖案,基本上定型了。
撲克牌分四種花色,分別是黑桃、紅桃(或紅心)、方角、梅花。四種花色有不同稱呼。法國人稱“矛、心、方形、丁香葉”,德國人稱“葉、心、鈴、橡樹果”,意大利人稱為“劍、硬幣、棍、酒杯”。
后來西方人根據天文學中的歷法,把這種紙牌游戲卡片統一內容,定為54張,四種花色。這樣,經過長久時間的演變,逐漸趨于一致。
撲克牌玩法有很多種,最普通的有橋牌、打百分、釣紅點、拍百、21點、24點等,不一而足。由于撲克牌的牌數符合天文學的歷法,故有撲克是歷法的縮影的說法,理由是:
撲克牌54張,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兩張副牌大貓代表太陽,小貓代表月亮;桃、心、方、梅表示春、夏、秋、冬四季。
紅色牌代表白晝,黑色牌代表黑夜;每一季13個星期與撲克每一花色的牌數正好是13張,52張牌的點數相加是364,再加上小貓的一點,是365,與一般年份天數相同;如果再加大貓的一點,那就正好是閏年的天數。撲克牌的K、Q、J共有12張,既表示一年有12個月,又表示太陽在一年中經過12個星座。
撲克不僅有紙制的,還有許多其他材質的。有景泰藍包金的撲克、金箔銀箔做的撲克、水晶撲克、瑪瑙撲克、象牙撲克、象骨撲克、牛角牛骨撲克、竹制撲克、有機玻璃撲克、玻璃鋼撲克……這些撲克牌都是用來收藏的,很少用來打。
比如瑪瑙撲克、象牙象骨撲克、牛角牛骨撲克雖然都被做成了麻將的形狀,但玩的時候還是撲克的玩法。另外還有許多異型撲克,如圓形、圣誕樹形、鞋形、三角形、雪人形……
擴展資料:
象征
扣掉鬼牌,52張象征全年52個星期。黑桃?、紅心?、梅花?、方塊?與四季有關。每季13張,代表一季13星期。每種圖案13張之點(1-13)加起來是91點,而每季也是91天。
鬼牌則代表多出的日子(以最多日子數的年份計算,即閏年,閏年有366天,即52星期再加上2天,再加上的2天就是代表2張鬼牌)。此外,全牌只有兩種顏色,紅色代表白天,黑色代表夜晚。
其中黑桃代表橄欖葉,象征和平;梅花為三葉草,意味著幸運;方塊呈鉆石形狀,象征財富;而紅桃為紅心型,象征智慧和愛情。
此外也有研究指出,黑桃、紅心、方塊、梅花的圖案與中世紀的階級有關:黑桃?(spade)是由意大利語的“劍”――Spada而來,即是貴族的象徴;
紅心?則是由“圣杯”變形而來,象征圣職者;方塊?由“貨幣”變形而成,象征商人;最后,梅花?是由象征農夫的“棍棒”變形而成,以前的紙牌上會在農夫的棍棒印上梅花,隨著后代傳承省略棍棒而只剩下梅花。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撲克·
?“撲克”一詞是英文“poker”的譯音,poker是playingcards一詞的簡單寫法,是游戲紙牌或游戲卡片的意思。據考證,撲克的故鄉是中國,它起源于中國的葉子戲。發明葉子戲的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張遂(一行和尚),因為紙牌只有樹葉那么大,故稱葉子戲。在宋代文豪歐陽修《歸田錄》中也有記載:“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其后有葉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備檢用者,卷軸維數,幫以葉子寫之。”從當時的文字中不難看出,文人是用葉子做文字游戲,漸漸發展為葉子戲,后來,馬可波羅將這一古老神奇的文字游戲帶到了歐洲。所以說,撲克是融合了東西方文化,集合了人類的聰明才智,才形成了今天這樣的擁有最多玩家的國際游戲。
撲克花色的由來是什么?撲克傳到歐洲以后,各國都以本國的民族文化對四種花色給予不同的認識和解釋。
德國人理解為樹葉、鈴鐺、橡樹果和紅心。
意大利人理解為寶劍、硬幣、拐杖和酒杯。
瑞士人理解為橡樹果、鈴鐺、花朵和盾。
西班牙人理解為寶劍、硬幣、酒杯和橄欖枝。
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能在世界各地見到這些撲克,然而,由法國人于1392年創造的黑桃、方塊、梅花和紅桃的模式,被世界各國認同并逐漸得到統一。
關于撲克牌的起源還不能完全確定,不過一般認為是源自于十二、十三世紀南宋時期傳出的中國的葉子戲。另一個較廣泛認定是相傳由塔羅牌演變而成。
