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4數碼古羅馬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古羅馬的歷史故事有哪些,以及古羅馬有趣的歷史故事,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這個問題涉及到羅馬帝國的形成以及分裂還有衰落,重要的人物有圖利烏斯,等等,有關解釋如下:
一、羅馬帝國歷史簡介:
古羅馬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即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歷羅馬王政時代。公元前510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羅馬為爭奪地中海霸權,掠奪資源與奴隸,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到公元1世紀前后擴張成為橫跨歐亞非、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到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于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廷帝國)則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它與秦漢時期的的中國一樣,是古代世界強大的帝國之一。
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公元98年-117年)在位時,羅馬帝國版圖達到最大,經濟空前繁榮,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
二、結合相關的歷史時期說明羅馬帝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1、簡述(王政-共和)
根據傳說,當特洛伊城遭到希臘人進攻的時候(約為公元前1300-1190年),維納斯女神的兒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隨者逃出來,沿北非西行穿過迦太基,來到古意大利。當時的意大利有拉丁姆,國王拉丁奴斯進行統治。埃涅阿斯擊敗圖爾奴斯,建立王國(阿爾巴)。后來其子孫羅穆路斯建立羅馬,成為第一任國王。
2、圖魯斯·赫斯提里烏斯時期
在圖魯斯·赫斯提里烏斯的時代,羅馬和毗連的城鎮阿爾巴(Alba)經常打仗,使得老百姓飽受困苦。托里斯·奧斯蒂呂斯和阿爾巴的國王Mettius Fuffetius下決心要停止斗爭,但是為了決定哪個城市的國王得到最高地位,Mettius Fuffetius提出了這樣一個辦法:讓幾個士兵搏斗,哪個城市的士兵獲得勝利,那個城市的國王將成為最高君主。
恰好,羅馬和阿爾巴兩個地方各有一對三胞胎,而且羅馬的三胞胎(他們被名為"Horatii")和阿爾巴的三胞胎印象羅馬 ("Curiatii")同時出生。因此,托里斯和Mettius選了這兩對三胞胎作為各自城市的代表。
比賽開始不久,兩個Horatii已經死了,幸存的那個Horatius幸虧沒有受傷,而Curiatii兄弟一個也沒有死但各個受不同程度的傷。幸存的Horatius裝作逃亡,Curiatii兄弟中了他的計追趕他,但因為他們受不同的傷,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他們無法同時趕上Horatius。因此Horatius不必一對三和他們斗,他分開和每一個打仗,把他們逐一殺掉。
這樣,羅馬獲得了勝利,圖魯斯·赫斯提里烏斯也成為阿爾巴的君主。
3、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時期
公元前578年到公元前534年是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統治時期,此間,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推行改革,改革內容包括:。
將能服兵役的公民按財產劃分為5個等級,每個等級提供數目不等的軍事百人隊,共計193個百人隊。創立百人隊大會,取代了庫里亞大會的宣戰、選舉、審判權力。193個百人隊,每隊有一票表決權。把氏族部落按地區劃分為4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的改革完成了古羅馬由氏族制向國家的過渡。
4、盧修斯·塔克文時期
傲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是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的女婿,但卻率士兵沖入王宮殺死了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自己當上了王,也是最后一位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當政后,暴虐無道,公元前510年被羅馬平民驅逐出羅馬,為首的人是盧修斯·朱尼厄斯·布魯特斯,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的兒子。
羅馬人民決定不再需要王,而是選出兩名最初稱行政長官(Praetores),后改名執政官,任期一年。第一任執政官是盧修斯·朱尼厄斯·布魯特斯和盧修斯·塔克文·柯拉汀。公元前509年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
5、王政時期
傳說公元前754年-753年,古代羅馬人羅慕洛斯在臺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先后有7個王,氏族部落組織尚完整存在,統治階層包括王、元老院、庫里亞會議(羅馬稱胞族為庫里亞,每10個氏族組成一個胞族,后為百人隊會議取代)。后來又出現貴族與平民之分。
