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2旅游國畫有哪幾種分類形式
大家好,本文將圍繞國畫有哪幾種分類形式展開說明,國畫有哪幾種分類方式是一個很多人都想弄明白的事情,想搞清楚國畫有哪幾種分類方法需要先了解以下幾個事情。
中國畫通常以山水、花鳥、人物三大類劃分。
如果作進一步劃分的話,中國畫的門類就很多。歷史上不同的時期都曾對中國畫作過分類,但都難以切地表達。以下是比較流行的幾種分類:
一、宋《宣和畫譜》中分為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獸畜、花鳥、蔬菜。
二、南宋鄧椿《畫繼》中分為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竹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藥草、小景雜畫。
三、明陶宗儀《輟耕錄》中分為佛菩薩像、玉帝君王道像、金剛鬼神羅漢圣僧、風云龍虎、宿世任務、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驢走獸、人間動用、界畫樓臺、一切旁生、耕種機織、雕青嵌綠。如果作進一步劃分的話,中國畫的門類就很多。歷史上不同的時期都曾對中國畫作過分類,但都難以切地表達。
中國畫的分類如下:
1、中國畫按照繪畫技巧分為寫意畫、潑墨畫、工筆畫、沒骨畫、白描畫等。
2、按照上色方式和顏色不同分為水墨畫、青綠畫、金碧畫、淺絳畫等。
3、按照繪畫取材內容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
4、按照時代可分為古畫、新畫、近代畫、現代畫等。
中國畫的特點
中國畫特點之一是舍形而悅影,就是從投影的啟示來把握對象。元代畫家顧安擅長畫竹,說是得自唐代畫家蕭悅觀墻上竹影而得畫竹的啟發。
中國畫的另一個特點是程式化。中國畫的圖像是程式化的,是對應物象的符號,不是如實描寫。聞一多先生曾講過,中國畫是提示性的,通過意會就能達到目的,比如畫竹從程式入手,程式用活了,修改程式變成自己的語匯,就有了自己的特點。中國畫程式的形成,一方面是對應物象的圖式,另一方面是按照一定的程式來操作。
中國畫還有一個特點是奧理冥造——大膽的想象與幻化。奧理冥造為北宋沈括所言,就是說要大膽的想象與幻化。齊白石《自秤圖》中,一只小老鼠跳到一桿秤的秤鉤上,似乎想稱稱自己的重量,奇怪的是,上面的秤繩不知由誰來提,秤砣不知由誰挪動使之平衡。
1、中國畫:漢族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于絹或紙上,這種畫被稱為中國畫,是五四以后相對西方繪畫而產生的,又稱國畫。
2、油畫:油畫是西洋畫的主要畫種。以易于油劑(亞麻仁油、罌粟油、核桃油等)調和顏料,在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制作的一個畫種。作畫時使用的稀釋劑為押發性的松節油和干性的亞麻仁油等。
3、版畫:版畫(print)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廣義的版畫可以包括在印刷工業化以前所印制的圖形普遍具有版畫性質。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并且通過制版和印刷程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
4、雕塑: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是雕、刻、塑三種制作方法所塑造的藝術形象的總稱。以各種可塑的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種具有實在體積的形象,表現手法一般借助于體積和結構等。
5、抽象國畫:中國抽象國畫,是中國繪畫中的一種現代中國畫,它必須具有中國文化元素的最重要特征,它是傳統的中國國畫藝術的繼承、發展和升華。
6、內畫:內畫,是我國一種特有的傳統工藝,它的產生起源于畫鼻煙壺。內畫的畫法是以特制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致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
7、手繪:手繪,也叫手工繪畫,或者涂鴉。在中國應該算是近些年(2000年左右)新起的一行,如手繪鞋,手繪T恤,人形抱枕,手繪錢包等,都是主要的手繪對象。
8、指畫:指頭畫又稱指畫,指畫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繪畫一個旁支。指頭畫,一般不用或極少用毛筆。史書上記載得比較明確的創始人是清初康熙年間的高其佩。
9、工藝美術:對物質材料進行藝術性的改造與加工,使之具有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一種造型藝術。既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又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實用和審美的結合,技術和藝術的統一。
10、素描:一種主要以單色線條和塊面來表現物象的繪畫形式。通常作為鍛煉繪畫基本功的手段,以訓練觀察和表現客觀物象的形體、結構、明暗、質感、量感和空間感的能力。