早期的撲克牌很可能是在14世紀末葉由埃及傳入歐洲的。
15世紀時通常把K當成是最大的牌,A則是最小的牌。現在將A當成最大、2當成最小的方式可能是從十八世紀晚期法國大革命后才開始的。
“鬼牌”(JOKER)是美國的發明,然后隨著撲克一起傳回歐洲。
撲克的由來,源遠流長。人們只知道撲克傳自外國歐洲,其實紙質玩具,起源于中國。
遠在古代周朝初,傳說年幼的周成王在宮庭中與弟弟叔虞就曾玩一種“削桐葉為圭”的游戲。那時尚未發明紙張,故以樹葉為玩具。唐、宋時代,中國的祖先發明了一種紙牌,既可游戲,亦可賭博,稱“葉子戲”。又有傳說大將軍韓信為了使士兵減少鄉愁,在軍中發明了一種供娛樂用的紙牌,因其只有樹葉大小,故稱之為葉子戲。上自文人學士,下至平民百姓,均樂此不疲。到了明、清時期,“葉子戲”紙牌,每副有40張,分4類。牌上圖案,品目甚多,有人物、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等。清末至民國后,紙牌長約8厘米,寬約2厘米,人們稱紙牌。建國前后,潮汕民間還盛行紙牌賭博,玩法由簡單的排列式而逐漸趨多種多樣,每張紙牌上繪印1至10點的數碼,或繪印上象棋上的“帥、仕、相、車等32字,分紅、青、黑、白4色,共64張,作為排列式賭博。2至4人共賭。
大約公元13世紀,這種紙牌戲,傳到歐洲,經過一段時期,紙牌演變為卡片,逐漸形成了普遍的撲克牌,成為國際性紙牌。
最早撲克牌張數,各地不一。意大利的每副78張,德國的每副32張,西班牙的每副40張,法國的每副52張。
以后成為國際性撲克牌每副52張,再加上”丑角“(Joker,亦稱大小王或大小鬼)兩張,共54張。至此,撲克牌上花色、點數及k、q、j圖案,基本上定型了。
撲克牌分四種花色,分別是黑桃、紅桃、方角、梅花。四種花色有不同稱呼。法國人稱“矛、心、方形、丁香葉”,德國人稱“葉、心、鈴、橡樹果”,意大利人稱為“劍、硬幣、棍、酒杯”。
后來西方人根據天文學中的歷法,把這種紙牌游戲卡片統一內容,定為54張,四種花色。這樣,經過長久時間的演變,逐漸趨于一致。
撲克牌玩法有很多種,最普通的有橋牌、打百分、釣紅點、拍百、21點、24點等,不一而足。由于撲克牌的牌數符合天文學的歷法,故有撲克是歷法的縮影的說法,理由是:
撲克牌54張,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兩張副牌大貓代表太陽,小貓代表月亮;桃、心、方、梅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紅色牌代表白晝,黑色牌代表黑夜;每一季13個星期與撲克每一花色的牌數正好是13張,13張牌的點數相加是364再加上小貓的一點,是365,與一般年份天數相同;如果再加大貓的一點,那就正好是閏年的天數。撲克牌的k、q、j等共有12張,既表示一年有12個月,又表示太陽在一年中經過12個星座。
撲克不僅有紙制的,還有許多其他材質的。有景泰藍包金的撲克、金箔銀箔做的撲克、水晶撲克、瑪瑙撲克、象牙撲克、象骨撲克、牛角牛骨撲克、竹制撲克、有機玻璃撲克、玻璃鋼撲克……這些撲克牌都是用來收藏的,很少用來打。比如瑪瑙撲克、象牙象骨撲克、牛角牛骨撲克雖然都被做成了麻將的形狀,但玩的時候還是撲克的玩法。另外還有許多異型撲克,如圓形、圣誕樹形、鞋形、三角形、雪人形……
撲克牌所代表的意義
撲克牌若去除鬼牌,則剩下五十二張,這五十二張正代表了一年有五十二周,而那鬼牌即代表了閏年。
接著,我們來看看撲克牌中所蘊含的其他意思。撲克牌有紅心、方塊、梅花、黑桃四種圖案,分別代表了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一季有十三周,所以從A到K共有十三張;一年有十二個月,所以圖神有十二張: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所以撲克牌上的數字全部加起來是三百六十五;另外,一年中有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所以撲克牌也是一半紅的,一半黑的。
看完以上的解說,你是不是感到很驚訝呢?原來撲克牌中蘊藏這么多玄機,自己以前怎么都沒注意到?其實撲克牌所透露出來的訊息不止這些,以下我們將為你細細介紹!