在王政時代,國王掌握絕對的權力。他是大立法官、軍隊的首領、大祭祀長,其權力僅僅受到來自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議會,由不同部族首腦組成。按照憲法和傳統習俗,元老院有權通過或否決國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國王的立法和訴訟。公民大會由羅馬的全體男性公民構成,按照親緣關系分成30組;它授予君主行使權力,而這一點由元老院最后正式批準。
6、古羅馬城建立
羅馬城市建立的日期并不確定,傳統認為是在公元前753年 。這已經廣泛地為考古發現所證實,盡管可能此前已經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里。
傳統上,羅馬人把羅馬城的建立歸功于英雄羅穆盧斯。他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后代。埃涅阿斯是希臘女神阿芙洛狄忒(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的兒子,他在希臘人占領特洛伊城之后來到意大利。
羅馬歷史學家提圖斯·李維這樣描述這個神話故事:這對孿生兄弟的祖父是努米托,他是羅馬東南部阿爾班山區阿爾巴國的國王。國王邪惡的兄弟阿穆利烏斯將國王驅逐出境,還讓國王唯一的女兒雷婭·西爾維婭做貞女以阻止她生兒育女(貞女是不準生育的),以防止國王的子孫報仇。但是雷婭·西爾維婭違背了他的約束,與戰神馬耳斯相愛并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當這對雙胞胎被遺棄在臺伯河畔時,一只母狼哺育了他們,后來又被一位牧羊人發現,他的妻子將他們撫養大。長大后,這對孿生兄弟成為了綠林首領。在瑞摩斯被俘、帶給國王阿穆利烏斯后,羅慕洛斯帶領手下救出了他,并殺死了阿穆利烏斯。此時,孿生兄弟身世大白,他們的外祖父努米托恢復了王位。兄弟倆離開外祖父,在被牧羊人發現的地方創建了自己的城市。在決定誰來做城市的主宰時,神諭告訴他們要由看到的預示成功的飛鳥來決定。瑞摩斯站在阿文廷山上看到了6只禿鷲,羅慕洛斯站在巴拉丁山上看到了12只禿鷲。后者的數字更幸運,但瑞摩斯是最先看到征兆的人。結果兄弟間發生了爭吵,羅慕洛斯最終殺死瑞摩斯,成為新城的國王。他統治了很長時期,死后被接納到諸神中,成為受人尊敬的戰神奎里納斯。
7、共和時期
公元前5世紀至前3世紀初,平民與貴族的斗爭告一段落,意大利半島基本統一。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這也標志著羅馬法的誕生。前326年,取消了債務奴隸制。
羅馬剛建國時,還是一個小國家。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后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西班牙、馬其頓并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征服了敘利亞等東方土地。
這一時期經濟發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會矛盾。由于大莊園制的形成,奴隸勞動的廣泛使用,意大利的農業、工商業和高利貸業興盛,奴隸制經濟得到巨大發展;破產農民大批淪為游民,使羅馬社會矛盾激化。前2世紀30年代~前1世紀30年代,交織進行。如在前133年至前123年期間發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
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馬略(Gaius Marius)當選為執政官并開始實行軍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無地或少地公民涌入軍隊。
前90年,為了爭取羅馬公民權,意大利人起義,史稱同盟者戰爭。
前82年,貴族派支持的蘇拉率軍占領羅馬。
前60年,蓋烏斯·尤里烏斯·凱撒、馬庫斯·李錫尼·克拉蘇和龐培·馬格努斯秘密締結條約,共同對抗元老院,史稱前三頭同盟。
前53年,克拉蘇在遠征帕提亞的卡萊戰役中全軍覆沒,本人也陣亡,三巨頭只剩兩人。此期間,凱撒在高盧征戰,收獲頗豐,名譽和地位都急劇上升,引起龐培的嫉妒和警覺。龐培遂聯合元老院,共同對抗凱撒。
前48年,尤利烏斯·愷撒在法薩盧斯戰役中擊敗龐培,龐培逃往埃及后被殺。凱撒被宣布為終身獨裁官,集軍政大權于一身。他厲行改革,但因獨裁統治而招致政敵仇視,于前44年3月15日遭貴族派陰謀分子刺殺。凱撒死后,羅馬內戰又起。前43年,安東尼、雷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史稱后三頭同盟。
隨后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于前27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制。共和國宣告滅亡,羅馬進入帝國時代。
8、帝國時期
奧古斯都創建的政治制度,史稱元首制,其實就是共和名義的帝制。
奧古斯都死后,其養子提比略繼位,從此開創了皇位繼承制。從前27年開始到192年這一時期被稱為前期帝國時期,包括3個王朝:克勞狄王朝、弗拉維王朝和安東尼王朝。這一時期社會相對穩定。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98年-117年)在位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經濟空前繁榮。公元1世紀中葉基督教興起,公元2世紀、3世紀迅速傳播。
在西羅馬帝國,經濟不斷出現危機,人口減少,田地荒蕪,城鄉蕭條,統治亦日益減弱。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領羅馬。452年,匈奴王阿提拉進兵意大利。455年,汪達爾人襲擊意大利,再陷羅馬城。先后建立起西哥特王國、汪達爾-阿蘭王國、勃艮第王國和東哥特王國等蠻族國家。476年9月,日耳曼人入侵,其雇傭兵首領奧多亞克廢黜最后一位君主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
東羅馬帝國一直延續至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
