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4游戲水滸傳作者是羅貫中還是施耐庵
大家好,小編為大家解答水滸傳作者是羅貫中還是施耐庵的問題。很多人還不知道水滸傳作者的介紹簡介,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
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發展壯大和接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為宋朝征戰,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
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元末明初文學家,又名肇(zhao)瑞、彥端,字子安,號耐庵,或稱“錢塘施耐庵”。?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出生于興化縣白駒場(今屬于鹽城市大豐區白駒鎮),?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水滸傳》是中國第一部贊揚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白話小說,在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施耐庵也因此被譽為“中國長篇小說之父”。
相關資料
施耐庵文學獎,是以世界著名作家《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先生的名字設立的文學獎。該獎旨在鼓勵當代漢語長篇敘事藝術的深度探索與發展,推動漢語長篇敘事的創新與繁榮。
進一步提升漢語長篇敘事作品的世界地位。從2011年開始,每兩年評選一次。在海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和權威性。是我國最高榮譽的文學獎之一。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為宋朝征戰,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
全書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全書賞析:
《水滸傳》曲折動人的情節,尖銳激烈的矛盾沖突,往往通過一個個場面展開、一個個細節描寫、一步步地推向高潮。第23回寫武松打虎的情節就是如此。
第一個場面,寫他在景陽岡下酒店一連喝了十幾碗酒。接著第二個場面,寫他走出酒店被店家喊住說:有大蟲傷人和三碗不過岡。武松懷疑店家用心不良,決計過岡。
第三個場面寫他行數里,看見剝皮樹干上寫著有大蟲傷人等兩行字,武松將信將疑地仍繼續上岡。第四個場面寫他來到景陽岡上,看到山神廟前的印信榜文確信有虎。接著第五個場面才寫他在岡上遇虎、打虎。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原名彥端。1296年-1370年,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祖籍蘇州,元末明初小說家。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元延祐元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中舉人,至順二年登進士。不久任錢塘縣尹,因替窮人辯冤糾枉遭縣官的訓訴,遂辭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白駒場鹽民張士誠等十八名壯士率壯丁起義反元。張士誠邀請他為軍幕,施耐庵抱著建造"王道樂所"的宏遠計劃欣然前往,為張士誠獻了許多攻城奪地的計策。后因張士誠居功自傲,獨斷專行,施耐庵憤然離開平江,并作《秋江送別》套曲贈予同在張幕的魯淵、劉亮等人。此后,浪跡江湖,替人醫病解難。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羅貫中。
施耐庵經過多年的努力,才完成了這部書的大部分篇章,還沒把全書寫完,便因病辭世。
施耐庵死后,羅貫中又續寫了三十回,并把老師留下的文稿整理、編輯,正式命名為《水滸傳》,署上老師施耐庵的名字,讓這部鴻巨之作傳留于世,也可以看出羅貫中的人品高尚。
背景
《水滸傳》是以宋江起義故事為線索創作出來的。宋江起義發生在北宋徽宗時期,《宋史》的《徽宗本紀》《侯蒙傳》《張叔夜傳》等都有記載。
從南宋起,宋江起義的故事就在民間流傳,《醉翁談錄》記載了一些獨立的有關水滸英雄的傳說,《大宋宣和遺事》把許多水滸故事連綴起來,和長篇小說已經很接近。元代出現了不少水滸戲,一批梁山英雄作為舞臺形象出現。
《水滸傳》是宋江起義故事在民間長期流傳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吸收了民間文學的營養。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
施耐庵,原籍江蘇興化。他出身船家,家境貧寒。童年時隨父至蘇州。13歲時在蘇州附近的滸墅關讀書。二十九歲時中舉人,30歲赴元大都會試,結果落第。經友人推薦,到山東鄆城任訓導。
在山東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關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跡,熟悉了山東的風土人情。施耐庵35歲考中進士,到錢塘任縣尹。但只當了兩年,便因與當道權貴不合,憤然懸印回到蘇州。
張士誠農民起義隊伍占據蘇州以后,施耐庵投筆從戎,為張士誠的幕僚,這使他熟悉了農民起義軍的軍營生活和許多起義軍首領。
后發現張士誠等首領日益驕逸,料日后必敗,隨后離開張士誠部,隨居在常熟河陽山和江陰祝塘一帶以教書為生,并潛心創作《水滸傳》。張士誠失敗,朱元璋在蘇州搜捕有關人員,施耐庵只得為避禍而回到蘇州,到現屬大豐市的白駒鎮定居,并繼續《水滸傳》的創作。
