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7美食義興是哪個省的城市地圖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義興是哪個省的城市地圖,義興是哪個省的城市名稱,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義興(Ngh?a H?ng)這個縣(Huy?n)位于越南 北部 紅河三角洲的南定省(T?nh Nam ??nh):
宜興屬于江蘇省無錫市。
宜興古稱荊邑,春秋時屬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縣,改荊邑為陽羨縣。西晉太安二年至永嘉四年(303—310),朝廷為表彰周玘(周處長子)三興義兵平亂之功,設置義興郡,屬揚州。
隋開皇九年(589),改稱義興縣,屬常州。宋太平興國元年(976),為避趙光義諱,改為宜興縣,屬常州。清雍正四年(1726)分為宜興、荊溪二縣。民國元年(1912)荊溪縣撤銷,并入宜興縣。
1949年6月至1953年1月屬常州專區,1953年1月至1956年2月屬蘇州專區,1956年2月至1983年3月屬鎮江專區(1967年3月改稱鎮江地區),1983年3月起屬無錫市,1988年1月撤銷宜興縣,設宜興市(縣級市)。
擴展資料
截至2018年底,宜興市轄2個國家級開發區: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省級開發區:江蘇宜興陶瓷產業園區;5個街道:宜城街道、屺亭街道、新街街道、新莊街道、芳橋街道;13個鎮:丁蜀鎮、張渚鎮、西渚鎮、太華鎮、徐舍鎮、官林鎮、楊巷鎮、新建鎮、和橋鎮、高塍鎮、萬石鎮、周鐵鎮、湖?鎮。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鎮:
1、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位于長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東瀕太湖,西部為天目山余脈,面積205平方公里,其中城區建成面積32平方公里,占宜興市的五分之一,屬宜興市市區,是宜興的兩個主城區之一。
2、西渚鎮位于中國著名陶都--宜興市的西南。地處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腹地,滬、寧、杭大三角中心,水陸交通十分發達。西渚鎮總面積66.6平方公里。
3、湖?鎮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滬寧杭大三角的中心,因“太湖第一源”、“太湖之父”而得名,更以“竹的海洋”、“茶的綠洲”、“洞天世界”、“紫砂源地”而名聞遐邇。
參考資料來源:宜興人民政府網-宜興概況。
宜興市屬于江蘇省無錫市。
宜興市位于北緯31°07′~31°37′,東經119°31′~120°03′。地處江蘇省西南端、滬寧杭三角中心,東面太湖水面與蘇州太湖水面相連,東南臨浙江省長興縣,西南界安徽省廣德縣,西接常州市溧陽市,西北毗連常州市金壇區,北與常州市武進區相傍。
滆湖鑲嵌宜興和武進之間,三氿(東氿、團氿、西氿)相伴市區。地勢南高北低,西南部為低山丘陵,全市最高峰為黃塔頂,海拔611.5米;東部為太湖瀆區,適宜種植各種蔬菜;北部和西部分別為平原區和低洼圩區,是宜興糧油主要產地。全市總面積1996.6平方千米,城市化率65.21%。
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2個國家級開發區——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省級開發區——江蘇宜興陶瓷產業園區,有鎮13個、街道5個,有行政村213個、社區97個。戶籍總人口108.33萬人,其中男性53.37萬人。
全年出生10347人,出生率9.55‰;死亡9091人,死亡率8.39‰;人口自然增長率1.16‰;計劃生育率99.99%。少數民族42個、1.41萬人(含流動少數民族)。宜興市人民政府駐地:宜城街道陶都路8號。
擴展資料
宜興古稱荊邑,春秋時屬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縣,改荊邑為陽羨縣。西晉太安二年至永嘉四年(303—310),朝廷為表彰周玘(周處長子)三興義兵平亂之功,設置義興郡,屬揚州。
隋開皇九年(589),改稱義興縣,屬常州。宋太平興國元年(976),為避趙光義諱,改為宜興縣,屬常州。清雍正四年(1726)分為宜興、荊溪二縣。民國元年(1912)荊溪縣撤銷,并入宜興縣。
1949年6月至1953年1月屬常州專區,1953年1月至1956年2月屬蘇州專區,1956年2月至1983年3月屬鎮江專區(1967年3月改稱鎮江地區),1983年3月起屬無錫市,1988年1月撤銷宜興縣,設宜興市(縣級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宜興
參考資料來源:宜興市人民政府-宜興概況。
參考資料來源:全國行政區劃信息查詢平臺-江蘇省無錫市。
周處 ,字子隱,義興陽羨人也。義興就是宜興,陽羨,就是今天的宜興陽羨。
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的車牌號是:蘇B,行政級別是:縣級市,人口約:約108萬人,人口密度為:530人/km,面積約:2038.7平方公里,郵政編碼是:214000。
簡介:歷史沿革:宜興簡稱宜。古稱荊邑,春秋時屬吳。秦置陽羨縣,屬會稽郡。東漢順帝四年(公元129年)改屬吳郡。晉惠帝永興元年(公元304年),以表周_(周處之子)三興義兵之功,設義興郡,轄陽羨,國山,臨津,永世,平陵,義鄉六縣。隋廢郡,改為義興縣,屬常州。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避諱,取“義者宜也”之義改名宜興縣,仍屬常州。元初升宜興府,元貞元年(1295年)立宜興州,屬常州路。明復稱宜興縣,屬常州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分置宜興、荊溪二縣,1912年省荊溪縣入宜興縣。1914—1927年屬蘇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