一、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西羅馬帝國于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于1453年滅亡),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拉丁語: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縮寫SPQR),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羅馬帝國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二、羅馬共和國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環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三、圖拉真在位時(98年-117年),羅馬帝國達到極盛,經濟空前繁榮,疆域也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全盛時期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
四、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里克率領下,進入意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打開城門,掠奪而去,此后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西哥特王國。476年,羅馬雇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后一個皇帝,西羅馬遂告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歐洲進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紀。
擴展資料:
羅馬人的民族歷史
羅馬人的歷史從意大利中部的臺伯河開始:當代的歷史學家推斷羅馬建國是在公元前600年左右,而羅馬形成真正的城市形態是公元前6世紀。
榮譽至上的民族
馬的貴族僅僅意味著擁有榮譽,但與擁有財富則是毫無聯系的。
公元前3世紀80年代,皮魯斯大帝在接待羅馬使團的時候得知團長非布利西阿在羅馬頗有勢力,但卻很貧窮時,開玩笑式的說,如果非布利西阿愿意,就帶他去伊壁魯斯共享榮華富貴。而非布利西阿嚴肅的回答“國王啊,無論你的朋友也好,你自己也好,都不能奪去我的獨立。我認為,我的貧窮比你們這些憂心忡忡的國王們所有的財富都更加幸福些。”
同時,貴族也沒有奪取權力的野心。
共和制早期,一次外族入侵,由于情況緊急,根據羅馬當時的制度,元老院決定推選一名獨裁官(任期6個月,在此期間擁有全羅馬至高無上的權力),貴族肯奇那圖斯接下了這一重擔。他用了16天的時間擊潰了敵軍,然后解甲歸田。連恩格斯都稱贊他是一為“真正的公民美德和異常質樸而高尚的忘我精神的榜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階級的權利與義務
羅馬將市民(不論貴族還是平民)分為7個等級。這種區分雖然基于個人的財產,但卻和其他國家那種以財產多少定身份優劣的做法完全不同。這種劃分方法就好比現代社會中的“金領、白領、藍領”一樣,本身并沒有鄙視貧窮者的成分。
根據羅馬的制度,財產越高的所負擔的兵役就越重,如最富有的第一等級要提供1800的騎兵和8000名重步兵(武器自備);而最貧窮的第7等級則只要提供500人的預備役即可。(以上數據是共和初的,其后根據具體情況會有所改變)。
而在羅馬,超過55%的士兵來自第一、二等級。打戰時,他們要隨時準備犧牲;就算沒有戰事的時候也要為羅馬城修建公益設施。早期羅馬的灌溉、排水系統和競技場、劇院都由士兵修建。
可以說在當時的羅馬,有錢人擁有權力,但同時也要盡更大的義務;而窮人的義務就是“富起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羅馬帝國。
1.羅慕路斯建城
2.三次布匿戰爭 徹底擊敗與之爭奪地中海統治權的迦太基。
3.第一次三頭同盟 凱撒,龐培,克拉蘇結成政治同盟共同對付元老院。
4.斯巴達克斯奴隸起義 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奴隸起義,加速了羅馬共和國的覆滅和帝國的形成(鎮壓這一起義使軍事將領有了擁兵自重的能力).。
5.高盧戰爭 凱撒征服高盧,并打造了一支只知有凱撒不知有羅馬的近衛軍.。
6.內戰 凱撒擊敗龐培,成為獨裁官,開了軍事將領向羅馬進軍取得獨裁先例(之前的馬略,蘇拉也做過,不過影響沒有那么大)。
7.后三頭同盟 凱撒被刺后親凱撒的三個實權派安東尼,屋大維(即后來的奧古斯都),李必達結成同盟,共同消滅反凱撒勢力.最后屋大維擊敗另兩位,自稱第一公民,成為實質上的羅馬國王.。
8.條頓堡戰役 標志著日耳曼戰爭,這一最終摧毀羅馬的戰事的開始,該役羅馬最精銳的三個野戰軍團全軍覆沒,羅馬對日耳曼的戰略進攻態勢轉變為戰略防守.。
9.猶太戰爭 羅馬鎮壓猶太人起義并燒毀耶路撒冷神廟,猶太人淪落四方(所以現在到處都有猶太人).。
10.五賢帝時代 羅馬在一片兵晃馬亂之中獻有的出現了連續5位賢明的軍主,穩定了內政外交軍事,小小的中興了把.。
11.東西羅馬分裂 狄奧多西大王死后將羅馬分為東西兩部分留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可惜的是兩個兒子都是傳說中白癡級別的人物.。
12.羅馬城第一次被攻陷 阿拉里克大王率哥特人有史以來第一次攻陷了羅馬(很久以前高盧人也攻破過,不過最終剩余的羅馬人聚集在一座小山上挺了下來),該行為激發了很多蠻族領袖的想象力(他們可能將這看做自己霸王的加冕儀式),很快羅馬就會被各色蠻族人洗劫了.。
13.查士丁尼中興 羅馬又小小的中興了把,并再次合并,涌現出了像貝利撒留和納爾西斯這樣杰出的將領,不過大帝死后又再次分裂,并再沒有統一.。