《水滸傳》創作基礎
南宋時,梁山英雄故事流傳甚廣。當時的畫家、文學家龔開的《宋江36人贊并序》稱: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畫家也執筆為他們圖形繪影。
《水滸傳》最早的藍本是宋人的《宣和遺事》,它著力描寫了楊志賣刀、晁蓋等結伙劫生辰綱和宋江殺閻婆惜等事,對林沖、李逵、武松、魯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寫。宋元之際,還有不少取材于水滸故事的話本。在元雜劇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發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關水滸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創作《水滸傳》過程中,忠實地接受了人民的觀點,這是《水滸傳》之所以取得偉大成就的思想基礎。
《水滸傳》是施耐庵。
這種說法最早出現于明朝嘉靖年間的一些文人筆記。例如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王圻《續文獻通考》、《稗史匯編》、許自昌《樗齋漫錄》、阮葵生《茶余客話》、錢曾《也是國書目》的著錄等等都有這樣的記載。
創作背景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泰州興化人。施耐庵13歲入私塾,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5歲中進士。但是,施耐庵在官場上混得太倒,不得不離開官場。這時,張士誠起兵造反,施耐庵便跟著他尋找“出路”了。
張士誠后來被朱元璋所滅,“出路”成了死路。施耐庵是個文人,后來找了“出路”——發揮一技之長寫小說,這便是《水滸傳》。將作品以“水滸”命名,施耐庵其實是志向遠大的,不得已才以一介文人的身份留在了歷史上。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
《水滸傳》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編著的章回體長篇小說。
《水滸傳》在明代時被列入“四大奇書”。近現代以來,又成為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文風、構思和理念,都對后世的中國乃至東亞小說,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水滸傳》對小說之外的其他文學藝術樣式也有顯著影響。明清傳奇劇中,李開先的《寶劍記》、陳與郊的《靈寶刀》、沈璩的《義俠記》、許自昌的《水滸記》等等,這類取材于《水滸傳》的作品約有三十余種。而以水滸故事為題材的曲藝、繪畫等作品也數不勝數。
作者簡介:
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又名肇瑞、彥端,字子安,號耐庵,或稱“錢塘施耐庵”。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出生于興化縣白駒場,元末明初文學家,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
因《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贊揚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白話小說,在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故施耐庵被譽為“中國長篇小說之父”。
名著《水滸傳》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
施耐庵(生平不詳),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本名彥端,祖籍一說是興化白駒(今江蘇大豐),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其人博古通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等,無不精通。
35歲曾中進士,后棄官歸里,閉門著述,與拜他為師的羅貫中一起進行《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作,搜集、整理關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寫成《水滸傳》。關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眾說紛紜,甚至對有無此人都有爭議。
施耐庵與水滸故事:
據說,施耐庵《水滸傳》中的許多地名,都取之于祝塘附近。如“三打祝家莊”是全書中的重頭戲,其實祝家莊就是祝塘鎮。小說中武松景陽崗打虎,寫得栩栩如生。據說當時施耐庵不過是到大宅里村后的后陽崗散步,見有條黃狗睡在松樹下,一名莊丁武阿二把黃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為原型進行創作,把后陽崗改作景陽崗,黃狗變成吊睛白額大蟲(老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相傳施耐庵在大宅里坐館教學時,還經常教學生畫畫。他要求嚴格,每次只教一幅人物畫,直到學生畫好后再教另外一幅。他前后教學生畫了108幅。這些畫,張張面孔不一樣,個個動作不同,神態各異,個性有別。他刻畫的108個人物形象,據說就是《水滸傳》里的108將。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施耐庵。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