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文將圍繞羊姓現代名人有哪些展開說明,羊姓歷史名人有哪些是一個很多人都想弄明白的事情,想搞清楚羊姓歷史名人名單需要先了解以下幾個事情。
羊祉:后魏光祿大夫,是晉代散騎常侍羊琇的第六代孫,羊琇以后,世代為卿相。
羊侃:梁代侍中軍師將軍,其父羊祉曾假辦節龍驤將軍,所以有楹聯云:六世賢膺相士,一門兩任將軍。
羊欣:南朝宋書法家,泰山南城(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他曾向王獻之學習書法。梁朝著名史學家沈約稱他“善隸書,獻之之后,可以獨步。”
羊侵:漢安帝時為司隸校尉;其子儒,桓帝時為太常。
羊續:字舉祖(141—189),東漢靈帝時名臣,歷官南陽太守,為政清廉,其懸魚拒賄被傳為佳話。成語“羊續懸魚”膾炙人口,清廉佳話久盛不衰。漢時,羊續出任南陽太守,將屬下進獻的魚懸于庭院,以示清廉。宋代詩人徐積吟贊:“愛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舊懸魚。”羊續三子之中,長子秘,京兆太守;次子衜,上黨太守;三子耽,官太常。羊續還與曹魏權臣司馬氏家族關系密切。
羊陟:在任冀州刺史,懲治貪官污吏,治內肅然,為漢末清流領袖,也因生活儉樸,被士人敬為“天下清苦羊嗣祖”,仰若“泰山北斗”。
羊祜:羊祜(221—278年),字叔子,青州泰山人(今山東新泰羊流),西晉著名的戰略家、軍事家和政治家。官至尚書右仆射。他參與平吳的軍政策劃。在都督荊州期間,甚得遠近民望。平時輕裘緩帶,身不披甲。與東吳守將陸抗對峙,卻能講信修德,以懷柔吳人。他歸還所獲越境內的獵物(飛禽走獸),甚至送藥與對方守將陸抗,獲得“豈有鴆人羊叔子” 的美名。他坐鎮襄陽十年,大開屯田,廣儲軍糧,傾力做足伐吳的準備,然后入朝陳伐吳大計,并舉薦杜預以自代,此后杜預大造樓船一舉伐吳成功。羊祜病逝時,遠近百姓盡皆號慟,吳國守邊將士亦為之泣下。他在鎮守襄陽時,常登崗山,卒后,人們于該處建廟豎碑,望其碑者無不流淚,人稱“墮淚碑”,又稱“羊碑”。“羊碑”一詞,至今仍為“官吏有德政者”之美譽。
羊曇:東晉名士,泰山(今山東屬)人,大臣謝安的外甥。淝水之戰時,謝安使侄子謝玄以八萬精兵,大破前秦大軍九十萬,天下震動。謝安死后,羊曇輟樂多年,郁郁寡歡,終生不再經過西州路(謝安故宅游樂之地)。一天,羊曇飲酒后沉沉大醉,不知不覺信馬由韁經過某地,覺得似曾相識。問及左右,告知此乃西州門。羊曇感觸前塵,傷感悲慟不已,一面以馬鞭叩敲門扉,一面口誦曹植詩句“生存華屋處,零落葬山丘”,大哭而返。后人感其真誠而采入史述,羊曇因此而名重一時。此后,“西州感舊”便成為人們懷念逝者之代稱。
羊獻容:前趙晉惠帝皇后,洛陽陷落后,沒于劉曜,立為皇后。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兩個不同朝代皆為皇后的女性。生三子,皆有能名。
羊公:漢代名人,曾設義漿三年方便行人。一日遇一人飲迄,從懷中掏出一升石子,對羊公說:“你種了這石子,可以得到美玉,還可以得到漂亮的妻子。”羊公就把石子種了下去,果然長出玉來。鄰居徐氏有一女兒很漂亮,沒有訂婚,因為她要討一雙白璧做的彩禮才許親羊公知道了,便跪到種石子的地方去挖。果然得到五雙白璧,歡天喜地送到徐家。徐氏一見就許了婚。結婚后,生了10個兒子都很有才。羊公后來做了宰相。
羊角哀:春秋時燕國人,與同邑左伯桃為友,聞得楚國國王招賢納士,兩人便結伴前往。中途值冬令時節,雨雪交加,饑寒難奈。左伯桃預感兩人如此饑凍必死無疑,決意犧牲一己而成全友人。于是脫下寒衣并糧食交付羊角哀,命他繼續上路,自己留下,最后凍饑死于空樹之中。羊角哀歷盡艱辛到達楚國,官拜上大夫。成名之后,他專程重訪當年分手故地,啟樹找到左伯桃尸體,厚禮殯葬之后,隨即自殺以殉友情,表明自己并非貪圖功名而棄患難之交,乃是有所期待。古典小說《今古奇觀》有“羊角哀舍命全交”回目,敘述情節有所虛構,但證之古籍并非純屬空穴來風,《中國人名大詞典》即有羊、左兩人事跡列入條目。