14.最后的羅馬人 羅馬軍事統帥埃提烏斯聯合羅馬人,西歌特人,以及其他所有能征召的軍隊在沙隆平原與當時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麾下的胡人,東歌特人,阿蘭人和日耳曼聯軍展開會戰.這是古代史上最大規模的會戰,據稱超過100萬人參加,最終羅馬聯軍獲勝,阿提拉西進步伐被遏制.這也是羅馬和埃提烏斯取得的最后一場大戰役的勝利.攻高震主的埃提烏斯不久被國王殺害,而從此再沒有將領能保護羅馬,不出一代,西羅馬滅亡.。
15.東羅馬滅亡 土耳其人用油包戰船繞路從背后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在句延殘喘數百年后滅亡了.。
回想起來還是感到跌宕起伏,波瀾壯闊.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根據傳說,當特洛伊城遭到希臘人進攻的時候,維納斯女神的兒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隨者逃出來,沿北非西行穿過迦太基,來到羅馬。
根據現代的研究,意大利半島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到了新石器時代,利古里亞人從非洲經過西班牙,法國來到意大利。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銅時代,一些講印歐語的部落從多瑙河和喀爾巴阡山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其中一支拉丁人進入拉提烏姆平原,約于前800年移至后來羅馬城所在地,居于帕拉提 烏姆等山丘。與此同時或稍后,薩賓人〔居于鄰近山丘〕。其后伊特拉斯坎人也來到這里。
前8世紀至前6世紀,希臘人向意大利南部移民,并建立城邦。公元前7世紀,以帕拉提烏姆為中心開始部落聯合過程,由單一的拉丁人部落聯合包括薩賓人和伊特拉斯坎人等3個部落組成羅馬人公社。前7世紀末至前6世紀末,羅馬人公社處于伊特拉斯坎人的統治之下。此時,完成了由氏族部落公社到城邦的過渡。前5世紀末,高盧人從阿爾卑斯山以北進入波河平原。這些部族經過長期融合同化,形成了意大利人的祖先。
羅馬誕生在近千年的西方歷史中,羅馬帝國都享有盛譽。羅馬人征服了西起蘇格蘭高地,東至阿拉伯沙漠的龐大帝國。不過,羅馬帝國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工夫,在漫長的歷史中,羅馬人以其堅毅,在長期的戰爭中才脫穎而出的。
關于羅馬的誕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羅穆路斯和瑞摩斯是亞爾巴龍加國王的外孫。國王的弟弟篡奪了王位并放逐了國王。為了不讓哥哥的后代復仇,他把還是嬰兒的羅穆路斯兄弟扔進河里,但嬰兒藍并沒有沉沒,兩兄弟被一只母狼發現并養大。在兩兄弟長大之后,重奪王位,并把王位還給了他們外公,遠走異地去尋找自己的夢想。最后,兄弟兩人在帕拉帝諾山旁邊建立一座新城并以羅穆路斯的名字命名,叫做羅馬。古羅馬人把這一天作為建國日,即公元前753年4月21日。
不過這只是傳說,事實上經考古學家考證,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在帕拉帝諾山地區就有人居住了,而羅馬城則是通過不斷吞并周圍部落形成,直到公元前4至5世紀才成為一個較大聚居地,并修筑城墻,逐漸形成早期的羅馬。羅馬在建成之初就有自己的武裝力量,17~60歲的公民在緊急時期都必須參戰,雖然此時的羅馬軍隊與日后的威震天下的羅馬軍團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兩者之間卻有著一個共同點,即民族精神。羅馬自誕生起就是一個擁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在這一點上,羅馬是一個絲毫不遜于斯巴達的民族。羅馬的男子都以在軍隊中服役為榮,把身上的傷疤作為向他人炫耀的資本。
早期的羅馬軍隊在作戰時采用希臘式的方陣,一個軍團有3至4千人不等,分為8列,由于當時羅馬軍隊還是處于初級階段,士兵的武器、鎧甲甚至糧食都要自帶,因此羅馬的軍團整體上參差不齊,一般來說,能裝備的起鎧甲的重步兵派在前6列,而家里較窮裝備不起鎧甲的輕步兵派在后兩列,后排士兵把長矛擱在前排士兵肩上,形成一種密集陣形。在當時這種陣形可以說毫無機動性可言,更不要說是使用戰術了,他們只依靠自己的勇猛去壓倒別人,又無后備隊,一旦陣形被擊破,那他就無法繼續作戰,加之有無騎兵即使打敗敵人也無法追擊。在公元前396年,羅馬打敗了比他們更無軍事組織的埃特魯斯人控制了意大利中部地區。不過羅馬人很快就吃到了苦頭,來自法蘭西地區的高盧人于公元前390年進攻克魯新城。由于羅馬與這個城邦訂有盟約,于是便派遣了3個使節前去議和,希望高盧人退兵,而高盧首領卻對羅馬使者出言不遜,說:“還是擔心你們自己吧,再過百日,我們就會攻入羅馬城。快滾!”3位羅馬使者認為受到了侮辱,于是就幫助克魯新與高盧人作戰,其中一人還射死了來偵察的高盧的一名酋長。這就激怒了高盧首領布林,他派出使節向羅馬元老院要求交出這3人,而羅馬人又怎么會交出他們的英雄呢,元老院當即否定了這一決議,還把這三人選為軍事保民官,這是一種極為尊貴的官職,擔任此官職的人受到人身保護,還可以否定執政官和元老院的決議。這一舉動使原本已憤怒的高盧首領更為光火,他不顧一切的帶領7萬大軍向羅馬進攻。很快就打到羅馬城下的阿里河,在這里兩軍展開激戰,羅馬軍團的弱點暴露無遺,機動靈活的高盧軍隊很快繞到羅馬人的側翼及后方,羅馬軍團被團團包圍,在高盧人如潮水般來自四面八方的進攻下完全潰敗,逃進城里的羅馬士兵甚至連城門都忘記關,這一天后來被羅馬人定為國恥日――公元前390年7月18日。
高盧人在羅馬城內大肆掠奪、焚燒,把羅馬變成了廢墟。而堅強的羅馬人并沒有就此屈服,他們一部分軍隊和年輕的元老退入卡庇托林山上的要塞固守待援,而另一部分人突圍出去尋找援軍。卡庇托林山上的要塞易守難攻,高盧人屢攻不下,最后也只能在圍困7個月,在得到1000斤黃金的贖金后撤退。期間還發生了一個故事,在一天夜里,高盧人從小道上山準備夜襲羅馬人。由于連日作戰,守夜的士兵疲憊不堪,竟已睡著。而突然“嘎”的叫聲驚醒了羅馬士兵,他們迅速投入戰斗把高盧人趕下了山崖。為什么山上會有白鵝的叫聲?原來,那是羅馬人帶上山的獻給女神的祭品,正是因為它們羅馬人才避免了一場災難,“白鵝拯救了羅馬”,在這之后白鵝就成了羅馬的圣物,每年人門都要抬著白鵝游行以示敬意。高盧人的進攻使驕傲的羅馬人清醒過來,他們深刻的體會到落后就要挨打,于是他們痛下決心一定要建立一只強大的軍隊。
