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6生活抗日英雄有哪些人物及事跡和照片作文
大家好,本文將圍繞抗日英雄有哪些人物及事跡和照片作文展開說明,抗日英雄有哪些人物及事跡和照片介紹是一個很多人都想弄明白的事情,想搞清楚抗日英雄有哪些人物及事跡?需要先了解以下幾個事情。
1、左權
八路軍副參謀長,第七名將。八路軍的前線指揮主要靠彭德懷和左權。
【事跡】
左最大的戰功就是協助彭策劃并指揮百團大戰。還指揮過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指揮過黃崖洞保衛戰,此戰我軍借助有利地形,以極小的代價消滅了日軍800余人。在八路軍總部被鬼子鐵壁合圍時,左權攆走了彭德懷,自己指揮部隊突圍,結果壯烈犧牲。
2、楊靖宇
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事跡】
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于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后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后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3、董存瑞
男,16歲的時候參加八路軍,18歲時成為黨員。
【事跡】
在解放隆化縣時,為了炸彈敵人的暗堡,用自己的身體托起炸藥包,英勇犧牲,年僅19歲。
4、趙一曼
女,原名李坤泰,20歲時成為黨員。
【事跡】
在一次掩護部隊時被捕,在獄中面對敵人的百般拷打,堅貞不屈,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31歲。
5、馬占山
男,字秀芳,滿族,著名抗日愛國將領、民族英雄。陸軍中將加上將銜,被世人稱作“抗日英雄”。
【事跡】
1931年“九·一八”事變,馬占山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就任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率領愛國官兵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他指揮的江橋抗戰打響了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槍。
1、楊靖宇——愛國英雄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饑。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2、王二小——抗日小英雄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 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 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 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3、張自忠——抗日戰爭犧牲的軍銜最高的將領。
1940年5月,日軍為控制長江水上交通線,調集15萬精銳部隊發起了攻占棗陽、襄陽、宜昌等地的棗宜會戰。張自忠將軍本來率部防守襄河以西,當日軍攻破第五戰區第一道防線,直撲襄陽、棗陽時,身為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將軍,毅然率領預備七十四師和軍部特務營東渡襄河,抗擊來犯之敵。
他寫信給河東的第五十九軍,“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枯,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渡河后,張自忠將軍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頑強抗擊日軍,重創日軍,并截斷了日軍后方補給線。
在日軍以重兵對張自忠將軍進行合圍后,為牽制日軍主力造成外線我軍對日軍實施反包圍,張將軍力戰不退,與敵搏殺,最后身中7彈。彌留之際,張自忠將軍留下最后一句話:“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
旋即被日軍殺害,一代名將張自忠壯烈殉國。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后,重慶成千上萬的人們哭拜英靈,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憤地唱著復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爛,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堅決為張自忠將軍報仇。翌年5月,其部在當陽地區將圍攻張自忠將軍的日軍酋首橫山武彥擊斃。
4、狼牙山五壯士
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軍和偽滿洲國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在戰斗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幸免于難;
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5、炸碉堡——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斗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
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于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
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1、孫銘武(1889—1932),遼寧撫順人,1916年參加討袁革命軍。1919年改編為東北軍陸軍第十六師,先后任排長、連長、營長。1924年充任昌黎縣警察局長,直隸(今河北)臨、撫、昌、盧、遷五縣警備司令部上校參謀長兼地方保甲團團總。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孫銘武積極動員鄉民親友舉旗抗日,打擊日本侵略者。1932年1月,成立遼東血盟救國軍,迅速發展到一千多人,公推孫銘武同志為總司令,同年,孫銘武同志被漢奸于芷山殺害。
