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1影視帕特農神廟是什么時代的建筑遺址
大家好,給大家分享一下帕特農神廟是什么時代的建筑遺址,很多人還不知道這一點。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帕特農神廟屬于希臘,為古代希臘建筑,位于雅典高聳的衛城中心,是為祀奉雅典保護神雅典娜而建。工程始于公元前447年,前432年完成,由建筑師伊克蒂諾斯和卡里克拉特負責建造,雕刻家菲狄亞斯負責裝飾藝術設計,歷來被譽為歐洲建筑的經典之作。
自中世紀后歷遭破壞,現僅存一座石柱林立的外殼。石雕作品大多在1801年被英國額爾金勛爵帶走,存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其余分藏在巴黎、雅典和哥本哈根等處。
建筑風格
建筑立面各部分比例勻稱,雕刻精致,并用視差校正手法來加強效果,使本來是直線的部分略呈曲線或內傾,因而看起來更有彈力,更覺生動。比如,此廟四邊基石的直線就略作矯正,中央比兩端略高,看起來反而更接近直線,避免了純粹直線所帶來的生硬和呆板。
在正殿中原有菲狄亞斯用黃金、象牙等做成的雅典娜巨像,高約12m;由于雙層疊柱使多立克柱式細一些,尺度就小些,從而反襯出雅典娜神像的高大。
帕提農神廟(Parthenon)原意為“處女宮”,始建于公元前447年,前438年基本完成,前431年完成雕刻。主要是由伊克蒂諾斯(Iktinus)設計的,卡利卡蒂斯(Callicrates)也參加了設計,神廟中的雅典娜雕像是由黃金和象牙雕成的,由著名的雕刻家菲迪亞斯創作。
神廟始建于公元前447年,正式啟用是在公元前438年,完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借著盛大的帕那太耐節奉獻給雅典娜。帕特農神廟是希臘全盛時期建筑與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臘國寶”之稱,也是人類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帕特農神廟位于希臘共和國首都雅典衛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巖的山崗上,聳峙著一座巍峨的矩形建筑物,神廟矗立在衛城的最高點,這就是在世界藝術寶庫中著名的帕特農神廟,又名巴特農神廟。
神廟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之變,如今廟頂已坍塌,雕像蕩然無存,浮雕剝蝕嚴重,但從巍然屹立的柱廊中,還可以看出神廟當年的豐姿。
帕特農神廟也譯為“巴特農神廟”,是雅典衛城最重要的主體建筑。帕特農神廟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別號。拉丁字母中Parthenon即希臘文∏αρθενωνα?的譯寫,意為“處女的”(詞根παρθενο?,“處女”)。柱式上,帕特農神廟采用的多立克柱式。
帕特農指雅典娜女神,她是雅典城邦的保護神。帕特儂神廟建于公元5世紀,是為雅典城邦守護神雅典娜而建的祭殿。神廟背西朝東,長約69,49米,寬約30,78米,聳立于3層臺階上,玉階巨柱,畫棟鏤檐,遍飾浮雕,蔚為壯觀。整個廟宇由鑿有凹槽的46根大理石柱環繞。柱間的用大理石砌成的92堵殿墻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各種神像和珍禽異獸。神廟有兩個主殿:祭殿和女神殿,從神廟前門可進祭殿,踏后門可人女神殿。在東邊的人字墻上的一組浮雕,鐫刻著智慧女神雅典娜從萬神之王宙斯頭里誕生的生動圖案;在西邊的人字墻上雕繪著雅典娜與海神波塞冬爭當雅典守護神的場面。傳說她和海神波塞冬爭奪這座城市。宙斯決定:誰能給人類一件有用的東西,城就歸誰。波塞冬用他的三叉戟敲了,一下這個城的巖石,一匹戰馬破石而出,這是戰爭的象征:雅典娜則用她的長予敲了一下巖石。巖石上長出一株油橄欖樹,這被人們認為是和平的象征。結果,這座城歸了雅典娜,從此她便成為雅典的守護神。希臘首都雅典就是以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的。