國畫的表現形式大致可分為工筆、寫意兩種。
中國畫按照繪畫技巧分為寫意畫、潑墨畫、工筆畫、沒骨畫、白描畫等;按照上色方式和顏色不同分為水墨畫、青綠畫、金碧畫、淺絳畫等;按照繪畫取材內容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按照時代可分為古畫、新畫、近代畫、現代畫等。
一、中國畫表現形式有哪些
1、工筆畫又稱為“細筆畫”,屬中國畫技法類別的一種。它與“寫意畫”對稱,屬于工整細致一類畫法,如明代仇英的人物畫、宋代的院體畫等。工筆畫要求“有巧密而精細者”(北宋韓拙《山水純全集》),水墨、青綠、金碧、淺絳、界畫等藝術形式都可表現工筆畫。
2、工筆畫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唐代花鳥畫杰出代表邊鸞能畫出禽鳥活躍之態、花卉芳艷之色,作《牡丹圖》,光色艷發,妙窮毫厘,仔細觀賞并可確信所畫的是中午的牡丹,原來畫面中的貓眼有“豎線”可見。
3、寫意畫是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一般畫在生宣上,縱筆揮灑,墨彩飛揚,較工筆畫更能體現所描繪景物的神韻,也更能直接地抒發作者的感情,通常用中鋒側鋒逆鋒來表達。
4、寫意畫是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的藝術形式,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參與繪畫,對寫意畫的形成與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相傳唐代王維因其詩、畫俱佳,故后人稱他的畫為“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他“一變勾斫之法”,創造了“水墨淡,筆意清潤”的破墨山水。
國畫的種類繁多,但其代表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人物畫
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統稱為人物畫。人物畫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歷史故事畫等。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其傳神之法,常把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寓于環境、氣氛、身段和動態的渲染之中。所以中國畫論上又稱人物畫為“傳神”。畫人物有幾種表現方法,各有所長,比如:白描法,勾填法,潑墨法和勾染法。
山水畫
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被稱為山水畫。山水畫俗稱風景畫、風光畫或彩墨畫,是專門的藝術學科,歷史悠久。
山水畫的組成包括:山、水、石、樹、房、屋、樓臺、舟車、橋梁、風、雨、陰、晴、雪、日、云、霧及春、夏、秋、冬氣候特征等。山水畫主要代表有:青綠山水畫、淺絳山水畫和金碧山水畫。
水墨畫
水墨畫是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它有三個基本要素:即單純性、象征性和自然性。相傳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都有所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是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是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
院體畫
院體畫簡稱“院體”、“院畫”。一般是指宋代翰林圖畫院及其后宮廷畫家比較工致一路的繪畫。還專指南宋畫院作品,或者泛指非宮廷畫家而效法南宋畫院風格之作。這類作品為迎合帝王宮廷需要,多以花鳥、山水,宮廷生活以及宗教內容為題材,作畫講究法度,重視形神兼備,風格華麗細膩。因時代好尚和畫家擅長有異,所以畫風不盡相同而各具特點。
工筆畫
在唐代,工筆畫已經盛行起來。由于繪畫技法日臻成熟,再加上繪畫的材料改進,工筆畫取得了卓越的藝術成就。工筆畫須畫在經過膠礬加工過的絹或宣紙上。
文人畫
文人畫又稱“士夫畫”。它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為了與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相區別,
水墨漫畫
水墨漫畫在構思上具有漫畫的特點,題材廣泛,或諷刺或贊美,但是表現手法上運用中國傳統水墨畫技巧,兼具其雅致。較之一般的漫畫,水墨漫畫更具有觀賞價值。它的出現擴展了漫畫的表現、觀賞領域與品種。
花鳥畫
花鳥畫是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中國畫。主要分支有:花卉、蔬果、草蟲、畜獸、鱗介等。與中國傳統美學相適應,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歸依,注重“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根據墨與色的不同,可分為水墨、潑墨、設色、白描、沒骨等類。
