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5汽車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一個有趣的事情,一個有趣的事情,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胡夫金字塔有146.59米高。
胡夫金字塔被列為“世界古代八大奇跡”之一。在現存的埃及100多座金字塔中,最著名、最高大、最具神秘色彩的,莫過于位于吉薩高原的胡夫金字塔。其雄偉莊嚴的外形,與周圍的環境渾然一體,顯得異常穩重和諧。雖歷經數千年風霜雨雪,卻依舊巋然不動。
胡夫金字塔大約建造于公元前2760年,塔高146.5米,每邊長230米,由230萬塊巨石建成。即便因年久風化,其頂端已剝落了大概10米,其現在的高度也相當于40層樓左右。
讓人驚異的是,這些重達幾噸至1000多噸的巨大石塊在被工匠仔細打磨后,居然不用任何粘合劑,就能嚴絲合縫地累疊起來,不但相當穩固,石塊間的縫隙也很小,稍厚的刀片都插不進去。
建造原因:
那時尼羅河每年泛濫,淹沒田野達3-4個月。農民和勞工們無法種地,于是他們找到了建造陵墓的工作。建成一座金字塔的工程可能要花費30年時間。由于埃及人的生死觀及信奉太陽神的影響,認為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就像每天于東方出生及西方死亡,故金字塔都建于尼羅河西邊。
金字塔的建造反映著純農耕時代人們從季節的循環和作物的生死循環中獲得的意識,古埃及人迷信人死之后,靈魂不滅,只要保護住尸體,300年后就會在極樂世界里復活永生,因此他們特別重視建造陵墓。
胡夫金字塔有146.59米。
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塔高146.59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相當于40層大廈高。塔身是用230萬塊巨石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達1.5噸至160噸,塔的總重量約為684萬噸,它的規模是埃及至今發現的70多座金字塔中最大的。
它是一座幾乎實心的巨石體,成群結隊的人將這些大石塊沿著金字塔內部的螺旋上升通道往上拖運,然后逐層堆砌而成,十萬多個工匠共用約20年的時間才完成的人類奇跡,當年埃菲爾鐵塔還未建成時胡夫金字塔還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地理位置:
埃及共發現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開羅郊區吉薩的三座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為自己修建的陵墓。
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個國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底座每邊長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1°,塔底面積5.29萬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
據說,10萬人用了20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該金字塔內部的通道對外開放,該通道設計精巧,計算精密,令人贊嘆。
金字塔的高大宏偉早已成為人們矚目的對象,但準確地測量金字塔,卻是19世紀以來的事。而測量得出的某些數據,卻不免令人震驚,甚至有些不可思議。
金字塔(指胡夫金字塔即大金字塔)高147.6米,這個數字乘10億,等于太陽到地球之間的距離。
金字塔的底部呈正方形,底邊長227米,底邊周長,是塔高的2.5倍,等于人所共知的圓周率π,即3.1416。
金字塔的朝向四面為正東、正南、正西、正北,基本方位誤差不超過1/11度。
金字塔坐落的巖石地基經過精心測量,處于準確的水平狀態。
穿過金字塔的子午線將地球上各大洲與大洋的面積分為平均的兩半,誤差不大于7%。
金字塔內的法老墓室,其長、高、寬之比為5∶4∶3,正好符合畢達哥拉斯定理的公式。這個定理是由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發現的,而畢達哥拉斯誕生時,金字塔已建好兩千多年了。
這些數字,如果是偶然一次兩次地出現,那我們可以毫不疑慮認為是巧合。但是如果這樣頻繁地、反復地、甚至是有意識地出現,那我們就不得不想到是出于某種安排,或事出有因了。或者說,金字塔的設計者不僅有著高深的數學造詣,而且似乎事先已完全掌握了有關地球和太陽系的天文基本知識。
那么在遙遠的石器時代,人類沒有發明阿拉伯數字,也不知道“0”的使用。那時,誰能具有這么高深的數學和天文學知識呢。
大走廊由花崗石砌成