========================= 。
撲克牌是歷法的縮影:
54張牌中,2張是副牌,分別代表太陽與月亮,其它52張牌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分別用桃、心、梅、方塊來表示,其中黑桃、梅花代表黑夜、紅心、方塊代表白晝。
每個季度有13個星期,撲克牌每個花色正好為13張牌。每個季度平均為91天,13張牌的點數加起來正好是91點。
撲克牌中的J、Q、K共有12張,表示一年有12個月。
4種花色點數之和是364,再加大王的一點為365,是一年的天數,若再加小王一點為366,正好是閏年的天數。
另外,撲克牌中的四個花色還有不同寓意:黑桃表示橄欖葉,象征和平;紅桃是心形,表示智慧;梅花傲霜雪,表現堅強;方塊表示鉆石,意味著財富。四種花色是人們在一年中的美好愿望。
========================= 。
早期風行歐洲上流社會的撲克牌是手工制作的。到15世紀后,隨著印刷術的發展,撲克牌開始采用印刷方式制作,使得撲克牌開始在民間廣泛流傳。早期各國撲克牌張數不一,如意大利為22張,德國為32張,西班牙為40張,法國為52張,直到現在我們仍可從這些國家看到以上張數的撲克牌。現在我們通常見到的54張撲克牌是由1392年法國開始出現的52張撲克牌的模式,外加大、小王演變而來的。后來,各國撲克牌張數逐漸統一為現在的54張模式。
TextTextText撲克牌分為四種花色:黑桃、方塊、梅花和紅桃。各國人民都以本國民族文化對四種花色給予不同的文化闡述。法國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矛、方形、丁香葉和紅心;德國人把四種花色理解為樹葉、鈴鐺、橡樹果和紅心;意大利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寶劍、硬幣、拐杖和酒杯;瑞士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橡樹果、鈴鐺、花朵和盾牌;英國人則將四種花色理解為鏟子、鉆石、三葉草和紅心。
為什么要以這四種圖案作為撲克牌的花色,歷來說法很多。比較集中的說法有以下兩種: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代表當時社會的四種主要行業,其中黑桃代表長矛,象征軍人;梅花代表三葉花,象征農業;方塊代表工匠使用的磚瓦;紅桃代表紅心,象征牧師。另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來源于歐洲古代占卜所用器物的圖樣,其中黑桃代表橄欖葉,象征和平;梅花為三葉草,意味著幸運;方塊呈鉆石形狀,象征財富;而紅桃為紅心型,象征智慧和愛情。
撲克牌的54張模式解釋起來也非常奇妙:大王代表太陽、小王代表月亮,其余52張牌代表一年中的52個星期;紅桃、方塊、梅花、黑桃四種花色分別象征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種花色有13張牌,表示每個季節有13個星期。如果把J、Q、K當作11、12、13點,大王、小王為半點,一副撲克牌的總點數恰好是365點。而閏年把大、小王各算為1點,共366點。專家普遍認為,以上解釋并非巧合,因為撲克牌的設計和發明與星相、占卜以及天文、歷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撲克牌中的J、Q、K是英文中侍從、王后、國王的縮寫,12張人頭牌分別代表歷史上某個人物:
黑桃K是公元前10世紀的以色列國王索洛蒙的父親戴維,他善用豎琴演奏,并在圣經上寫了許多贊美詩,所以黑桃K畫面上經常有豎琴圖樣。
紅桃K是查爾斯一世弗蘭克國王,他叫沙勒曼,是四張國王牌中唯一不留胡須的國王。
方塊K是羅馬帝國的國王、名將和政治家凱薩,是四張國王牌中唯一一張側面像。
梅花K是最早征服世界的馬其頓帝國國王亞力山大,他的衣服上總是佩戴著配有十字架的珠寶。
黑桃Q是希臘的智慧和戰爭女神帕拉斯·阿西納,是四張皇后牌中唯一手持武器的一位皇后。
紅桃Q、方塊Q分別是朱爾斯和萊克爾皇后。