巴特農神廟位于山門內的高臺上。巴特農神廟的前身建于公元前6世紀前年期。古希臘文明象征的巴特農神廟,歷經了公元前570-前566年的百柱殿、公元前529-前520年的古神殿和公元前490年以后的巴特農第一神殿等階段,才發展為目前第四代的雅典娜巴特農神廟。為了研究雅典娜神廟的建造方式和真正的建造年代,人們不得不先把巴特農神廟解體,目前還在進行復原作業。
帕特農神廟(古希臘文:Παρθεν?ν),是古希臘雅典娜女神的神廟,興建于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衛城。它是現存至今最重要的古典希臘時代建筑物,長約69.49米,寬約30.78米,聳立于3層臺階上,玉階巨柱,畫棟鏤檐,遍飾浮雕,蔚為壯觀。整個廟宇由鑿有凹槽的46根大理石柱環繞。一般被認為是多立克柱式發展的頂端;雕像裝飾是古希臘藝術的頂點,此外還被尊為古希臘與雅典民主制度的象征,是舉世聞名的文化遺產之一。近兩個世紀以來,希臘持續進行對該神廟的修復與重建工作。
??神廟始建于公元前447年,正式啟用是在公元前438年,完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借著盛大的帕那太耐節奉獻給雅典娜。帕特農神廟是希臘全盛時期建筑與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臘國寶”之稱,也是人類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5世紀中葉,神廟被改為基督教堂,雅典娜神像被移去。1458年土耳其人占領雅典后將神廟改為清真寺。
1687年,帕特農神廟遭到大面積的破壞。威尼斯人派FrancescoMorosini率領遠征隊攻擊雅典和雅典衛城。奧斯曼土耳其人加強了對雅典衛城的防守,并把帕特農神廟當做一個彈藥軍火庫。正是這個危險的用途導致了神廟的爆炸,作為當地土耳其社區人員避難所的通廊遭到嚴重破壞。9月26日威尼斯人的迫擊炮在費羅帕普斯的山頂開火,瞬間消滅了軍火庫,內部建筑也被部分摧毀。爆炸摧毀了建筑的中心部位,造成了內堂的墻壁倒塌,夷為廢墟。希臘建筑師和考古學家KorniliaChatziaslani寫道:“三圣所的四面墻幾乎面目全非,3/5的雕塑跌壞。大約三百人死于這場爆炸,無數大理石碎片也飛落在這附近。”
1801-1803年,英國貴族埃爾金勛爵將大部分殘留的雕刻運走,損失最為嚴重。許多原屬神廟的古物,現在散落在不列顛博物館、盧浮宮、哥本哈根等地。
19世紀下半葉,曾對神廟進行過部分修復,但已無法恢復原貌,現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殼。
2008年,由希臘政府和歐盟支持的帕特農神廟修復計劃已進入到第33個年頭,歐洲乃至世界一流的考古學家、建筑家、土木工程師以及能工巧匠都投入到這項修復工程中,然而很多問題依然困擾著現代學者們。
1975年,希臘政府撥款2300萬美元用于修復帕特農神廟,工程指揮們預計他們能在十年內完成。然而,修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令他們始料不及。比如,建筑師們用新的大理石代替那些被損壞的大理石碎片,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工程師們采用了凹槽雕刻機器。不過對于細微的紋路雕刻,這種儀器的精確度依然比不上古代工匠的巧手,浮雕的花紋需要一雙敏銳的眼睛和把握到位的手感。
修復工程的負責人馬諾里斯·克里斯是雅典國家技術學院建筑系的副教授,同時也是研究帕特農神廟的主要學者。他花了幾十年時間研究帕特農神廟的每一個建筑細節,他描述說,古雅典人從11英里外的采石場發掘出大理石,打磨成石柱,然后用大型馬車將總共重達10萬噸的大理石柱運到雅典衛城中央,并將石柱拉上衛城山丘的頂峰。不過克里斯認為,更費時費力的是打磨雕琢大理石柱的圖案和花紋。
當神廟的大理石表面被摩光后,工匠們用“點刻法”為神廟披上最后的一層外衣:數千名工匠用鑿子在神殿的基座、地板、石柱以及大部分外墻上刻出精確的線條,這樣使得大理石的光亮更加沉穩并掩蓋了表面的瑕疵。克里斯說這才是整個工程最艱難的部分。在當時偉大的雕刻家菲迪亞斯監督下,神廟的部分雕刻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浮雕,厚約5厘米,細節之精美令人驚嘆。
??