蓄勢待發
在與高盧人作戰失利后,羅馬人逐漸認識到自己軍事體系的落后,由于一場改革也就隨之而來。這場改革起于卡米魯斯,一名優秀的羅馬統帥。又經過多年的實戰考驗后,羅馬人終于建立了一套在當時行之有效的軍事體系。他們改變了一直以來的裝備和給養自備制,轉而由國家統一配給制,定期在發放軍餉,并提供武器和給養,實現了軍隊的職業化和裝備的標準話。
此時,羅馬軍團中已經有輕、重步兵和少量騎兵,以后還出現了使用標槍投擲的遠程兵種。他們通常把5000人左右的部隊編成一個軍團,下轄三個師,每個師又分為10個中隊,每個中隊為200人左右。大致是一個軍團中有3000重步兵,1200輕步兵,以及300騎兵。重步兵為軍團主力,在戰斗中他們排成3列,第一列為青年兵,以標槍為武器,在戰斗中用以襲擾敵人,打亂敵人陣形;第二列為壯年士兵,以短劍與敵人進行肉搏戰;最后一列是有戰斗經驗的老兵,為預備隊,在戰斗關鍵時投入戰場,用來決定勝負。在重步兵方陣前,用輕步兵散開,用遠程武器盡可能的殺傷敵人。兩翼和后方是騎兵,用以對付敵人的迂回包抄,并在敵人潰敗時進行追擊。此時羅馬軍隊的裝備已有了較大的改進。他們的頭盔已經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頭部護具了,盔頂成圓形,能在受到攻擊時,較好的分散受力;護面完全遮住了面頰兩側,只露出眼、耳、鼻;而后面的護頸,能有效的保護脖子和肩部。而且羅馬人的護甲也很特別:在最早時期,羅馬人的鎧甲是一種用許多的小金屬片連成的鎖子甲,它能有效防御辟砍的攻擊,而對于以刺殺為主的武器防御效果相當的差。到公元元世紀時,羅馬人又開始使用一種類似圓筒狀的鎧甲,《角斗士》和《埃及艷后》里的羅馬士兵就是使用這種鎧甲,顯而易見的是這種鎧甲只能保護士兵的上半身,他們的腿部是暴露的。不過,限于當時的作戰方式,這種鎧甲是十分實用的,而且這使士兵的機動性大大增加。(PS:當時西方人作戰時,多是集中攻擊對手上半身。)至于羅馬軍隊的盾牌是一種向外凸出的大盾,長1。2米,寬75厘米,能有效的防御前方的箭石和標槍,此外,巨大的盾牌在沖鋒時,可以把敵人撞倒,然后在殺死敵人。而羅馬的騎兵卻不是很出色,因為當時在西方還沒有使用馬鐙,這就大大限制了騎兵的發展,此時的羅馬騎兵在戰斗中只做兩件事:其一,騎兵在沖過敵人身邊時向敵人投擲標槍,以騷擾對手,便于步兵突破;其二,在敵人潰敗時追上去砍殺敵人。不過,由于羅馬人對騎兵的不重視,常常從“蠻族”雇傭。此外,在防御時,羅馬人已經改進了他們的方陣,用10隊人組成一個方陣軍團,3隊向前,3隊向后,兩翼個兩隊,使敵人無法下手,同時這種方陣還可以在必要的時候首尾相繞變為圓陣,使敵人騎兵無法突破。
有以上的軍事組織、武器裝備,在加上先進的戰術思想,羅馬軍隊的強大就順理成章了。更為重要的是,羅馬軍團有著鐵一般的紀律。在服役期間,羅馬軍人要經過嚴格的訓練,使每名羅馬士兵都變成戰場上的獅子。而對違反軍紀的士兵一般都是處以極刑。曾經在鎮壓斯巴達克斯起義的時候,有兩個軍團出現了逃兵,他們的執政官就對這兩個軍團執行“十一律”,所謂“十一律”就是在出現逃兵的部隊中每十人中以抽簽的方式選出一人,被選出的人要被其他戰友用石頭砸死。結果有一名作戰最勇猛的士兵抽到了死簽,許多人都為他求情,愿代替他一死,但那位士兵卻說:“假如你們為我難過,那么在下次作戰中就不要讓敵人看到你們的后退。”從那之后,這兩個軍團再也沒有出現過逃兵了。
帝國建立
在羅馬的貴族共和制初期,軍權由執政官掌握,執政官是每年輪換制,由公民選出,因此,在這一時期羅馬處于“兵無常將,將無專兵”。此時的羅馬軍隊主要由下級軍官來管理,每百人中選出一位百夫長,他們不必退役,這樣有助于在國內建立統一的軍事制度。有了軍事實力,當然就要開疆闊土。此時的羅馬首要目標就是統一意大利半島,而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無法避免的要與希臘城邦伊比魯斯的國王皮洛斯交戰。皮洛斯其實是一位很有軍事才能的統帥,他希望像亞歷山大大帝一樣,在地中海地區建立一個大帝國。在公元前280年,皮洛斯率領20000重步兵、2000弓兵和3000騎兵,20頭戰象,向意大利南部進攻。羅馬立即派出了軍隊,在赫拉克瑞拉城下與希臘軍展開激戰。此時羅馬軍團與當時地中海最精銳的希臘槍兵交戰已是勢均力敵。雖然在開始階段,由于希臘軍隊出動戰象打敗羅馬,但羅馬人在退回羅馬城后,用火攻戰術抵御住了希臘人的戰象沖擊,于是,雙方打了個平手。終于在公元前275年,兩軍在貝尼城展開決戰,羅馬士兵向大象射出密集的火箭,受驚的大象轉身逃跑,反而沖亂了希臘軍的陣形,羅馬軍團大獲全勝,皮洛斯只好撤回希臘。羅馬人乘勝追擊,很快占領了意大利南部,到公元前270年,羅馬人的領地已從最初的350平方英里變成1萬多平方英里。此后不久,羅馬人又通過外交手段使他們的統治范圍增加了5萬多平方英里,意大利半島已經完全被羅馬人征服。
據傳說,古代特洛伊陷落以后,埃尼阿斯帶領一些保衛城市的人逃了出來。逃亡者的船只在大海里漂泊了很久,最后海風把他們吹到岸邊。疲憊不堪的逃亡者上了岸,決定在這里定居下來,這就是意大利東岸,臺伯河畔拉丁姆區。
過了數十年,埃尼阿斯的后代儂米多爾統治著亞爾巴龍伽城。他的弟弟阿穆留斯是一個陰險殘暴的人。他自己想做統治者,便不擇手段,推翻了儂米多爾,竊取了政權。殘暴的阿穆留斯下令殺死他的侄子,又強迫他的侄女西里維亞去做弗斯塔神的女祭司,因為祭司是不能結婚的。
不久之后,被迫當祭司的老國王的女兒,與戰神瑪爾斯墜入愛河,生下了一對雙胞胎。阿穆留斯聽到這個消息后又恨又怕,他命令馬上殺死了這個侄女,并讓一個女奴把兩個嬰兒扔到河里去。
女奴把兩個孩子放在一個籃子里,來到臺伯河邊。這時臺伯河正在泛濫,大水不斷上漲,沿河白浪滔天。她不敢走到水里,就把籃子放在河邊,轉身離去了。
沒想到籃子掛在岸邊的一根樹枝上,河水并未把它卷走。不久,河水退去,里面又傳出了嬰兒的啼哭聲。這時,一頭到河邊飲水的母狼聽到哭聲走了過來,它嗅了嗅籃子里的嬰兒,不但沒有傷害他們,反而用自己的乳汁來喂養他們。
一個牧人看到了這一幕,把兩個孩子帶回了家,精心撫養起來。他又給兩個孩子取了名字,一個叫羅慕洛,一個叫勒莫。
后來牧人經過多方打聽,知道了兩個孩子的身世,但對此一直守口如瓶。在牧人的精心教育下,這對孿生兄弟長大了。由于他們每天跟隨牧人出去打獵,鍛煉成了敏捷、強壯的青年,而且力大無比。