梅花Q名叫阿金尼,由女王(Regina)一詞而來,她手持薔薇花,表示英國以紅色薔薇花為標志的蘭開斯特王族和以白色薔薇花為標志的約克王族經過薔薇戰爭后終于和解,將雙方的薔薇花結在一起。
黑桃J和方塊J分別為查爾斯一世的侍從霍克拉和洛蘭。
紅桃J為查爾斯七世的侍從拉海亞。
梅花J是阿瑟王故事中的著名騎士蘭斯洛特。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把反映本國文化、民俗和風貌的有代表性的畫面印在撲克上。這種花式撲克將知識性、娛樂性、觀賞性融為一體,歷史、人物、風光、建筑、文學、藝術、動植物、教育等等無所不包,堪稱小百科全書,深受廣大撲克牌愛好者和收藏者的歡迎。消費者在用撲克進行娛樂的同時,既增長了知識,又得到了一次次美的享受。
撲克(poker)有兩種意思,一是指撲克牌,也叫紙牌(playing cards),另一個是指以用紙牌來玩的游戲,稱為撲克游戲。 關于撲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法國、比利時、意大利還有埃及、印度、朝鮮等國的部分學者認為發明地應歸屬己國,但終因無確鑿的史料可究,至今尚無定論;莫衷一是,現在較被中外學者所普遍接受的觀點就是現代撲克起源于我國唐代一種名叫“葉子戲”的游戲紙牌。相傳早在秦末楚漢爭斗時期,大將軍韓信為了緩解士兵的思鄉之愁,發明了一種紙牌游戲,因為牌面只有樹葉大小,所以被稱為“葉子戲”。(“葉子牌”,有兩個手指大小。長8公分,闊2.5公分的“葉子牌”,用絲綢及紙裱成,圖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據說這就是撲克牌的雛形。
十二世紀時,馬可·波羅把這種紙牌游戲帶到了歐洲,立刻引起了西方人的極大興趣。一開始,它只是貴族們的奢侈品,但是因為它造價低廉、玩法多樣,又容易學,很快就在民間流行開來。
中國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法國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矛、方形、丁香葉和紅心;
德國人把四種花色理解為樹葉、鈴鐺、橡樹果和紅心;
意大利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寶劍、硬幣、拐杖和酒杯;
瑞士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橡樹果、鈴鐺、花朵和盾牌;
英國人則將四種花色理解為鏟子、鉆石、三葉草和紅心。
為什么要以這四種圖案作為撲克牌的花色,歷來說法很多。比較集中的說法有以下兩種:
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代表當時社會的四種主要行業,其中黑桃代表長矛,象征軍人;梅花代表三葉花,象征農業;方片代表工匠使用的磚瓦;紅桃代表紅心,象征牧師。
另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來源于歐洲古代占卜所用器物的圖樣,其中黑桃代表橄欖葉,象征和平;梅花為三葉草,意味著幸運;方片呈鉆石形狀,象征財富;而紅桃為紅心型,象征智慧和愛情。
撲克牌的54張模式解釋起來也非常奇妙:
大貓代表太陽、小貓代表月亮,其余52張牌代表一年中的52個星期;
紅桃、方片、梅花、黑桃四種花色分別象征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每種花色有13張牌,表示每個季節有13個星期。
如果把J、Q、K當作11、12、13點,大貓、小貓為半點,一副撲克牌的總點數恰好是365點。而閏年把大、小王各算為1點,共366點。