羊徽瑜,為司馬師之妻;羊氏(平陽鄉君)與其夫王肅所生之女,為司馬昭之妻、司馬炎之母。在司馬氏集團代魏更替中,羊祜、羊琇等人立下了汗馬之功。及晉立,羊氏“寵遇甚厚”。
復姓
羊舌赤:春秋時晉國中軍尉,羊舌突的長子。時稱他“銅鞮伯華”。孔子說:“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蓋銅鞮伯華之所行。”即卒,孔子嘆曰:“銅鞮伯華無死,天下有定矣。”
羊舌肸:春秋時,晉國賢者,羊舌突的次子。博議多聞,能以禮讓國,孔子稱之為“遺直”。
羊璿之:南朝宋國泰山人,與荀雍、何長瑜、謝惠連為謝靈運四友,常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游,名噪一時。
羊可立:明代官吏,河南汝陽人。字子豫,號崧原。曾制定《鹽法條例》,官至太常卿。后為權貴忌恨,貶大理評事。死后祀入鄉賢祠。著有《濯纓亭集》、《中臺三疏》、《筠州詩卷》、《瑞陽日記》、《羊氏家乘》等傳世。
羊姓 姓氏起源 周官羊人之后,以官為氏。周代有官職為羊人,其子孫以官職為姓,遂為羊氏。 出自祁氏,原為羊舌氏,為春秋時晉國大夫祁盈之后。始封于羊舌(今山西洪洞、泌縣一帶),其后遂為羊舌氏。后去舌為羊氏。 出自姬姓。春秋時,晉靖侯的兒子公子伯僑有孫子名突,晉獻公時封為羊舌大夫,子孫稱羊舌氏。羊舌突有五個兒子,其中大兒子羊舌赤,字伯華,二羊舌大夫,子孫稱羊舌氏。羊舌突有五個兒子,其中大兒子羊舌赤,字伯華,二兒子羊舌胼,字叔向,都是晉國賢臣。春秋后期,羊舌氏被其他晉卿攻滅,有子孫逃在國外,改姓羊,稱羊氏。 歷史上南方零陵族也有羊姓。為羊姓的一支。 為(女吉)氏所改。 羊姓望族居泰山(今山東泰安東南)、京兆(今陜西長安東)。 堂號 "種璧堂":漢代羊公,名伯雍,施舍茶湯3年。有一人喝了以后從懷中掏出一升石子,對羊公說:"你種了這石子,可以得到美玉,還可以得到漂亮的妻子。"羊公就把石子種了下去,果然長出玉來。鄰居徐氏有一女兒很漂亮,沒有訂婚,因為她要討一雙白璧做的彩禮才許親。羊公知道了,便跪到種石子的地方去挖。果然得到五雙白璧,歡天喜地送到徐家。徐氏一見就許了婚。結婚后,生了10個兒子都很有才。羊公后來做了宰相。 羊姓名人 羊祉:后魏光祿大夫,是晉代散騎常侍羊琇的第六代孫,羊琇以后,世代為卿相。 羊侃:梁代侍中軍師將軍,其父羊祉曾假辦節龍驤將軍,所以有楹聯云: 六世賢膺相士,一門兩任將軍。 羊欣:南朝宋·書法家,泰山南城(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他曾向王獻之學習書法。梁朝著名史學家沈約稱他“善隸書,獻之之后,可以獨步。” 羊侵:漢安帝時為司隸校尉;其子儒,桓帝時為太常。 羊續:字舉祖(141—189),為靈帝時名臣,歷官南陽太守,為政清廉,其懸魚拒賄被傳為佳話。成語“羊續懸魚”膾炙人口,清廉佳話久盛不衰。漢時,羊續出任南陽太守,將屬下進獻的魚懸于庭院,以示清廉。宋代詩人徐積吟贊:“愛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舊懸魚。”羊續三子之中,長子秘,京兆太守;次子衜,上黨太守;三子耽,官太常。羊續還與曹魏權臣司馬氏家族關系密切。 羊陟:在任冀州刺史,懲治貪官污吏,治內肅然,為漢末清流領袖,也因生活儉樸,被士人敬為“天下清苦羊嗣祖”,仰若“泰山北斗”。 羊祜:東晉茶山商城(今山東省費城西南)人,字叔子,官至尚書右仆射。晉代魏國之后,他參與平吳的軍政策劃。在都督荊州期間,甚得遠近民望。平時輕裘緩帶,身不披甲。與東吳守將陸抗對峙,卻能講信修德,以懷柔吳人。他歸還所獲越境內的獵物(飛禽走獸),甚至送藥與對方守將陸抗,獲得“豈有鴆人羊叔子” 的美名。