此時,牧人把他們身世的秘密告訴了兄弟兩人。兄弟倆聽了以后,決心殺死阿穆留斯,為自己的母親和舅父報仇雪恨。羅慕洛與勒莫一起領導亞爾巴龍伽城人民起義,殺死了殘暴的阿穆留斯,又找到隱居鄉間的外公,把政權還給了他。
羅慕洛和勒莫做完這些事后,不愿再留在亞爾巴龍伽城,他們決定在昔日河水退去,他們幸存下來的地方建立新城。新城建好了,羅慕洛和勒莫為了用誰的名字來命名新城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羅慕洛一怒之下,失手殺死了弟弟。
然后他很快挖好了環城的壕溝,成為這座新城的統治者,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城市。據傳說這事發生在公元前753年,羅馬人便以這一年為自己的紀元。
擴展資料
羅馬城位于地中海中部亞平寧半島的拉丁平原上。拉丁平原上有條臺伯河,羅馬城就在臺伯河左岸的小山上,距海岸約百余千米,在早期鐵器時代已形成農業村落。后有拉丁人的一支來此建立據點,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加,遂建立城市。
當時為公元前7世紀,比神話傳說中羅慕洛建城的時間稍晚。城市建立,羅馬國家亦告形成,先后經歷共和國和帝國兩時期。
從公元前5世紀~前3世紀,羅馬已由一小城邦而統一意大利全境。后又征服地中海西部和東部廣大地區,擁有今西班牙、法國、希臘、敘利亞、埃及和北非各地,建成古代最大的奴隸制帝國。
直到公元476年羅馬帝國才告結束。在此近千年間,羅馬城一直是地中海地區的大城市,最繁盛時人口逾百萬,為古代世界最大的都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羅馬古城。
羅馬的建立
羅馬人把羅馬城的建立歸功于英雄羅穆盧斯。他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后代。埃涅阿斯是希臘女神阿佛洛狄特(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的兒子,他在希臘人占領特洛伊城之后來到意大利。這對孿生兄弟的祖父是努米托,他是羅馬東南部阿爾班山區阿爾巴國的國王。國王邪惡的兄弟阿穆利烏斯將國王驅逐出境,還讓國王唯一的孩子、女兒雷婭·西爾維婭做貞女以阻止她生兒育女(貞女是不準生育的),以防止國王的子孫報仇。但是雷婭·西爾維婭違背了他的約束,與戰神馬耳斯相愛并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當這對雙胞胎被遺棄在臺伯河畔時,一只母狼哺育了他們,后來又被一位牧羊人發現,他的妻子將他們撫養大。長大后,這對孿生兄弟成為了綠林首領。在瑞摩斯被俘、帶給國王阿穆利烏斯后,羅穆盧斯帶領手下救出了他,并殺死了阿穆利烏斯。此時,孿生兄弟身世大白,他們的外祖父努米托恢復了王位。兄弟倆離開外祖父,在被牧羊人發現的地方創建了自己的城市。在決定誰來做城市的主宰時,神諭告訴他們要由看到的預示成功的飛鳥來決定。瑞摩斯站在阿文廷山上看到了6只禿鷲,羅穆盧斯站在巴拉丁山上看到了12只禿鷲。后者的數字更幸運,但瑞摩斯是最先看到征兆的人。結果兄弟間發生了爭吵,羅穆盧斯最終殺死瑞摩斯,成為新城的國王。他統治了很長時期,死后被接納到諸神中,成為受人尊敬的戰神奎里納斯。
情人節
在古羅馬時期,二月十四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后,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二月十五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公元三世紀時,古羅馬有一位暴君叫 克勞多斯(Claudius)。離暴君的宮殿不遠,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廟。修士瓦淪丁(Valentine) 就住在這里。羅馬人非常崇敬他,男女老幼,不論貧富貴賤,總會群集在他的周圍,在祭壇的熊熊圣火前,聆聽瓦淪丁的祈禱。
古羅馬的戰事一直連綿不斷,暴君克勞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戰場,人們怨聲載道。男人們不愿意離開家庭,小伙子們不忍與情人分開。克勞多斯暴跳如雷,他傳令人們不許舉行婚禮,甚至連所有已訂了婚的也馬上要解除婚約。許多年輕人就這樣告別愛人,悲憤地走向戰場。年輕的姑娘們也由于失去愛侶,抑郁神傷。 瓦淪丁對暴君的虐行感到非常難過。當一對情侶來到神廟請求他的幫助時,瓦淪帝尼在神圣的祭壇前為它們悄悄地舉行了婚禮。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來到這里,在瓦淪丁的幫助下結成伴侶。
消息終于傳進了宮殿,傳到了暴君的耳里。克勞多斯又一次暴跳如雷,他命令士兵們沖進神廟,將瓦淪丁從一對正在舉行婚禮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人們苦苦哀求暴君的劾免,但都徒勞而返。瓦淪丁終于在地牢里受盡折磨而死。悲傷的朋友們將他安葬于圣普拉 教堂。那一天是2月14日,那一年是公元270年。 另外的版本似乎沒有這一個精彩。傳說中瓦淪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個時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著危險和死亡。為掩護其他殉教者,瓦淪丁被抓住,投入了監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著一奇跡時,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將瓦淪丁斬首示眾。據傳說,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淪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 (寄自你的瓦淪丁) 歷史學家們更愿意刨根揪底,他們關于情人節的演繹似乎令人信服。其實遠遠早于公元270年,當羅馬城剛剛奠基時,周圍還是一片荒野,成群的狼四處游蕩。在羅馬人崇拜的眾神中,畜牧神盧波庫斯(Lupercus)掌管著對牧羊人和羊群的保護。每年二月中,羅馬人會舉行盛大的典禮來慶祝牧神節。那時的日歷與現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節實際上是對即將來臨的春天的慶祝。也有人說這個節日是慶祝 法烏努斯。