專家普遍認為,以上解釋并非巧合,因為撲克牌的設計和發明與星相、占卜以及天文、歷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曾有傳說認為,亨利八世是四張K的圖案的模型;現存最古老的英國撲克牌的四張K的人像圖案上,都有與亨利八世一樣的卷曲的向兩邊分開的小胡須和絡腮胡子。又傳說四張Q上的人像圖案的模型,很可能是約克王朝的伊麗莎白皇后,即亨利七世的皇后。法國撲克牌的制造一直是沿著各個廠商自己的路線發展的,到了1813年政府頒布了一個官方批準的設計,對于每一張人頭牌都給予名稱,直到今天還有很多撲克牌沿用這種名稱:
黑桃 紅桃 方片 梅花
K 大衛 查理 凱撒 亞歷山大。
Q 帕拉斯 朱迪思 雷切爾 阿金尼。
J 霍吉爾 拉海爾 赫克托 蘭斯洛待。
黑桃K 大衛是公元前10世紀的以色列國王所羅門的父親大衛,他善用豎琴演奏,并在圣經上寫了許多贊美詩,所以黑桃K畫面上經常有豎琴圖樣。
黑桃Q 帕拉斯是希臘的智慧和戰爭女神帕拉斯?6?1雅典娜,是四張皇后牌中唯一手持武器的一位皇后。
黑桃J 霍吉爾是查理一世(紅桃K)的侍從。
紅桃K 查理一世是四張K中唯一不留胡須的國王。
紅桃Q 是朱迪思王后。
紅桃J 拉海爾是查理七世的侍從。
方片K 凱撒大帝是羅馬帝國的國王,是四張國王牌中唯一一張側面像。
方片Q 萊克爾皇后。
方片J 赫克托是查理一世的侍從。
梅花K 是最早征服世界的馬其頓帝國國王亞力山大,他的衣服上總是佩戴著配有十字架的珠寶。
梅花Q 阿金尼(Argine)一詞是由女王(Regina)一詞經過字母移位而得出的,她手持薔薇花,表示英國以紅色薔薇花為標志的蘭開斯特王族和以白色薔薇花為標志的約克王族經過薔薇戰爭后終于和解,將雙方的薔薇花結在一齊。
梅花J 蘭斯洛待是阿瑟王故事中的騎士。
撲克中的J(JACK)原來用KNAVE(惡棍)一詞,這個詞直到20世紀40年代在英國和歐洲大陸還相當流行,到現在已基本廢棄不用,但在歐洲如瑞典等部分國家,還在使用這個詞。用JACK代替KNAVE一詞之所以能很快得到公眾接受的原因之一,是在記錄或報告牌例時,或者在使用縮寫時,或者在敘述打牌過程時,可以方便地使用JACK一詞的第一個字母J,而過去在用KNAVE這個詞時,就必須使用Kn,如果只用K就會引起混亂。
1840年,鴉片戰爭后外國撲克也隨著洋人進入中國。當時進口的撲克主要是來自于美國和日本,日本撲克因價格便宜而暢銷。1931年,全國掀起抵制日貨運動,提倡國貨,發展實業,上海人黃金生創辦了翠華卡片廠,試制出中國第一批撲克,紅獅牌撲克。 [編輯本段]撲克由來 撲克是流行全世界的一種可娛樂可賭博的紙質工具。因其玩法不同,故俗稱為紙牌、萬六、媽九等,稱謂不一。其標準名稱撲克是poker的音譯。
關于撲克牌的起源還不能完全確定,不過一般認為是源自于十二、十三世紀南宋時期傳出的中國的葉子戲。另一個較廣泛認定是相傳由塔羅牌演變而成。
早期的撲克牌很可能是在14世紀末葉由埃及傳入歐洲的。
15世紀時通常把K當成是最大的牌,A則是最小的牌。現在將A當成最大、2當成最小的方式可能是從十八世紀晚期法國大革命后才開始的。
“鬼牌”(JOKER)是美國的發明,然后隨著撲克一起傳回歐洲。
撲克的由來,源遠流長。人們只知道撲克傳自外國歐洲,其實紙質玩具,起源于中國。
遠在古代周朝初,傳說年幼的周成王在宮庭中與弟弟叔虞就曾玩一種“削桐葉為圭”的游戲。那時尚未發明紙張,故以樹葉為玩具。唐、宋時代,中國的祖先發明了一種紙牌,既可游戲,亦可賭博,稱“葉子戲”。又有傳說大將軍韓信為了使士兵減少鄉愁,在軍中發明了一種供娛樂用的紙牌,因其只有樹葉大小,故稱之為葉子戲。上自文人學士,下至平民百姓,均樂此不疲。到了明、清時期,“葉子戲”紙牌,每副有40張,分4類。牌上圖案,品目甚多,有人物、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等。清末至民國后,紙牌長約8厘米,寬約2厘米,人們稱紙牌。建國前后,潮汕民間還盛行紙牌賭博,玩法由簡單的排列式而逐漸趨多種多樣,每張紙牌上繪印1至10點的數碼,或繪印上象棋上的“帥、仕、相、車等32字,分紅、青、黑、白4色,共64張,作為排列式賭博。2至4人共賭。
大約公元13世紀,這種紙牌戲,傳到歐洲,經過一段時期,紙牌演變為卡片,逐漸形成了目前普遍的撲克牌,成為國際性紙牌。
最早撲克牌張數,各地不一。意大利的每副78張,德國的每副32張,西班牙的每副40張,法國的每副52張。