2、趙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東菏澤人。1914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后任馮的隨身護兵。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任第29軍第37師第109旅旅長,后任第132師師長。
1933年初,日本侵略軍越過山海關,開始侵襲熱河省,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后,開始向長城各口發動大舉進攻。10日,日軍逼近喜峰口。趙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軍40華里,在日軍之前抵達喜峰口孩兒嶺,并將敵先頭部隊擊退,在孩兒嶺及口門一線穩定了前沿。
為了有效消滅進攻陣地的敵軍,趙登禹要求部隊待敵進至百米之內,再突然出擊,以手榴彈炸,用大刀砍。由于兩軍混雜,使敵飛機、大炮、坦克無法發揮作用。入夜,趙登禹又利用敵軍警戒疏忽,率部從兩翼迂回敵人側后,進行包抄襲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死傷甚眾。戰斗中,趙登禹腿部被炸彈擊傷,但仍裹傷出擊率部眾與敵肉搏相拼。
激戰數日,敵人多次攻擊不果,銳氣盡挫,中國軍隊取得喜峰口戰役勝利。喜峰口戰役,共殲滅日軍五六千人,狠狠地打擊了敵軍的囂張氣焰。
全面抗戰爆發后,7月下旬,日寇調集數以萬計的日軍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分別向北平、天津以及鄰近各戰略要地大舉進攻。
擔任132師師長的趙登禹,率部抗擊日軍入侵,守衛北京城外的南苑。日軍出動40余架飛機輪番轟炸陣地,并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132師將士在趙登禹的率領下,不畏強敵,奮勇抵抗。日軍將中國軍隊切成數段,分割包圍。部隊孤軍作戰,在敵人炮火和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趙登禹率部誓死堅守陣地,拼死抗擊。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軍伏擊,壯烈殉國,犧牲時年僅39歲。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趙登禹等國民黨抗日將領,稱贊他們在執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務中光榮地壯烈地犧牲了”,他們“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范”。
3、馬本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獻縣的一個回族農民家庭。早年投身奉軍當兵,逐級升至團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面對國土淪喪,報國無門,因不滿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的對日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卸甲,到了故鄉河北省獻縣東辛莊。
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后,馬本齋在家鄉組織回民抗日義勇隊,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1938年4月率隊參加八路軍,所部改編為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任總隊長。1939年,回民教導總隊改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任司令員。
1942年8月,回民支隊奉命到達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馬本齋被任命為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隊和廣大群眾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編后的回民支隊,在馬本齋的率領下,戰斗力不斷提高,隊伍發展到2000多人,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抗日勁旅。
從1937年至1944年,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不懼犧牲,浴血作戰,奮勇殺敵,經歷大小戰斗870余次,殲滅日偽軍3。6萬余人,在廣闊的冀中平原和冀魯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屢建戰功,打得日本侵略軍聞風喪膽。
在黨組織幫助下,在人民軍隊的大熔爐和抗日戰爭烽火硝煙的考驗中,馬本齋的政治覺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黨的偉大,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的事業,為打敗日本侵略軍,為祖國和民族的解放而奮斗。
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獻給為回族解放和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的偉業。”1938年10月,馬本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3年底,馬本齋在率部參加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反蠶食戰斗中,頸后長了毒瘡。由于戰事繁忙,加之缺醫少藥,未能及時治療,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隊奉命開赴延安。出發前,他抱病為部隊作了最后一次動員,叮囑同志們“要跟著黨,跟著毛主席,抗戰到底!”同年2月7日,馬本齋在山東莘縣不幸病逝,時年42歲。