雅典衛城
建筑群
雅典娜勝利女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 也稱無翼勝利女神殿。雅典娜是希臘神話中的智慧、技藝與戰爭女神,她與海神波塞頓爭奪雅典獲勝,成了雅典的保護神。位于衛城前門南翼旁,是座具有愛奧尼亞式列柱的優美神殿。傳說雅典市民為了使勝利永駐,就將勝利女神的雙翼砍下,這就是無翼勝利女神殿的由來。這座神殿歷經興廢盛衰與戰火洗劫,17世紀英國人又拆走了許多浮雕,現在只剩下幾座11米高的圓柱。 阿爾蜜斯神廟(Artemis Brauronia) 阿爾特蜜斯在希臘神話中是月神與狩獵女神,這里原本是奉祀阿爾特蜜斯女神的地方,左側還有四方形的土臺遺跡。 Halkothiki: 位于雅典娜勝利女神殿北側的建筑,是武器與青銅的儲藏所,近旁有通往帕特農神殿前方陽臺的階梯,此處也是置放祭品的所在。 帕特農神廟(Parthenon Temple) 衛城上最負盛名的一層建筑,更是舉世聞名的古代七大奇觀之一帕特農神廟可以說是西方,以至世界上最早的古代大廟宇,出現在基督教產生以前430年,是原始宗教的廟宇,神廟長70米、寬31米,被48根多利安式列柱所環繞,每根柱子高10米,直徑2米,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大約是巴黎圣母院的1/3,但較之早了1500年。 埃雷赫修神廟(Erechtheum Temple) 于公元前406年建成,位于帕特農神殿的對面,是建筑優美的愛奧尼亞式神殿,集雅典娜與海神波賽頓兩座神室合一的復合造型。 衛城博物館(Acropolis Museum) 衛城博物館位于衛城東南角,于1878年完工。為了使博物館的高度不超過衛城山上的古建筑,博物館是挖開土層建成的。除了青銅器和希臘古瓶由國家博物館保存外,自1834年衛城山各神廟出土的所有文物都保存在這里,包括“扛小牛的男人”、“赤足的有翼勝利女神”及四根存于氮氣箱內的伊瑞克提翁神殿女像列柱等珍品。此博物館對研究和發展古希臘雕刻藝術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ion) 山門后的伊瑞克提翁神殿,建于公元前395年,內部有一雅典娜的木雕像,在這座神殿南側廊臺的六尊女像柱(Caryatids),是屬于愛奧尼亞式的變形;現在所看到的優美女像列柱結構完美,不至讓視覺上產生不自然的現像,不過這些并非真品,由于空氣污染,而由復制品取代。要看真品得到衛城博物館及倫敦的大英博物館。 阿迪庫斯音樂廳(Odeon of Herodes Atticus) 位于衛城入口南側的阿迪庫斯音樂廳建于羅馬時代,是可容納6000多人的戶外劇場,現在夏季仍有表演在此舉行。該音樂廳三層式的建筑結構,半圓型的劇場直徑38米,在任何一點都能聽清楚舞臺上演員的臺詞及音樂席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