新文人畫
新文人畫,也就是“中國新文人畫”,它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藝術界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1996年北京畫家邊平山經常同福州畫家王和平、河北畫家北魚在邊平山先生的“平山書屋”聚晤聊天,由于在藝術見解和追求上有許多共同之處,所以萌發了發起中國畫聯展的想法。后又與南京畫家王孟奇、方駿等商定,由天津畫家霍春陽在天津美院展覽館操辦此次展覽,這就是“新文人畫”的開端。后來全國各地的畫家都紛紛響應并加入進來。
按繪畫的題材分,國畫主要有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三類。晉代顧愷之的《廬山圖》是山水畫,崔白的《寒雀圖》是花鳥畫,宋徽宗所繪《聽琴圖》是人物畫。如果按表現形式分,國畫可分為寫意畫和工筆畫。工筆畫講究“工”,需要細致勾勒反復渲染的,相對比較寫實,作畫復雜。而寫意畫講究“意”,可以簡單幾筆完成,但需要以意寫神,對審美能力和創意要求高。如果想要學習國畫,建議可以在這幾類中選擇某一個細分領域仔細學習研究。
對國畫的分類大體可以從兩個角度說:
依技法可分為寫意和工筆;
依內容可分為山水、花鳥、人物。更進一步,還可以在這些大類中劃分出小類和流派。譬如: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再寬泛一點,則可以從中西畫法結合的角度區分傳統和現代。
一、山水
一般欣賞中國山水畫,首先要了解國畫制作者的胸襟意象,畫家把名山大川的特色,先儲于心,再形于手,因此不以“肖形”為佳,而以“通意”為主,一樹一石、一臺一亭,都可代表畫家的的意景,無需斤斤計較透視比例等顯示的問題。
二、動物
動物的種類比較多,而且大小不同,虎、獅、貓、犬都可稱為走獸,各種魚類都可稱為游魚,蟬、蝶、蜻蜓都可稱為草蟲,各種雀鳥都可稱為翎毛,動物可以歸到花鳥畫。
三、人物
人物可分為古今兩類,古裝人物或歷代英士為一類;現代服裝或模特兒寫生為一類,因為人物要有動作和表情,所以人物畫是非常深奧的制作。
四、工筆
根據制作技巧和筆法,國畫可以分為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工筆是用細致的筆法制作,著重線條美,一絲不茍,是工筆畫的一種特色。
五、寫意
心靈感受、筆隨意走,視為意筆,一般寫意畫不重視線條,比較重視意象,與工筆的精細背道而馳,生動往往勝于前者。
六、傳統
根據畫面內容又可以分為傳統繪畫與現代繪畫,中國畫的畫齡以千年計,并形成了一套筆法、構圖法、皴法等固定的模式,因此具有此種風格的國畫被稱為傳統繪畫。
從技法上可分: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三種。
按其題材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三類。
中國畫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 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團扇等。
從畫的內容來看,可分為:人物、山水、花卉三大類。
人物畫是我國傳統的畫科之一,內容以描繪人物為主。因繪畫側重不同,又可分為人物肖像畫和人物故事、風俗畫。據記載,人物畫在春秋時期已經達到很高水準。從出土的戰國楚墓帛畫,可以看到當時人物畫的成就。人物畫一直是中國傳統繪畫最主要的畫科。
山水畫,簡稱“山水”,中國畫畫科之一。是以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題的繪畫。在魏晉六朝,逐漸發展,但仍多作為人物畫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獨立的山水畫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趨成熟,作者紛起,從此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主要有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水墨等形式。在藝術表現上講求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
花鳥畫,我國傳統繪畫畫科之一。以描繪花卉、竹石、鳥獸、蟲魚等為畫面主體。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現的簡單魚鳥圖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鳥畫。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的記載,東音和南朝時,畫在絹帛上的花畫已經逐步形成獨立的畫科,并且出現一些專門的畫家。五代、兩宋間,這一畫科更趨成熟。
從畫的形式或顏色上可分為:水墨、青綠、金碧、淺絳等。