4、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托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于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后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后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5、洪麟閣(1902~1938),原名洪占勛,號洪僑,滿族人,熱河省遵化市(今屬河北省)地北頭村人,八路軍冀東抗日聯軍副司令員兼第3路總指揮1921年就讀于直隸法政專科學校。1925年任馮玉祥部軍法官,后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軍法處長。1933年在家鄉開展抗日活動。
1938年6月,冀熱邊特委在豐潤縣北田家灣子村召開軍事會議,有遵化、遷安、灤縣三路起義軍負責人參加。會上宣布正式建立冀東抗日聯軍,洪麟閣任副司令員兼第3路總指揮。7月8日,率部以“華北人民抗日聯軍第三軍區第四軍分區游擊隊”名義,參加冀東抗日大暴動,轉戰豐潤、玉田、遵化等地。
7月12日,率部攻克玉田縣城,斃傷日軍數十人、偽軍千余人,繳獲大批槍彈。8月,所部與八路軍鄧華、宋時輪支隊會合。同年10月,遭受日軍四個旅團的進攻,激戰中頭部負重傷。旋見日軍踴至,奮力投出僅有的一枚手榴彈,炸倒數名日軍。繼而又多處負傷,即自戕殉國。時年36歲。
遺體葬于別山崖頂,民眾稱為“洪山嶺”。朱德曾評價說:“洪麟閣是我們革命隊伍非常需要的愛國知識分子,也是我們黨非常需要的軍事人才。”2014年9月,洪麟閣名列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6、王二小,中國少年抗日英雄,生于1929年1月22日,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人。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
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忍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犧牲46年后終被追認為烈士。
擴展資料
在抗日英雄中,還有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這一群———狼牙山五壯士,為掩護八路軍主力轉移而英勇跳崖;“八女投江”,為掩護抗聯大部隊突圍而壯烈犧牲;楊靖宇,忍饑受凍孤身戰斗至死,當敵人剖開他的胃,里面全是樹皮草根與棉絮;趙一曼,鞭打竹簽晝夜提審逾月,當嚴刑拷打得連敵人都戰栗了,始終堅口不吐一字……
是義,舍生而取義,“寧以義死,不茍幸生。”
“義之所在,天下赴之。”于是,便有了張學良、楊虎城的“西安事變”,以民族大義為重,不惜“犯上”;有了“剿共先鋒”衛立煌,抗日中批撥百萬槍彈給八路軍,百團大戰主動出兵配合,終至被當局革去上將軍銜而不悔。
于是,便有了東江縱隊交通情報員李淑桓“一家八口上前線”,有了新四軍六支隊“謝家兄弟三烈士”犧牲后,謝家老母轉告彭雪楓:四個孫子長大了,再上戰場打日寇。
“義之所在,不顧其利。”記得嗎,三五九旅南泥灣,當初最大的困難,其實不在于沒房沒糧沒工具,而是英雄部隊統一思想服從大局;
東北抗聯趙尚志,第一次被“左”傾“開除黨籍”之后,他更名投軍繼續抗日,雖是當一名馬夫,但“只要抗日,做什么都行”,而當第二次因奸細挑撥被“永遠開除”黨籍之后,他依然一腔熱血,“死也要死在東北戰場”。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孫銘武
百度百科-趙登禹
百度百科-馬本齋
百度百科-楊靖宇
百度百科-洪麟閣
百度百科-抗日英雄
百度百科-王二小
1、楊靖宇,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托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于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后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后壯烈犧牲。
2、抗美援朝戰爭中,黃繼光舍身堵槍眼的英雄壯舉,激勵和教育了幾代人。他那奮不顧身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為人們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跡為人們所傳頌。
3、董存瑞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4、放牛郎王二小誘鬼子進包圍圈,被日寇殘忍殺害。
5、狼牙山五壯士 ? 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在子彈打光了的情況下,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拓展資料: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抗日戰爭英雄人物與事跡如下:
1、抗日英雄楊靖宇,楊靖宇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后,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里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
2、抗日英雄之狼牙山五壯士,1941年8月,侵華日本軍隊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余人的兵力,對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蕩,第7連奉命掩護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后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他們邊打邊撤,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3、抗日英雄趙登禹,1933年初,日本侵略軍越過山海關,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后,日軍逼近喜峰口,入夜,趙登禹利用敵軍警戒疏忽,率部進行包抄襲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戰斗中,趙登禹腿部被炸彈擊傷,但仍裹傷出擊,率部眾與敵肉搏相拼。
