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2影視dsd音樂和無損的區別美麗安z20怎么樣
大家好,給大家分享一下dsd音樂和無損的區別美麗安z20怎么樣,很多人還不知道這一點。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1、音色不一
DSD:音色音源細節豐富,尤其是高頻部分。
WAV:音色保留聲音的原有細節。
MP3:經過壓縮的音頻,音色丟掉了很多聲音細節。
2、類別不一
DSD:是無損音樂的一種。
WAV:是無損音樂的一種。
MP3:是一種音頻壓縮技術。
3、大小不一
DSD:以將近四倍于CD的空間,儲存音樂。
WAV:WAV文件相對于MP3文件比較大。
MP3:MP3件相對于WAV文件比較I小。
4、特點不一
DSD:是直接比特流數字編碼。
WAV:數據本身的格式是PCM或壓縮型。MP3:是動態影像專家壓縮標準音頻層面。
5、用途不一
DSD:用于字化處理的音樂。
WAV:用于錄音室錄音和專業音頻項目。
MP3:用于移動播放設備儲存。
dsd相對PCM最大的優勢在于:原音重現。
從理論角度講,其他條件相等情況下,dsd一定會比PCM好聽,前提是你有一臺可直解DSD的DAC。這個要從我們現在的DAC技術說起。Delta-Sigma是數模轉換的一套獨特的方法,大概從上世紀80年代起即進入了這一類DAC獨當一面的時代。
我們目前使用的DAC芯片,全部為這一類DAC(當然也有一些異類,比如HIFIMAN ? ?R2R2000播放器,這些其他類型的DAC技術不再展開,因為太少見了)。這種類型的DAC是要做升頻的。
因為44.1kHz的采樣率相對較低,而低通濾波又不可能像數字上看到的那么理想,所以必須要把噪聲推到更高的頻率段。所以,Delta-Sigma ? DAC要做多階的調制,對PCM規格的信號進行升頻,并且做1bit化的輸出。這個過程一般習慣稱之為SDM即Sigma-Delta ?Module。
Delta-Sigma DAC用一種特別的方法對D/A進行處理,升頻、波形重整的過程大體上說犧牲了速度而換取了精度。升頻的好處對于信噪比來說顯而易見,噪聲被移到了很高的頻率段,對模擬低通濾波來說設計更為方便。
但,也正是SDM的多階過程的每一個變化都會產生相位上、時鐘上的失真,再加上dac內部電流電壓的擾動,更容易增強失真。也因此我們一直在談論說,數字音頻對時鐘要求多么多么高。這其實是Delta-Sigma方法和PCM編碼帶來的問題。
所以有些老燒說的數字音頻的“數碼味”即來源于此,數位升頻濾波器和調變器所帶來的失真問題。
DSD播放過程中無須經過升頻和位數轉換。DSD可以避免來自數位升頻濾波器和調變器受電壓電流波動及電磁干擾產生的噪聲。因此在相同錄音的情況下,DSD播放效果一定比PCM好。實際聽感來說,DSD避免了PCM播放中的“躁”、“毛刺”的感覺,或者說刺激的感覺,相對來說溫潤自然,更加耐聽。
但是現在很多DSD硬解的機器只是在內部把dsd轉換成PCM播放,所以導致DSD的優勢發揮不出來。
另外DSD回放由于解析壓力較大,對回放設備的素質也是有要求的,要完全體驗DSD的魅力,最好是上可直解DSD(注意,硬解DSD的機器一大堆,但芯片內轉換pcm的太多了)的臺機+尚可的耳機或音箱系統。當然,錄音好的pcm音源+高素質的機器,也不會比普通dsd機器回放效果差多少,錄音是基礎。
無損音樂,普通音樂。這兩個名詞可以說都不是同一個屬性分類,怎么比較?別說我咬文嚼字。事實就是這樣。這樣比較相當于,男人和普通人,到底有什么區別?或者靈長類動物和普通動物有什么區別?這樣的問題怎么回答?
無損音樂難道不是普通音樂的?很特殊嘛?