以后成為國際性撲克牌每副52張,再加上”丑角“(Joker,亦稱大小王或大小鬼)兩張,共54張。至此,撲克牌上花色、點數及k、q、j圖案,基本上定型了。
撲克牌分四種花色,分別是黑桃、紅桃、方角、梅花。四種花色有不同稱呼。法國人稱“矛、心、方形、丁香葉”,德國人稱“葉、心、鈴、橡樹果”,意大利人稱為“劍、硬幣、棍、酒杯”。
后來西方人根據天文學中的歷法,把這種紙牌游戲卡片統一內容,定為54張,四種花色。這樣,經過長久時間的演變,逐漸趨于一致。
撲克牌玩法有多種,最普通的有橋牌、打百分、釣紅點、拍百、21點等,不一而足。由于撲克牌的牌數符合天文學的歷法,故有撲克是歷法的縮影的說法,理由是:
撲克牌54張,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兩張副牌大貓代表太陽,小貓代表月亮;桃、心、方、梅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紅桃、方片代表白晝,黑桃,梅花代表黑夜;每一季13個星期與撲克每一花色的牌數正好是13張,13張牌的點數相加是364再加上小貓的一點,是365,與一般年份天數相同;如果再加大貓的一點,那就正好是閏年的天數。撲克牌的k、q、j等共有12張,既表示一年有12個月,又表示太陽在一年中經過12個星座。
現在的撲克不僅有紙制的,還有許多其他材質的。有景泰藍包金的撲克、金箔銀箔做的撲克、水晶撲克、瑪瑙撲克、象牙撲克、象骨撲克、牛角牛骨撲克、竹制撲克、有機玻璃撲克、玻璃鋼撲克……這些撲克牌都是用來收藏的,很少用來打。比如瑪瑙撲克、象牙象骨撲克、牛角牛骨撲克雖然都被做成了麻將的形狀,但玩的時候還是撲克的玩法。另外還有許多異型撲克,如圓形、圣誕樹形、鞋形、三角形、雪人形……
據了解,全國最大的撲克牌是天津楊旭超收藏的麒麟撲克,長56厘米,寬36.5厘米;最小的撲克牌只有小拇指指甲那么大。
撲克牌與日歷的親密關系
許多人會利用撲克牌進行各種游戲娛樂活動,但懂得撲克經的人恐怕為數不多。撲克是歷法的縮影。
五十四張牌中,有五十二張是正牌,表示一年有五十二個星期;兩張是副牌,大王代表太陽,小王代表月亮;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用桃、心、梅、方來表示,其中紅心、方塊代表白晝,黑桃、梅花代表黑夜。
每一季是十三個星期,撲克中每一花色正好是十三張牌;每一季是九十一天,十三張牌的點數相加正好是九十一。四種花色的點數加起來,再加上小王的一點,是三百六十五。如果再加上大王的一點,那就正好是閏年的天數。
撲克中的 J、Q、K 共十二張牌,既表示一年有十二個月,又表示太陽在一年中經過的十二個星座。
撲克牌中的四種花色,還有不同寓意:黑桃象征橄欖葉,表示和平;紅桃是心形,表示智慧;梅花是黑色三葉,源于三葉草;方塊表示鉆石,意味著財富。這四種花色,是對人們在一年中美好的祝愿。
撲克牌是什么時候出現的?是誰發明的?這兩個問題在國外曾引起爭議。意大利人說: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撲克牌的,是威尼斯人。古代威尼斯商人出外經商,發明了用撲克牌來計算日期和消遣娛樂。法國人說:撲克牌是在1392年時,一個學者專門為有精神病的法國皇帝卻爾斯六世娛樂而設計的。比利時人說:早在1379年時,撲克牌就在比利時出現了。可英國博物館里至今保存著一個瑞士僧侶的文件,里面記載撲克牌在1377年,就已經流傳到瑞士了。
國外還有人認為,撲克牌應是中國人發明的。因為在我國宋代時,民間就流行一種“葉子戲”的紙牌(叫“葉子牌”,有兩個手指大小。長8公分,闊2.5公分的“葉子牌”,用絲綢及紙裱成,圖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他們認為這種紙牌是在明朝或宋、元時期,由商人、傳教士傳到國外去的,西方受此啟發,才改制成現在流行的撲克牌。
撲克牌的設計十分奇妙,它是根據歷法而設計的。一副撲克牌為什么是52張(大、小王除外)呢?原來這是因為一年中有52個星期。撲克牌為什么有紅桃、方塊、草花、黑桃四種花色之分?它象征著一年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因此,我們也不難想到,每種花色為什么都有13張牌,這表示一個季節里有13個星期。