胡夫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統治時期(約公元前2670年),被認為是胡夫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古埃及,每位法老從登基之日起,即著手為自己修筑陵墓,以求死后超度為神。胡夫大金字塔的4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方,誤差不超過圓弧的3分,底邊原長230米,由于塔外層石灰石脫落,現在底邊減短為227米,傾角為51度52分。塔原高146.59米,因頂端剝落,現高136.5米,相當于一座40層摩天大樓,塔底面呈正方形,占地5.29萬平方米。整個金字塔建筑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巖石上,占地約52900平方米,體積約260萬立方米。它的四邊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英國《倫敦觀察家報》有一位編輯名叫約翰·泰勒,是天文學和數學的業余愛好者。他曾根據文獻資料中提供的數據對大金字塔進行了研究。經過計算,他發現胡夫大金字塔令人難以置地包含著許多數學上的原理。
他首先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底角不是60。而是51。51',從而發現每壁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與塔基周長的比就是地球半徑與周長之比,因而,用塔高來除底邊的2倍,即可求得圓周率。泰勒認為這個比例絕不是偶然的,它證明了古埃及人已經知道地球是圓形的,還知道地球半徑與周長之比。
泰勒還借助文獻資料中的數據研究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時使用何種長度單位。當他把塔基的周長化為英寸為單位聯系。他由此想到。英制長度單位與古埃及人使用的長度單位是否有一定關系?
泰勒的觀念受到了英國數學家查爾斯·皮奇·史密斯教授的支持。1864年史密斯實地考查胡夫大金字塔后聲稱他發現了大金字塔更多的數學上的奧秘。例如,塔高乘以109就等于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大金字塔不僅包含著長度的單位,還包含著計算時間的單位:塔基的周長按照某種單位計算的數據恰為一年的天數,等等。史密斯的這次實地考察受到了英國皇家學會的贊揚,被授予了學會的金質獎章。
后來,另一位英國人費倫德齊·彼特里帶著他父親用20年心血精心改進的測量儀器又對著大金字塔進行了測繪。在測繪中,他驚奇地發現,大金字塔在線條、角度等方面的誤差幾乎等于零,在350英尺的長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
但是彼特里在調查后寫的書中否定了史密斯關于塔基周長等于一年的天數這種說法。
彼特里的書在科學家中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有人支持他,有人反對他。
大金字塔到底凝結著古埃及人多少知識和智慧,至今仍然是遠沒有完全解開的謎。
大金字塔之謎不斷吸引著成千上萬的熱心人在探索。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奴隸制時代法老(即國王)的陵墓,到目前為止尚存70余座,是“世界七大奇跡”唯一僅存的實體。最大的一座就是聳立在開羅附近尼羅河兩岸吉薩的“胡夫”大金字塔。塔高13718米(原高1466米),底部四邊每邊長23038米(原為23077米),體積252萬1千立方米,整個占地面積達56900平方米,估計是由230萬塊、每塊平均重25噸的石灰巖堆砌而成。最大的一塊重約160噸。有人估計,如將這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一條1/3米寬的道路,可繞地球一周。
奇怪的是,這些石頭之間并沒有諸如水泥之類的粘著物,僅僅是拼合在一起,而它的表面接縫處緊密得連一張薄紙也塞不進去。把幾十萬塊石塊堆成象40層大樓那么高的角椎體,如果在動工前沒有精密的測量,事先對角度、線條、壓力、沉降等方面進行精密的計算,大金字塔是很難建成的。而且,那時不可能有什么先進的測量技術和精密的量具。于是,產生了一些大膽的猜想:大金字塔是由“天外來客”建筑的,這些“宇宙人”不但有激光測距儀,而且有電子計算機和起重機械;大金字塔并非胡夫之墓,而是天外來客留在地球上的“里程碑”……等等。
但關于這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之墓,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可惜的是金字塔墓室中胡夫的木乃伊已不知去向,只存下一只沒有蓋的石棺。根據這點可以確證,金字塔為古埃及所建,而問題是如何建成的呢?1978年春,日本早稻田大學古代埃及調查室的一支考古實驗隊伍來到了吉薩胡夫大金字塔前,他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探索采用古代的方法,成功地建起了一座模擬金字塔。考古實驗的主要內容有測繪、采石、運輸、堆砌等過程。通過這次考古實驗,初步揭示了謎一樣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問題。可以這樣說,日本早稻田大學考古實驗隊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在當時已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埃及人也一定會想到的。