如果說無損音樂和有損或者壓縮音樂比較,那只能說,必須要設備的質量某種意義上高于音頻質量才能分辨出來,起碼播放器和耳機都得達到一定的價位。千元是少不了的。越是壓縮,損失越大,跟無損的區別就越是明顯。跟無損最接近的mp3是320k。頻譜上對比只要是高頻損失明顯。其他頻段其實也都有,但是不明顯。
而好的播放器加耳機是能聽得出來區別的,包括題主說到的播放器,配上好的耳機一定能聽得出來區別聲音稍稍沒那么透亮。如果聽不出來,那只能說,你是木頭耳朵了。這樣對比區別,講真確實也不大,對于普通人來說,甚至沒有區別。但是我們經過長期聽力訓練和在調音混音這個音頻領域里來說,區別就不算很小了。
至于現在很多網絡播放器,什么QQ網易的那些體積壓縮得比320k更加小的音頻文件,那跟無損的區別,只要設備不是幾十塊的垃圾。基本上稍微好點的手機都能聽得出來區別。
至于dsd跟無損比的話,我算是真聽不出來區別了,有時候狀態好的話,會感覺體感有些不同,或者用工作室的設備聽也是只有在low-end和top-end有一丟丟非常不明顯的區別。
肯定DSD好啊,QQ音樂的無損音樂才二三十M,由DSD編碼的SACD音頻達到一兩百M。
如果我們只談論最純粹的定義,所謂的“無損”意味著未壓縮的音樂。無損音頻是錄音過程中未經修改的輸出,是現有錄音過程的最準確再現。這就意味著,在理論上,必須完美地記錄聲音的細節和空間感,從而帶來音樂表演所需要表達的情感。
然而,問題是這種理論上的無損帶來了對存儲空間的過度占用,在很多情況下,這種占用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人們經常需要在有線空間中放置盡可能多的音頻文件。我們常見的錄音室質量無損音頻格式是aiff和wav。眾所周知,它們的體積并不小,因此所謂的“無損壓縮”應運而生。無損壓縮是無損的嗎?對。由于無損壓縮過程是可逆的,因此無損壓縮方案也可以看作是無損的。
事實上,我們通常稱之為“無損”的是指無損壓縮音頻,它的大小被縮小,以應付較窄的帶寬傳輸,然后重新組合,同時保留所有信息。在某種程度上,它類似于常見的壓縮文件-文件或多個文件可以壓縮比以前小,但它可以恢復。
這種文件格式的壓縮機制如下:它們使用壓縮算法“擠出”音樂的靜默部分,但不會壓縮實際的音樂內容,也不會刪除任何數據。這與mp3文件不同,這種有損音樂格式會刪除音頻文件中的大量信息。在這個我們根本不擔心存儲空間和網絡速度的時代,這些復雜的處理似乎毫無意義,但在過去,讓音樂文件盡可能小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高分辨率音頻?除了無損音頻,現在我們還可以經常觸及另一個術語:高分辨率音頻。這兩個名詞的意思是一樣的嗎?不。高分辨率音頻在信息量上比MP3甚至CD要好得多。它的設計使音頻質量盡可能接近主板的質量,但其音量不會太大。事實上,業內很多公司都混淆了無損和高分辨率的概念。許多制造商喜歡把CD音頻格式稱為“無損”,而那些采樣率高于CD格式的則稱為“高分辨率”。然而,從技術上講,只有原始的、未經修改和調整的錄音才能稱為“無損”。
不過,由于業界普遍給出了“無損”和“高分辨率”的新定義,我們不必太擔心這些問題。一般來說,所謂高分辨率音頻的模擬頻率響應應至少為40khz,文件的位深和采樣應至少為24位96khz。因此,很多人經常把高分辨率音頻稱為24/96。但是,您實際上可以找到24/192甚至24/384級別的音頻文件。
位深和采樣率我們剛才提到了位深和采樣率這兩個術語。你說他們是什么意思?讓我們從數字開始。位深度用于定義所謂的動態范圍,或者更確切地說,最大聲音和最輕聲音之間的差異。每個“位”表示動態范圍內的6db(分貝),因此16位深度表示其動態范圍的差為96db,同樣,24位深度為144db。毫無疑問,動態范圍越大越好,因為兩種極端響度的差別越大,意味著人們在聽一些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時會經歷更多的情緒起伏——當然,這需要播放設備的支持。那我們談談抽樣率吧。模擬音頻是由波形表示的,所以當它轉換成數字信號時,麥克風會在固定的時間間隔對其進行采樣。采樣頻率是采樣率。例如,1Hz表示每秒采樣一次。