如果我們把54張牌的點數全部加起來,就可以進一步證明撲克牌與歷法的關系。如果把“J”當十一點,“Q”當十二點,“K”當十三點,大、小王各當作半點,把54張牌的點數加起來,恰巧是全年365的總天數。
大、小王牌的設計也有其道理,大王(正司令)代表著太陽,小王代表著月亮。一副牌為什么有紅(紅桃、方塊)、黑(草花、黑桃)之分呢?現在也可懂得其中道理了:紅表示白天,黑表示夜晚。
撲克牌在英文中叫“游戲卡片”,用它玩的游戲叫“撲克”,所以中國人用音譯加意譯的辦法,把它叫作撲克牌,如同摩托車的譯法。撲克牌最初是在什么時候,由誰發明的,現已無從查考。但對于撲克牌起源于東方這一點,大多數研究者確信無疑。
據研究,它的雛型起先流行于印度、中國、埃及一帶,后來由商人,士兵和浪跡江湖的吉普賽人傳入歐洲。早期的歐洲撲克牌是手工制作的,只有王公貴族才能玩。15世紀后,隨著印刷術的發展,撲克牌制作日漸廣泛,牌戲就在廣大群眾中流傳開來。當時流行較廣的撲克牌有3種:78張1副,50張1副和40張1副。經過長期演化,才形成今天的52張加大小王(正副司令)是54張1副,據說,這是法國人發明的。為什么現今的撲克牌偏偏是52張呢?天文學家認為,這正好是1年52個星期的數目;1年分為春夏秋冬4季,撲克牌恰好分成4個花色;如果把1年的4季分開,每季有13個星期,撲克牌的每種花色是13張;如果計算一下撲克牌的總點數,把“J”當11點,“Q”當12點,“K”當13點,大小王來占半點,正好是365點,和1年的總天數相同。閏年就把大小王各當1點。撲克牌中的J、Q、K共12張,表示1年有12個月,還表示太陽在1年中經過12座星座。至于紅黑兩色,分別意味著白晝和黑夜。從數字角度講,它有一定的規律性。因此,它的游戲既有章法可循,又能千變萬化,從而得以廣為盛行而歷久不衰。撲克牌每副有4種不同的花,代表當時社會的4個主要行業。長矛(現在叫黑桃)象征軍人,三葉花(現在叫梅花,草花,草頭)是農業的象征,方塊代表工匠用的菱形磚瓦,紅心象征著牧師。還有一種說法是,4種花式來源于歐洲古代占卜所用器物的圖樣:“黑桃”的鋤形黑色圖案代表橄欖葉,象征和平;“紅桃”是紅心形,象征智慧和愛情;“梅花”的黑色三葉,曾是歐洲的三葉草,它意味著幸運;“方塊”呈現鉆石形狀,象征財富。這種說法反映了歷史的發展:最初的撲克牌只用于占卜,后來逐漸變成了玩具。撲克牌中的J、Q、K分別是jack(侍從),queen(王后)和king(國王)的縮寫。早期的花牌(帶人像的)還曾有過16張的,上邊描繪著形形色色的人物,極不統一,據研究紙牌歷史的人說,它們分別代表著歷史上的一個人物。紅心牌里的國王代表查理,他是一副牌里惟一不蓄胡子的國王。他手里本來是拿斧子,但不知什么時候斧子換成了一把劍。方塊牌里的國王是凱撒,畫的是側面像。黑桃里的國王是《圣經》里的大衛。撲克牌中的4位國王代表中世紀4個王國的君主;希伯來世界(猶太人的別稱),神圣的羅馬帝國,羅馬和希臘。它們象征著西方的文明基礎。最早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撲克中,在國王以下還有貴族,騎士,侍從或無賴漢,后來,在意大利的撲克牌中,用王后取代了貴族,在1780年出品的英國撲克牌上,4個國王分別是英、法、西班牙和普魯士4國君主。到了1813年,伴隨著波旁王朝的復辟,撲克牌上的人物就發展成今天這樣兩頭像了。目前,世界上有不少人在研究撲克牌。1984年美國建立了一個紙牌博物館,收藏了10000副齊全的紙牌和70000副不齊全的紙牌。據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紙牌收藏處。
撲克(poker)也叫紙牌(playing cards)。它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最被認同的說法是紙牌最早出現在中國,至少在公元969年時已經出現。當時中國的一副紙牌有四個花色,每個花色有14張牌,既作為紙幣使用,又用來進行牌戲。有一個傳說,謂有一個威尼斯人從中國把紙牌帶回他的家鄉,所以威尼斯是歐洲最早有紙牌的地方。這個威尼斯的旅行者,可能就是尼可羅·波羅,他大約是在1269年和他的弟弟馬迪奧一起由中國回到威尼斯,或者可能是尼可羅的兒子,著名的馬可·波羅,在他的父親和叔叔第二次去中國時,他跟隨他們一同前往。