神(Faunus),它類似于古希臘人身羊足,頭上有角的潘神( Pan ),主管畜牧和農業。 牧神節的起源實在是過于久遠了,連公元前一世紀的學者們都無法確認。但是這一節日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例如史料記載,安東尼(Mark Antony)就是在公元前44年的牧神節上將王冠授與凱撒(Julius Caesar)的。
每年的二月十五日,修士們會聚集在羅馬城中巴淪丁Palantine)山上的一個洞穴旁,據說在這里,古羅馬城的奠基者 (Romilus andRemus)被一只母狼扶育長大。在節日的各項慶典中,有一項是年輕的貴族們,手持羊皮鞭,在街道上奔跑。年輕婦女們會聚集在街道兩旁,祈望羊皮鞭抽打到她們頭上。人們相信這樣會使她們更容易生兒育女。在拉丁語中,羊皮鞭被叫做 februa,鞭打叫做 fabruatio, 實際上都含有'純潔'的意思。二月的名字(February)就是由此而來。
隨著羅馬勢力在歐洲的擴張,牧神節的習俗被帶到了現在的法國和英國等地。人們最樂此不疲的一項節日活動類似于摸彩。年輕女子們的名字被放置于盒子內,然后年輕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對男女成為情人,時間是一年或更長。 基督教的興起使人們紀念眾神的習俗逐漸淡漠。教士們不希望人們放棄節日的歡樂,于是將牧神節(Lupercalia)改成瓦淪丁節( Valentine's Day),并移至二月十四日。這樣,關于瓦淪丁修士的傳說和古老的節日就被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這一節日在中世紀的英國最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后,他們會互相交換禮物,女子在這一年內成為男子的Valentine。 在男子的衣袖上會繡上女子的名字,照顧和保護該女子于是成為該男子的神圣職責。
在意大利有這樣一個膾炙人口的傳說,相傳在公元前二世紀的古羅馬,有一位善良的女孩伊利雅和她的男友非常的相愛,后來男孩被青蛙魔女的魔法所引誘,魔法使他漸漸地忘記了女孩。女孩伊利雅非常的痛苦,整日坐在窗口哭泣最后眼淚也哭干了,但是還是沒有辦法使愛人回到自己的身邊,有一天伊利雅做夢夢到羅馬的特萊維噴泉,第二天她來到了特萊維噴泉(Trevi 許愿泉)投下了一枚充滿愿望的硬幣希望神能夠幫助自己,她的真情最終感動了天上的眾神,眾神令神鳥鵜鶘銜著這個---“緣份天使”,放在她的床前來幫助她,青蛙魔女看到“緣份天使”后終于露出原形逃走了,男孩恢復了神志又重新回到伊利雅的身邊。
法厄同駕太陽車的故事 :
日神的兒子法厄同糾纏他的父親,要求駕著日神的飛馬在空中馳聘一天。慈愛的父親諄諄告誡他的兒子:你的要求太過份了,你的力氣和年紀都辦不到,它的名字叫作「災難」。但是法厄同不聽他的話,還是提出原來的要求。無奈的父親只好引他到烏爾岡所造的高大的車輦前面。
年輕的法厄登上了輕車,興高采烈地握住韁繩。日神的四匹快馬感到車輦的載重和往常不同,就亂奔起來,離開了原來的軌道。發愁的法厄同從天頂往下看,臉色發白,兩膝發軟,后悔不該駕他父親的馬。太陽車一直向前沖去,就像風中的船,船上的舵手把不住舵,索性放了手,讓神去擺布。
最后軸脫輻散,破車的殘軀斷片散落一地。法厄同,火焰燒著了他的赤金色的頭發,頭朝下栽下去,拖著一條長尾巴在空中隕落。遠離故鄉,在天的另一邊的厄里達諾斯河收容了他,洗凈了他余煙未息的臉。
潘多拉的盒子的故事
潘多拉是古希臘的一位公主,諸神因妒忌她底美貌,送給她一個神秘底合資,叮囑她千萬別打開那個盒子。然而,有一天,潘多拉終于抵制不住好奇心的誘惑,打開了盒蓋,于是,盒內的疾病、痛苦、瘋狂等不幸趁機飛出來,傳播到了人間。幸虧一位心地善良的天神及時叫她關閉盒子,才留住了承受痛苦的良藥:希望。
阿波羅的愛情故事
傳說,Daphne(達芙妮)(月桂女神)是位非常貌美的女神,當年曾與宙斯的大兒子阿波羅互相愛慕。終于,有一天阿波羅終于按耐不住自己對月桂女神的愛戀,對她展開的追求。可是因為阿波羅自己是太陽神,身體聚集了大量的熱能,使得月桂難以忍受,一旦靠近就有灼傷皮膚的危險。所以每次阿波羅追月桂,她就會躲。就這樣,一追一躲,可這樣畢竟不是辦法,終于月桂無法忍受了,她大喊救命。她的父親因不忍女兒遭受如此痛苦,就將大地劈裂了一條大縫。月桂縱身一跳,化成了一棵大樹從裂縫中長出。自此,這棵樹就叫做月桂樹。而阿波羅并不知道緣由,認為月桂寧可變成大樹也不愿和他在一起。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原來是因為自己太熱了才使得月桂化作一棵大樹。阿波羅發誓要永遠為月桂留下一片遮蔽。那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太陽黑子,在太陽神心中留下的永遠的遮蔽,他為月桂留下的遮蔽.... 。
不和的金蘋果的故事
阿喀琉斯的父母結婚時,忘了邀請不和女神厄里斯,于是有了金蘋果的故事。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長大后奉父命去希臘接姑媽,與海倫一見鐘情,搶走了海倫,導致了特洛伊戰爭(10年),眾神各助一方,愛神阿弗洛蒂特助特洛伊,赫拉和雅典娜助希臘,人神混戰。
西緒福斯的故事
諸神為了懲罰有通奸嫌疑的西緒福斯,讓他不停地推石頭上山,而巨石則因自身重量一次次滾下山去,就這樣循環不斷。然而這個擔著罪名的大漢卻從徒勞的工作中覓得了快意:“他以自己的整個身心致力于一種沒有效果的事業。”
安泰俄斯的故事
安泰俄斯是海神波塞冬和地母該亞所生的兒子。凡經過利比亞的過路人,都必須跟他格 。
斗。可是,在格斗的時候,安泰俄斯只要不離開大地,就能從大地母親的身上汲取力量。赫 。
拉克勒斯把他打倒三次,終于發現他恢復力量的秘密。于是他用強有力的手臂把安泰俄斯舉 。
在空中,然后將他拤死。