他坐鎮襄陽十年,大開屯田,廣儲軍糧,傾力做足伐吳的準備,然后入朝陳伐吳大計,并舉薦杜預以自代,此后杜預大造樓船一舉伐吳成功。羊祜病逝時,遠近百姓盡皆號慟,吳國守邊將士亦為之泣下。他在鎮守襄陽時,常登崗山,卒后,人們于該處建廟豎碑,望其碑者無不流淚,人稱“墮淚碑”,又稱“羊碑”。 “羊碑”一詞,至今仍為“官吏有德政者”之美譽。 羊曇:東晉名士,泰山(今山東屬)人,大臣謝安的外甥。淝水之戰時,謝安使侄子謝玄以八萬精兵,大破前秦大軍九十萬,天下震動。謝安死后,羊曇輟樂多年,郁郁寡歡,終生不再經過西州路(謝安故宅游樂之地)。一天,羊曇飲酒后沉沉大醉,不知不覺信馬由韁經過某地,覺得似曾相識。問及左右,告知此乃西州門。羊曇感觸前塵,傷感悲慟不已,一面以馬鞭叩敲門扉,一面口誦曹植詩句“生存華屋處,零落葬山丘”,大哭而返。后人感其真誠而采入史述,羊曇因此而名重一時。此后,“西州感舊”便成為人們懷念逝者之代稱。 羊氏:前趙晉惠帝皇后,洛陽陷落后,沒于劉曜,立為皇后,生三子,皆有能名。 羊公:漢代名人,曾設義漿三年方便行人。一日遇一人飲迄,從懷中掏出一升石子,對羊公說:“你種了這石子,可以得到美玉,還可以得到漂亮的妻子。”羊公就把石子種了下去,果然長出玉來。鄰居徐氏有一女兒很漂亮,沒有訂婚,因為她要討一雙白璧做的彩禮才許親羊公知道了,便跪到種石子的地方去挖。果然得到五雙白璧,歡天喜地送到徐家。徐氏一見就許了婚。結婚后,生了10個兒子都很有才。羊公后來做了宰相。 羊角哀:春秋時燕國人,與同邑左伯桃為友,聞得楚國國王招賢納士,兩人便結伴前往。中途值冬令時節,雨雪交加,饑寒難奈。左伯桃預感兩人如此饑凍必死無疑,決意犧牲一己而成全友人。于是脫下寒衣并糧食交付羊角哀,命他繼續上路,自己留下,最后凍饑死于空樹之中。羊角哀歷盡艱辛到達楚國,官拜上大夫。成名之后,他專程重訪當年分手故地,啟樹找到左伯桃尸體,厚禮殯葬之后,隨即自殺以殉友情,表明自己并非貪圖功名而棄患難之交,乃是有所期待。古典小說《今古奇觀》有“羊角哀舍命全交”回目,敘述情節有所虛構,但證之古籍并非純屬空穴來風,《中國人名大詞典》即有羊、左兩人事跡列入條目。 羊徽瑜,為司馬師之妻;羊氏(平陽鄉君)與其夫王肅所生之女,為司馬昭之妻、司馬炎之母。在司馬氏集團代魏更替中,羊祜、羊琇等人立下了汗馬之功。及晉立,羊氏“寵遇甚厚”。 羊舌赤:春秋時晉國中軍尉,羊舌突的長子。時稱他“銅鞮伯華”。孔子說:“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蓋銅鞮伯華之所行。”即卒,孔子嘆曰:“銅鞮伯華無死,天下有定矣。” 羊舌肸:春秋時,晉國賢者,羊舌突的次子。博議多聞,能以禮讓國,孔子稱之為“遺直”。 羊璿之:南朝宋國泰山人,與荀雍、何長瑜、謝惠連為謝靈運四友,常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游,名噪一時。 除此之外,春秋時祁國有謀臣羊羅,西晉有宰相羊祜,明代有太常卿羊可立……等。他們都是羊姓中值得稱道的人物。 追問: 你怎么知道的,很感謝你。
羊字是從甲骨文簡化而來的,是一個象形文字。我國早在8000年前就開始養羊了,而從獵羊古巖畫中看羊的馴化約在萬年以上,人同羊的關系密切。羊字上面是兩個羊角,類似“人人”,三橫中上下兩橫是其四只腳,中間一短橫與豎是代表動物的身軀。
孔子說:“牛羊等字,根據動物外形概括。”所有與羊相關的字,都采用“羊”作邊旁。羊是與上古先人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動物,羊伴隨中華民族步入文明,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發展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影響著我國文字、飲食、道德、禮儀、美學等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在中國民俗中“吉祥”多被寫作“吉羊”。羊,儒雅溫和,溫柔多情,自古便為與中國先民朝夕相處之伙伴,深受人們喜愛。古代中國甲骨文中“美”字,即呈頭頂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