水墨畫指中國畫中純用水墨的畫體。相傳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以來繼續有所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暈墨章”、“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在中國畫史上占重要地位。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運墨而五色具。”所謂“五色”,說法不一,或指焦、濃、重、淡、青,或指濃、淡、干、濕、黑。實際上都是指墨色的變化豐富而言。
青綠指中國畫顏料中的神碼和石綠作為主色的畫。若為山水畫還有大青綠和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皴筆少,著色濃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施青綠。
金碧指中國畫顏料中的泥金、神碼和石綠。凡用這三種顏料作為主色的山水畫,叫做“金碧山水”,比“青綠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鉤染山廓、石紋、坡腳、沙嘴、彩霞、以及官室、樓閣等建筑物。
淺絳是在水墨勾勒被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元畫家黃公望、王蒙等好作此種山水畫,形成了一種風格。赭石又稱“土朱”,有火成的和水成的。入畫的赭石,出在赤鐵礦中。原石伴隨著赤鐵礦產出,用手捻摸,感覺滑膩的是好原料。原產山西雁門一帶,古屬代郡,所以又叫“代赭”。凡是有赤鐵礦的地方,均產赭石。
從畫的技法上可分為粗筆(潑墨)、細(工)筆、寫生、寫意、皴法、白描、沒骨等。
潑墨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相傳唐人王洽每于酒酣作潑墨畫。后世泛指筆勢豪放、墨如潑出的畫法為“潑墨”。
工筆是中國畫中屬于工整細致一類的畫法,與“寫意”對稱。寫意是中國畫中屬于放縱一類的畫法。要求通過簡練的筆墨,寫出物象的形神,來表達作者的意境。
皴法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以表現出石和樹皮的紋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雨點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荷葉皴、折帶皴、括鐵皴、大小劈皴等;表現樹身表皮的,則有鱗皴、繩皴、橫皴等,都是以其各自的形狀而命名的。這些皴法乃是古代畫家在藝術實踐中,根據各種山石的不同質地結構和樹木表皮狀態,加以概括而創造出來的表現程式。隨著中國畫的不斷革新演進,此類表現技法還會繼續發展。
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畫”。用墨線勾描物象,不著顏色的畫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于人物和花卉畫。
沒骨也是中國畫技法名。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彩色繪畫物象。五代后蜀黃筌畫花鉤勒較細,著色后幾乎不見筆跡,因有“沒骨花枝”之稱。北宋徐崇嗣效學黃筌,所作花卉只用彩色畫成,名“沒骨圖”,后人稱這種畫法為“沒骨法”。另有用青、綠、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樹石的山水畫,稱“沒骨山水”,也叫“沒骨圖”,相傳為南朝梁張僧繇所創,唐楊升擅此畫法。
中國畫可以分為工筆畫、寫意畫、鉤勒畫、設色畫、水墨畫等分類。
根據畫作內世逗容的話,中國畫可以分為人物畫,山水畫、界畫、花卉畫、瓜果畫、翎毛畫、走獸畫、蟲魚畫等分類。
中國畫
又簡稱作國畫,它是具有扒返旅著我國悠久歷史的傳統繪畫,繪畫特色十分鮮明,在世界繪畫體系當中別具一格,毛筆與墨是中國畫的精神內核。中國畫使用中國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在絹或紙上做成的畫,有時也被叫作宣畫。
傳統的中國畫講究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以形寫神。整幅畫既可以全部用黑色的水墨來表現,也可以用黑墨結合色彩來描繪,并不會特意去追求與描繪對象的形似,主要得表現出內容對象的神韻,這也正是中國畫的意趣所在。
中國畫是具有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中國民族傳統繪畫,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氣質,以其鮮明的特色和風格在世界畫苑中獨具體系。漢族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于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
我國傳統繪畫(區別于“西洋畫”)。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春凳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中國畫、國畫、宣畫乃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