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3美食煢煢孑立踽踽獨行是什么意思啊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煢煢孑立踽踽獨行是什么意思啊,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煢煢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lì。
聲母:q、q、j、l
韻母:ong、ong、ie、i。
意思:孤獨無依地站著。形容孤苦伶仃。?煢煢:孤獨,無依無靠的樣子。孑:單獨。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
2、踽踽獨行: jǔ jǔ dú xíng。
聲母:j、j、d、x
韻母:u、u、u、ing
意思:踽踽:孤零的樣子。孤零零地獨自走著。形容非常孤獨。
出處:宋·張《祭程伊川文》:“先生踽踽獨行于世;眾乃以為迂也。”
翻譯:先生遺世而立,別人都以為他很拘泥保守。
擴展資料
【典故】
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晉滅東吳,所謂“降孫皓三分歸一統”,結束了幾十年的割據局面,統一了中國。
晉武帝司馬炎為了鞏固一統,采取了有效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廣攬賢能”,著重于西蜀與東吳的遺老故臣,凡有聲望的、有本事的,都極力籠絡;籠絡不成,就設法除去,以達到不為我用也不許為我害的目的。同時,把“以孝治天下”作為其倫理總綱,提倡孝父母,敬老人,撫恤孤寡。
在“廣攬”中,西蜀的一個故臣引起了司馬炎很大的關注。此人姓李名密,又名虔,字令伯,武陽人。生下六個月時喪父;四歲時,其母何氏改嫁;靠祖母劉氏扶養成人,西蜀時,官居尚書郎,是個不大不小卻很重要的官。
入晉后,蜀地的先后兩名的地方官都曾推薦李密做官,可李密卻故國難忘,不肯出仕,都借故謝絕了。司馬炎格外看重他,特地下了一道詔書,要李密做供職于宮廷的郎中,李密未允。后又改為顯要的太子官屬洗馬,李密仍借口推辭。
司馬炎火了,又親手下令,指責李密傲慢。地方官日夜嚴逼,聲稱如再遲緩,就要逮治下獄,甚至按律問斬了。
這使李密很為難:出去做官吧,仍懷戀故國,而且這么出去,也將大丟臉面;不出去吧,是會被殺頭的。經過深思,他就寫了一篇《陳情表》,呈給了司馬炎,表中以“以孝治天下”為主旨,說他幼時,“伶仃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多虧了老祖母把他撫養長大。
沒有老祖母,就沒有他的今天。而今,老祖母已九十六歲,又長年臥病在床,沒有他,祖母怎么度過晚年!他才四十四歲,報效國家的日子還長,而孝敬祖母的時間已不多了。懇請司馬炎體諒他的苦衷。 司馬炎看了很感動,且無法怪罪,又為了籠絡人心,索性派了兩個女仆幫他侍奉老祖母。
煢煢孑立,讀音為qióng qióng jié lì,意思是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煢(qióng)煢:孤獨的樣子;孑:孤單。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踽踽獨行,讀音為?jǔ jǔ dú xíng,意思是孤零零地獨自走著。形容非常孤獨。
踽(jǔ)踽:孤零的樣子。
擴展資料:
煢煢孑立成語釋義:
【漢語文字】煢煢孑立
【漢語拼音】qióng qióng jié lì。
【詞語解釋】 煢煢:孤獨的樣子;孑:孤單。孤身一人,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示例】我真的怕他離開,剛剛擺脫了恐懼凄涼的感覺,再也不想品嘗這煢煢孑立的滋味了。
——喬·辛 普森《生命之線》
【成語性質】中性詞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
【近義詞】?孤苦伶仃、舉目無親?、孑然一身、形單影只、無依無靠、闃無一人。
【反義詞】?四世同堂、兒孫繞膝。
踽踽獨行:
1.他成了一個踽踽獨行,形單影只,自言自語,孤苦伶仃的畸形人。長空里,一只孤雁。(徐遲《歌德巴赫猜想》)
2.向一聲聲/激越清朗而聽不懂的晚鐘/踽踽獨行(洛夫《血的再版——悼亡母詩》)
煢煢孑立意思是:孤身一人。 形容一個人無依無靠,孤苦伶仃。
踽踽獨行意思是:踽踽:孤零的樣子。孤零零地獨自走著。形容非常孤獨。
一、煢煢孑立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翻譯: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里又沒有照管門戶的僮仆。一個人孤苦零丁,無依無靠。
二、踽踽獨行
出處:《詩經·唐風·杕杜》:“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
翻譯:孤零零地一個人走路,沒有其他人 ,比不上我同一個父親生的兄弟。
擴展資料:
一、煢煢孑立的近義詞:孤苦伶仃。
釋義:伶仃:孤獨,沒有依靠。 孤單困苦,沒有依靠。
出處:唐·白居易《祭郎中弟文》:“孤苦零丁;又加衰疾;殆無生意;豈有宦情?”
翻譯:我苦零丁;再加上年老有病;幾乎沒有生意;難道有做官的欲望?
二、踽踽獨行的近義詞:孑然一身。
釋義:孑:單獨。孤孤單單一個人。
出處:宋·周《清波雜志》:“兼渠孑然一身;無所依傍。”
翻譯:同時他孤孤單單一個人;無所依傍。
煢煢孑立讀音為qióng qióng jié lì,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煢(qióng)煢:孤獨的樣子;孑:孤單。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踽踽獨行拼音jǔ jǔ dú xíng,?孤零零地獨自走著。形容非常孤獨。 踽(jǔ)踽:孤零的樣子。
向左轉|向右轉
例句:
1、我湊著煢煢孑立的小油燈,盡情享受秋燈夜讀的樂趣。 ——何為《小燈》
2、王大爺和王奶奶沒有兒女,相濡以沫的王大爺去世后,王奶奶一個人很孤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3.他成了一個踽踽獨行,形單影只,自言自語,孤苦伶仃的畸形人。長空里,一只孤雁。(徐遲《歌德巴赫猜想》)
4.向一聲聲/激越清朗而聽不懂的晚鐘/踽踽獨行(洛夫《血的再版——悼亡母詩》)
煢煢孑立: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煢(qióng)煢:孤獨的樣子;孑:孤單。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踽踽獨行:形容非常孤獨。 踽(jǔ)踽:孤零的樣子。
分別出自:晉·李密《陳情表》;宋·張柞《祭程伊川文》
《陳情表》是三國兩晉時期文學家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
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
擴展資料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后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于鄉里。師事著名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漢為尚書郎。
著有《述理論》十篇,不傳世。其生平見載《華陽國志》、《晉書》。代表作為《陳情表》。
煢煢孑立
qióngqióng-jiélì 。
〖standingallalone〗煢煢:孤獨無依靠的樣子。孑立:孤立。形容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晉·李密《陳情表》
踽踽獨行
jǔ jǔ dú xíng
〖解釋〗孤零零地獨自走著。形容非常孤獨。
踽 jǔ 〔踽踽〕形容獨自走路孤零零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