羊,上出人人之氣,指代平均、美好。黑母羊為美;祭祀(示)、奉行羊向上呈現美好的品德,為祥;永羊為羕;女羊為姜;上出之氣為義,下出之氣為奪;上出之氣兮為羲;以帶領人人(羊)向上治理(君)為羣(群)。
擴展資料
羊,拼 音?:yáng???xiáng。
一、字義解釋:
1、哺乳動物,反芻類,一般頭上有一對角,品種很多。
例:綿~。黃~。羚~。~羔。~毫。~腸線。~腸小道。
2、十二生肖之一,與十二地支的未相配。
3、姓。羊姓,中華古老姓氏之一,歷史上羊姓名人輩出,有北魏的羊祉、梁代的羊侃、明代的羊可立等。
4、讀作:xiáng,古同“祥”,吉祥。
二、常用詞語、俗語:
1、羊群里跑出駱駝來
拼音:yáng qún lǐ pǎo chū luò tuó lái。
解釋:喻指平常的人忽然變成了出類拔萃的人物了。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八回:“如今你還了得,羊群里跑出駱駝來了。就只你大,你又會做文章了。”
2、羊群蟻陣
拼音:yáng qún? yǐ zhèn。
解釋:形容眾多而聚集。
3、羊酒花紅
拼音:yáng jiǔ?huā hón。
解釋:豐厚的賞賜和顯赫的榮耀。
4、羊車望幸
拼音:yáng chē wàng xìng。
解釋: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或者寵愛。
典故:晉代有個皇帝,叫司馬炎,史載后宮宮女眾多,有粉黛近萬,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臨幸哪個妃子,就成為一個讓他十分頭疼的問題。于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里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寵幸嬪妃。
于是有個宮人便把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因為喜歡鹽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車就停在她的宮門口。這個故事出自晉書卷三十一,因為這個故事,后人把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或者寵愛,就稱為“羊車望幸”。
5、羊臟
拼音:yáng?zàng
解釋:調侃語。指好胃口。
參考資料:煙臺日報傳媒集團-羊字的來歷。
十二生肖都有用作姓氏,但常見的只有牛、馬、龍。
1、鼠姓源于子姓,出自商末周初鼠族,屬于以宗教圖騰標志為氏。成湯末期,商紂無道,八百諸侯反殷商,在周武王姬發和太師姜尚的率領下攻克朝歌,商王朝滅亡。姜子牙引四賢八俊齊歸周,成就了周王朝八百年天下。
2、牛姓,東晉國姓,牛姓出自子姓,得姓始祖是周代宋國君主宋微子后裔牛父。與其姓氏一樣,牛姓多勤苦勞作,踏實肯干之人;牛姓源于北而盛于北。
3、虎姓現在是一個稀少姓氏,但在歷史上也出過一些名人,成為虎氏家族的驕傲。《風俗通》就記載:有“合浦太守虎旗”,可見漢代有一個名叫“虎旗”的太守。元代以后,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虎子威、虎大威、虎臣等名人,亦為虎姓一族。
4、兔姓,中國稀有姓氏,十二生肖中,牛、馬、龍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但兔姓人卻十分稀少。兔姓起源不詳,目前只有我國臺灣、江蘇興化、四川等地有此姓氏。
