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7特產廣州有多少個區分別是哪些區域
大家好,小編為大家解答廣州有多少個區分別是哪些區域的問題。很多人還不知道廣州有幾個區叫什么名字叫什么,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截止到2020年12月份,廣州有11個市轄區,分別是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云區、黃埔區、南沙區,番禺區、花都區、增城區、從化區。
越秀區,東起廣州大道,與天河區接壤;南臨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與荔灣區毗鄰;北面到白云山山腳,與白云區、天河區相鄰。是廣州市的老中心城區。越秀區總面積為33.8平方公里,2005年9月,新越秀正式掛牌運作。
擴展資料:
廣州的氣候
廣州地處亞熱帶沿海,北回歸線從中南部穿過,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以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為特征。全年平均氣溫20-22為攝氏度,是中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熱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氣溫達28.7℃。
最冷月為1月份,月平均氣溫為9~16℃。平均相對濕度77%,市區年降雨量約為1720毫米。全年中,4至6月為雨季,7至9月天氣炎熱,多臺風,10月、11月、和3月氣溫適中,12至2月為陰涼的冬季。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長,為四季常綠、花團錦簇的“花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廣州。
廣州共有11個區,分別是:荔灣區、越秀區、海珠區、天河區、白云區、黃埔區、番禺區、花都區、蘿崗區、南沙區、增城區、從化區。
越秀區:位于廣東省中部,東起廣州大道,與天河區接壤;南臨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與荔灣區毗鄰;北面到白云山山腳,與白云區相鄰。
海珠區:是廣東省廣州市的老四區之一,在廣州市珠江的南面,古稱江南洲,廣州人稱其為"河南",處在廣州市的中部,由珠江水系廣州河段前后航道所環繞,是四面環水的天然良壤。海珠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一個素有廣州"南肺"之稱的綠色島區。
荔灣區:荔灣,俗稱“西關”,因區內有“一灣青水綠,兩岸荔枝紅”美譽的“荔枝灣”而得名,素以“西關”、“荔枝灣”和“水秀花香”著稱,有著“體味嶺南文化到廣州,不到荔灣就不算到過廣州”的美譽,是廣州老三區之一。
天河區:是廣州市新城市中心區,位于廣州市新中軸線上,是廣州市東進軸與南拓軸交匯點。
白云區:白云區名稱來源于境內的白云山。三元古廟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第一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埔區:古老而年輕,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素以"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南海神廟、"中國將帥搖籃"的黃埔軍校及華南第一大港--廣州港所在地而聞名于世。
花都區:1960年4月劃為廣東省廣州市屬縣。1993年6月18日,經國家批準,撤縣設市,定名為"花都",2000年5月21日撤市設區,有廣州市北大門和后花園之稱。
番禺區:番禺始建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有2200多年的歷史,農業頗具特色,工商業發達,為歷代的通商口岸,著名的“魚米之鄉”,也是嶺南文化、廣東音樂的發源地之一;文教鼎盛,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蘿崗區:位于中國廣東省廣州市東部,與白云區、天河區、黃埔區、增城區四個行政區相鄰,是廣州城市發展"東進"戰略,發揮開發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統籌城鄉發展。
南沙區:廣東省廣州市市轄區。位于廣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門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集之處;東與東莞市隔江相望;西與中山市、佛山市順德區接壤;北以沙灣水道為界與廣州市番禺區隔水相連;南瀕珠江出海口伶仃洋。
從化區:以珍稀溫泉聞名于世,有"中國溫泉之都"之美稱,且素有"北回歸線上的明珠"和"廣州后花園"之譽。
增城區:位于廣東省中東部、廣州市東部,南與東莞隔江相望,東臨惠州,北界從化,西連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中新知識城。
截止到2020年,廣州市有11個區。廣州管轄的城市總面積7434 2 4k㎡,市本級統籌區即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云區、黃埔區、南沙區、番禺區、花都區、從化區,增城區共11個區。
廣州屬于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區,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市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m;東北部為中低山地,有被稱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為沿海沖擊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
廣州市區是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四個區。具體介紹如下:
1、越秀區
越秀區,廣州市市轄區,位于廣東省中部,東起廣州大道,與天河區接壤;南臨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與荔灣區毗鄰;北面到白云山山腳,與白云區相鄰。
2、海珠區
海珠區位于廣州市中部,北部與荔灣區、越秀區、天河區隔珠江相鄰,東部、西部、南部分別與黃埔區、荔灣區(含芳村)、番禺區相望,全區總面積90.40平方公里。
3、荔灣區
荔灣區,廣州市市轄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西部,東與越秀區相連,北部、西北部與白云區水陸相通,西部與佛山市南海區接壤。
4、天河區
天河區,隸屬于廣東省廣州市,位于廣州市東部,1985年由廣州郊區分出組建,東與黃埔區相連,南與海珠區隔珠江相望,西到廣州大道與越秀區相接,北與白云區相鄰,行政區域總面積約137.38平方公里。
擴展資料
廣州的歷史沿革:
傳說廣州最早的地名為“楚庭”(或“楚亭”)。越秀山上的中山紀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著“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將“楚庭”視為廣州的雛型,是廣州最早的稱謂,距今已有2847年。
元、明、清各朝代,廣州先后稱廣州路(元代),廣州府(明、清時),均為省治地(元代廣東省稱廣東道, 明代稱廣東布政司,清稱廣東省)。行政區域范圍雖有變化,但不大,直到清代廣州府行政區域面積約3.1萬平方千米。
解放前, 國民黨統治時,廣州定為市,仍為省會所在地。廣州市行政區域范圍較前各歷史時期大為縮少。 南至河南全島與芳村,東至車陂,北至白灰場,面積為248平方千米。解放后,廣州曾一度劃為直轄市,1954年全國行政區域調整時改為省轄市。
參考資料來源:廣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區域。
廣州市轄11個市轄區,各區的名稱分別是: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天河區、白云區、黃埔區、番禺區、花都區、南沙區、增城區、從化區。廣州管轄的城市總面積7434.4平方千米。
廣州地處亞熱帶沿海,北回歸線從中南部穿過,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以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為特征。全年平均氣溫20-22為攝氏度,是中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熱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氣溫達28.7℃。
最冷月為1月份,月平均氣溫為9~16℃。平均相對濕度77%,市區年降雨量約為1720毫米。全年中,4至6月為雨季,7至9月天氣炎熱,多臺風,10月、11月、和3月氣溫適中,12至2月為陰涼的冬季。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長,為四季常綠、花團錦簇的“花城”。
廣州市管轄11個區和縣。
截至2019年5月,廣州市轄11個區,即: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云區、黃埔區、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從化區、增城區。越秀區是廣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區,因城中越秀山而得名。越秀區是廣州市面積最小的區,僅占廣州市面積的0.45%,也是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多的區。五羊石像、嶺南第一樓、鎮海樓、中山紀念堂、五仙觀、六榕寺、光孝寺、石室圣心大教堂、秦代造船遺址、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南越國宮署遺址、北京路步行街、廣州站在此區。
廣州市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廣州是超大城市,常住人口1867.66萬人(2020年七普),人口數量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二,僅次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