有一個微小的差距,但是差距不應該太大。無損音樂的音質優于普通音樂。
一個不經常戴耳機的人,或者對音樂不敏感的人,即使他把耳機握得很好,他也不能識別出不同。至少播放器和耳機必須達到一定的價格,無損音樂才能被區分。一千元是不可或缺的。壓縮越多,損失越大,與無損的區別就越明顯。例如,電子音樂聽關卡,細節,鼓,好的耳機可以很好地顯示,但是大多數人聽旋律,所以很多細節可能會被錯過。例如,您需要將兩個耳機與同一首歌進行比較。聽的時候,你應該盡量避免只聽旋律。你應該聽聽它的聲場,分析能力,樂器,合成器聲音效果,鼓節拍,三頻等等。
無損音樂和普通音樂有不同的壓縮和編碼方法。當人們將歌手的歌曲錄制到數字音樂的原始文件中時,此時的音樂文件非常大,所以不容易存儲,于是人們便把它進行壓縮。現在幾乎所有流行的數字音樂格式都是壓縮的,就像MP3、aac、ogg包括flac.APE等。只是它們的壓縮和編碼方法是不同的。無損音樂是無損壓縮,而普通音樂的MP3等小格式是有損壓縮。
音質不同。無損音樂的特點是無論節奏之間是否有聲音,其數據總是流暢流動,使耳機中磁性快速振動穩定,聲音發出自然真實。然而,在MP3等有損格式由于舍去了人耳聽不到的數據,因此耳機中的磁塊會不自然地振動,導致有聲音時會產生振動,沒有聲音時不會產生振動。這樣,磁塊振動過度且不穩定,導致毛刺噪聲,只有專業設備才能識別毛刺噪聲的好壞。
文件的大小差別很大。無損音樂比普通音樂文件大。
WAV是微軟最早專門為windows系統開發的一種標準數字音頻文件,標準格式化的WAV文件和CD格式一樣,也是44.1kHz取樣頻率16位深度,后來微軟和IBM合作進行了多次的修訂,現在的WAV具有非常廣泛的兼容性,支持多種音頻數字、取樣頻率和聲道,特點是記錄自然聲波形,基本無數據壓縮,但是這也導致其數據量很大。而flac和ape都對WAV進行了編碼,從而壓縮體積,只是編碼的具體方式不同,所以二者有一定的區別。因此,這三種可以看成是一個技術原理體系下的東西。
而DFF則是屬于DSD技術體系里的,類似的還有DSF、DST等,都是屬于DSD技術的,源碼輸出都是一樣的。而DSD技術屬于超高采樣率,但位深度只有1位,上面也說了WAV等基于CD技術體系的位深度是16位,它們最核心的技術原理不同。
1、格式不同
無損音質的歌曲一般都是WAV格式,高音質一般為APE、FLAC、TTA、TAK格式,普通音質一般都是MP3。
2、文件大小不同
無損音質文件大小最大,接下來是高音質,最后是普通音質文件最小。
3、印制碼率不同
無損音質碼率每秒是700kbps以上,高品質音樂碼率每秒最高只有320kbps,而普通音質碼率只有128kbps。
擴展資料:
無損音樂格式
1、WAV
WAV文件是波形文件,是微軟公司推出的一種音頻儲存格式,WAV文件儲存的是聲音波形的二進制數據,由于沒有經過壓縮,WAV 格式容量過大,因而使用起來很不方便。因此,一般情況下把它壓縮為MP3或 WMA 格式。壓縮方法有無損壓縮與有損壓縮。
2、WMA
由微軟公司推出的WMA格式音頻想必大家很熟悉,但是普通的WMA音頻都是有損的壓縮。在WMA 9.0以及其后續版本支持了無損壓縮,同一首歌曲的無損格式,WMA-Lossless格式占用空間最小。
3、SACD
Super Audio CD的縮寫,是超級音頻光盤系統,是索尼和飛利浦在它們聯合開發的MMCD(單面雙層結構的高密度光碟)基礎上研制推出的新數字音頻格式。它的頻率范圍和動態范圍均優于CD。SACD是一種新型的光盤,它不是CD格式,而類似DVD光盤,播放時需使用SACD專用的播放設備。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無損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