5、龍姓,古老的姓氏,春秋時有龍子,戰國時有魏國大將軍龍賈,發祥于河南山東間地。
6、蛇姓(讀作shé或yí),中國罕見姓氏。是個多民族姓氏,今漢、苗、傈僳族均有此姓。起源很多,但如今姓此姓的人數不多,郡望有雁門、南安等。
7、馬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趙奢得姓始祖,邯鄲即是中華馬姓的祖源地,趙奢的子孫后代便以“馬服”為姓,后又改為單姓“馬”。
8、羊姓,中華古老姓氏之一,共有四處來源,根據傳統的說法,羊姓最早出自中華人文始祖之一的黃帝系統,是黃帝裔孫后稷的后代。羊氏的郡望共有三處,有種璧堂等多處堂號。歷史上羊姓名人輩出,有北魏的羊祉、梁代的羊侃、明代的羊可立等。
9、猴姓是現行較罕見的姓氏。在今山西之太原、大同、臨汾、晉城、甘肅之舟曲、河南之盧氏、山東之新泰、湖北之武昌、湖南之益陽、宜章、福建之清流、臺灣之嘉義、臺南、彰化等地有猴姓。目前僅見漢族有此姓,但來源不詳。
10、雞姓同時為佛山四大“土著”姓氏之一。臺灣省也有雞姓,著名的人物為雞啟賢,據其介紹從軍的祖父雞廷昌隨國民黨到臺灣,原住在新竹市眷村,后來搬到中部,“九二一”地震時成受災戶,遷到桃園定居至今。
11、狗姓,中國姓氏,漢族、傈僳族均有此姓,僅在河南郟縣和周口、山西長治、云南瀘水等地有此姓。
12、“豬”這一姓氏,姓氏起源于三國時代,主要分布在福建,臺灣,貴州等地區,“豬”這個姓不可與“朱”混談。百家姓中未收入“豬”作姓氏,因為諧音的緣故,導致大部分豬姓人改姓。
擴展資料
十二生肖的由來流傳著一個神話傳說:玉皇大帝想選出12種動物作為代表,就派神仙下凡跟動物們說了這件事,又定了時間在卯年卯月卯日卯時到天宮來競選,來的越早的排的越吞靠前,后面的排不上,而那個時候的貓和老鼠還是好朋友,貓愛睡覺但他也想被選上,所以就叫老鼠到時候叫他。
可是老鼠一轉頭就忘記了,老鼠去找老牛,說他起得早跑得快,叫牛到時候帶帶他,老牛答應了,那個時候的龍是沒有犄角的,而雞是有犄角的,龍就跟雞說,雞已經很漂亮了,用不著犄角,叫雞借他,雞一聽龍的奉承,很高興,就把犄角借給了龍,并叫龍競選后記得按時還他。
到了卯年卯月卯日卯時,眾動物紛紛趕向天宮,而貓還在睡覺 ,鼠坐在牛的背上,到達天庭后,老鼠“蹭”的一跳,玉皇大帝就說老鼠最早到達,讓老鼠排第一;老牛排第二;老虎到了排第三;兔子也到了,排第四。
龍來得很晚,但他個兒大,玉皇大帝一眼就看到了他,并看他這么漂亮,就讓他排第五,這時后面的蛇跑來說:“我排第六!”;馬和羊也到了,可他們推來推去的,玉皇大帝看他們這么有禮貌,就讓他們排了第七第八。
猴子本來排在后面,可是他憑自己會跳,就拉著天上的云朵跳到了前面,排到了第九;接著雞狗豬也紛紛被選上,競賽結束后貓才醒來,老鼠剛回家就被貓滿世界的追。
中華姓氏根源自炎黃二帝。羊、羋姓自祝融,參見《日知錄集釋》。
炎帝的五世裔孫是祝融,參見《山海經》。
黃帝得相祝融,祝融辯于南方,故使為司徒。參見《管子》。
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徳,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
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亦后八姓于周末有侯伯,佐制物于前代者,昆吾為夏伯,大彭、豕韋為商伯矣。 參見《國語卷十六.鄭語》。
夏后氏,羊辛。參見《呂氏春秋.知度》
桀有羊辛,是夏世即有羊氏。
參見清人張澍《姓氏尋源》卷十六,羊氏《辯證》云:羊出自周官羊人之后,以官為氏。《廣韻》云:出自羊舌大夫之后。澍按:邾有羊羅與叔向同時,孫愐說不可從。夏桀臣有羊辛,是夏世即有羊氏。又按:零陵蠻有羊氏,羊孫是也。見后《漢書南蠻傳》。太山多羊氏,世有達者!
