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1星座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有多少個老舍是什么族人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有多少個老舍是什么族人,以及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有多少個自治區,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分別是:
阿昌族、鄂溫克族、傈僳族、水族、白族、高山族、珞巴族、塔吉克族、保安族、仡佬族、滿族、塔塔爾族、布朗族、哈尼族、毛南族、土家族、布依族、哈薩克族、門巴族、土族、朝鮮族、蒙古族、佤族、達斡爾族、赫哲族、苗族、維吾爾族、傣族、回族、仫佬族、烏孜別克族。
德昂族、基諾族、納西族、錫伯族、東鄉族、京族、怒族、瑤族、侗族、景頗族、普米族、彝族、獨龍族、柯爾克孜族、羌族、裕固族、俄羅斯族、拉祜族、撒拉族、藏族、鄂倫春族、黎族、畬族、壯族。
我國56個民族當中,除了漢族以外的民族都是少數民族。
1、鄂溫克族:鄂溫克族(俄語:Эвенки,舊稱通古斯或索倫)是東北亞地區的一個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羅斯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內蒙古和黑龍江兩省區,蒙古國也有少量分布。在俄國被稱為埃文基人。鄂溫克是鄂溫克族的民族自稱,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
2、阿昌族: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梁河縣囊宋阿昌族鄉、九保阿昌族鄉,其余分布于潞西、盈江、騰沖、龍陵、云龍等縣。此外,在鄰國緬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布。
3、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也有分布。白族有本民族語言,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為白族群眾通用。
4、保安族:保安族是中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保安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由于和周圍漢族、回族長時期的交往,保安語中漢語借詞較多,通用漢文,以漢文作為社會交往的工具。
5、布朗族: 布朗族是一個擁有著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布朗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布朗語支,可分為布朗和阿瓦兩大方言區,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布朗族有著極為豐富的口頭文化,至今仍然保留著最具鮮明特征的民族語言、服飾、歌舞、風俗習性。
擴展資料:
分布特點: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云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臺灣等省、自治區。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個民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56個民族。
55個。
中國共有漢族、滿族、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回族、壯族等56個民族。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同時也是人口最多,地域分布最廣的民族。
漢族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甘陜以及云貴川渝等地區。其他55個民族統稱為“少數民族”,另有一些未識別的民族存在。
少數民族分布:
壯族:廣西、云南、廣東、貴州、湖南。
蒙古族:內蒙古、遼寧、新疆、青海、黑龍江、吉林、甘肅、河北,河南。
回族:寧夏、甘肅、河南、新疆、青海、云南、河北、山東、安徽、遼寧、北京、內蒙古、天津。
藏族:西藏、四川、青海、甘肅、云南。
維吾爾族:新疆、湖南。
滿族:遼寧、黑龍江、吉林、河北、北京、內蒙古、新疆、安徽。
朝鮮族:吉林、遼寧、黑龍江。
苗族:貴州、云南、湖南、重慶、廣西、四川、海南、湖北。
彝族:云南、四川、貴州、廣西。
布依族:貴州。
侗族:貴州、湖南、廣西。
瑤族:湖南、廣西、云南、廣東、貴州。
白族:云南、貴州、湖南。
土家族:湖北、湖南、重慶、貴州。
哈薩克族:新疆、甘肅。
哈尼族:云南。
傣族:云南。
黎族:海南。
傈僳族:云南、四川。
佤族:云南。
畬族:浙江、福建。
高山族:臺灣、福建。
拉祜族:云南。
水族:貴州、廣西。
東鄉族:甘肅、青海、寧夏。
納西族:云南、四川。
景頗族:云南。
柯爾克孜族:新疆、黑龍江。
土族:青海、四川。
達斡爾族:內蒙古、新疆、黑龍江。
仫佬族:廣西。
羌族:四川。
布朗族:云南。
撒拉族:青海、甘肅。
毛南族:廣西。
仡佬族:貴州、廣西。
錫伯族:遼寧、新疆、吉林、黑龍江。
阿昌族:云南。
塔吉克族:新疆。
普米族:云南。
烏茲別克族:新疆。
俄羅斯族:新疆、黑龍江、內蒙古。
鄂溫克族:內蒙古和黑龍江。
德昂族:云南。
保安族:甘肅。
裕固族:甘肅。
京族:廣西。
塔塔爾族:新疆。
獨龍族:云南。
鄂倫春族:內蒙古和黑龍江。
赫哲族:黑龍江。
基諾族:云南。
門巴族:西藏。
珞巴族:西藏。
穿青人(屬于未識別民族):貴州。
中國一共有56個民族,除漢族外,有55個少數名族,分別是:壯族、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瑤族、朝鮮族、白族、哈尼族、哈薩克族、黎族、傣族、畬族、僳族、仡佬族、拉祜族、東鄉族、佤族、水族、納西族、羌族、土族、錫伯族、仫佬族、柯爾克孜族、達斡爾族、景頗族、京族、基諾族、德昂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門巴族、鄂倫春族、獨龍族、塔塔爾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擴展資料: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其中漢族人口比重最大,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左右。其它55個民族總人口偏少,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49%左右,故稱其為少數民族。未識別民族人口為640101人。
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人口超過1600萬(2000年);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未包括中印爭議的藏南地區60萬珞巴族人)。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56個民族。
五十六個民族有: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傈僳(音:素)族、佤族、畬族、高山族、拉祜(音:護)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
達斡(音:握)爾族、仫(音:目)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鮮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共56個民族。
擴展資料
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的由來
五十六個民族的由來是自1950年起,由中央及地方民族事務機關組織科研隊伍,對全國提出的400多個民族名稱進行識別,加上原來已經公認的民族,1983年共確認了55個少數民族成份,再加上漢族,就是五十六個名族。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中央政府調查統計正式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其他為未識別民族。
族源產生于國內的各民族中,多數既可找出向當代民族轉化的直接族源也可追溯出最早遠祖先世,而且這些最早的祖源都是一些歷史非常久遠的古老部族。
從目前的民族起源研究來看,各民族的遠源在秦代以前基本上都已存在了。如滿族的最早先民肅慎人早在舜時代就活動在黑龍江流域地區。
其他如高原和西北部分地區諸民族的先民西戎、氏、羌,南方各民族的遠源百越及以后分化出的駱越、甌駱,苗、瑤的先民五溪蠻,土家族的先民巴人等,都是在先秦時就活動在各地的古老部族。