中國抗日英雄有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王樸、張嘎、海娃、雨來、張自忠、謝榮策、周銀海、馬秀英等。
擴展資料:
一、董存瑞簡介: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人,出身于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8年初春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2排6班班長。先后榮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榮獲勇敢獎章三枚、“毛主席獎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斗中英勇犧牲,當時未滿19歲。
二、黃繼光簡介:
黃繼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縣,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5師135團9連的通訊員。
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犧牲,年僅21歲。被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并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所在部隊黨委追授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
三、邱少云簡介:
邱少云(1926年—1952年10月12日),出生于重慶市銅梁縣少云鎮(原四川銅梁縣關建鄉)玉屏村邱家溝,革命烈士。
邱少云9歲喪父、11歲喪母、13歲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為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
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1952年10月12日因美軍燃燒彈發落在邱少云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全身,為避免暴露,放棄自救壯烈犧牲,年僅26歲。
1953年8月30日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于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 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四、張自忠簡介:
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后改藎忱,漢族,山東省臨清人,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
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參與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斗中,不幸犧牲。
五、王樸簡介:
王二小,中國少年抗日英雄,生于1929年1月22日,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人。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
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忍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
正在這時,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犧牲46年后終被追認為烈士。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董存瑞
百度百科黃繼光
百度百科邱少云
百度百科王樸
百度百科 張自忠
1、楊靖宇
日軍接連遭到打擊后,急忙調遣偽軍索旅對付抗聯第1路軍,由1個騎兵團和兩個步兵團組成混成旅,武器精良。
楊靖宇得到情報后,率隊在蚊子溝口一帶設伏。經過激戰,消滅索旅三四百人。8月初,索旅陷入我埋伏圈,被徹底消滅。
1938年11月5日,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發出給“東北抗日聯軍楊司令轉東北抗日聯軍的長官們、士兵們、政治工作人員們”的致敬電。
高度評價了活動在淪陷于敵手的東北地區的抗日聯軍,稱其英勇斗爭為“在冰天雪地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的模范”。
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鼓舞下,抗聯第1路軍從1938年冬到1939年春,轉戰長白山區,與2路軍聯合作戰,連續多次沖破敵人的“圍剿”,并不斷襲擊敵人據點,破壞敵軍設施等。
給日偽軍以很大的打擊和威懾。1939年秋冬季,組織東南滿反日偽軍“討伐”作戰,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
自己率警衛旅轉戰于濛江一帶,最后只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
2、吉鴻昌
面對“立時槍決”的命令,吉鴻昌鎮定安詳地向敵人要來紙和筆,揮筆疾書,寫了自己坎坷曲折而終于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歷述蔣介石禍國殃民的種種丑行。
在給夫人胡紅霞的遺囑中寫道:“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吉鴻昌披上斗篷,從容不迫地走向刑場。
他用樹枝作筆,以大地為紙,寫下了浩然正氣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吉鴻昌聲色俱厲地對國民黨喝道:“我為抗日而死,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死后也不能倒下,給我拿把椅子來!”
吉鴻昌又命令道:“到前面開槍!共產黨員要死得光明正大,決不能在背后挨槍,我要親眼看著蔣介石的子彈是怎樣打死我的!”