據考,在商代羊氏也是個較大的氏族,他的后裔直到南北朝時還是魯南名門世家。 來自:《兗州縣古文化遺址考略--兗州人》 兗州縣古文化遺址考略 2011-11-24 05:54:34。
《兗州文史資料》第三輯 (5)商文化。
嵫山出土文物埋藏于山南坡一個小型土坑墓中,是群眾用土時發現的,有銅爵、銅觶、陶簋、陶鬲、陶豆、蚌貝等。銅觶的內底有“羊父辛”三字銘文,爵的把手內有一“羊”字。據考,在商代羊氏也是個較大的氏族,他的后裔直到南北朝時還是魯南名門世家,曾出過羊敦、羊祜等歷史名人。商代羊氏族銅器,一些金石古籍中多有記述,但所記多為傳世品,沒有明確的出土地點。這次在嵫山掘出的銅器,充分證明這一帶就是商代羊氏族生活的地方。山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文物室珍藏的“羊子戈”。這件青銅戈內長8.5厘米,正面鑄有銘文“羊子止(之)造戈”五字。文字體是商周金文。文戈之造型厚重,今雖銹斑累累。但刃部依然銳利,不失當年兵器之雄風。據文物專家鑒定:此戈從造型看,屬商殷時代軍中長兵器常用的戈;泰安歷史學家從時代分析,[戈銘之“羊子”(之)造戈”五字,是屬周代金文]。應是指西周時期太山羊氏族遺珍。是羊氏發祥泰山見證。故此一柄金戈,見證羊氏歷史雄風。是代表泰山羊氏悠久歷史文化傳承。
《春秋左傳》宣公二年,宋國羊斟。 羊斟曰:“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注:春秋宋國王殷微子,宋國區域管轄山東部分地區。宋國王殷微子墓在山東微山湖。
《春秋左傳》記載:昭公十八年.邾國人羊羅。 《讀史方輿紀要》記載: 南平陽城縣西三十里。春秋時邾地,后為魯平陽邑。哀二十七年,越子使后庸來盟于平陽。即此。戰國時,為齊南陽邑。孟子謂魯慎子一戰勝齊,遂有南陽;魯仲連謂楚攻南陽,皆指此也。漢置南平陽縣。 《孔叢》記載:羊容。(羊容與子思.為魯國沂水人) ●(明欽定四庫全書)《山中集》巻十記載:【茅中書傳】秦始皇時忌古史剛方不便事于是蒙將軍迎上意薦羊氏居史館為中書以柔順便旨歴世因之遂為世官,羊氏其世居史臣有功。 《漢書》藝文志記載:《羊子》四篇。百章。故秦博士。 《后漢書》羊陟字嗣祖,太山梁父人也。家世冠族。陟少清直有學行,舉孝廉,辟太尉李固府,舉高第,拜侍御史。會固被誅,陟以故吏禁錮歷年。復舉高第,再遷冀州刺史。奏案貪濁,所在肅然。又再遷虎賁中郎將﹑城門校尉,三遷尚書令。時太尉張顥﹑司徒樊陵﹑大鴻臚郭防﹑太仆曹陵﹑大司農馮方并與宦豎相姻私,公行貨賂,并奏罷黜之,不納。以前太尉劉寵﹑司隸校尉許冰﹑幽州刺史楊熙﹑涼州刺史劉恭﹑益州刺史龐艾清亮在公,薦舉升進。帝嘉之,拜陟河南尹。計日受奉,常食干飯茹菜,禁制豪右,京師憚之。會黨事起,免官禁錮,卒于家。 羊陟為“八顧”。顧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后漢書》羊續字興祖,太山平陽人也。其先七世二千石卿校。祖父侵,父儒,桓帝時為太常。續以忠臣子孫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將軍竇武府。及武敗,坐黨事,禁錮十余年,幽居守靜。及黨禁解,復辟太尉府,四遷為廬江太守。后揚州黃巾賊攻舒,焚燒城郭,續發縣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陳,其小弱者,悉使負水灌火,會集數萬人,并埶力戰,大破之,郡界平。后安風賊戴風等作亂,續復擊破之,斬首三千余級,生獲渠帥,其余黨輩原為平民,賦與佃器,使就農業。中平三年,江夏兵趙慈反叛,殺南陽太守秦頡,攻沒六縣,拜續為南陽太守。當入郡界,乃羸服閑行,侍童子一人,觀歷縣邑,采問風謠,然后乃進。其令長貪絜,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狀,郡內驚竦,莫不震懾。乃發兵與荊州刺史王敏共擊慈,斬之,獲首五千余級。屬縣余賊并詣續降,續為上言,宥其枝附。賊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歡服。時權豪之家多尚奢麗,續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車馬羸敗。府丞嘗獻其生魚,續受而懸于庭;丞后又進之,續乃出前所懸者以杜其意。續妻后與子秘俱往郡舍,續閉門不內,妻自將秘行,其資藏唯有布衾﹑敝袛裯,鹽﹑麥數斛而已,顧□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資爾母乎?”