一些權威人士認為,印度比中國更有可能是紙牌的起源地。有人提出歐洲早期的紙牌(塔羅牌)與印度教神話中的女神Ardhanari之間,有一定的聯系。這位女神的形象有四只手,每只手中分別持有魔杖、杯子、寶劍和圓環(代表金錢)。在歐洲早期的一些紙牌中,也印有與此類似的圖案符號。有一個說法是,紙牌是由原先可能是一個印度民族的吉普賽人傳人歐洲的。他們穿過波斯、阿拉伯進入埃及,由埃及到達歐洲,他們中的一部分約100多人,于1427年進入巴黎。
早在14世紀或更早的時候,歐洲很多地方,出名的有紐倫堡、奧格斯堡和烏爾姆(Ulm),已經生產紙牌。意大利的塔羅特牌(TAROT)可能比德國紙牌出現的年代為早:在一份年代為1299年的意大利文件中,已經提到塔羅特牌。布拉本特公爵夫人約翰娜于1379年在荷蘭曾講授過紙牌,在西班牙至少于1371年已經有了紙牌。可能是摩爾人或撒拉遜人把紙牌從西班牙帶人意大利的,但是試圖說明紙牌一詞的西班牙語naipes與阿拉伯語nabi的相似性的意圖,沒有獲得成功。
1392年法國國王查爾斯六世命令雅奎明·格林公紐爾手工繪制一副紙牌,這一歷史事實造成了紙牌源出法國的說法的出現。但是明顯可以看到的是,法王所命令繪制的一副紙牌,不過是一副與其他早已使用的紙牌相類似的紙牌。當時的負責銀錢支付帳目的皇家司庫,曾講起過有三副紙牌,印成“金色和各種各樣的顏色,并帶有很多的裝飾,以為我們的國王陛下娛樂之用。”其中的17張牌現存法國國立圖書館展出。
紙牌傳人英國的時間,比傳入歐洲其他國家更晚一些。喬塞于1400年去世,雖然他曾歷數當時的各種娛樂活動,但從未提到過紙牌:“他們跳舞,他們下棋和飲宴。”關于愛德華一世穿著帶翻邊的盛裝玩四個王(k)的游戲的資料,幾乎肯定是指的某種其他游戲,也許是某種形式的棋戲。資料中最早確鑿提到關于英國撲克牌的時間,是1465年,這一年英國的撲克牌制造商向愛德華四世申請禁止進口外國制造的扎克牌,并有一適當的法令可以作為佐證。
C.P.哈格拉維在他所著的《撲克牌歷史》一書中寫道:“有一個關于哥侖布和他的水手們的傳說故事,說這些水手酷愛賭博,當他們在茫茫而又神秘的大海上遭遇到風暴的襲擊時,他們由于迷信引起的恐怖,把他們的撲克牌全部扔進了大海。后來在他們到達了陸地之后,他們又為這件魯莽的行動感到后悔,于是他們就在這個新的國度里用一種樹葉又制成了一些撲克牌,這些撲克牌引起了印地安人的很大興趣。”噶塞拉索·德·納·威加所講的材料(《佛羅里達歷史》),說西班牙士兵在1534年那次遠征中,用皮制撲克牌玩牌。這個說法看來不僅僅只是一個傳說。墨西哥人很早就有了紙牌戲,當時墨西哥人稱之為amapa-tolli,其中amapa的意思是紙片,而tolli的意思是游戲。
現代形式的五十二張牌一副的,分為兩個紅花色和兩個黑花色的撲克牌,很可能是從早期意大利塔羅特牌(TAROT)演變而成:當時塔羅特牌分四個花色,每個花色有10及10以下的小牌(SPOT CARDS)10張,以及4張人頭牌:王(K),后(Q)及騎士和侍衛。在早期的撲克牌中沒有后,在現代的一些撲克牌仍是勇士代替后。侍衛曾印成各種不同的男仆(VALET)形狀,但仍保留侍衛這一名稱,不過在現代用法中已改稱為J(JACK)。在52張牌一副的撲克牌中已不用騎士,而用后作為人頭牌。
中國紙牌與西方紙牌大不相同;中國紙牌呈窄長形,通常長2一2.5英寸,寬0.5一二英寸,早期的紙牌還要更為窄和長。在牌張數目和花色方面,中國和印度的紙牌都與西方的撲克牌大不一樣。有一種印度紙牌,一副有144張牌,分為8個花色,每一花色18張牌;另一種印度細牌每副120張牌,分為10個花色,每一花色12張牌。有一種中國紙牌,一副只有30張牌,分為3個花色,每一花色9張牌,另有3張具有絕大權力的牌;但一般有4個花色。
撲克牌作為一種奢侈品,可為國家稅收提供大宗的納稅來源,英國于1615年首先對撲克牌征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