當特務在吉鴻昌面前顫抖著舉起槍時,他振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革命萬歲!”。
3、佟麟閣
1937年7月28日,日軍向北平發動總攻擊,進犯南苑,時任第29軍副軍長的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指揮29軍死守南苑,佟麟閣被機槍射中腿部。
部下勸其退下,他執意不肯,仍帶傷率部激戰。與日軍從拂曉戰至中午,頭部又再受重傷,終因流血過多壯烈殉國,時年45歲。
4、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軍和偽滿洲國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
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在戰斗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5、劉胡蘭
1947年1月11日夜,上級通知她轉移。次日拂曉,國民黨卻突然包圍了云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強令全村群眾到觀音廟集中。
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也隨同群眾來到會場。國民黨當場又抓捕了石世輝、陳樹榮、劉樹山、張年成等,并脅迫她出場坦白。審訊中,國民黨千方百計,軟硬兼施,想誘使其供出同黨,并相許給她土地。劉胡蘭百般不從,從容就義。
1、劉胡蘭(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劉富蘭。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人。1945年進中共婦女干部訓練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婦女工作,并成為中共候補黨員。1946年12月21日,劉胡蘭參與暗殺云周西村村長石佩懷的行動。
當時的山西省國民政府主席閻錫山派軍于1947年1月12日將劉胡蘭逮捕,因為拒絕投降,被鍘死在鍘刀之下,時年15歲。隨后,劉胡蘭被中共晉綏分局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曾親筆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2、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生于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后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斗中只身俘敵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范班”稱號。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斗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
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于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
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3、吉鴻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而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不明白中國。
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4、王樸生于1929年,犧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縣人。他生長的太行山石嶺下的河北省完縣野場村,11歲時被大家推選為兒童團團長,犧牲時只有14歲。
王樸誕生在村里一戶貧苦農民的家庭里。在他開始懂事的時候,日本強盜發動了“七七”蘆溝橋事變,侵占華北,戰爭的火焰燒到了他的家鄉太行山。日寇燒殺搶掠的兇殘行為,在王樸幼小的心靈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場村的鄉親們全被日寇趕到村子里,王樸也是其中一個,日寇拿著一份由漢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軍屬名單,叫漢奸翻譯把他們一個一個拉出來,然后狗漢奸齜牙咧嘴地問王樸:“你就是野場村的兒童團團長王樸吧?”。
王樸理都不理這個狗漢奸。“你必須明白八路軍的東西藏在那里,說出來就放你回家。”“不明白!就是明白也不會告訴你鬼子和狗漢奸!”王樸面不該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東洋指揮刀,指著王樸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說,你不說死了死了的!”
王樸應對日本鬼子強盜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張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我領著兒童團團員宣言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應對死亡,毫不畏懼。就這樣,王樸英勇的為自我的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5、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里敵人的據點。一天,炮樓里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打炮樓的路線圖,并寫了一封信準備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
老趙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了兒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雞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趕著一群羊作掩護送信去了。沒想到,海娃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他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頭羊”的尾巴里,瞞過了鬼子小隊長。
一路上海娃受盡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的腿縫里溜了出來。他趕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雞毛信取了下來,一口氣跑了幾里路。
后面偽軍也追來了,海娃又被他們抓回去。他把鬼子帶到了一條山路上,鬼子的騾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機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遠,鬼子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著疼拉開嗓子喊“八路軍叔叔。”最后‘海娃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歷史上的日英雄人物有:
1、楊靖宇:
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托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于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后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后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2、王二小:
1942年10月25日,日本軍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忍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
3、范筑先:
范筑先早年從軍到北洋陸軍。辛亥革命后,任陸軍第八旅旅長。1931年回山東,先后任第三路軍參議,沂水縣、臨沂縣縣長,因為官清廉受到臨沂百姓擁護。
1936年任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保安司令兼聊城縣縣長。抗戰時期留在魯西北地區組織群眾抗日。武漢保衛戰期間,兩次進擊日占濟南以牽制日軍。1938年11月率部在聊城抗擊日軍,兩日城陷,700多名將士大部分戰死,范筑先自盡殉國。
4、周建屏:
周建屏是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指揮員,晉察冀軍區四分區司令員,贛東北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的創始人之一。由于艱苦的戰爭環境和頻繁的轉戰、作戰,1938年6月13日,周建屏在河北省平山縣小覺鎮舊傷復發不治去世。
5、孫銘武: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孫銘武積極動員鄉民親友舉旗抗日,打擊日本侵略者。1932年1月,成立遼東血盟救國軍,迅速發展到一千多人,公推孫銘武同志為總司令,同年,孫銘武同志被漢奸于芷山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