使與母俱歸。六年,靈帝欲以續為太尉。時拜三公者,皆輸東園禮錢千萬,令中使督之,名為“左騶”。其所之往,輒迎致禮敬,厚加贈賂。續乃坐使人于單席,舉缊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資,唯斯而已。”左驂白之,帝不悅,以此不登公位。而征為太常,未及行,會病卒,時年四十八。遺言薄斂,不受赗遺。舊典,二千石卒官賻百萬,府丞焦儉遵續先意,一無所受。詔書曪美,□太山太守以府賻錢賜續家云。 汝南《羊氏族譜序》夫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源之遠者其流自長,根之深者其實自遂,祖德厚者其生自蕃矣。
汝南羊氏,肇自典午。都督荊州軍事羊叔子,當時峴山墮淚,實得乎民心;今日緩帶輕裘,猶膾炙夫人口。中歷六朝,亦越三唐,至五代,迄宋元,千三百有余歲,而子孫繩繩,遞推遞嬗。其所以隸籍山陽者,大抵西晉之世,中原半為胡虜,元帝遷建康,地接淮安。山陽,淮屬也。叔子以晉之世臣,扈從罔后,于是子孫家焉。此山陽籍貫所由來與?。
大明初,洪武遷民,始分支于汝。至于今,又四百余年矣。非所謂祖德厚者生必蕃耶?第子姓兄弟,支分派遠,雖有族譜,僅相傳鈔,未見藍本。丙辰冬,族眾議重修,欲付梓橛,以期久遠。善舉也!惟我始祖,忠厚傳家,詩書啟后,越三世,遂發祥于我祖文林郎南溪公。嗣后科第綿延,印綬累若。誠恐別戶分門,名重字復,非所以尊祖宗、序昭穆也。爰考世次,詳列行輩,無論遠宗近聯,一望而知巔末焉。此即顏魯公作家廟碑,老泉修蘇氏譜之意也。至祖功宗德,著于國朝;節義文章,傳諸閭里;史冊俱在,傳志昭然。譜中故不必悉載云。是為序。
大清咸豐六年歲次丙辰冬,十三世孫羊善育謹識。
汝南《羊氏族譜》輩分排名:
第一世:羊喜,
第二世:羊友,
第三世:羊文慶,
第四世:羊杰,
第五世:羊可立,羊可久,羊可由,羊可愛,羊可仕,
第六世:羊一中,羊二貴,羊三桂,羊七宿,
第七世:羊璘,羊琦,羊琬,羊璜,羊瑊,羊(),
第八世,和字輩,
第九世:惟字輩,
第十世:天字輩,
第十一世:普,華,灝,泮,潤,溥,渲,覲,詔,殿,泗,渚,純,漯,汝,溫,淳,太多了,
十二世:延字輩,
十三世:善字輩,
十四世:繼字輩,
十五世:克字輩,
十六世:承字輩,
十七世:世字輩,
十八世:守字輩,
十九世:繩字輩,
二十世:勉字輩,
二十一世:瑞字輩,
二十二世:應字輩,
二十三世:尚字輩,
二十四世:學字輩,
二十五世:寶字輩,
二十六世:賢字輩,
二十七世:懷字輩,
二十八世:先字輩,
二十九世:固字輩,
三十世:本字輩,
三十一世:光字輩,
三十二世:啟字輩,
三十三世:慱字輩,
三十四世:傳字輩,
三十五世: 有待考錄……
源出于羊舌氏,由中國漢族復姓羊舌氏簡寫而來。
晉武公子生文,文生突,羊舌大夫也。突生羊舌職,職生子四:赤、肸、鮒、虎,號稱“羊舌四族”。因羊舌肸之子羊舌食我與祁盈兩家的家仆之亂,赤、肸、鮒、虎的后代逃往四方,有子孫由姓羊舌氏改為簡寫羊氏。這是最早羊氏的來源,還有其他諸如部落圖騰、象征吉祥、西南少數民族改姓等姓羊的。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晉國大夫祁盈后代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清朝四川三臺羊國材所撰《羊氏族譜序》中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祁盈的后代受封于羊舌邑(今山西洪洞范村),以羊舌為氏,春秋末年改為羊氏。“粵稽吾(羊)族,肇開于姬姓,受氏于羊舌,發祥于山西,盛衍于東魯。”
在歷史文獻《羊氏魁公六修宗譜·本姓源流》中記稱:“余羊氏系出姬姓,開自黃帝。”可知羊氏的遠根在于橋山之巔,羊氏的遠源在于姬水之畔。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羊人,屬于以官職稱謂為為氏。
西周時期,周王朝有專門掌管馬和羊的官職。其中管羊的小吏稱為“羊人”,羊人的后代便以官稱為姓氏,稱羊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于姞姓,出自黃帝后裔,屬于以改姓為氏。
歷史上有一支羊氏,為姞姓所改。姞姓亦為黃帝之后,后易姓為羊氏。