國王安菲特律翁從盲人占卜者的口中知道兒子天賦極高,他決心讓兒子享受配做一個英雄的教育。他聘請了各地英雄給年輕的赫拉克勒斯傳授種種本領。他親自教他駕駛戰車的本領;俄卡利亞國王歐律托斯教他拉弓射箭;哈耳珀律庫斯教他角斗和拳擊;刻莫爾庫斯教他彈琴唱歌。宙斯的雙生子之一卡斯托耳教他全副武裝地在野外作戰;阿波羅的兒子,白發蒼蒼的里諾斯教他讀書識字。赫拉克勒斯顯示了學習的天賦和才能。可是他不能忍受折磨,而年老的里諾斯又是一個缺乏耐心的教師。有一次,他無端責打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順手抓起他的豎琴,朝老師頭上扔去,他即刻倒地身亡。赫拉克勒斯十分后悔,但他仍被傳到法庭。為人正直而又知識淵博的法官拉達曼提斯宣布他無罪。法官頒布了一條新法,即由于自衛而打死人者無罪。可是安菲特律翁擔心力大無窮的兒子以后還會犯下類似的罪過,所以把他送到鄉下去放牛。赫拉克勒斯在這里過了一年又一年,長得又高又強壯。他身高一丈多,雙眼炯炯有神,猶如閃爍的炭火。他善騎會射,射箭或投槍都能百發百中。當他18歲時,已長成希臘最英俊、最強壯的男子漢。他面臨著命運的挑戰,現在是看看他一身武藝和力量是用來造福還是作惡的時候了。
赫拉克勒斯離開了牧人和牛群,來到一塊寂靜的地方,思考他的人生道路到底該怎樣選擇。突然,他看到兩位高貴的婦女迎面走來。一位女子儀態萬千,高貴而純潔,目光謙和,舉止有禮,穿一身潔白的長袍。另一位雍容華貴,雪白的肌膚抹了香粉和香水,姿態端正,使她顯得比實際的要高一些。她的目光直視前方,衣服穿得得體,顯出無限魅力。她自我欣賞一番,又顧盼自如,看看有沒有人在仰慕地打量她。當她們走近時,后一位女子搶前幾步,趕在第一位女子前面,朝著英俊的赫拉克勒斯走過來,打著招呼說:“赫拉克勒斯,我看得出,你還在猶豫不決,不知選擇怎樣的生活道路。如果你選我做你的女友,那么我可以領你走上一條最舒適的生活道路。到那里,你可以享盡生活樂趣,一生沒有煩惱和不平;你不用參加任何戰爭,不用操心買賣的事,只是享用美酒和佳肴,你睡在溫暖柔軟的床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用從事體力和腦力勞動;可以盡情享用別人的勞動果實,享不盡榮華富貴,因為我給予我的朋友享用一切的權利。”
赫拉克勒斯聽了這誘人的話語,詫異地問她:“美麗的女子,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我的朋友們稱我為幸福女神。”她回答說,“而那些想貶低我的人則叫我是輕佻女郎。”
正在這時,另一位女子也來到前面。“我到這里來找你,親愛的赫拉克勒斯。”她說,“我認識你的父親,知道你的天賦和你所受的教育,這一切都給我一種希望,如果你選擇我指引給你的路,那么你將成就世上的一切善事和大事。可是我不能保證你享受榮華富貴。我只是愿意告訴你,天上的神只是多么喜歡你。但是,一切收獲都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你如果希望神只保護你,那么你首先應該敬奉他們;你要得到朋友們的愛戴,那么就該為你的朋友做好事;你要國家尊重你,你就應該為它服務;你要全希臘推崇你的美德,那么你就應該為全希臘謀幸福;有播種才有收獲,你想贏得戰爭,就得學會戰爭的藝術;你要保持矯健的體魄,就應該通過艱苦的勞動使它強健。”
輕浮的女子突然打斷了她的話。“你看,親愛的赫拉克勒斯,”她說,“你要走多么漫長而崎嶇的道路,才能到達她所說的目標。而我卻以最舒服的方式引導你走向幸福。”“你是個說謊的女人,”美德女子對她說,“你沒有一點美的東西。你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樂,因為你還沒有走到它們面前,就心滿意足了。你不饑而食,不渴而飲,任何柔軟而溫暖的床都不能使你滿足。你讓你的朋友們通宵暢飲,白天酣睡,多少美好時光白白流失。他們在年輕時花天酒地,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年老時,愧對過去的時間。而你呢?雖然你是不朽的,然而卻遭到諸神的唾棄,為善良的世人所不齒。你從未聽到過贊揚,從未做過一件好事。——相反,我卻受到諸神和一切善良人的歡迎。藝術家們視我為使者,父母親視我為忠誠的保護者,仆人們視我為仁慈的幫助者。我是和平事業的支持者,在戰爭中是可靠的盟友,是友情忠誠的伙伴。飲食,睡眠對我的朋友比對懶散者更重要。年輕人為受到老人們的夸獎而高興,老人為受到年輕人的尊重而快樂。他們回憶起從前的行為感到滿意,他們對于現在的作為感到高興。我使人們相敬如賓,讓他們受到神只的保佑,受到朋友的愛護,受到國家的推崇,當末日來臨的時候,他們不會默默地毫無光彩地走進墳墓,而他們的榮耀仍留人間,受到后世的仰慕。啊,赫拉克勒斯,如果你選擇這樣的生活道路,你會感到真正的幸福。”
兩位女子說完話,頓時消失了,赫拉克勒斯獨自一人留在原地,他決心選擇“美德”的路。不久,他找到了行善做好事的機會。眾所周知,那時,希臘叢林密布,沼澤遍野,到處是兇惡的猛獅、公豬以及其他作惡的野獸。因此,清除這些孽障,把希臘從這類危害人的野獸中解放出來,乃是古代英雄們的偉大目標之一。
紅曲是用粳米原料做的。紅曲,中藥名。為曲霉科真菌紅曲霉MonascuspurpureusWent的菌絲體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紅曲米。分布于河北、江西、浙江、臺灣、福建、廣東等地。藥材性狀:紅曲呈長
正確炒薏米的方法如下:1、準備好薏米。用清水洗凈,曬干水分。將薏米放進鍋中。2、用小火炒至薏米焦黃,差不多歷時1個小時左右。3、將炒干炒香的薏米裝入干凈的瓶中,密封保存。食用時取2湯匙炒薏米,加
有理數包括0的。1、有理數包括正整數、0、負整數和分數。正整數和正分數合稱為正有理數,負整數和負分數合稱為負有理數。因而有理數集的數可分為正有理數、負有理數和零。2、0是介于-1和1之間的整數。是
女兒墻是屋面與外墻的銜接,可以保護小孩的安全,避免墜落事件發生,這圈矮墻的高度要低于正常男性的身高,故而被稱之為女兒墻。女兒墻(又名:孫女墻)是建筑物屋頂周圍的矮墻,主要作用除維護安全外,亦會在底處
北宋晉江人,字彥倫。崇寧(1102-1106年)間進士,歷任龍溪縣丞、甯德縣令,皆。有惠政,民為其立生祠。後為賀州通判。著有《玉泉集》。 河東郡:秦置河東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夏縣。據《風俗通》記載:齊
2、根據易燃液體閃點高低,依據《危險貨物分類和品名編號》(GB6944-86)將易燃液體按閃點分為下列三類:第1類:低閃點液體,閃點<-18℃;第2類:中閃點液體-18℃≤閃點<23℃;第3類:高閃點液體≥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