埃及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
在埃及首都開羅郊外的吉薩,有一座舉世聞名的胡夫金字塔。作為人造建筑的世界奇跡,胡夫金字塔首先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個國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
大金字塔開始建造后的十幾年,一艘駁船載來了一些來自250公里外亞斯文采石場的特別貨物:9塊巨型花崗巖。每一塊的重量超過50噸,需要200人才能挪動。在建造大金字塔的數百萬石塊中,它們是最重要的。
神圣的墓室是金字塔的中心,必須加強保護。在法老的墓室完工之際,這9塊花崗巖將用以建造墓室上方的屋頂。建筑師會在每塊花崗巖上用紅赫石畫上中線,以便將巨石置中對齊。巨石的體積和重量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如果直接摞放,花崗巖就會破裂。最后,為了分散層疊巨石之間的巨大壓力,建筑師在每層花崗巖之間都墊上了三角形的楔子,使重量往外分散而非向下壓。九塊巖石最終使用了五塊,并留出了之間的四個空隙。
埃及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
在埃及首都開羅郊外的吉薩,有一座舉世聞名的胡夫金字塔。作為人造建筑的世界奇跡,胡夫金字塔首先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個國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
在1888年巴黎建筑起埃菲爾鐵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另說:1880年竣工的科隆大教堂高157.3米)。
原高146.5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底座每邊長230多米,現長220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底面積52900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最大的重達160噸;有學者估計,如果用火車裝運金字塔的石料,大約要用60萬節車皮。
如果把這些石頭鑿碎,鋪成一條一尺寬的道路,大約可以繞地球一周。據說,10萬人用了30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該金字塔內部的通道對外開放,該通道設計精巧,計算精密,令世人贊嘆。
擴展資料
大金字塔開始建造后的十幾年,一艘駁船載來了一些來自250公里外亞斯文采石場的特別貨物:9塊巨型花崗巖。每一塊的重量超過50噸,需要200人才能挪動。在建造大金字塔的數百萬石塊中,它們是最重要的。
神圣的墓室是金字塔的中心,必須加強保護。在法老的墓室完工之際,這9塊花崗巖將用以建造墓室上方的屋頂。建筑師會在每塊花崗巖上用紅赫石畫上中線,以便將巨石置中對齊。巨石的體積和重量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如果直接摞放,花崗巖就會破裂。最后,為了分散層疊巨石之間的巨大壓力,建筑師在每層花崗巖之間都墊上了三角形的楔子,使重量往外分散而非向下壓。九塊巖石最終使用了五塊,并留出了之間的四個空隙。
這些空隙高3.5英尺,可以讓人爬行通過。因此當時參與建造金字塔的勞工們得以在空隙間的墻壁上留下了一些涂鴉,隨手拼出的一些人名,有的地方還能看到紅赫石描出的參考線。當大金字塔建造至約100米高時,最后三分之一高度的材料已經無法從主斜坡運送。
因此建筑師們倚大金字塔,修建了一條螺旋而上的“盤山”坡道,以避免加高主坡的額外龐大工程。
四棱錐體形狀的頂石的處理和搬運比其它石塊都謹慎,因為它的側邊非常光滑,于是石匠專門在下方做了個向外突出的石栓,工人們旋轉石塊,就可以讓石栓與下方石塊的溝槽契合,將頂石固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米,現高136.5米。
埃及共發現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開羅郊區吉薩的三座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個國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底座每邊長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1度,塔底面積5.29。
萬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據說,10萬人用了20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該金字塔內部的通道對外開放,該通道設計精巧,計算精密,令人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