該支羊氏由姞姓易為羊氏的原因失考,其譜書中亦語焉不詳,但以羊氏世代相傳至今,望族居泰山(今山東泰安)、京兆(今陜西西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的公孫羊孺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尚友錄》上記載,公羊氏家族是先秦時期魯國的公孫羊孺之后,“以王父字為氏”而得姓。
春秋時期,魯國有位才學出眾的著名學者,叫做公孫羊孺,他的后代子孫便取祖上名字中 “公羊”二字為姓氏,稱公羊氏,后有省文簡化為單姓羊氏者。 源于古羌族,出自春秋時期西戎后裔羌族部落,屬于以部落名稱為氏。
在今甘肅境內,有一支羊氏族人,其族系古代羌族人的后裔。
在典籍《說文解字·羊部》中記載:“羌,西戎,羊種也。”指明古羌族人的祖先為古中原西部的羊種人,也即以羊為圖騰的民族。古羌族人從殷商王朝時期起,便以牧羊為生,“羌”字即系由“羊人”兩字合成,乃是一養羊而獲利的游牧民族,故后裔有的便以羊為氏。 源于夷族,出自漢朝時期零陵夷,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東漢時期,在零陵(今湖南永州)生活著一個少數民族部落,為古淮夷民族的一個分支,被稱為“零陵蠻人”,其族中就有以牧羊職業按漢姓稱為羊氏者,是后來少數民族瑤族的主要先民。 源于改姓,出自宋朝名族三槐堂王氏,屬于因故改姓為氏。
宋朝名族三槐堂王姓一支也曾改姓羊氏。
據清朝王先謙所撰《平江王氏譜序》中記載:北宋三槐王氏王旭之子王質,曾任荊湖北路轉運使,居平江縣(今湖南平江)南四十里王家坊,他的一支后裔因留居于此。 源于女真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明朝時期,女真族中有以羊為氏者。
據學者張鴻翔在《明朝各民族人士入仕中原考》中記載:明朝有二羊哈,一為海西考郎兀衛女真人,明永樂四年(1406年)內附,授三萬衛指揮僉事,故后其子羊莽漢嗣;另一人亦為女真人,歸化明朝后,官至廣寧衛都指揮僉事,故后子羊守忠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襲封指揮使。他們的后裔子孫,皆以漢姓羊氏世代相傳。 源于其他少數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今藏族、滿族、白族、彝族、傣族、黎族、東鄉族、蒙古族、僳僳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羊氏族人分布,多以古代部落圖騰崇拜的遺風,漢化為羊氏,歷史皆非常悠久。詳實情況,待本書筆者進一步考證之后,再予以補充刊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羊舌突,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晉靖侯的兒子公子伯僑有孫子名突,晉獻公時封為羊舌大夫,子孫稱羊舌氏。羊舌突有五個兒子,其中大兒子羊舌赤,字伯華,二兒子羊舌胼,字叔向,都是晉國賢臣。春秋后期,羊舌氏被其他晉卿攻滅,有子孫逃在國外,改姓羊,稱羊氏。
當然有啊
羊氏 起源及介紹
羊氏起源 「羊」源出:
一、以官職為氏。據《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羊氏出自《周官》羊人之后。
二、據《姓譜》及《通志·氏族略》所載,為周代晉國人羊舌人之后,春秋末年改為單子姓羊氏。秦漢徙居泰山。。
羊氏名人 羊曇
晉代泰山人。謝安之舅,安死,曇輟樂整年,行路不經安所居西州路。一日,醉過州門,從者告知,曇悲吟曹植詩:"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慟哭而去。
羊角哀
戰國時人,與左伯桃為友,聞楚王招賢,同赴楚,道中遇雨雪,糧少衣薄,勢難俱生。伯桃留衣食于哀,自入空樹中死。哀至楚為上卿,乃啟樹禮葬伯桃。此處把復姓羊角并入羊氏。
羊祜
字叔子,晉代南城人,都督荊州軍事長達十年,開屯田,楚軍備,輕裘綬,身不披甲,綏懷遠近,以收江漢及吳人之心。
羊續
東漢泰山平陽人。歷廬江、南陽郡太守,常敝衣薄,車馬羸敗,以清介自持。
羊陟
字嗣祖,東漢梁父人。少清直,歷官冀州刺史、尚書令、河南尹。與郭林宗、巴肅等同稱八顧。
羊璇之
南朝宋國泰山人,與荀雍、何長瑜、謝惠連為謝靈運四友,常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游,名噪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